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 孝教学目标: 认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的“孝的原因”以及孝的表现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 在本课时的微课学习中,我给学生谈到了孝,从反馈来看,学生们还是很赞同孔子的观点,纷纷提出向孔子学习,可是也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在孔子的时代,为什么孔子提倡“孝”?孔子的“孝”应该通过哪些行为表现出来?2、分小组讨论,说出本组的观点。3、小组之间互相补充。4、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互相讨论补充。5、教师解答问题。 在论语中,“孝”一共出现17次,15次在前十章,宋太祖就曾提出以“孝”治天下,为什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因为前十章15次提孝。(1)什么是“孝”?(微课回顾
2、)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告诉我们,“孝”不是表面,看的是子女的内心。 (2)孔子为什么提倡“孝”? a .孔子提倡“孝”是因为他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其为人之本也。” 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对老人,对个人道德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在家是孝子,在外就是忠臣。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就是如此。 b.仁与孝仁者爱人,爱人非常重要,但很难做到,它是一种内在的信念,是
3、一种真诚。它很抽象,它要通过具体得道德体现:恭恭敬、宽宽厚、敏敏捷、惠恩惠,最能体现仁的是“孝”。 为什么“孝”能体现仁?因为孝,最强调内心。(3)孔子的“孝”应该通过哪些行为表现出来? 明确:礼节。“孝者,礼之始也。”(左传)子曰:“无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是忧”“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中国古代孝的礼节: 居常、伺疾、丁忧。儒家的孝道:尽人之情即可,并未强调极端性的行为。“生,侍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可。“相高以毁疾,是奸人之道,非礼仪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荀子)极端的行为,是表面的形式,而非内心的情感,不是孝。(4)孝是满足父母的合理要求,及时阻止父母不合理要求(曾参与曾点的故事)(5)孝并不是狭隘的道德。 强调要扩大孝的情感要一步步扩大情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天下人,爱所有人。孔子认为怎样做学问?悟性贯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