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立法原则,主张通过“政的划一、刑的强制、 礼的规范、乐的感染”,实现“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由此可见 A礼乐的重要性超过了刑政B传统文化决定政治影响力 C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实施D以礼入法具备历史渊源 2春秋时期,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 不畏也,押大人,侮圣人之言。”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补充道:“存
2、其心,养其性,所以 事天也。”由此可见,先秦儒学 A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B形成君权神授的理论 C体现出强烈的入仕情怀D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 3王阳明曾乘船航于海上,突遇大风,船只几乎倾覆。他在危境中作诗曰:“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由此可知,王阳明 A提倡“经世致用”B认为“自外无物” C提倡“致良知”D主张“知行合一” 4.潘来在日知录序言中写道:“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贵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 则非先生所以薯此书之意也。”潘来的序言意在说明,日知录 A是清朝考据学兴盛的主要
3、原因B强调学问应联系“当世之务” C主张推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促进了经世致用局面的形成 5康熙在御纂朱子全书序言中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字宙之大道。联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枉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这种言论导致的后果是 A忧患意识的缺失B思辨能力的下降 C创新精神的阻滞D.凝聚力量的丧失 6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 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性高于感觉
4、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D.“美德即知识” 7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被起诉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有关。”在云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教授诡辩术的人,主人公的儿子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诡辩之后,跟父亲争论,说儿子有权打老子,父亲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所”。据此可推知 A古希腊社会舆论丧失管制B戏剧是古希腊的政治演绎 C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代表D文化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 8在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提出,教会由选民选出,既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教 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 A具有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B有利于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 C具有推动政教合一之意图D有利于
5、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 9下表为不同学者对启蒙运动的评价。据此可知、关于启蒙运动的认识 A彰显了浪漫主义色彩 B否定论调逐渐成为共识C受到特定时代的影响 D具有历史虚无主义色彩10下图是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成的 启蒙思想家国别分布图。这说明 启蒙运动 A远远超过欧洲范围 B与政治变革相促进 C鼓励民族独立运动 D因多元发展而兴盛 11. 2015年12月7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诺贝尔医学奖颁奖典礼上谈到东晋葛洪肘 后备急方对她的启发。该书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简便治疗方法,并略记了病因、症状。下列对此书的评述,正确的是 A.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B该书反映了当时“西学东渐”的文化潮流 C该书创立
6、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D该书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重经验和实用的特点12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医学典籍中有关茶叶的记载。这些记载A推动了中外茶叶文化交流B体现了传统中医药学“药食同源”的特点 C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D表明茶叶的药用价值得到国人普遍认同 13下表内容是人们对本草纲目的评价。这些评价的共同点是A对本草纲目评价比较客观、全面 B认为本草纲目是科学严谨的C认为本草纲目是百科全书式著作D肯定了本草纲目的重要性14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A 北宋时期平民毕异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火药应用于战争C.“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
7、类文化的重大贡献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5白蛇传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下表是白蛇传说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白娘子和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唐宋时期的形象反映商品经济发展、个性解放的需求 B明代时期的作品体现了维护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主题 C近代形象反映了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自由平等的思想 D改革开放以来个性化改造以适应不同人群的精神需要 16观察右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C 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17如图是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相对论 A改变了
8、传统的时空观 B否定了经典物理学C推动了经济迅速发展D扰乱了人们的生活18. 1922年梁启超说:“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的口头禅,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争席,易卜生差不多要推倒屈原虽然他(思想界)流动的方向和结果,现在还没有十分看得出来,单论他由静而动的那点优势,谁也不能说他是进化”。梁启超 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 A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斗争激烈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形成多元并存的社会思想潮流D社会进化的思想占据主导 1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
9、,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全面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B试图维护中国旧文化的主体地位 C肯定传统文化对社会稳定的作用D主张渐进式以避免社会动荡 20. 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 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 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 A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B.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C.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D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 21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提倡的“开民智”,其包含了三重内容,一是摆脱
10、封建思想的束缚, 二是接受和灌输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其中最 重要的体现在第三个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 A为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C体现救亡与启蒙的时代要求D以警醒世人作为其根本目的 22蔡元培说,“国民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蒋梦麟等认为完全人格者应具备: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 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据此表明近代教育家 A受西方思想影响B反对封建旧教育 C为社会塑造新民D力主教育救国论 23. 1919年12月,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
11、文中指出,新思想是“应经济的 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劳工神圣”的新伦理,就是适应人类一体的道德、世界 一家的社会之道德。这表明当时 A进步知识分子开始了救国的探索B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了先进的国人 C唯物史观逐渐成为了国人的共识D新文化运动推崇的道德观渐入人心 24孙中山认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它。但 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便用不着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 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据此可知,孙中山 A倡导国共合作是民族革命胜利基础B其自身阶级立场已发生改变 C主张发展实业
12、与节制资本同步进行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25据不完全统计,新青年在1919-I 92 1年间设置的“社会调查”“人口问题”“工读互助团问题” “劳动问题”等专栏和专号上,大约发表了140多篇政论、报道和通信,如下表, 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劳工问题关注度明显提高的重要原因是 A.工人运动蓬勃开展B中国共产党重视工人权益 C工人阶级队伍壮大D劳工问题成为了社会焦点 26.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 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
13、结论 提供历史依据是 A斯大林模式、日本明治维新B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C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D赫鲁晓夫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7.“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 什么是敌人。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 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毛泽东的这一重要讲话 A形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系统思想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建成 C意味着政治斗争逐渐成为首要任务D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14、28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毛泽东这些年(1949-1957)的思想和立场总的说是正统和主流的。他的社会变化观念是十足的马克思主义类型的,集中在所有制形式的改变方面; 他以十足的斯大林主义的方式,把迅速工业化置于高度优先的地位。”下列不符合作者观 点的是 A三大改造符合马克思主义类型B优先发展工业化符合斯大林模式 C毛泽东思想充分借鉴了苏联经验D毛泽东主张经济发展需结合本国国情 29.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 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
15、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并最终形成体系的标志性内容是 A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 B规定中国共产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0.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此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 场合,都反复阐释“中国梦”。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下人物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 A民族独立B
16、救亡图存C民族复兴D民主革命 31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 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 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 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32下表所列史实说明 A体育往往被赋予特殊意义B发展体育可以张扬国威 C人民体育体制的逐步确立D体育的功能被充分挖掘 二、非选择题 3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 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 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 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莹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 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
18、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 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 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 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34阅读材料,完成
19、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 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 “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 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5. (15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
20、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 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 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 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 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 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
21、中共十八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来“重 建文化自信心的”。(4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 思想有怎样的发展?(5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上的建设成就。(各举一例)(6分) 高二期末历史答案一、 选择题(321.5分=48分)1【答案】D【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西周时期统治者已经提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原则,这一史实为战国时期荀子倡导“礼法并施”和西汉武帝“外儒内法”等以礼入法的政策提供了历史渊源,
22、故答案为D项;礼、乐、行、政孰轻孰重材料并未表明,根据材料条件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B项中的“决定”过于绝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不断争霸兼并,是“礼崩乐坏”时期,排除C项。2【答案】D【详解】 材料信息“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说明孔子、孟子都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渊源,体现不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故排除A项;董仲舒形成了君权神授的理论,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入仕情怀,故C项错误。3【答案】B【详解】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大意是: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起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
23、停滞于心中,而天空的颜色,是洁净湛蓝的。体现了“心外无物”的思想,故选B;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排除A;“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不符合题意,排除C;“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4【答案】B【详解】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潘耒在日知录序言中强调考据学不是顾炎武著述的本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可知作者强调日知录突出的主体思想是经世致用,故B正确;清朝考据学兴盛的主要原因是清朝专制制度的加强和思想僵化,故A错误;C与史实不符,排除;D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B。5【答案】C【解析】 朱熹是宋代程朱理学的集大成
24、者,“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是康熙对主席思想的高度评价,大力推行理学,结合所学,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提倡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了人们思想,阻滞了创新精神,C正确;程朱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A错误;程朱理学是把儒家思想哲理化、思辨化的产物, B错误;程朱理学注重民族气节、重视孝道有利于凝聚国家、宗族力量,故D错误。6【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根据材料,洞穴中的世界对应可感世界,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则对应理智世界,囚徒被拉出洞穴的过程则类似于通过教育而获得启蒙的过程。此材料强调理性的重要性,故选B项,A、C、D选项与题
25、意不符。7【答案】D【解析】 “苏格拉底被起诉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有关”是说苏格拉底因为喜剧中的形象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从而招致被起诉的后果,故选D;AC说法不符合史实,B不是题目要表达的主旨,故排除ABC。8【答案】A【详解】 “教会由选民选出”“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具有民主色彩,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故B错误;政教合一是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和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无关,故D错误。9【答案】C【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康德、霍克海默、盖伊、格雷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对启蒙运动的理解也
26、不相同。启蒙运动时期理解为人对自身的解放。而二战时期,理性主义成为战争的借口。二战后,启蒙运动成为现代主义的一个部分。全球化时代启蒙运动成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帮凶。这充分体现了对启蒙运动的理解受到特定时代的影响,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崇尚理性,排除A项;“共识”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虚无主义无关,排除D项。10【答案】B【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在17世纪中后期的影响主要在英国,因为当时的英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中后期主要影响在法国,当时的法国正在进行法国大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主要影响在日本和俄国,当时的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所以启蒙
27、运动的传播与政治变革相促进。故答案为B项。AD项,材料反映了思想家的国别在启蒙运动不同时段内的主要分布不同,并不是在强调启蒙运动波及的范围是否超出了欧洲,也不是在论述启蒙运动是否是多元发展的,排除;C项,鼓励民族独立运动是启蒙运动的主张之一,与材料中启蒙思想家的国别分布无关,排除。【点睛】 数据图表作为考查考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一种载体,是表达信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的一种重要形式。做此类题需注意:a.防止孤立考查数据,要将整个数据串联起来进行整体的、宏观的综合分析。b.发掘和利用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每一个数据都对应着相应的一个时间,时间能提示我们相对应的时代背景。11【答案】D【详解】 依据
28、“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简便治疗方法并略记了病因、症状”可知,该书注重经验和实用性,故D项正确;A项是指黄帝内经,排除;“西学东渐”是明朝后期出现的,故B错误;“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是指本草纲目,故C错误。12【答案】B【详解】 根据“茶之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茶治便脓血甚效”等信息可以看出,茶作为一种饮品,即可食用,也可药用,这体现了传统中医药学“药食同源”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外交流,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儒学的影响,排除C;材料不能反映国人的态度,排除D。13【答案】D【解析】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有着一定程
29、度的肯定,对其重要性加以强调,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有些评论还是具有一定的主观倾向的;B选项错误,不符合杨津涛的观点;C选项只是达尔文的观点。14【答案】B【详解】 据“史料实证”的内涵分析可知,二十四史之一的金史是文献史料,通过对其记载的史实即“火炮”的应用等分析得出其火药武器,进而推理出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的结论,这一过程属于史料实证,即用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B正确;“北宋时期平民毕昇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没有加入史料证据,只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A错误;“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没有提供史料,不是史料实证,C不符题意;“指南针传入西方,推
30、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史实陈述,没有提供史料证据,不属于“史料实证”,D排除。15【答案】A【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唐宋时期白娘子的形象是“令人恐惧的蛇精”,而法海是“正义除妖人、慈悲渡众者”,这明显是传统的价值观下的人物形象,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反映个性解放的需求,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16【答案】D【详解】 据所学可知,毕加索的绘画是现代主义风格,它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墨兰图是中国文人画,它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它们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D正确;印象画派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A错误;现实主义绘画追求
31、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B错误;现代主义绘画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C错误。17【答案】A【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相对论的提出,使人们对时间的认识由“绝对的”变为“相对的”,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A项正确;相对论否定了绝对时空观而不是经典物理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关于扰乱人们生活的信息,排除D项。18【答案】C【详解】 材料“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争席,易卜生差不多要推倒屈原”“单论他由静而动的那点优势,谁也不能说他是进化”体现的是当时社会思想潮流呈现多元化并存的状态,C正确;材料无法看出哪个是进步思想,哪个使反动思想,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9【
32、答案】C【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肯定了政治革命的合理性,但是却对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并不赞同,认为这些革命“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反对思想文化领域内的革命,这从侧面说明了该学者捍卫传统文化的主张,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A项“全面”说法有误,排除。B项,该学者主张捍卫传统文化,与维护专制统治的“旧文化”有所区别,故排除。D项,该学者不反对政治革命,故渐进式以避免社会动荡说法错误,排除。20【答案】B【详解】 从材料信息来看,梁启超认为,屈原开创楚辞的文学样式,是受到中原文化和稷下学派的影响,这一观点认为中华文化血脉相连,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故答案
33、为B项。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军阀割据无关,排除C项;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21【答案】C【详解】 维新思想家认为“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是“开民智”的最重要的内容,说明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兼具救亡与启蒙的时代特色,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维新思想的时代特色,AB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近代维新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政治变革,挽救民族危机,不是警醒世人,排除D。故选C。22【答案】C【详解】 材料“国民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体现的是二者主张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全人
34、格的新公民,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3【答案】B【详解】 材料关键信息“新思想是应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劳工神圣”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内容,再结合“1919年12月”这一时间,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到了像李大钊这样的先进的知识分子,故B项正确;“开始”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共识”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新文化运动推崇的道德观是什么,排除D项。24 【答案】C【详解】 依据材料“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发展实业与节制资
35、本同步进行,已预防出现严重的社会贫富分化问题,C正确;国共合作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孙中山不赞成用马克思的办法,说明其阶级立场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孙中山不主张使用马克思的办法,D排除。 25【答案】C【详解】 根据材料,新青年发表大量劳工问题的文章,表明社会对劳工问题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故选C;工人运动蓬勃开展,材料未能体现,排除A;中共1921年才成立,不可能是原因,排除B;新闻报道的增多不能表明劳工问题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这也不是劳工问题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原因,排除D。 26【答案】C【详解】据材料可知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36、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邓小平结论提供历史依据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故选C项;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一个名词概念不属于史实,明治维新是政治的变革,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完全改为市场经济,不符合邓小平讲话提到的两者结合,排除B项;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制改革,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无关;计划经济是名词概念而非史实,排除D项。27【答案】D【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讲话来自于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该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命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一方面充分肯定和恢复毛泽东关于人民内
37、部矛盾的正确观点,另一方面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厘清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思路,为改革开放在中国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所以这一讲话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选项正确;这一讲话属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并未形成系统思想,故A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故B选项错误;这一讲话说明阶级斗争已经结束,发展生产力成为首要任务,故C选项错误。28【答案】D【详解】 材料未涉及毛泽东主张经济发展需结合本国国情的说法,D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他的社会变化观念是十足的马克思主义类型的,集中在所有制形式的改变方面”可知,三大改造符合马克思主义类型,A不符合题意;根据
38、材料“他以十足的斯大林主义的方式,把迅速工业化置于高度优先的地位”可知优先发展工业化符合斯大林模式和毛泽东思想充分借鉴了苏联经验,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9【答案】C【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召开,邓小平第一次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C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设问不符,排除A;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社会主义
39、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B;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D。30【答案】C【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题干“共同梦想”要求,可知四位领导人物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是希望中国摆脱落后面貌,实现民族复兴,故C正确;邓小平和习近平领导人的梦想不包括民族独立,排除A;救亡图存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人的梦想,排除B;邓小平和习近平领导人所处时期已经建立了民主国家,民主革命不是二人的梦想,排除D。31【答案】B【解析】 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
40、,不可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是利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A错误;材料中“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冷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体现出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张,故B正确;选项C不符合材料中“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排除;材料中“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是说企业的,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D不符合题意,排除。32【答案】A【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建国前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根据题干中的“教国“等信息可知,体育事业的主题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故A项说法正确;表格中建国前的体育并不
41、是张扬国威的表现,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中的体育并未全是“人民”的体育,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题中的体育并未完全体现教育功能,而更多的是政治意义,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二、 非选择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33、【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2)共通: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3)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
42、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34.解答论述的主题,首先依据材料可以得出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曲折,但是对中国影响巨大。然后对主题进行阐述,可从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近代化的历程及其影响的相关史实说明即可,最后得出结论。故答案为:主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曲折,但是对中国影响巨大。(2分)阐述: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冲击了中国旧有的经济、政治、思想,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虽然没有实践,但是促使中国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虽然最终没有使
43、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实行戊戌变法,虽然结果失败,但是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进行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中国政治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促进中国的思想解放。(8分)由此可知,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曲折,但是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2分)35.【答案】(1)制度层面: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或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精神层
44、面:掀起新文化运动或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各举一例)(4分)(2)内涵: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分)发展: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2分)(3)道路自信: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理论自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制度自信: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6分)【详解】(1)重建自信:根据材料一中“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 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或无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和思想解放进行的主要探索中,各举一例,说明近代中国在制度层面、精神层面“重建文化自信心的”的努力。(2)内涵:根据材料二中“推倒满洲政府颠覆君主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等信息,从斗争对象和目标上,说明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增加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这一内容。(3)成就:根据所学知识,从建立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行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的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