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仁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一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仁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C.君主寿命
2、的时代差异 D.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3.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这说明他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C.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4.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币。文帝时“盗铸如云而起”。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汉武帝的举措意在A.强化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B.打击猖獗的私铸钱币者C.推动盐铁官营政策平稳实施 D.消除诸侯国割据的基础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四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3、C. D.6.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7.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清代科举考试也要求考生必须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这反映了户籍制度的实质是A.维护儒家伦理道德 B.限制人口的流动C.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D.保证选官相对公平8.
4、民国初年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载:“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于中国之贡献颇大。”下列对材料中改革的评价的立足点说明最全面的是A.中华民族 B.社会制度 C.风俗习惯 D.生产方式9.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而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C.北方经济发展落后南方 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10.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A.取代皇权
5、政治 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确保政权稳固 D.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明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其“最明显的进步”是出现了A.灌溉工具风力水车 B.地域性的商人群体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A.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B.地方拥有适度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13.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
6、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A.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14.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15.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在当时起到了转变一代学风的作用。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主张是A.“离经叛道” B.“存天理,灭人欲”C.“经世致用
7、” D.“天下为主,君为客”16.秦史专家张金光先生指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不仅民风朴实,且朝廷、吏治整肃,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即不开“后门”,不以权谋私,这在当时及其后世都是很少见的情况。材料旨在说明商鞅变法A.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B.推动了秦国社会风气的转变C.有利中央集权体制的构建 D.实现了秦国富国强兵的目标17.学者罗志田认为,周秦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实施具体治理的范围大小问题。广土众民的治理,对秦朝而言是一个前无经验但得不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朝A.构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8.大逆罪是源
8、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古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平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A.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B.突显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 D.强化了君权神授权力观19.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A.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20.东晋时期,各个世家大族为了防止有乂假冒士族纷纷修谱,这种以修谱来标榜郡望的风气,到隋唐时期仍然盛行。东晋士族修谱意在A.
9、维护和巩固士族的政治特权 B.与庶族地主争夺权利C.保证九品中正制的正常运行 D.抬高世家大族的名望21.考古发现,魏晋十六国时期,黄河以北的墓葬较之秦汉时期,无论在规模还是豪华方面均要寒碜好多,从而呈现出简埋薄葬的典型特点。这反映出当时A.勤俭节约之风十分盛行 B.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C.战乱不息社会经济凋敝 D.北方生产力落后于南方22.唐宪宗以后,全国的五十多个藩镇中,除河塑三镇独立性强,拥兵割据外,西北、中原、东南诸镇虽也有驻兵,但其主功能则是守卫边疆、防范藩镇动乱以及遏制盗贼,朝廷整体可控,而东南各镇甚至成为唐朝的主要财赋来源地,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藩镇A.严重威胁了唐朝中央政权 B
10、.客观上维护了唐王朝的统治C.推动了割据对峙局面形成 D.加快了唐朝灭亡的历史进程23.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下面为南宋时期纪念岳飞的相关文物图片上述文物遗存表明,南宋时期A.武将地位有很大提高 B.人物画成为当时文人画的主流C.人们收复河山的愿望 D.政府在宋金对峙中的军事优势24.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如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是A.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物资供应 B.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25.金人援引历史上“中原则中国”“懂礼则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
11、论,自称“中国”,但并没有将辽、宋排除到“中国”之外。这说明他们具有A.“中原即中国”的意识 B.“用夷礼则夷之”意识C.“懂礼即中国”的意识 D.“中华多元一体”意识二、材料分析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
12、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材料二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及我们后代”。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中国特色”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而且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
13、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界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而只是“中国志”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地方志”写作。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体现的共同点。(10分)(2)提炼材料二所陈述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8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14分)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
14、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摘编自杨柳从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材料二 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耀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摘编自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7分)(2)
15、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影响。(7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