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389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石嘴山市三中(2016-2017)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考卷命题人:赵峰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50分)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宗法观念 D贵族世袭2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这说明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 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3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A反映

2、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B反应了社会的转折变革C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 D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4武王灭商以后,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从材料看,西周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A构成对殷人的合围之势提高王权 B开发国家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安抚旧贵族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D联系旧贵族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5余秋雨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主张远征,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不包括A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B传统文化的影响C中央集权的形成 D封闭的大陆环境6中国人普遍相信“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

3、也”;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这揭示了A古代杜会家国一体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7汉初,王国内群臣吏民对诸侯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否则要被处以极刑。这种变化反映汉朝A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 B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C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D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8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 B

4、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9“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这反映出汉代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 B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C孝廉是人仕的主要依据 D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10西汉以前中国都城布局坐西朝东,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制度演进 B主流思想变化C商品经济发展 D气候条件改变11据说,中国人贴春联这一习俗始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春联要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营造红红火火的

5、新年气氛C企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 D改革节日的风俗,强化皇权12近期某热播电影有如下情节:江淮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14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

6、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D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15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C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16学者李国祁等曾对清朝五万余名地方官的任期做了量化分析,发现50%的地方官任期只有一年左右,75%80%的任期在三年以下,这表明A清朝吏治腐败,官员更替

7、频繁 B中央王权对官僚控制相当有效C中央已对地方失去了有效控制 D皇权的强化使地方失去积极性17“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任何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法律制度完善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A B C D18“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指的是古希腊的A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 B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D人文主义19

8、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20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A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D主

9、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2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的制约 B城市国家开始逐渐形成C海外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D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22某中学历史课在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时,下列材料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古希腊地图爱琴海地区贸易图雅典城邦居民的构成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A B C D23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他如此评价道:“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

10、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 B集体统治比个人统治危害更大C民主是人民结成集体进行统治 D投票不应该是民主的唯一方式24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某人行为威胁到城邦民主,公民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投入陶缸中。如果这个人得票超过6000,就表示多数通过,将他逐出国门10年。期间,被放逐者的公民权和财产权保留,期满后自动恢复。这一制度表明雅典城邦A民主性、人文性与盲目性并存 B人文关怀高于法律惩处C公民都有理性判断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行政机构25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

11、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26“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27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

12、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你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坚持司法公正的原则C既呆板而又有弹性 D维护贵族利益的宗旨28马尔西安在其法学阶梯中这样描述道:“被放逐者(犯了错误被逐出罗马市)丧失公民权而保留自由权,这样,他丧失公民法,却能使用万民法”据此判断,这个“被放逐者”的身份变为A罗马公民B自由民C奴隶D罗马的没落贵族29某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

13、具有A开放性和灵活性 B巩固统治,缓和矛盾C随意性和实用性 D维系帝国的作用30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31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A民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B经济发展影响思想观念C资产阶级等级观念

14、的加强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2 1872年,一名年仅17岁的青年阿瑟奥康纳突然开枪刺杀刚要跨上马车的维多利亚女王,被现场抓获。在审理这起未遂刺杀案时,法官裁定这名凶手精神失常,只判他一年监禁。维多利亚女王大为发火,竭力要求将这名危险分子流放国外,以免他日后再出来干傻事。法官彬彬有礼地解释说,对不起,女王殿下,我不能这样做,因为奥康纳罪不当此,大英帝国的法律原则不允许我滥施刑罚。最终,维多利亚女王屈服了。原因为A大英帝国衰落 B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激化C与英国实行的政体有关 D英国女王没有任何特权33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

15、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 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 B. 英国的政体制有待于完善C. 权利制衡机制卓有成效 D. 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34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记载:“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A启蒙运动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35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国王权力受限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6在178

16、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利于国家稳固 B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C分权制衡,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37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A人民主权原则 B联邦制的原则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38.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期间,罗德岛州始终拒绝参加,其余12个州任命

17、的73名代表中只有55名参加了会议,42名代表坚持始终,39名代表在宪法上签字。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罗德岛州意在分裂国家 B制宪会议不得人心C部分州对强化中央权力心存疑虑 D1787年宪法仅代表个别州的利益39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 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君主派力量的强大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40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政府掌握陆军、海军、外交事务、关税、度量衡、货币、民法、

18、刑法等大权,联邦议会有权裁决各邦之间的争端,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这意味着德国A.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 B民主取得决定性胜利C.分裂倾向仍十分明显 D.拥有了强大的国家政权41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此后,德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表明A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统治彻底结束 B代议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统治已无可逆转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趋向统一42俾斯麦考虑的德意志型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

19、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B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43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A专制殿堂的崩塌,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布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D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而已。人民即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44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

20、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己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45“评价太平天国,不能非此即彼。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也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命。”这一观点认为对太平天国运动应该A遵从革命史观来评价 B功过折中进行评价C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 D结合事实作具体分析4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

21、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47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应诏统筹全局折 D.海国图志4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49孙中山说:袁

22、世凯以为中国人民知识程度低,必不能共和。呜呼!牛尚能教之耕,而况人乎?而中国人民今日初进共和,亦当有革命政府以教之,此训政时期,入共和之过渡所必要也。孙中山认为A中国建立共和制度过程曲折反复 B中国确立共和制度为时尚早C要为共和制的真正实现创造条件 D开民智是建立共和制的前提50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二、非选择题(51题26分 52题28分 53题16分,共计70分)512013年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出台后,开创了党风廉政建设新气象,中国古代很早就注重反腐

23、倡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初创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日臻成熟于唐宋,高度完备于明清。从体制上看,监察机构独立自成系统,实行上下垂直领导,不受地方长官约束,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职权上看,古代的监察官员地位高、职权大,“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且可以“风闻奏事”。 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一些王朝还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如秦朝的为吏之道、唐律中的职律、明朝的大诰等。古代反腐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刑治贪。如秦律规定贪污与“盗”同罪;汉律规定“吏坐受财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

24、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宋律除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材料三 考廉是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又称考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结果成为官员的内容有四格,即清(清廉)、政(政绩)、才(才能)、年(年龄),其中把廉放在首位,据此定出“称职”、“勤职”、“不称”三个等级。“称职”者加一级,有官缺时优先晋升。凡属贪、酷、浮躁等不合格者,轻则罢官,重则终身禁锢或斩首弃市。材料四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唐太宗亲眼目睹

25、了隋炀帝“驱天下以纵欲,罄万物而自奉”,终致“民不堪命,率土分崩”,深刻指出:“为主贪,必丧其国。” 贞观政要君道材料五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 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26、宪法学透视(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目的。请列举两个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或官职。(2)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什么举措?(3)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52政治制度的创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

27、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百科全书认为,“没有哪一位总统的施政纲领能比新政对国内局势产生过更大的影响。”材料三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五权宪法一文中为中国政治构架设计如下示意图(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早已为世人所公认”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历史上在政治、经济领域里出现的两次大的制度创新分别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政治架构所体现的主要特点。并对这一政治架构进行简要评价。53诗歌与民谣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道光祸国

28、殃,人民苦难殇。条约被边签,主权遭沦丧。列强不要脸,通商占奋港。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 来自网络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 来自网络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三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某运动揭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三首诗分别针对的不平等条约,概括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比较材料二、三反侵略斗争主体的不同,并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 (3)结合所学,给上述诗歌与民谣确定一个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