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1秦朝统一的背景(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了局部的统一。(3)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4)民心基础,经过长期的战乱,人民渴望统一。(5)主观因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目的维护国家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局面。3措施(1)建立皇帝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国家的司法、行政、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三公之下还有很多分管国家和皇家事务的重要官
2、职,合称九卿。中央各级官员在地位、权力和职责方面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使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手中。(3)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负责征收赋税、维持地方治安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4)为了保障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并发挥正常的效能,秦朝的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选拔和考核国家官吏的制度。(5)为巩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秦朝统治者还制定了细密严苛的法律作为工具。4影响(1)对当时,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贵族分封制,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对后世,奠定了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向一 皇帝制度【重点解读】秦
3、朝皇帝制度的特征及影响(1)特征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2)历史影响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皇帝专制难以避免决策失误,易导致暴政。【典例引领】(2017年湖南郴州模拟)南朝宋裴驷史记集解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观点前后矛盾B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体现了皇权的独裁D文字材料不足为信【答案】B【解析】材料中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到秦以来“天子独以
4、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反映了皇权的至上和独尊地位,故B正确。A与材料不符。“皇权的独裁”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说法错误。【技巧点拨】归纳、分析历史现象,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秦以前”“秦以来”可以推断出,材料中主要论述了前后两个历史现象,从“民皆可用”到“天子独享,群臣莫敢用”,本质上揭示了皇帝制度的特征皇权至上,皇帝独尊。考向二 中央官制【重点解读】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各个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
5、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1)转变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
6、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2)历史作用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典例引领】(2017年河北石家庄模拟)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郡守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封建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
7、治的经济基础B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C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D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考向三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重点解读】1实行基础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2建立基础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3官爵制度分封制,诸侯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无封地,不世袭,唯有俸禄,只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及其官长。4历史作用:分封制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分封制下诸侯的王位是世袭的,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是由皇帝或朝廷任免的,官位不
8、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分封的诸侯国拥有相对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典例引领】(2016年山西临汾模拟考试)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
9、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予以简要评价。【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
10、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相对简单,依据材料即可判断为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第二小问可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第(2)问,“其专在下”结合分封制的弊端考虑,“其专在上”是君主专制的特点;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可根据“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概括回答;“评价”可根据教材知识中君主专制制度的局限性进行回答。1马端临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11、。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秦王嬴政登基后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及太尉,职能分别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但秦朝时,太尉并无具体人员担任,形同虚设,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皇帝认为其权力过大,不轻易任命B秦始皇自己直接控制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秦朝缺乏可以担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来得及任命 3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们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A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B承
12、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C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4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5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
13、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6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强化君主专制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8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
14、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9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15、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
16、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2)材料二中李斯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他的理由。1(2015年天津卷)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2(2015年海南卷)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
17、法制【考点冲关】1【答案】C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太尉的设置。军队是国家政权的根本,皇帝直接控制军队,有利于皇权的强化,故选B项。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们的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可知,秦始皇承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道德、制度等新的领域;根据题干信息“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可知,秦始皇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题干没有体现皇帝对民众的绝对控制。A项符合题意。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中西周因实行贵族政治而导致“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即姓、
18、氏有别;秦统一后“子孙皆为民庶”而导致“姓氏之失由此始”,可见秦朝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从而造成上述变化,故选B项。A、D两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说法错误,宗法观念并未消失。5【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排除A;结合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是世袭为官,而秦朝是“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官员由皇帝任命,故B正确;“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C;据材料“西周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可知是指分封制,而非宗法制,排除D。6【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9、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受到法律治罪”体现了中央掌握任命官员的人事大权,“官吏一经任命违者依法治罪”以防止官吏形成私人势力,保证官员绝对服从中央。所以这些规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B、C的根本目的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7【答案】C【解析】秦代封泥上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是秦朝实行郡县制度的反映,这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故C正确,A错误;封泥不是陶器,不能反映用泥制陶的事实,也不能反映造纸业的出现,B、D错误。8【答案】A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郡县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之下也完成了国家统一,故排除A;根据“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
20、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可知分封制之下不利于君臣关系的维护,故排除B;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郡县制并不能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故排除C;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10【答案】(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分确定)。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集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第(1)问,根据材料“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分析概括其变化;“影响”结合相关所学可从加强地方的控制、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等角度作答。第(2)问,由材料 “海内一统,皆为郡县”可得出其主张;由材料“所封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郡县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概括总结其理由。【直通高考】1【答案】D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均错误。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