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642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试卷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汉字的起源与汉字之最汉字起源的确切时代和起源的状况曾经那样模糊。近六十年来,现代考古的谜一个个从地下被揭晓。关于汉字的起源,也有了更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了蛛丝马迹。殷墟甲骨文产生在商代后期,约为公元前十四至前十一世纪。这时的汉字已经是可以较好地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这种汉字的实际面貌表明,它不但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而且经过某种程度上的整理规范。那么,在此之前的汉字是什么样子的呢?从商代后期再往前,推到商代前期。考古学家认为,郑州商代遗址的发掘中找到的被称作二里岗文化

2、的商代文化,与殷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750至前1350年范围内,早于安阳小屯殷商文化三百多年。在翻转的地面上,曾发现三件有字的骨,其中两件各有一字,另一件有十个字。考古学家认为是为练习刻字而刻的,它的形制与殷墟甲骨文差不多,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在使用甲骨文。二里岗文化的陶器和陶片上也刻画符号,都是简单的刻文,刻在陶大口尊上。河北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里也发现了一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其中一部分比商代后期略早一些。江西清江吴城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符,也早于殷墟四百年左右。这三处的陶文,有的与汉字很相像。近年来,对夏文化的探讨日渐热烈,一般认为夏代已经进入阶级社会,起码应该有一些原始文字

3、,但是在夏代遗址的发掘中,却没有找到可以确证为文字的资料。河南偃师县发掘的二里头文化,根据考古层位,是压在河南龙山文化层之上,又被二里岗文化所压住的。它的时代约在公元前十九至前十五世纪,属夏文化,至少它的晚期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在发掘的陶片上有的刻画记号,用意不清。这些几何式的直纹,应当都与文字有关。尽管商代早期和夏代文化中似乎没有更多的关于汉字的考古资料,但不能说明那时没有文字。骨刻、金铸、陶绘的器物上得以保存文字,是因为它们的质地不易腐烂。可以想见,在汉字有所积累的时期,它不可能不用来进行日常书写。那种临时性的交往或保留时间不必过长的书写物,是可能划在易于腐烂的兽皮、木片、树皮、树叶、草叶

4、等东西上的。而这些书写物在数千年之后无法再现,就像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原始社会的木船和草鞋一样,应当是十分正常的。而且,隔开这一段,在更早一些的新石器时代,我们还可以窥到一些文字起源的信息。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发现刻有符号的陶尊和残器片十六件,大都出自墓葬,上面有十八个刻符。这些刻符的图像和甲骨文与早期金文的象形文字非常接近。虽然这些符号绝大多数刻在陶尊外壁口下颈部,而且一个陶樽一般只刻一个符号,只有一件在颈部两侧刻两个,另一件在颈部、底部各刻一个,相互并不连贯,因此,意义无法探求。但说它们是原始文字,已有相当的理由。(节选自汉字的起源与汉字之最)1. 下列关于汉字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5、 ( )A. 对于汉字起源的确切时代和状况,在近六十年来的现代考古中,已经有更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了蛛丝马迹。B. 研究汉字的起源主要不是研究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因为甲骨文已经是可以较好地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了。C. 二里岗文化中发现三件有字的骨,可以推测汉字起源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750至前1350年范围内。D. 二里岗文化、河北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吴城遗址等陶器上的陶文,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有一定价值。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夏代遗址的发掘中,没有找到可确证为文字的资料,这与一般认为夏代已进入阶级社会,应该有原始的文字的看法不相合。B. 从考古层位上来说,处于最上层的应

6、该是二里岗文化,其次是河南龙山文化,处于最下层的是河南偃师县发掘的二里头文化。C. 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它所处的时代约在公元前十九至前十五世纪,根据专家的研究,至少它的晚期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D. 尽管商代早期和夏代文化中关于汉字的考古资料缺乏,但在更早一些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中,已经有了一些文字起源的信息。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据早于安阳小屯殷商文化三百多年的二里岗文化的考古挖掘中发现的骨上的文字,考古学家作出断定,当时已经在使用甲骨文。B. 骨刻、金铸、陶绘的器物上的文字,因为它们的质地不易腐烂,所以能保存下来;而划在易于腐烂的东西上的文字,就无法

7、保存。C. 大汶口文化中大都出自墓葬的刻有符号的十六件陶尊和残器片,上面有十八个刻符,这些刻符的图像中透露出原始文字的信息。D. 考古工作者研究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之前的不同时期陶片上的刻划记号,因为弄清这些记号的年代,就能够弄清汉字的起源。【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汉字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项,“二里岗文化中发现三件有字的骨,可以推测汉字起源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750至前1350年范围内”说法对文意理解

8、有误。在二里岗的发掘中发现三件有字的骨,也不能推测汉字起源的年代,因为从原文“考古学家认为当时已经在使用甲骨文”来看,汉字的起源的时代要早于这个时期。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要求选出“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其次是河南龙山文化,处于最下层的是河南偃师县发掘的二里头文化”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根据原文“河南偃师县发掘的二里头文化,根

9、据考古层位,是压在河南龙山文化层之上,又被二里岗文化所压住的”,其次应该是“二里头文化”,处于最下层的是“龙山文化”。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弄清这些记号的年代,就能够弄清汉字的起源”分析有误。不能说“弄清这些记号的年代”就能够“弄清汉字的起源”

10、,因为从文章中看,“这些记号的年代”已基本清楚,但汉字的起源依然模糊。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

11、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

12、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13、与逻辑事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

14、。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一一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

15、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4. 下列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

16、不可思议”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是贵族,是英雄;刘邦是贫民,是个流氓。B. 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C. 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D. 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5.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的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B. 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C.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

17、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D. 作者认为冷静的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性格,正是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6. 项羽进入咸阳说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处事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B. 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C. 通过项羽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显示项羽的宽容待人、思乡心切。D. 这句话表现出项羽在胜利面前的那种得意狂妄,这也正是他输给刘邦的全部原因。7. 司马迁一生爱一切奇,而尤爱人中之奇。人中之奇,就是才。司马迁最爱才,但尤其为他所深深礼赞的

18、,则是一种冲破世俗,傲睨万物,而又遭遇不幸,产生悲壮的戏剧性的结果的人物。够上这个资格的,就是项羽!你认为项羽是不是英雄?为什么?【答案】4. D 5. C 6. B 7. 肯定的。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也可答否定的,言之有理即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

19、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结合文本内容“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分析可知,内容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常人匪夷所思原因的理解。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要求选出“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作者

20、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鲁莽骄横”说法错误,“鲁莽骄横”并非作者所认为的主要原因。而“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这种说法也不妥。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项羽进入咸阳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这句话在文章第二段,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同时在胜利面前的这种得意狂妄,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A项,“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处事方面气量狭窄”说法错误,这

21、句话没有显示项羽在待人方面的缺点;C项,“通过项羽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宽容待人、思乡心切”说法错误,应该是通过项羽说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D项,“这也正是他输给刘邦的全部原因”说法错误,根据原文,这只能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本题要求学生探究项羽是不是英雄,为什么。答题可以见仁见智,关键在于言

22、之成理。解答此题,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即项羽是不是英雄,然后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为什么持有该观点,比如可以肯定回答,认为项羽是英雄,项羽表现的是本色英雄,对人坦诚,作战勇敢,不玩心计,做事情凭自己喜好,不掩饰自己,虽然在与刘邦争霸天下的战争中失败了,他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等等。当然,也可答否定的回答,不论是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否大,答题时只要能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点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

23、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答题时,注意观点明确,分析透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相信未来食 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

24、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8.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仍然执着地相信未来。B. 诗中的“固执”并非贬义,显示出作者相信未来的执着。C.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25、“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D.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9. 用象征手法表达残酷的现实,诗人选取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了怎样的情感?10. 反复咏唱“相信未来”,对表达诗人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案】8. C 9. 被蛛网查封的炉台、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在别人怀中。这些意象蕴涵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失望与悲哀,凄凉与迷惘。 10. (1)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以热情与执着去面对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突出强调;“相信未来”,相信未来客观公正的评定,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2)反复咏唱“相信未来”,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

26、撼,具有崇高的悲剧感。【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的综合赏析能力,现代诗歌综合赏析和古代诗歌综合赏析一样,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歌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说法错误,用“孩子的笔体”并非说明作者年轻、幼稚,而是突出“我”相信未来信念的纯净、执着、神圣而又充满希望。故选C。

27、【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歌形象(意象),鉴赏诗歌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用象征手法表达残酷的现实,诗人选取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了怎样的情感”,要求学生指出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分析这些意象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分析诗歌意象时分三步走:明确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意象);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总结意象意义,即分析其中的情感或哲理。本题,这首诗诗人选取了不少的意象来表达感情。蜘蛛网、我的炉台、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紫

28、葡萄、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凝霜的枯藤、凄凉的大地、天边的排浪、大海、曙光人们的眼睛、腐烂的皮肉、我们的脊骨等。蜘蛛网象征黑暗的势力;我的炉台象征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象征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象征指纯洁与质朴;紫葡萄象征成熟的果实;深秋的露水象征失望的情感;我的鲜花象征美好的情感。“鲜花在情怀”的暗示下自然的指向了成功、荣誉以及获得它们的机会或者平台,“我的鲜花”指原本属于我的或者我原本应该有的机会、荣誉、成功等现实中都成了“别人”的了。凝霜的枯藤象征遭受不幸,但有任性的不屈精神;凄凉的大地象征黑暗的现实;天边的排浪象征着时代的暗流;大海:象征雄浑博大的气度和胸怀;曙光即清晨阳光;人们的

29、眼睛是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腐烂的皮肉象征那些迷途的调怅,失败的苦痛;我们的脊骨象征执着的追求和坚守的精神。因此,诗人选取了被蛛网查封的炉台、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在别人怀中等意象。结合诗的内容及写作背景分析,可知这些意象蕴涵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失望与悲哀,凄凉与迷惘。【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反复咏唱相信未来,对表达诗人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学生分析运用反复手法反复咏唱“相信未来”对表达诗人情感有什么作用。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就是起强调作用,那么诗人在这首诗里要强调什么呢?结合诗的内容和主旨分析,相信未来以极其

30、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意象组接,表现了诗人在那个令人悲哀绝望的年代里真实的灵魂对抗和挣扎,表达了他在绝望之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的朦胧而坚执的希望。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无论是否经历过那个时代,人们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霜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到黯淡,由热情到失意,由饱满到枯竭的经历,激起了

31、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诗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要求年轻人以热情与执着去面对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突出强调相信未来客观公正的评定,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然后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

32、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接着,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

33、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这几个诗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在这种情形下诗人反复用“相信未来”,强化坚定的人们相信未来理想一定能实现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

34、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

35、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1. 下列带“之”字的各句,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公从之 臣之壮也 是寡人之过也 许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 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将焉取之 唯君图之A. /B. /C. /D.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晋军函

36、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 子犯请击之1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 沛公安在?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D. 是寡人之过也14.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答案】11. B 12. D 13. B 14.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我们还是回去吧!【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

37、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带之字的各句,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之:代词,代指佚之狐的意见;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结构助词,的;之:之:代词,代指佚之狐说的这件事;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提宾标志;之:代词,代指土地

38、;之代词,代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为代词,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为结构助词,的;为提宾标志。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项,军:名词作动词,驻扎;B项,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远方;C项,利:形容词的

39、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D项,没有活用的词。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夫晋,何厌之有,为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有什么满足的;A项,判断句,“者,也”表判断,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B项,宾语前置句,“沛公安在”即“沛公在安”,沛公在哪里;C项,被动句,“为”标被动,你的父族母族的亲戚全都被杀或没收为官奴了;D项,判断句,“也”表判断,这是我的过错。故选B。【14题详解

4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句中“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及”,到;“因”,依靠;“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其”,代词,代指自己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以”,介词,用;“易”,替代;“其”,语气助词,表商量或者希望语气,还是。【点睛】虚词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

41、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

42、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

43、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扬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

44、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

45、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15. 下列省略句,填补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善(于)

46、留侯张良B.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C. (其)长于臣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之)谢项王16. 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沛公默然B.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D. 秋毫不敢有所近17.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15. D 16. C 17. 我进入关中,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的理解和补

47、齐能力。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于”几种形式。要准确补齐文言文省略句省略的成分,就必须理解文言文语句的意思。本题要求选出“填补不正确的一项”,D项,本句意思是“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省略的是介词“于”,不是“之”,所以应删去“之”,在“谢”后补上省略的介词“于”。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含义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

48、,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C项,非常:古义:意外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极。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句中“秋毫不敢有所近”,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秋毫:比喻

49、细小的东西;“近”,接触,沾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封”,封闭;“府库”,官家仓库;“将军”,指项羽;“所以”,得原因;“备”,防备;“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进入;“非常”,指意外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

50、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

51、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比不上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知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

52、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三、名句名篇默写(15分,每空1分)18.名句默写。(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动物竞自由的两句词是_,_。(2)沁园春长沙中对一代新人呼唤和企盼,表明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句子是_,_,_。 (3)在雨的哀曲里,_, 散了她的芬芳。 (4)那河畔的金柳,_ 。 (5)高渐离击筑,_

53、,_,是皆垂泪涕泣。(6)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别前_,_ 用唱出自己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7)惨象,_;流言,_。(8)鸿门宴中樊哙对沛公说己方即将任人宰割的名言是:_,_,何辞为?(9)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_。(毛泽东采桑子重阳)【答案】 (1). 鹰击长空 (2). 鱼翔浅底 (3). 俱往矣 (4). 数风流人物 (5). 还看今朝 (6). 消了她的颜色 (7). 是夕阳中的新娘 (8). 荆轲和而歌 (9). 为变徵之声 (10). 风萧萧兮易水寒 (1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2).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13). 尤使我耳不忍闻 (14). 如今人方为刀俎 (15

54、). 我为鱼肉 (16). 战地黄花分外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理解性默写,也有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鹰、浅、俱、荆、徵、萧、尤、俎。【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

55、,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卷四、语言文字运用1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逶迤 颓圮 撰写 不加思索B. 影碟 咳嗽 寥廓 博闻强记C. 斑澜 殴打 屠戳 源远流长D. 矫情 噩梦 笙萧 百舸争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

56、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不加思索”应该是“不假思索”,意思是“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C项,“斑澜”应该是“斑斓”,意思是“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又指生活多姿多彩。斑斓也比喻孝养父母”斑:形容颜色秀丽。斓:斑驳陆离,色彩绚丽;“屠戳”应为“屠戮”,意思是“杀戮,杀害。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宰杀”;D项,“笙萧”应为“笙箫”,意思是“笙和箫。泛指管乐器”。故选B。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戮力l 游说s

57、hu 屏息以待png 绿草如茵ynB. 颓圮p 尸骸(hi)) 百舸争流k 夜缒而出zhuC. 遒劲(jn) 漫溯(shu) 长歌当哭dng 望风披靡(m)D. 婆娑su 雏菊ch 共其乏困(gng) 切齿拊心f【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A项,“屏息以待”“屏”应读“bng”,意思是“比喻形容市场、情况、局势还不明朗,不清晰,所以等待情况明朗、局势清晰以后,再做决定”;B项,“百舸争流”的“舸”应读“g”,意思是“舸:大船。许多大

58、船争着在江面上行驶”;C项,“遒劲”的“劲”应读“jng”,意思是“雄健有力”。“漫溯”的“溯”应读“s”,意思是“漫,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的意思;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就是很随意地逆流而上。意思就是随心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故选D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TFBOYS组合成员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出席“阳光跟帖”行动,并担任阳光行动大使。B. 通过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见证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与世界文明和谐交流的气度与胸怀,更彰显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情怀。C. 中国人民挺立起凛然正义的铮铮铁骨,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依靠全民抗战,

59、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 “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就读的是重点名校,或者职业院校,比文凭更重要的,是阳光的心态、奋斗的足迹和健全的人格。【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搭配不当,“出席”与“行动”不搭配,可把“出席”改为“参加”;B项,成分残缺,介词滥用造成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去掉“通过”;D项,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无论”和“或者”搭配不当,应将“或者”改为“还是”。故选C。

60、2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B. 这组策划报道正处于植树季节,时效性强,“用数据说话”,不仅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号召力号召市民投身到护绿建绿的队伍中来!C. 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D. 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标点符号使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会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

61、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做题时可以用反选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A项,“心灵”后面用逗号,因与后面是一个句子;C项,分号使用的不当,第一个分号应改为句号,最后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总概上文;D项,“扶贫吗”后边要用“?”“哈哈”后边可以使用感叹号故选B。23.请以烛之武退秦师为内容续写对联。上联:_下联:诸葛亮运筹帷幄,卧隆中定计三分国,序天下史。【答案】烛之武兵不血刃,三寸舌击退百万兵,写春秋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联拟写能力。对联是一种应用文体,它既考查了学生的仿写能力,又关注了学生的

62、日常生活,特别是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对联言简意深,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合律,音韵和谐,对联的上下句的平仄一定是交叉对仗;语意相关,深刻新颖。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本题,设定的要求是根据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内容,下联是写诸葛亮,上联能是写佚之狐、烛之武和郑文公,再从下联来看“运筹帷幄”为四字成语,“卧隆中”为名词性短语,“定计”为动词,“国”为名词,其前定语“三分”为数量词,“序”为动词,“天下史”为名词,“序天下史”为动兵结构。上联也应该是如此表达。24.将下列语

63、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答案】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爱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我喜欢大自然的音响,更喜爱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更喜爱情节曲折的小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散句改写成整句能力。整句就是排列在一起的一队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答题时,以几个句子中的一个句为例句,将其他的句子改成和其结构一样的句子。所以“散变整”首先要选准格式句。因为要变换的句子前还有内容,所以

64、,要注意审出其隐形要求。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答题时,以几个句子中的一个句为例句,将其他的句子改成和其结构一样的句子。解本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答题时,把“我”喜欢的“自然风光”“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美妙动听的音乐”分析寻找相关的结构部分,归类划一,确定原句的参照句子“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爱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然后根据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变换句式。注意改成排比句。只要把原句中喜欢、更喜欢等词语稍加变换,根据相同的词语和结构,增减调整词语和语序,进行调整仿写,得出答案。25.依照下面竹子的立意和句

65、式,写筷子。 竹 子空有漂亮的外衣,却无坚实的内涵。【答案】一生在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空有挺直的胸膛,却无坚实的脊梁空有修长的双腿,却无站起的力量【解析】试题分析:一定要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竹子的外表和缺乏内涵的对比,筷子外表的挺直与内在的毫无力量对比;如“空有修长的双腿,却无站起的力量”。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五、作文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经过中考的洗礼,你成了一名高中生。你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有

66、缺点和不足。也许你长大成熟了,不再懵懂幼稚,但你想更上一层楼;也许你正在走向成熟,不想浑浑噩噩,决心重塑自我。开学以来,学过的课文,亲历的活动,无不给你的思想、生活甚至是生命带来冲击,催你清醒,促你奋进崛起。请以“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写出你的真情实感。3不抄袭,不套作。4.标题自拟。5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答案】例文:成功从改变自己开始你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你能改变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恶劣的天气,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情;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灵。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改变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因为只有改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67、成功从改变自己开始。一只雏鹰起初胆小如鼠,当它改变自己懦弱的习性后才能勇敢地飞向蔚蓝的天空。一棵幼草起初孱弱无力,当它在风雨中改变自己柔软的身躯后才能变得更加坚强,紧抓泥土不倒。一条大河起初弯弯曲曲地在山区奔涌,当它改变自己的运动方向后才能自由地奔向浩瀚的大海。雏鹰、幼草、大河无法改变蓝天、风雨和山地,但它们勇敢地改变了自己,走向辉煌。人也一样,只有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才能完善自己,赢得他人的信赖。我国古代有位青年叫周处,被当地人称作三害之一,“三害”即蛟龙、猛虎和周处。因为他总是欺负别人,人们厌恶他、恨他。周处不想再让别人把自己当成祸害,他决心战胜猛虎和蛟龙,为人民除害。后来,经过艰苦的努力,

68、他终于成功地除掉了二患。也因此赢得大家一致的赞扬,成为了一个为百姓谋利益的好人。周处是勇敢的、明智的,他有勇气改变自己的顽劣之气,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思想,可以更加自信、坚强。人生有很多事都是无法选择的,比如人的容貌和身材。我国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张越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人们可曾知道她也有一段艰辛的心路历程?曾经在上大学时,由于体态发胖、长相不佳,她很自闭,她紧紧地关上了心灵之窗,面对着身材姣好的女同学,她最怕看见穿在别人身上的那美丽的花裙子。这样一段时间的封闭后,她苏醒了。她决心改变自己的学识和德行。多年的努力奋斗以后,她变成了一个气质非凡的女记者。改变一下自己的弱点,你会发现

69、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你会变得自信和坚强。外界的事物既然无法为自己所左右,何不着手改变一下自己呢?自己掌握自己,不也是一种快乐吗?请记住:成功从改变自己开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写作能力。本题是“材料+话题”的话题作文。对于话题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话题,真正吃透话题,总结出话题的主旨,紧扣话题,从话题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题作文的话题是“改变自己”,根据材料提示,我们需首先把握“改变”的内涵和外延,领悟“改变”的本质和意蕴。改变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正面和反面之别。改变是现实中的一种生存状态,人生一直处于改变

70、之中。其次要明确改变的主体是自己。从幼稚到成熟是改变自己,从懦弱到勇敢是改变自己,从平凡到伟大,从拒绝到接纳,从厌恶到热爱都是对自己的改变。巨大的改变可以是人生观、世界观、情感等,微小的改变也可以是态度、动作,甚至只是一个表情。改变自己是一种成熟,一种气,一种修养,同时更是一种睿智。改变自己的结果常是丰富人生的内涵,完成自我的超越,获得人生的成功;反之,不愿改变或不善于改变自己常导致失败的降临或悲剧的发生,给社会、人生留下遗憾、痛苦和悔恨。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围绕“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参考以下立意:成功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并保留个性;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等等。行文结构安排:开篇用一组排比

71、句“你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你能改变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恶劣的天气,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情;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灵”引出中心论点“成功从改变自己开始”,然后列举自然界的雏鹰、小草、河流无法改变蓝天、风雨和山地,但它们勇敢地改变了自己,走向辉煌,笔锋转,指人也一样,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只有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才能完善自己,赢得他人的信赖”“改变自己的思想,可以更加自信、坚强”两个方面论述人成功从改变开始。接着用排比句指出改变自己的弱点,会发现生活更丰富多彩,改变自己的想法,自己会变得更字形坚强。外界事物既然无法为自己所左右,那么就改变一下自己,自己掌握自己。最后用“请记住:成功从

72、改变自己开始”收缩全文,再次强化观点,做到首尾照应。相关素材积累:1. 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吧!像尼采,虽然他生前没有被世界所接受,可他的思想却照亮了人类文化那未曾有人涉足的夜空;像梵高,虽然他不被别人所接受,可他的作品将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不要去奢求世界为你而改变,踏踏实实地去改变自己吧!世界不因.-一个人而存在,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强大,哪怕是光芒万丈,也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弱小,甚至穷困潦倒。世界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以同样的时间和生命,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也许有的人很幸运,他拥有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士,在世界的庇护下可以轻松收获;也许有的人被世界所遗弃,只得到了-块贫瘠

73、的山石之地,任凭洒尽汗水用尽心力也得不到与幸运儿。2.张悦然说:“人是应该改变的,改变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固执与桀骜不驯,要试着用真诚去拥抱和接纳整个世界,去爱每一个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让眼泪掉下来。”是的,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但又不舍弃自己的棱角,就像杯中的水一样,透明晶莹,既能够根据杯子的不同而适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又能在坚持固守之中滴水穿石。人在世界上生存,接受了尘世的浑浊与苦痛,谁能泰然自若地让那些渣滓沉淀于水底而保持灵魂的澄清,谁便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自己,但不丢掉个性的棱角。这也许便是我们追求的极致。3.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

74、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但是,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个到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们可以不去拜谒那些曾经显赫一世的英国前国王们,可以不去拜谒那诸如狄更斯、达尔文等世界名人们,但他们却没有人不来拜谒这一块普通的墓碑,他们都被这块墓碑深深的震撼着,准确地说,他们被这块墓碑上的碑文深深

75、地震撼着。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4.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小约翰,如果

76、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又来敲他的房门。牧师看到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角5分钱。“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这故事启示我们: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首先就应改变你自己。如果你的心理态度是积极的,你的生活也会是快乐的;如

77、果你心理态度是消极的,那么,生活也会是忧伤的。改变自己是可以的,关键是在自己的决心,是自己的毅力!5.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相约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神情显得和憔悴,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忿忿不平地说:“不知道。其实,我什么地方都不想去,只是这里的居民太可恶了,老是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挖苦我,取笑我,现在居然还轰我走!”鸽子告诉乌鸦:“老兄,我劝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声音,你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事实就是这样,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你自己!6.改变自己的名言警句(1)逆境来时勇敢地尝试改变它,你可能创造历史;不敢改变,你就可能成

78、为历史。(2)世界不会为我改变,更不会让自己等待!(3)面对现实才叫勇敢,接受现实才叫坦然,适应现实才叫超越。(4)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6)改变自己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自己。(7)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点睛】话题作文写作误区:不要把话题当文章标题。话题作文导语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非作文题目。人家的话题是什么,你就

79、以什么为题,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出力不讨好。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如果不管文体,信马由缰,文章就会不伦不类所以一定要选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有关要求写作。不要摘录导语。不少考生误将导语作为材料作文的“材料”,一开篇就“引”入文中,然后才开始或编述故事,或展开议论,这样的开篇自然也就成为文章的一大败笔。不要泛泛而谈。有些学生“拿”起话题就写,根本没考虑“大题小做”,浮光掠影,泛泛而谈,致使作文中充满了大话、假话、空话、套话,全文找不出明晰的中心。不要游离“话题”。少数同学对“话题”不假思索,写出来的文章根本没有触及话题,甚至与“话题有关的词眼也找不到,完全成了自由作

80、文因此,写作前一定要读懂“话题”,写作中一定要扣住话题其实,有的文章只要在恰当的地方点示一下话题,文章就不担心离题了。话题作文写作技巧:善于联想。比如话题“风”,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韩流、金庸热等等。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化虚为实。比如“靠”这个话题,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 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化大为小。比如以“美景”为话题:“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的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