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薇教学实录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本注释及工具书弄懂诗歌大意并基本做到熟读,记下有问题的地方。 二、学生回忆学过的关雎和蒹葭,整理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三、教师将课上要向学生展示的资料做成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导入) 张謇为通州师范撰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注:庠序,古代学校。)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兴,培养联想能力。怨,学得讽刺方法。 师:这副对联是由大家非常熟悉、我们南通人引以为荣的清末状元、爱国实业家张謇先生为他创办的我国第一所新式师范学校通州师范
2、撰写的。张謇先生希望师范生能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要他们掌握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为改造社会、造福民众学习实际本领。张謇先生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论语中孔子的话。孔子高度评价了诗经,劝勉他的学生去读诗经。 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读诗经,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经典遗产之一,它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许多多的营养。即使单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也有许多经典的诗句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有人批评现代人的语言过于贫乏无味,比如现代人表达思念时仅仅是“我好想你”,表达爱恋时仅仅是“我爱你”而已,但看看古人,表达思念时是“一日不见” 生:“如隔三秋”。 师:表达爱恋时则是“执子
3、之手” 生:“与子偕老”。 师:对啊,这是多么典雅而动人的表达啊!比起现代人贫乏的语言不知要强多少倍呢。其实就是大家学过的关雎和蒹葭中也有这样的语言,回忆一下关雎中表达思念的诗句。 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师:蒹葭中主人公爱慕的“伊人”找到了吗? 生:没有。“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师:哀而不伤,也是那样的典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采薇,也有精妙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与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余年间的作品。 生:诗经的“六义”是风、
4、雅、颂、赋、比、兴。 师:“六义”不要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相混淆。“六艺”是指什么? 生:诗书礼乐易春秋。 师:而“六义”具体怎么解释? 生: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生: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师:风、雅、颂是就不同的音乐而言的,赋、比、兴是就不同的表现手法而言的。关雎和蒹葭都属于“风”,采薇则属于“小雅”。此外,诗经中的诗歌还具有什么样的章法特点? 生:重章叠句。 师:对,在一唱三叹中增加了音韵上的美感,又强化了所咏之情。下面请大家把采薇读一遍,然后请大家将预习过程中碰到的不
5、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再看看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章法在本诗中是否也有体现。 (生朗读。) 师:有几个词的读音应该注意,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岁亦莫止”的“莫”同“暮”,所以应该读作“暮”;“维常之华”的“华”应该读作“花”。请大家把预习时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 生:“我行不来”的“行”。 生:“戎车既驾”的“既”。 生:“小人所腓”的“小人”。 生:“杨柳依依”的“依依”。 师:“行”是出征在外,“既”是已经,“依依”是指轻柔拂动的样子。诗中把“小人”跟“君子”相对,“君子”是指什么? 生:贵族、将帅。 师:那么“小人”可能指什么? 生:士兵。 师:对,由平民和奴隶组成的普通士兵。下面请大
6、家将使用重章叠句的诗节找出来。 生: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第二章和第三章开始四句都只换了几个字,属于重章叠句。 生:还有“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和“四牡翼翼”。 师:请同学们再将使用赋、比、兴的诗句找出来。 生:一至三章的开始两句是兴,其余都是赋。 生:还有第四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也是兴。 师:很好。下面我们看看一至三章的兴咏唱的是什么。 生:采薇,还有薇的生长过程,由“作”到“柔”到“刚”。 师:由“作”到“柔”“刚”暗示了什么? 生:时间很久。 师:什么时间? 生:戍守边关的时间。 师:这在一至三章的赋中有没有相呼应的内容? 生:“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
7、 师:戍守时间之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狁之故”。 师:那些戍卒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生:“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师:能不能归纳一下? 生:生存的条件很艰苦,与家人音讯不通。 师:很准确。这样的生存状况下,戍卒们的内心会怎样? 生:讨厌、怨恨战争,思念家人,想早点回家。 (板书: 章 兴赋 一二三作、柔、刚戍守之久狁之故怨战 条件艰苦音讯不通思归)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第四、第五章。第四章的兴写的是什么? 生:常棣花开得很盛。 师:由常棣花之盛起兴,反复咏唱的是什么内容? 生:马很高大、强壮,还有他们的
8、武器装备。 师:这两章为什么要咏唱这些内容呢? (学生沉默不解。) 师:大家不理解的话我们就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看看第四、第五章还写了什么。 生:“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狁孔棘”。 师:日日戒备、不敢定居,说明了什么? 生:战事频繁。 师:大家再回过头考虑一下为什么要咏唱战马、装备。 生:诗并不是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 师:说得非常好。战斗激烈、战事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 生:怨战和思归。 (板书: 章 兴赋 四五常棣之盛马、装之盛战事频繁思归) 师:大家把第六章一起读一遍,看看写的是什么。 (生朗读。) 生:归途中
9、戍卒的心情。 (板书: 章赋 六归途之情) 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多么典雅动人的诗句啊。关于这四句诗,老师给大家看一些资料。(课件展示) 相关评说: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刘义庆世说新语) 谢公,指谢安。遏,谢玄的字。毛诗,由毛亨、毛苌父子所作的诗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王国维文学小言) 侔,相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师:谢玄没有说为
10、什么喜欢,但王国维先生看到了这几句诗妙在“感情真”,真感情写出了真景物:依依的杨柳和霏霏的大雪。王夫之则从修辞的角度,看到了乐景写哀和哀景写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初我出征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悲伤和不舍,可身边的杨柳却轻柔拂动,是那样的婀娜多姿,明明是美景,却用来写悲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现在能够回家了,路上却下起了寒冷的大雪。其实,这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什么修辞手法? 生:反衬。 师:对,这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手法在我们古代的诗歌中经常用到,现在举一个例子,请大家分析。(课件展示) 拓展阅读:行宫(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学生读诗、思考
11、。) 生:这首诗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红花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但寥落的行宫是一副衰败的样子,白头的宫女也已青春不在。 师:对,以红花来衬寥落行宫和白头宫女,表现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和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但除此以外呢?大家有没有注意第四句诗中的“闲”字? 生:“闲”应该是无聊的样子。 师:与红花相对呢? 生:红花美景与无聊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的哀怨。 师:很好。一首小小的诗中三处乐景写哀,大家都准确地分析到了。对刚才说的王夫之的论断,有人表示怀疑,认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根本没有“乐”可言,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然后说说你同意哪种观点,如果是同意写“乐”的,说出“乐”在何处,如果是同意写“哀”的,
12、也要说出“哀”在何处,如果有不同于这两种看法的,也可以谈谈。 (学生思考并讨论。) 生:我认为是写“哀”,第六章写得很明确,“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心似箭,但由于大雪天气,归程被耽误了,而且又渴又饥,所以内心充满悲伤。 生:我也认为是写“哀”,但我觉得“哀”的原因主要不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因为戍守的时间比归程的时间长多了,而且戍守时也提到“载饥载渴”,所以归途中的这些遭遇比起戍守时已经好多了。之所以能够回家了还感到悲哀,主要是因为第五章提到“狁孔棘”,作为一个爱国的战士,敌人并没有被完全击败,还有那么多的战士“靡室靡家”,所以虽然自己马上将“有室有家”,但心里并不快
13、乐。 (很多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生:我认为是写“乐”的,虽然路途不便、载渴载饥,虽然敌人没有完全被打败,但自己毕竟能回家跟亲人团聚了,这样的欢乐可以冲淡一切哀愁,所以第六章虽然写到了“莫知我哀”,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却实实在在地在写“乐”,是用哀景写乐情。 生:综合刚才几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戍卒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归家之乐,又有归途不顺、战争没有结束之哀,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哀”或者“乐”来概括。 生:我也认为应该是一种复杂的心情,但我觉得戍卒的“哀”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主人公戍守的时间很长了,有一点“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感觉,自己的大好青春消耗在战场上,所以在归途中
14、想到自己青春不再而悲伤。 (很多同学都赞同这个观点。)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好,都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观点。至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到底是写“哀”、写“乐”,还是“哀乐”皆写,大家可以见仁见智。其实大家的讨论已经超越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已经在结合全诗来探讨诗歌的内涵了,这也正是我让大家讨论的原因之一。请大家再来看这一首诗。(课件展示) 相关链接: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师:诗人为什么“近乡情更怯”,而不是情更“切”? 生:因为“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很长时间没有和家人联系了,心里有一种担忧。 师:对啊,那大家再看看采薇,能不能体会主人公“莫知我哀”中的其他含义呢? (学生恍然大悟。) 生:主人公与家人长久没有联系了,心里和家人彼此牵挂着,但都不知道对方怎样了,所以在归途中有一种担忧。 师:非常准确,主人公哀伤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我们要体会到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却很久没与家人通音讯,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而这一切都源于战争!最后请大家再把诗歌朗读一遍,体会主人公对回归的思念、对家人的担忧、对战争的怨恨!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