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教学教案:第7课 忽必烈改制 (2)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66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教学教案:第7课 忽必烈改制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教学教案:第7课 忽必烈改制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忽必烈改制教学设计忽必烈改制一课,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未做要求,所以要依据教材课文和基本的历史知识,对本课做出教学设计。本课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呼应突出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汉化和民族融合的三大主题,通过比较得出汉化的程度差异,所以对改制本身应从蒙古族游牧文化入手,了解蒙古的军事扩张与军事治理、忽必烈改元建政后所面临的历史课题,以及他本人对汉文化的态度、巩固元朝的统治等角度展开。侧重分析改制的历史必要性,改制的基本内容和局限,深刻体会恩格斯反杜林论的观点“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2、,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忽必烈改制实质上是落后的蒙古“旧俗”与中原先进的汉文化的一次较量。既要肯定忽必烈改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所做的贡献,又要指出忽必烈改制对蒙古旧俗一定程度的保留,特别是民族歧视政策一定要指出,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大致内容、结果以及特点、影响等。 2.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初步分析改制的特点,认识改制的深远影响。试比较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分析“汉法”与“旧制”的实质区别 3.情感培养:体会忽必烈改制为蒙古族的发展作出的努力以及改革的阻力

3、下的灵活性。 二、学习方法:自学辅导法、比较法 三、学习重点:忽必烈改制的内容的分析与特点的总结 四、学习难点:忽必烈改制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认识蒙古旧俗-游牧、军事扩张、屠杀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12世纪中期,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然后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建立后对周围地区进行长期的征伐战争,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 ,公元1260年继承了汗位,建都大都(今北京)。到1271年,忽必烈正式称皇帝,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他就是元世祖。元世祖逐步巩固

4、对北方的统治以后,就集中力量攻打南宋,终于灭了南宋。公元1279年,实现了中国南北大统一。蒙古旧俗带来的问题;社会经济的破坏、民族矛盾的激化、统治危机。 (一)、忽必烈改制的必要性 1、忽必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深感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立志进行变通创新的改革。 2、蒙古国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但统治机构落后,行政效率低下,须建立完善的国家机构加强统治。 3、蒙古旧俗阻碍农耕经济发展,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屠杀、游牧)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旧俗阻碍社会发展。(屠杀、游牧) 忽必烈即位前后,“汉法”与“旧俗”之争十分激烈。“汉法”是指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即先

5、进的封建文化;“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的游牧文化,即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4、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改元称帝,统治中心南移,为改革创造了条件。5、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鼓动。 (二)、忽必烈改制的内容 体制更新(政治方面:改革政体) 1、原因: 、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巨大反差。 、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 2、方案: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3、具体内容 (1)在中央:改革中央机构: 学科 (2)在地方:改革地方机构 A、设置行中书省(十大行省) B、设澎湖巡检司学 C、开发云南

6、行省 (3)兵民分治 (4)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5)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4、影响王 有效地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转变立国之本(经济方面:农桑立国) 1、主要措施 、确定立国方针:农桑立国学科王 、建立农业机构: 劝农司、大司农司、完善农业法规:颁布诏令严禁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 颁布“农桑之制”. 、重视技术指导:农桑辑要 2、影响:使饱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进入了缓慢恢复发展的时期。 国策改变:由逐水草而居以农桑立国 忽必烈发展农业的措施:1、诏令天下,以农桑立 2、严禁改农田为牧场,实行屯田; 3、建立行政机构,完善

7、法规,把农业兴废作为赏罚官员的依据; 4、颁布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忽必烈改革的历史意义1、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全面复苏; 2、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3、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改制的评价 、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 、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实行“汉法”加强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忽必烈的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四、忽必烈改制成功的原因(1)建立中央集权,果断地镇压了蒙古诸王的叛乱。(2)忽必烈“尽得天下豪杰而用之”。(3)在推行汉法的同时兼顾蒙古贵族的利益。(4)接受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忽必烈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太度。(5)从中原地区实际出发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五、忽必烈改制的性质与局限性性质:蒙古政权的封建化,征服者为被征服地区先进文明所征服的改制。局限性;保留了大量蒙古旧俗,改制不彻底,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六、探究:孝文帝改革与忽必烈改制的比较(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