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桥边导学案一、课标要求: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2.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二、导学目标:1.知识能力: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情节,用乱数、不数、漏数来概括情节内容。2.过程和方法: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小说语言除了简练和不断妙用反讽之外,还有一种内在优美。理解小说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的关爱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上,对人精神的关爱才是最大的关爱。三、重点难点
2、:1.如何理解我对姑娘的爱,为什么要把她漏数。2.本文情节是如何摇摆的,对其中细节的赏析.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到诺贝尔奖得主伯尔家作客梁平提起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伯尔,爱好外国文学的人当不会陌生。被称为德国战后最伟大作家的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Boll,19171985),他的作品生前就发行了近3000万本,被译为40多种文字。他也是战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德国作家,他的小说、戏剧、散文有很多都被译成了中文,如短篇小说野蛮时代的故事(1947年)、我的昂贵的腿(1948年),中长篇小说列车正点(1949)、一声不吭(1953)、女士及众生相(1971)、莱茵女流录(1985)等。1
3、972年,伯尔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台湾又翻译出版了他的一些作品,如莫克博士收集的沉默、九点半的弹子戏等。所以,在访问德国波恩时,当我报驻德特约记者建政说可以带我们去海因里希伯尔家,去拜访他的遗孀和儿子雷勒伯尔时,我心中竟有隐隐的激动和期待。 从我们在波恩的驻地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科隆市郊一片幽静的住宅区,这里看不到高楼大厦,一栋栋二层小楼在浓荫中探出一个个尖顶,就像都市里的村庄,给人很爽很舒服的感觉。来到一幢外表很普通的住宅前,建政说这就是了。 51岁的小伯尔和他的看上去像东方人的妻子热情地迎候我们。(小伯尔是个很有成就的画家,而且他的画风和中国的国画有着渊薮,这一点将另文介绍。)在参观了屋中
4、的绘画作品和艺术收藏品之后,就着浓浓的咖啡,小伯尔谈起了父亲。 他说:父亲写废墟文学,与他长年的战争经历有关,二战后期家乡科隆是轰炸的重点之一,科隆战前有七八十万人,战后只剩了三五万人,80的建筑被炸毁。父亲写战争中的故事,写战后的悲惨生活,写穷人和小人物。废墟文学的意思就是战后人们回乡时发现到处都是废墟,现实的废墟和心灵的废墟。 伯尔出生在一次大战期间,当他22岁的时候,被征参加了德国军队,几周后二战爆发,他随军到过波兰、法国、苏联、匈牙利等国家,1945年被美军俘虏,同年被遣送回国。面对着满目疮痍的家乡,他对战争刻骨痛恨。他开始了文学创作。战后两年间,他就发表了60多篇小说。他最早的作品列
5、车正点、浪游者,你若来斯巴等,写了战争的残酷和苦难,基调灰暗,结果总是人的毁灭。50年代以后,他成为专业作家。他的作品多为描写小人物在战后生活中的痛苦挣扎和苦闷彷徨,鞭笞社会的不公现象,写作手法也很有特色。如一声不吭就是两个主角都用第一人称表达,故事情节在两人的内心独白中穿插进行,细腻地表现了小职员夫妇的灰暗生活。这篇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使他在世界闻名。1971年女士与众生相发表,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德国,评论界一致认为这是他“最为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作品”。伯尔自己说:“我试图描写一个承受了从1922年到1970年这一段历史的全部重负的年近半百的德国妇女的命运。”这部小说很快就有了中译本。小说发
6、表第二年,伯尔就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自从纳粹德国在战争中被摧毁之后,曾经产生过歌德、席勒、海涅等伟大作家的德国文学界元气大伤。所以伯尔获奖后,德国人奔走相告,甚至有德国人说:伯尔为德国在世界赢得了它本不配得到的荣誉。据说,伯尔曾表示想来中国访问,结果因健康原因未能成行,1985年他才68岁就溘然长逝。 聊了两个来小时,我们提出想拜访他的母亲。小伯尔带着我们来到隔壁的一栋小楼里,我们见到了白发已苍,但慈祥健康的伯尔夫人。她领着我们参观了伯尔的书房。我看到一排架子上摆着十几本伯尔小说的中文译著,便特意和伯尔夫人在这个书架前留了影。 青年参考2000年06月22日(二).基础知识梳理1.作者介
7、绍伯尔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1971年发表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作品背景第二
8、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使伯尔感触甚深。战后初期,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二战”,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20世纪50、60年代伯尔的创作主要描写“小人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揭露和批判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不顺从文学)60年代以后伯尔的作品着重表现了西德社会在“自由”“民主”的幌子下对“小人物”的迫害,其中“小人物”的精神面貌已由“一声不吭”发展到奋力抗争。(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了解主要故事情节,并找出情节中矛盾冲突最突出的部分。明确:开端空洞乏味的工作 高潮突然到来的检查发展心悸忘我的暗恋 结局出乎意料的鸿运矛盾冲突最突出的部分:第
9、六自然段2、从这一部分可以读出什么?自己轻轻品读、体会。明确:最主要的矛盾工作与爱情 主人公内心情感痛苦、挣扎,(四)赏析情节1、围绕着这个矛盾的核心,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生发的?让我们往前追溯,看看故事的发生,请同学们精读故事的发生部分,圈出相关语句,说说故事的发生部分交待了哪些内容?明确:开篇的第一句就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在战后。(“他们替我缝补了腿”)还交代了主人公的生存现状:这也许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连姓名都无需交代,他在战争中负了伤,大约也丧失了一般的劳动能力,战后“他们”给他疗伤,给他安排了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每天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2) 请同学们关注有
10、关主人公工作状态的几处细节。请读读这些细节,试着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明确:“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捷报。”这就是“我”的工作, “我”早已等同于一架“计时的机器”了。形容词:无聊、空洞、单调、空虚、灰暗等。(3) 主人公自己满意这个看起来还算轻松的工作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明确:不满意,但为了生存,“我”又无力抗争。我唯一能作的反抗就是故意制造不准确: “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这些充满反讽和揶揄的笔调表露了“我”对这种生活的
11、不满和反抗。2、以上是故事的发生,它只是构成了故事的背景,就好比挖了一个水塘,还需要有一股活水引入,方能有其波澜,有波澜情节才有动力。故事中的活水又在哪里呢?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请同学们继续关注往下的两段。看看情节是怎样发展的。明确:故事中过桥的姑娘,便充当了这股活水,是她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追问:怎么改变?从哪里看得出来?明确:“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我又停止了心跳”“我一个也没有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问:与前面的行文相比,语调有何变化?作者一改前面的反讽语调,写得如散文诗般,调子也比较欢快。问:这说明相比于故事的发生
12、部分,主人公的情绪有着怎样的起伏?明确:开端是主人公灰暗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现状,无聊、灰暗,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爱上了过桥的姑娘,因了姑娘的出现,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而心情愉悦。3、这也是情节的第一次摇摆。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生活中唯一的那点幸福却也并不能一帆风顺。于是,就有了情节的第二次摇摆。请同学们根据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说说情节的第二次摇摆作者是怎样设计的?作者的心情又有何变化?明确:作者安排了主任统计员的出现。主任统计员要来检查了,“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4、情节迅速过渡到了高潮部分。在高潮部分,“我”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13、明确:主人公为了生计,压抑住自己对姑娘的感情, “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 (补充:表面上看,主人公为了生计,压抑住自己对姑娘的感情,恪尽职守;而在深处,则仍然是鲜活的情感和生活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只是一个小小的故意漏计,就击溃了来自现实世界的压力,不仅在情感上,而且在指挥上也高于自己所要抗争之物。)5、在情节的发生部分,矛盾的核心,也就是情节的生发点,是主人公对姑娘的暗恋和技术工作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很容易蒙混过关,由于主人公明白如何“唤起人们对我有城市的印象”,这个矛盾并不突出,他很轻松自得地就
14、能享受到“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不让他们侵占去的”两分钟。但是,在高潮阶段,这个矛盾则充分激化,以至于“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生计和爱情发生了严重的近乎惨烈的冲突,似乎要滑向悲剧的结局了。可偏偏峰回路转,情节再次出现了摇摆。请同学们阅读故事的结局部分,说说情节的第三次摇摆。明确:“我”居然被主任统计员认为是“好人、很可靠”,幸运地逃过了检查,将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小结:倘若只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看,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很简单的,甚至不会引发多少的同情与思考。但正是因为有了情节的一次次摇摆,有了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起起落落,才使得小说简单又丰
15、厚,摇曳而生姿。以上是我们通过情节这一元素走进了伯尔的在桥边,感受了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悲欢。(四)主题挖掘a)接下来请同学们联系故事背景和你的阅读感受:你觉得伯尔通过这个故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是爱情么?是表现爱情的巨大力量么?我的爱情可以实现吗明确:小说表面上,是在表现爱情对于一个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层的更在于表达对德国战后,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关注。因为主人公的爱情,仅仅只是暗恋,他甚至并不打算告诉那姑娘,“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他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
16、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吧。b) 要来检查的和认为“我”是一个可靠的人的并给予我数马车这一美差的都是“他们”。那么“我”眼中的“他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呢?请同学们回顾相关的语句。c)数人这一工作目的何在?明确:战后重建,恢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他们”看到“我”送上的数字时的神态、心理的细节描写有哪些?明确:他们看到数字时的“脸上放出光彩、容光焕发、心满意足、眼睛闪闪发亮、他们什么也没有料想到!喜欢这个未来完成时.”等细节。e)从中我们发现“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明确:这些细节的充实,让我们对主人公生存的空间有了深切的了解。这是一个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这
17、更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官员,其实这些数字根本都是“不准确的”,随“我”的心情故意乱数的,“我”也“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这样的一种对战后重建近乎痴妄和盲目乐观的态度,注定会有如此荒谬的结局。所以,这样的结局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f)主人公对自己的工作为什么不满?明确:人的心灵被忽视了。最主要的矛盾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g) 结局有无改变?作者通过这个结局讽刺了怎样的一个社会现实?明确:结局:处境没有真正改变,精神需求可能永远无法实现。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始至终都没有人给过主人公真正的精神关怀。尽管由数人换成了数马车,但改变的仅仅是
18、工种,他的处境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他的精神需求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他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也许同样被永远地忽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课文这样的一句话“坐在马路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说明像主人公这样的遭遇并非特例。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社会现实。小结:这就是伯尔的小说,在极短的篇幅里,在看似平静的叙述里,既有小人物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理想主义的欢乐精神。通过情节的一次次摇摆,阐释了深刻而复杂的主题,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六)导学拓展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慷慨(ki)疲倦(jun)圈鸡(jun) 一沓报纸(d)B鸡圈
19、(jun) 抱歉(qin)数据(sh) 果实累累(li li)C酿酒(ning) 发酵(xio)哄笑(hng) 白雪皑皑(i i)D和煦(x) 曝晒(bo)精悍(hn) 晶莹剔透(t)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躲避危机升级,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上周的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承诺,只要有必要,将果断采取协调行动以维护欧元区整体金融稳定。B今年的“春晚”,赵本山主演的小品捐款与刘谦表演的魔术千变万化相比,两者实力如此半斤八两,他们成为“春晚”最靓丽的风景。C深受“赌球假赛黑哨”风波影响的中国足球日前在东亚四强赛中以3比0大胜韩国队,球场内外到处都是振聋发聩的欢呼声。D饮水机行业在过快
20、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日前,网易、新浪等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倡议互联网界文明办网,把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B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园等,无不以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迷人的风姿,为中外游客所倾倒。C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鉴于不久前发生的湖南湘乡校园踩踏事件,各中小学校要认真排查安全,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D他如果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1、()。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_。_,_。_。_,_,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刻又被弹拨了过来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这些震荡的回音融汇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ABC D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7题。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她一天走过两次我的心简
22、直就停止了跳动。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直到她转入林阴道消失为止。所有在这个时间内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有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当她晚上又从冷饮店里走回来时这期间我打听到,她在一家冷饮店里工作,当她在人行道的那一边,在我的不出声音、但又必须数的嘴前走过时,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当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又开始数起来。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蒙眬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他们全是些男男女女的幽灵,不存在的东西,都不会在统计的未来完成式中一起过桥了。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她不该知
23、道,她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计算都推翻了,她应该无忧无虑地、天真无邪地带着她的长长的棕色头发和温柔的脚步走进冷饮店,她应该得到许多小费。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最近他们对我进行了检查。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及时地警告了我,我也就分外小心。我像发疯似的数着,一台自动记录公里行程的机器也不可能比我数得更好。那位主任统计员亲自站在人行道的那一边数,然后拿一小时的结果同我的统计数字相比较。我比他只少算了一个人。我心爱的姑娘走过来了,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我
24、非常感激在对面数汽车的矿工。这直接关系到我的饭碗问题。主任统计员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一小时内只数错了一个人,”他说,“这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反正要追加一定的百分比的零头。我将提议,调您去数马车。”数马车当然是美差。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马车一天最多只有二十五辆,每半小时在脑中记一次数字。这简直是交了鸿运!数马车该多美!四点到八点时根本不准马车过桥,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地看她一番,说不定她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5“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既然爱她,为什么又不愿意让她
25、知道?是否矛盾?6为什么我数得如此认真,但还是把她给漏数了?7作者想通过漏数表达什么?答案:1AB项,“累累”应读“li li”;C项,“酵”应读“jio”;D项,“曝”应读“p”。2DA项,将“躲避”改成“避免”。B项,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用作贬义。C项,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为望文生义。D项,鱼目混珠:比喻以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3AB项,“为中外游客所倾倒”应为“使中外游客为之倾倒”;C项,成分残缺,应为“排查安全隐患”;D项,“他”应移到“如果”后面。4A句写山的绵延高峻,正与“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衔接,句对此发出赞叹,句续写“竹筏
26、”上游人的欢呼,句用比喻写回声之快,句用比喻写回声之美,句合写山水,具有小结作用,恰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合为一体。5答案:不矛盾。“我”在暗恋“她”,可对方应该不会爱“我”,因为她太美了,我不配;我爱她,应该为她考虑,她应该快乐地生活,而我不可能给她这一切。解析:注意结合“我”当时的身份、处境、性格、品质综合思考。6答案:表面上看,“我”为了生计,压抑住了自己对姑娘的感情,“因为我必须数,不能目送她过去”,而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解析:这里主要涉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因为对姑娘的爱,所以故意数错。7答案:“漏数”并不能改变什么现实,但它表现着对美好事物的维护、坚守,表现着一种精神追求。对姑娘的爱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他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