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18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790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18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18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18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18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18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_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_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A. 科教兴国 B. 百家争鸣C. 百花齐放 D. “文化大革命”2.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人物是()A. 袁隆平 B. 邓稼先C. 钱学

2、森 D. 王淦昌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基础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A. 颁布义务教育法 B.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C. 实施“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D. 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4. 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B. 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C. 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D. 电影工作者拍摄了反映农村生活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5. 央视3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A. 在希望的田野上 B. 春天的故事C. 走进新时代 D. 我

3、是公社小社员6.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载人飞船成功上天并返回A. B. C. D. 7.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然而为这颗卫星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赵九章先生却未能等到这一刻,无端受到诬陷迫害的他,早在一年半以前已经含冤去世。不少科学家是在“牛棚”中听到东方红乐曲的。据此判断,“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年代是()A. 1950年 B. 1960年 C. 1970年 D. 1980年8. 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

4、象的是()A. 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B. 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C. 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D. 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9.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A. 钱学森 B. 袁隆平C. 李四光 D. 华罗庚10. 20世纪5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曾强调:“我们所主张的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他是在阐释()

5、A. “双百”方针 B. 阶级斗争学说C. 中共八大的决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11.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A. 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B. 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C. 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D. 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12.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尖端科技成就是()13. 右图为1970年4月2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残页,报道中有这样的文字:“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报纸报道的是()A. 我国第

6、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我国第一颗导弹实验成功D.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4. 下列说法符合“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C.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D.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15.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二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 美国的大力援助C. 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16. 右图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形

7、容他“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于()A. 农业 B. 工业C. 航天业 D. 信息业17.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教育成就的是()A.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 制定了义务教育法C. 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D. 启动了“希望工程”18.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采取措施把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标志性的事件是()A.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B.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C.启动了“希望工程” D. 实施“211工程”计划19.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

8、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C. “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 选育出“南优二号”杂交水稻20. 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A.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二、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21. 1977年恢复高考,这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

9、之一。()22.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此后,电话发展较慢。()23. 当代社会,我们可以在网上看电影、听音乐,进行网上购物、网上聊天。互联网的普及,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4.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25.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 非选择题26.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司

10、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 “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材料四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请回答:(

11、1) 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作出的贡献。(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491966年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自主练习十八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 A2. A3. A4. D5. D6. B7. C8. C9. B10. A11. B12. C13. D14. B15. B16. A17. A18. B19. D20. D21. B22. A23. A24. A25. B26. (1) 首创私学,培养了众多弟子。提倡“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 举措:兴办太学。帝王:汉武帝。(3) 共同主张:教育应优先发展。政治运动:戊戌变法。(4)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