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扬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下归周体现的是分封制,因为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其实本题考查分封制,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2、能力。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依据材料可知,李谔认为,曹魏以来,由于三祖喜欢诗词,造成人们也喜好诗词,并且政府以此来选拔人才,出现“文笔日烦,
3、其政日乱”的现象。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 3. “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约,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皇权受到了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
4、;最终决策权实质上还掌握在皇帝手中,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4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可见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参与国是,地位逐步提高C凌驾于六部之上,正式统率六部 D.掌有决策权,日益威胁皇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太祖废除丞相,事务由六部执行,
5、又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但没有正式设置内阁;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仁宗时内阁地位不断提高,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六部百司依然归皇帝统率,并不能掌有决策权,日益威胁皇权,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5. 英国外交家密迪乐(18151868年)在中国人及其叛乱一书中说:“我原本对叛军心怀同情,希望它能取而代之(清政府),没想到天王如此倨傲如此愚蠢,把我的同情心撕成碎片。”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和支持 B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C拜上帝教理论引起列强愤怒 D没有网罗知识
6、分子,排斥人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列强原本准备认可和支持太平天国,但是由于太平天国的“倨傲、愚蠢”,所以才失去了列强的认可和支持,所以才失败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6. 严复在评价近代某一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这场战争(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C.揭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D.
7、中国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甲午战争,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即开设工厂才属于甲午战争的影响,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 7. 1912年8月21日的民权画报发表了漫画改头换面。画中一个站立的人由五个汉字组成,其头部为“共和”二字,四肢和躯干是繁体字“拿破仑”。该漫画最适合于( )来A.肯定孙中山革除帝制的意义 B.揭露袁世凯的专权野心C.讽刺清政府的最
8、后挣扎D.反对照搬法国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头部为“共和”二字说明是改头,是表面现象,四肢和躯干是繁体字“拿破仑”则说明在实际上却是专权的、独裁的,因为拿破仑是专权的一个代表人物,所以该漫画最适合于揭露袁世凯的专权野心。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袁世凯的专权野心 8. “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运动是二十一条带给中国人的国耻的一种延后的爆发。在人们看来,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因此,种种跟日本签订的条约,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中,都被人们再一次想起”。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9、是(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国民政府的无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皖系”是北洋军阀的一个分支,材料中的“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足以证明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即皖系的亲日政策)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9. 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B图二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10、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不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辛亥革命,二者的共同影响是均沉重的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而非其他的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正确解读10. 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
11、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期分别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C.红军长征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则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的井冈山时期,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和国共十年对峙11. 中共郑重宣布:“(一)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
12、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共以三民主义为基础,进行第一次合作 B.中共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C.大敌当前,国共放下前嫌,合作抗日D.抗战胜利,中共为和平建国做出让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题的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事情,材料中的具体内容反映了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日而做出了重大的让步,才出现了国共放下前嫌,合作抗日的局面,
13、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共合作抗日12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写道:“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对中国政府组织的此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B.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C.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 D.各界民众大力支持而政府态度消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4、材料中的会战指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其他几个选项均是不属于淞沪会战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淞沪会战 13.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今后我们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以讨论新中国的成立为主题 B.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表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
15、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议主题就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的问题,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而非其他的选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协会议 14.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一届人大19541958年二届人大19591963年三届人大19641975年四届人大19751977年五届人大19781982年54115A一届人大接受共同纲领为国家的施政纲领B二届人大期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
16、督”的方针。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针写入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届人大接受1954年宪法而非共同纲领为国家的施政纲领,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针并非在二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针写入宪法也并非在五届人大期间,三、四届人大召开的时间和次数的确由于 “左”倾错误的干扰并未正常的召开,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大会议 15. 1982年12月,全国人
17、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发展完善 B“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D各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所行制度 【答案】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实践的法律保障161987年5月10日母亲节,一些台湾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国共内战中部分“老兵”被迫
18、离乡B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曾经长期对峙,处于隔绝状态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87年5月时,港澳尚未回归,所以也就不存在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的问题,其他三个选项均是正确的描述,所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只能是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台湾问题 17.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19、)A独立自主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另起炉灶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会见印度、缅甸等国代表团时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打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的确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所以材料中“它”最有可能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 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对当年的会议有这样一段描述:“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没有做或鼓动他
20、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也没有去破坏或削弱西方的反共防务联盟。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 )A强调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斗争的严重性 B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此次会议C以实际行动实践“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不干涉别国内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就是“求同存异”的方针的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淡化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加强了与会国的团结,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19.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美国打开中国市场 B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C有利于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D中美结盟应对苏联的威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美并没有结盟过,所以也就不存在“中美结盟应对苏联的威胁”的问题,所以这一 时
22、期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也就不包括“中美结盟应对苏联的威胁”。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20. 以下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内容节选:“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历史性决议的通过( )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展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一历史性决议指的是让中国恢复在联
23、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所以这一历史性决议的通过的只能是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3分,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10分。21(13分)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
24、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材料四 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对当时实际政治而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响。一因每一制度自其开
25、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有变动,有修改。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历史背景。(3分)材料二认为,“郡县政治”的主要政治绩效是什么?(2分)(2)据材料三,分析元朝行省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创立的目的。(4分)概括材料四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以元朝行省制度为例加以说明。(4分) 【答案】(13分)(1) 血缘关系日渐疏远,宗法分封秩序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3分)来维护国家统一。(2分)(2)性质: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2分) 目的: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观点:研究历史上的政治制度要针对当时的
26、实际政治状况;政治制度是不断发展、变动的。(2分)“针对当时实际政治”:元朝疆域空前辽阔。(1分)“不断变动”:元朝初年为临时机构,后成为正式机构;职责范围不断调整,日渐增多。(1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政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行省 22(13分)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
27、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第十一条 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
28、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第十六条 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它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3分)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4分)(2)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
29、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4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2分)【答案】(13分)(1)国家利益。两大阵营形成并走向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新中国。(3分)看法:基本否定或弊大于利。(1分)肯定:“一边倒”是当时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结果,使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无援。否定:“一边倒”使中国过多依赖苏联;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限制了中国外 交的发展。(3分)(2)由盟友到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双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4分)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
30、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一中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即可以看到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国家利益。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两大阵营形成并走向对峙、冷战的国际环境出现,二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新中国,所以中国才不得不与苏联结盟。不难看出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是否定“一边倒”政策的,是侧重于强调该外交政策的弊端的。而“谈谈你的认识”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做到自圆其说即可。(2)材料一是盟友关系,材料三是战略伙伴关系,所以
31、两国关系发生的变化就是从盟友到战略伙伴关系。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一定要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答案就在材料中,多概括要点即可。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付此类问题一定要有一些万能答案,例如,一定要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而不断的、及时的调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等等均是可以的。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等 23(10分)近代各国改革都关注教育,教育改革也是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
32、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1885年森有礼就任文部大臣以后转而采用德国的由政府实行监督的方式。课程大部分仍然用于讲授“实科”亦即西方的学科,同时,又蓄意大力灌输国民的忠诚和服从精神。由于1890年发布了教育敕谕,这
33、一倾向更为加强。这一文件的词句清楚地表明,此后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为一个专制国家培养有用而守纪律的公民。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4分)据材料三,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及“教
34、法”。结合所学指出维新变法还有哪些教育改革措施?(4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的。(2分)【答案】(10分)(1)重视基础教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注重专业技术教育;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忠诚和服从教育)。(4分)目的:培养人才和开启民智。(2分)教法:将中学与西学相结合。(1分)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等。(任一点)(1 分)(2)教育改革推动改革顺利进行;教育强国。(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
35、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是普及教育、是全民教育(连妇女都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是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即讲授“实科”),并且还灌输军国主义的思想。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是新式大学堂,目的 及“教法”都是新的,目的主要突出“培养人才和开启民智、解放人们的思想”。 教法主要突出中西结合即可。“维新变法还有哪些教育改革措施”就是回答变法在思想文化教育领域的具体内容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的主要强调两点,一是
36、两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是为了推动各自的改革才进行的教育改革,二是两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因为当时两国家均出现了民族危机而不得不进行改革。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的24(10分)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但又跳不出特定时代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没有一个宽松、平和与自由的社会环境,经济就不可能继续发展,于是克服专制王权就成为那些具有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最大任务。英国内战就是为了克服专制王权,然而暴力革命的结果是消除了国王,却产生了另一种专制形式,即克伦威尔的个人独裁。刘成英国兴衰千年回溯材
37、料二(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拿破仑传材料三 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地欢迎。渴望复辟旧制度或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因为他结束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欢呼。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怎样“克服专制王权”,“又建立另一种专制形式”的。(4分)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中拿破仑贡献给法兰西的
38、“火种”是什么?他“被钉在悬崖绝壁上”的原因是什么?(4分)(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克伦威尔和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时代因素。(2分)【答案】(10分)(1)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国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2分)_火种:制定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传播法国大革命思想和精神,冲击封建制度)(2分)原因:当时欧洲封建势力强大;拿破仑的征服战争和奴役统治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拿破仑对外战争耗费了大量国力,激化社会矛盾,最后被反法同盟击败。(2分,答任意两点给2分)(2)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39、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受历史传统的影响。(任答两点得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在内战中打败王党军,处死国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另一方面建立护国主独裁政权,死后造成英国政局动荡。拿破仑贡献给法兰西的“火种”主要是指拿破仑的功绩,例如,制定拿破仑法典、传播法国大革命思想和精神。他“被钉在悬崖绝壁上”的原因是很多的,例如,当时欧洲封建势力强大、拿破仑战争最终的失败、战争耗费了大量国力,激化社会矛盾等等方
40、面的因素均是可以的。(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工业革命之前的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相对强大;受君主制传统的影响;执政者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等等方面的因素均是可以的。考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拿破仑。 25. (14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本国国情开展革命运动,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列宁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经历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践的领导人,他领导的布尔什
41、维克党从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地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通过阶级分析,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丢掉阶级基础。列宁在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石镇平试析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三 右图(照片发表于人民日报)反映的是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也将中
42、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迂回过渡的办法”是什么?采用这个办法在当时有何重要历史意义?(3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2分)(2)“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3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4分)【答案】(14分)(1)实行新经济政策。(1分)利用商品市场和关系,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巩固
43、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促进国民经济恢复。(2分)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分)(2)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2分)原因:邓小平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3分,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提出“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分)毛泽东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和建设道路。(1分)
44、邓小平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迂回过渡的办法”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是基本知识点,不是难题。“采用这个办法在当时有何重要历史意义”按照教材回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即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的例子是很多的,主要突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即可。(2)“小平,您好”其实主要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拥护、赞美。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例如,邓小平主张改革开放、邓小平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其实就是回答出邓小平所做过的大事即可。“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其实主要就是回答出邓小平理论形成即可。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迂回过渡的办法”、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等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