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人民版》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一 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389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人民版》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一 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人民版》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一 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人民版》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一 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人民版》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一 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人民版》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一 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人民版》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一 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人民版》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一 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人民版》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一 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浙江专用 人民版》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一 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阶段综合能力滚动练(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我国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曲阜当地的风俗,孔氏的后裔要到其家族墓地孔林扫墓,拜祭祖先。每年还有不少海内外游客,专程在清明节时到孔林拜祭孔子。与这一主题密切相关的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嫡长子继承制 D世袭制解析清明祭祖是宗法制的体现,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答案C2(原创题)“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区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这反映出()。A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B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C诸侯争霸格局的形成D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初的分封制,对照选项分析,A项是指夏朝建立;C项符合春秋时期的状况;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B项。答案B3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虽然存在争议,但大多都肯定他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就。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秦始皇非常勤政 B浓厚的部族色彩C权力高度集中 D严格的等级制度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决于上”、“出一”、“定一尊”,可以判断最突出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

3、。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C4“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这位明朝学者的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材料的限定“明朝”,可以排除A、C、D三项,因为明朝时期中国还未出现“民主、法制”和“君主立宪”思想。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君主和大臣不能反对人民认可的,人民所反对的,君主和大臣必须尊重。答案B5永乐初年,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自己纵然全力以赴没日没夜的干工作,还是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他任命解

4、缙等七人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组成了明朝的第一任内阁。这反映出()。A取消丞相从制度设计调动角度是不合适的B明朝的内阁制完全是此前丞相制度的复制品C内阁的出现完全是出于降低劳动强度的需要D明朝丞相制度的消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解析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丞相制作为与皇权相互制约的机构,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A项正确。明朝取消丞相制度不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皇帝强化集权的需要;明朝之前的丞相制度是合法机构,而明朝的内阁只是一个内侍机构。降低劳动强度的需要是内阁出现的重要原因,说“完全”太绝对化,由此排除B、C、D三项。答案A6下表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整理而成。根据表中的职责,判断其所对应的官僚机

5、构分别是()。官僚机构职责掌典领百官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通“专”)判省事掌佐天子执大正,而总判省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C尚书省、礼部、中书省、工部D户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解析唐朝时,吏部主管官员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因此应为户部;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故答案为B。答案B7(原创题)古代中国某个时期,“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6、”这一时期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解题要分析材料,依据“中书门下”“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三司”分析,属于宋代政治制度的重大调整,故选D项。答案D8(2013德州模拟)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解析注意题干的关键词“反满”,A、C、D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项。答案B9(原创题)“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

7、物制抵。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材料反映出()。国货运动与政治、外交事务中国家权益的丧失相联系五四运动前后日本成为抵制外国商品运动中的目标国货运动既具有经济意义,更具爱国主义的政治意义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民族觉醒A B C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逐项进行分析。据材料可知与五四运动有关,而都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D。答案D10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赫德回忆说“义和团爱国者起初的行动表明外国的发号施令有一天必须停止,外国人有一天必须离开中国,而目前引起注

8、意的这段插曲就是今天对于将来的暗示。”赫德得出上述结论,是基于义和团运动()。A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C是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D雪洗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解析义和团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人民的觉醒与抗争是帝国主义列强必须离开中国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以失败告终,B、D两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A11“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义和

9、团揭帖说明了()。义和团盲目排外义和团具有迷信色彩义和团扶清灭洋义和团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正确,而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不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12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临终之际在给清政府的遗折中说:“圣人万物为师,采西人之体(西方议会制度)以行其用,中外臣工同心图治,勿以游移而误事,勿以浮议而隳功,尽穷变通久之宜,以尊国家灵长之业,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这表明张树声()。A认为民主潮流已无法阻挡B本质仍然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C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D彻底放弃了“中体西用”的主张解

10、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人物的身份“两广总督”,给的对象“清政府”,目的是“尊国家灵长之业”,其它的都是手段和方法。因此其本质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答案B13中华民国26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这种规定颁布后()。A中共妥协,联蒋抗日B国民党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C中共反对,反蒋抗日D国共互相猜忌,日本获得渔人之利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时间“中华民国26年”即1937年。依据所学知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

11、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日的共同目标下,双方互有妥协的产物。中共接受军队的改编,但是国民党并未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答案A14有学者指出“纵横历史,毛泽东是目前最伟大的人。他最有智慧,因为他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毛泽东所找到的中国革命成功道路是()。A以城市为中心进行革命 B以农村包围城市C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指导 D进行国民大革命解析毛泽东探索的中国革命成功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因此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26分,第16题18分,共44分)15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的

12、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

13、?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14分)(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两例加以说明。(12分)解析第(1)问,回忆秦朝汉初中央政治制度的内容,可知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从材料一可知,魏晋以来“三公”已经逐渐失去了实际权力,其实权逐渐转移到皇帝“私人”尚书、中书手中。这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第(2)问,从材料二可知,钱穆先生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并非“全由皇帝专制”,联系秦汉时期的朝议制度和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可以证明。从材料三可知,翦伯赞认为,古代中国建立了“绝对皇权”,联系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

14、举措即可回答。答案(1)宰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2)材料二: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材料三: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16(2013德州模拟)法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

15、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材料二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据此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6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考

16、查学生古文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材料中对危害君主统治的行为予以重罚,法律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所以中国古代法律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第(2)问,考查了美国宪法的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第(3)问,孙中山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方面,其主张没实现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外受列强侵略。答案(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或封建统治)。(2)“控制被统治者”: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拥有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控制自己”:中央政府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3)表现:推翻清朝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若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也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