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380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同步课时作业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1.下面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其中bc段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动力是( )A.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C.人口增长D.政治革命2.西方学者在研究19世纪后期蒸汽船的应用时发现,欧美国家和非欧美国家都出现了贸易量翻倍的情况,与此同时,非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下降了15%16%,而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上升了11%17%。以上材料表明( )A.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B.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工业水平和城市化率呈正相关3.19001938年中国城市化发展加速,城乡之间移居基本上自由。1938年中国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0万,

2、占5亿人口的5%6%。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内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因而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这一现象说明( )A.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中国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C.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D.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4.下表体现了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年份19781980199020002010城市化率(%)17.919.426.436.249.9A.城乡二元结构已基本破解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5.二战后,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

3、物中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A.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B.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C.利润丰厚与企业盲目扩展D.人口逐步向城市郊区聚集6.19世纪,把公园等城市绿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力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英国( )A.社会环保意识增强B.交通阻塞状况严重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人口增长速度过快7.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这反映了当时( )A

4、.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B.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C.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D.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8.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门的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方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体系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 )A.市民生活的近代化 B.城市环境的改善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D.租界开放存在差异9.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分析近代城市的发展时写道:“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须住在近处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了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此材料可用于说明( )A.大工

5、业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率B.大城市由小村镇直接发展而来C.村镇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D.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10.“近代中国,真正的城市化开始了。但是城市化的开始却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列强各种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对此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得以发展B.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外来侵略之上C.若没有外来侵略中国将不会出现城市化D.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11.下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C.

6、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12.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可分为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保、社区服务等。而且,任何人增加对这些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公共设施( )A.关系到城市政府的形象B.反映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C.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D.关系每个居民的基本利益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面是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18203737723506.31893336

7、7726687.9192044377470010.6193646136526311.4194954167576510.6材料二 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

8、市病”。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

9、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材料二 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古时期的封闭状态,出现了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出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公共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的矛盾、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矛盾等,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

10、、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可以看出,bc段时间是18001850年,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2.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欧美国家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率提高,而非欧美国家工业化起步晚并受到了欧美国家的殖民侵略,城市化率降低,反映出工业化与城市

11、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D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蒸汽船对非欧美国家的城市化促进作用较小,A项错误;由材料不能看出奴隶贸易对城市化的影响,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项错误。3.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内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因而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可知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D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A项错误;由“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0万,占5亿人口的5%6%”可知,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化的作用,没有体现城市化发展的动力,C项错误。4.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中国城市化

12、率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B项正确;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城乡之间的差别有所缩小,但“二元结构已基本破解”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地域之间,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故A项正确。B、C项不属

13、于直接原因,排除;人口向城市郊区的聚集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英国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材料强调英国把公园等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环境的净化之地,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产生的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之肺”这一概念的出现恰恰是英国社会环保意识增强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阻塞状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不是工业革命的成效,排除C项;人口增长过快符合史实,但与保护环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城市的近代化。根据材料可知,新式石库门建筑出现于上海租界,它们的典型特征是中西合璧,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带动了中

14、国城市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视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排除A、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城市治理体系的近代化。由材料可知,近代中国引入了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租界的现代市政管理体系为华界所效仿,这反映出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市民生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环境的改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租界开放程度的比较,排除D项。9.答案:D解析:A项本身论述正确,但并不是材料论述的主旨,排除;据材料“村镇就变成了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可知,大城市并不是由小村镇直接发展而来,排除B项;材料

15、反映的是大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村镇的形成和发展,排除C项,D项正确。10.答案:D解析:由材料“列强各种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可知,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列强的入侵刺激下发展而来的,排除A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城市化得以开始,即在某种程度上自然经济阻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排除B项;C项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由材料“城市化的开始却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列强各种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可知,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带有半殖民地色彩,D项正确。11.答案:B解析:从图表可知,19491960年我国城市数量呈上涨趋势,但无法得出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结论,排除A项

16、;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困难,1960年中央实施“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项正确;我国的城市化尚未完成,排除C项;1978年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城市公共设施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其公共性,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比如城市公共图书馆,城市新增人口一样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享受其提供的借阅服务,而这种服务并不对其他已有人口的服务造成任何影响,因此,任何人增加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故选C项。13.答案:(1)特点: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

17、伴有停滞和倒退;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影响因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及国内战争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西方先进科技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2)不同条件不同: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大部分为民族独立国家。水平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表中数据走向来分析“特点”,注意偶尔的曲折;第二小问,可从列强入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府的政策和西方先进科技的传入等角度

18、分析作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城市化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作答。14.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且持续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与文化因素联系密切;形式(类型)和功能多样;有较明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建设总体上以政府为主导;立足自身,但也借鉴学习。积极作用:逐渐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创建和谐社会。(2)原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全球联系的增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解析: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等信息归纳即可;“积极作用”结合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所学知识,从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推动城市发展、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分析。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说明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