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565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曲靖一中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咏,足以为

2、九鼎。”材料主要反映了A. 分封制崩溃B. 宗法制度瓦解C. 礼乐制度遭破坏D. 楚国称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鼎”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了楚王对周王权力的觊觎,周王室势力弱于楚王势力,原有的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遭到破坏,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故B项排除;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2.杨宽著的战国史在论及西周的官吏情况时说:“在周王国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依据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受一定的采邑收入。”与材料有关的制度有分封制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宗法制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

3、从材料“在周王国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卿世禄制度强调血缘选官,并享有封邑,因此正确;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所以答案选D。【点睛】“在周王国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是解题的关键。3.“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派李靖等13人为默涉大使又名默置使,巡察全国各地,考查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与材料职能相似的官职有宋代提点刑狱司唐代监察御史西汉刺史秦朝御史大夫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巡察全国各地,考查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可知,材料强调这一官职具有

4、“监察、考核官吏”的职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御史大夫、西汉刺史、唐朝监察御史都有“监察、考核官吏”职能,故正确;宋代提点刑狱司职能为监督、管理所辖州、府的司法审判事务,审核州府卷案,故排除。所以答案选B。【点睛】首先通过“巡察全国各地,考查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明确该官职的职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4.“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掌权二十余年,权倾朝野,六部大臣仰其鼻息,不敢与之相抗”材料反映了A. 殿阁大学士是宰相B. 殿阁大学士限制了皇权C. 殿阁大学士凌驾于六部之上D. 殿阁大学士权力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咨询机构,殿阁大学士不是宰相,故A项错误;内阁的设置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故B项错误;殿阁大学士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故C项错误;材料“掌权二十余年,权倾朝野,六部大臣仰其鼻息,不敢与之相抗”反映了严嵩担任内阁大学士期间,权力很大,故D项正确。5.“值百抽五”的税则是西方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获取的一项重要经济特权。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收关税。”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低税率国家。“值百抽五”A. 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B. 适应了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的需要C. 加速中国经济近代化D. 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答案】B【解析】【

6、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低税率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值百抽五”对中国的危害,故CD项错误。6.鸦片战争后,以龚自珍等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由“纯学术”走向“致用之学”的道路,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A. 教育观念的变化B. 开始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 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危害严重D. “夷狄观念”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强调了对实用人才的渴求,从侧面反映了要求冲破“八股取士”

7、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是顾炎武提出的,故B项表达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列强侵略的危害和“夷狄观念”的改变,故CD项排除。【点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解题的关键。7.甲午一役,昔日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竟然大败于弹丸之地的“募尔岛国”,这给当时中国人精神上一记强击,从而引发了“近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A. 是西方列强联合侵华的开端B. 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C.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启蒙作用D. 民主共和意识成为思想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近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强调甲午战争对中国思想上的冲击,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

8、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英法联合发动的,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排除;甲午战后的主流思想是君主立宪,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近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8.“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材料反映了A. 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B. 门户开放政策C. 英国商人的利益受到保护D. 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可知,材料中的主张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特权是指领事裁判权,是在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故D项正确;材

9、料反映的是领事裁判权,没有体现出最惠国待遇,故A项排除;B项是1899年美国提出的,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英国商人利益的保护,故C项排除。9.“天王府,其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1860年2月,洪秀全颁布整顿属员诏说:“于前功大者封自身及后裔。”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A. 领导人的奢侈生活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B. 缺乏新的政治体制建设C. 阻碍中国民主化进程D. 失去民众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在封建等级特权思想影响下,太平天国政权机构的封建化日益突出,这体现出太平天国缺乏新的政治体制建设,故B项正确;材料

10、反映天王府的奢华,但没有叙述当初的理想,故无法判断理想与现实的问题,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太平天国运民众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10.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强调“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1924年,孙中山认为:“要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联络起来,共同协作,互相扶持。”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 孙中山从不爱国到爱国B.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 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D. 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凡革命以前所有条约

11、,民国均认为有效”“1924年要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导致孙中山斗争对象认识的变化,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孙中山是爱国的,排除;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孙中山斗争对象认识的变化,不能全面反映“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变化,故D项排除。11.“戊戌政变使得这批人与革命党人在日本相会1900年维新派与革命党尝试合作,趁义和团事件及八国联军入侵时发动武装起义”材料反映了戊戌政变A. 激起了民众对列强的愤恨B. 推动部分知识分子思想转变C. 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D. 使变法理论更加深

12、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戊戌政变使得这批人与革命党人在日本相会”“与革命党尝试合作”“发动武装起义”体现了戊戌变法失败后,部分维新知识分子转向革命,要求进行暴力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对列强的态度,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戊戌政变对维新派的影响,故CD项排除。【点睛】“戊戌政变使得这批人与革命党人在日本相会”“与革命党尝试合作”“发动武装起义”是关键信息。12.“中国共产党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材料中所说的“会议”发生在A. 国民大革命时期B.

13、 红军长征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李德在军事上犯了错误被批判”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故B项正确;A项是1924-1927年,排除;全面抗战时期是指1937-1945年,排除;D项是1945-1949年,排除。【点睛】“李德在军事上犯了错误被批判”是关键;从中分析出遵义会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正确答案。13.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地主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这反映了A. 乡村民众注重政治追求B.

14、土地革命推动基础政治建设C. 中共关注政权构建,动员农民革命D. 农民运动成为时代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切权力归农会”“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可以看出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乡村的权力改造,不是民众的政治追求,故A项排除;土地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民运动的作用,故D项排除。【点睛】“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切权力归农会”“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是解题的关键。14.2010年拍摄的电视剧中国远征军讲述了二战时期以国民党200师为代表的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悲壮经历。材料

15、反映了A.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得到肯定B. 国民党开放台胞探亲政策产生巨大影响C. 国民党消极抗日D. 国共合作抗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肯定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故A正确;B项发生在1987年,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日,故D项排除。15.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经毛泽东修改审定的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除开个别地方,国民党依然可能向我们进行武装袭击,我们应严加警惕为了保障国内和平,各地应利用目前时机大练兵三个月”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 重庆谈判没有任何意义B. 国民党以战争促进和平谈判C.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D. 和平建国步履维

16、艰【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1946年2月1日”“国民党依然可能向我们进行武装袭击”反映了双十协定签订后,国民党依然武装进攻解放区,体现了和平建国步履维艰,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没有任何意义”;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民党的态度,故B项排除;C项是1946年6月,排除。【点睛】“1946年2月1日”“国民党依然可能向我们进行武装袭击”是关键信息。16.“过得河来拆却桥,血书史迹怎能消?建军黄埔谁之助?逼主白云孰与饶!仲夏羊群窥武汉,长沙马日闹风潮。可怜革命仍流产,辜负壶浆又一瓢。”这首感时杂咏是诗人董必武先生于1944年写下的诗作。该诗从侧面反映了A. 董必武先生关注民生B. 对抗日

17、前途悲观失望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国共矛盾D. 民主党派坚持抗日的决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4年”可以看出,感时杂咏表达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专制统治的严厉抨击,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民生的关注和抗战前途的态度,故AB项排除;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时注意“1944年”这一时间信息。17.下图是李明在旧货市场上买到的“宣传画”。图示情景发生在A. 新中国建立初期B. “大跃进”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中“要斗私批修”可以看出,图片反映的

18、是1966-1976年文革时期,故C项正确;A项是1949年-1956年,排除;B项是1958年,排除;D项是1978年开始,排除。18.1949年9月新中国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有:中国共产党代表142人,军队代表60人,团体代表206人,地方代表102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以上情况反映了这次会议A.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筹备会议B. 是制宪与立宪会议C.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D. 代行中央政府职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C项正确;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时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

19、会的条件,故A项错误;制宪与立法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故B项错误;第一届政协会议不具有代行中央政府的职权,故D项表述错误。19.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3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A. 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B. 是我国唯一一个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 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 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82年12月4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宪法保障,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

20、;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唯一”;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才起步,故D项排除。20.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推出25页的封面故事,大标题是:“香港的未来:晴天,有云”。否定了其姊妹杂志财富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 该杂志的理念发生了变化B. “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发展C.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D. 美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7年变化反映出“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故B项正确;A、C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21、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是否发生变化,故D项排除。21.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1949年中国出现建交小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 国际局势及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C.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D. 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两大阵营对峙,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1949年与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故B想正确;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八十年代初,故A项排除;C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故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

22、点睛】“1949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22.1992年,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建立2001年,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统一协调和管理中国军队以及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材料表明中国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积极参与地区国际事务C. 反对霸权主义D. 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A项正确;联合国不是地区组织,故B项错误;CD项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政策,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23.“古希腊人将城邦视为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他们认为只有自由出生的本国公民才是城邦的成员。只有他们

23、才享有充分的权利”材料主要反映了A. 公民分享城邦权利,承担社会义务B. 雅典崇尚独立自治C. 雅典民主范围小D. 雅典公民权力很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认为“只有自由出生的本国公民才是城邦的成员。只有他们才享有充分的权利”说明雅典城邦中只有公民享有权利,因此,雅典民主范围小,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雅典公民承担社会义务”,故A项排除;B、D两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24.十二铜表法规定:“妇女对于她的父亲或者丈夫来说,是作为女儿和被监护者出现的。”罗马帝国时期颁布的尤利娅婚姻法规定:“理论上意大利境内的自权法人(妻子)的财产受罗马法全面保护。”这种变化反映了A. 公民法逐步被万

24、民法取代B. 立法规范对后世影响深远C. 追求自然法提倡的基本理念D. 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答案】C【解析】【详解】从十二铜表法到尤利娅婚姻法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体现了自然法提倡的平等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罗马法的影响,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运用,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52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年(公元478年)下诏:“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

25、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奖、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材料二彩礼,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从彩礼的标识意义来看,它意味着狩猎时代男子涉猎的“勇敢和技艺”,表示男子经受劳动考验,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因此,在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农耕社会,女家自然是选择彩礼多的男家,这并非嫌贫爱富,而是因生活需要所作出的选择。于晓青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材料三嫁妆是罗马古代社会妇女所能拥有的、基本的

26、、主要的财产。嫁妆对于古罗马妇女而言不仅仅是获取陪嫁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嫁妆得到父系家族财产的拥有权,从而获得社会地位罗马妇女通过嫁妆获得一定的财产,并在嫁妆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财产及财产权,从而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之中,提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何越从嫁妆制度的变化看古罗马社会妇女的经济地位(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到北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中国古代彩礼和罗马嫁妆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答案】(1)变化:由重视门阀族第到重视科举及第者。原因:门阀士族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2)不同:中国古代:是男子劳动

27、能力的体现;降低了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古代罗马:是女子获得财产的方式(表现);提高了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不同原因: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等级森严、贫富差距大;男尊女卑。古代罗马:商品经济繁荣;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有男女平等意识。【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婚俗的相关状况。从中国古代彩礼和罗马嫁妆的比较及其原因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从材料“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中可以概括出魏晋南北朝到北宋婚姻观念的变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从彩礼的标识意义来看,它意味着狩猎时代

28、男子涉猎的“勇敢和技艺”,表示男子经受劳动考验,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拥有了更多的财产及财产权,从而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之中,提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两者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原因。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的利玛窦日记中对中国文明盛赞有加:“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物产丰富,美丽富饶从纸张、印刷到漆、茶等这个王国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道德哲学发达,重视礼仪中国的孝道在世界上没有别的民族可以和中国人相比。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不再是那个美好的黄金帝国,它每况愈下,逐渐沦为停滞、落后的代

29、名词,在西方传教士、外交官眼中的中国是落后的、混乱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典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17世纪到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人的中国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变化,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范一:论题:明末清初到19世纪,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发展、富饶变为落后。论述:17到18世纪的中国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商业繁荣;思想统一,文化科技发展。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富饶、发展的

30、;19世纪中叶由于列强入侵,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腐朽、动荡、落后的。示范二:论题: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40年代,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落后变为崛起。论述:19世纪中叶由于列强入侵,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腐朽、动荡、落后的;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坚持抵抗,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大

31、大提高,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是纯朴、智慧的,是“崛起的英雄”。【解析】【详解】本题是个开放性题目;首先从材料“17-18世纪,西方对中国文明盛赞有加”“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不逐渐沦为停滞、落后的代名词”“20世纪3040年代崛起的英雄”中概括出自己的答案;然后结合知识分析论证观点即可。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如下表)。等级名称财产标准享受的权利应尽的义务第一等级年收入500斗以上担任一切官职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马匹)第二等级年收入300一500麦斗任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年收入200一300麦斗担任低级官职提供重装步兵(

32、自备军械、军装,是军队主要成分)第四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只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轻装步兵和水手(只带棍棒)材料二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置坚盾,均衡两方,不允许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载了苏格拉底讲述的窝言“人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及工商上加入了铁和铜。”大家都必须按照自身的金属成分划分等级、从事工作。“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分内的,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这条原则就是“正义”。在柏拉图这里,正义意味着各尽其性、各

33、就其位。而在雅典城邦中,正义意味着一个城邦公民作出符合他的身份的贡献,也享受符合他的身份的荣誉;政治上的正义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德行进行义务与荣誉的分配。摘自倔强的狮子博客读雅典政治有感(1)据材料一,归纳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其遵循的原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提出“公平正义”带来的影响。【答案】(1)措施:按财产划分等级;按等级享有不同政治权利;承担相应的兵役(责任)。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2)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调整了公民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有助于

34、工商业的发展。【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一“年收入500斗以上为第一等级;年收入300一500麦斗为第二等级;年收入200一300麦斗为第三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为第四等级”可以得出按财产划分等级;依据材料一“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只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可以得出按等级享有不同政治权力;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每个等级的公民均有服兵役的义务;前两个等级提供骑兵(装备自备),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最后一个等级的公民轻装步兵和水手,这体现了可以得出承担相应的兵役。(2)根据材料二“正义意味着一个城邦公民作出符合他的身份的贡献,也享受符合他的身份的荣誉;政治上的正义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德性进行义务与荣誉的分配”归纳为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不同阶层利益、保证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等角度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