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热点课题 特色讲练主题1 主流价值观与历史意识高考命题如何传递正能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其突出特点是把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相结合,在学习历史现象的过程中,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世界意识、国际视野。培养历史学科素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1维护统一,反对分裂(1)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并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从而维护了国家统一。(2)1945 年
2、 8 月底,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3)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4)2005 年 3 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同仇敌忾,抗御外侮(1)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以及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保家
3、卫国的决心与斗志。(2)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3)1895 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的消息传出后,台湾军民反对割台的斗争此起彼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4)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5)1937 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1839 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2)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闪耀
4、着爱国主义的光辉。(3)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面对民族生存危机,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5)1915 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出后,中国人民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大规模运动。(6)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爱国情绪高涨。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率先罢工,从此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随后出现“三罢斗争”,波及全国。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5、 上一页下一页4民族精神,薪火相传(1)革命与建设中: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求知意识等大大提升,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加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二、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公民意识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民主自由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
6、国家中所处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1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机制(1)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古代选官制度所体现的“公正”。(2)雅典民主是部分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3)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但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法律上保障了公民的“公正”,但又体现了奴
7、隶遭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4)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独裁。资本主义政体中的“公正”。(5)共产党宣言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公正”。(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规定了政府与人民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新中国国家权力面前的“公正”。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少数民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民族间的“公正”。(8)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范用于政府行为。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
8、则。(9)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和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秩序的“公正”格局。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多种多样的民主体制(1)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构建了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民主。(3)苏维埃制度: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4)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和“代议政治”的原则来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5)新中国的三大基本政
9、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民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另一个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3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及权利和义务(1)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推崇自由议论朝政的风气,提倡以“众治”取代“独治”。(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4)美国 1787 年宪法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
10、版等自由。(6)1954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三、人文精神1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1)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思考。(3)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4)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关注人生真谛(1)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备知识才能达到善,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2)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
11、皆有之。(3)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4)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人的“理性”,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3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重民意、保障人权(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4)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的通过,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5)乡村基层民主选举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四、
12、尊重文明多样性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具有多样性一样。当今世界,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 多个民族,6 000 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1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西方强调个性发展,中国强调人的社会性。(2)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
13、不同:中国强调社会等级秩序,西方强调人的平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雅典民主制与古代中国君主集权制的利弊(1)利雅典: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中国:有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有效抵御外侵,维护统一。(2)弊雅典:范围狭窄,具有随意性。中国: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新兴经济因素的成长。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4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1)文明拓展方式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城邦,吸收外部文明来拓展希腊文明。罗马: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2)国家形式希腊:分散的城邦制,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罗马:
14、统一集权制。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3)政体演变希腊:君主制贵族集体统治公民集体统治。罗马: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君主专制,没有发展为民主制度。(4)政治文明贡献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律。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五、团结精神、合作精神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并不只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群之中。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就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1商帮:亲缘与地缘基础上的和衷共济(
15、1)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2)商帮形成的原因:商帮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左右者。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还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国共关系:合作则双赢,对抗则俱伤(1)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2)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3)1937 年 9 月 22 日,
16、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4)1946 年 6 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5)国共关系“分则两伤、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第一次内战造成人民之间严重的对立和仇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帝国主义乘虚而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第二次内战造成人民大规模的死伤,国力消耗殆尽,以致多年无法恢复元气,严重阻碍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国民党最终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
17、。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合则两利”:国民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因为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3战后世界的经济合作(1)194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2)1947 年,美国、中国等 23 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3)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 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4)1999
18、 年,东南亚 10 个国家全部加入了东盟。2002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5)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1989 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区域性经济集团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外,往往还包括政治、外交、军事、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与世界性经济集团相比,在规模上有明显区别。世界性经济集团是面向世界各国,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4新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合作精神(1)政党间的合作:1956 年 4 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
19、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2)民族间的合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 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做了更明确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加强了民族团结。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3)两岸合作:1984 年,“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4)国际合作:1953 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 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001 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宣告诞生。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六、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
20、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它又逐渐地涉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条件。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1科技成就对社会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3)火药推动军事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促成了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4)印刷术为欧洲走出中
21、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5)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6)牛顿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重大意义。(7)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8)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从根本上改变了 19 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9)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10)新科
22、技革命以电子信息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与献身科学的精神(1)李时珍:树立远大志向,坚定信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勇于实践,敢于查错纠错,敢于开拓创新。(2)瓦特和爱迪生:刻苦钻研,仔细观察,不懈追求。(3)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毅力,对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4)“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登攀。(5)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
23、能奉献。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1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答案:C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解析:洋务运动发生于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为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技术的渴求,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出现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体现为中国
24、社会整体的变化和转型,答案为 C。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联合苏联实行“一边倒”,60 年代实行反帝反修两条线,70 年代坚持“一条线”“一大片”,80 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90 年代开始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新世纪则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外交战略调整的历程说明我国外交()A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B受到美苏两国支配C与时俱进灵活多变D奉行不结盟的政策答案:C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外交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说明我国外交与时俱进灵活多变,C 项正确;“以意识形态为转移”只符
25、合“一边倒”、反帝反修,A 项错误;我国外交独立自主,没有受到美苏两国支配,B 项错误;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只符合 20 世纪 80 年代后,D 项错误。选 C。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3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互联网的诞生B城市化进程加快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科学技术的发展答案:D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解析:材料中的“变化”是“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
26、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典型的变化,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属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综上所述,选 D。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4(2019安徽合肥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
27、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美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材料二 19 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
28、,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 19 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答案:(1)历史背景: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中国:列强侵略;社会动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下一页(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答案:(2)不同之处: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迫于生存的压力。作用: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