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824KB ,
资源ID:833170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31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以某地的四类资源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 8000B. 10000C. 6000D. 4500【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详解】根据木桶效应,某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取决于最短板即供养人口数量最小的因素,则该地供养的人口数量为4500。选D。2.

2、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资源的贫富状况B. 社会生产力水平C. 社会分配制度D. 环境污染的状况【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的贫富状况,故选A。【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A. 一般在中小城市表现最为突出B. 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C. 在发展中国

3、家的大城市中解决得最好D. 在发展中国家暴露的最早【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详解】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般在中小城市表现较轻,在大城市更严重,A错。城市环境质量差,交通状况差,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B对。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城市化产生的问题也较严重,C错。在发达国家暴露的最早,D错。故选B。4.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A. 阻止乡村人口进城B.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 丢弃旧城,建立高标准新城市D. 无限制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详解】由于城市化过程中会造成城

4、市环境质量下降;住房困难;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环境问题,故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B对。阻止人口进城、丢弃旧城、无限制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都不对,ACD不对。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5. 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 高楼林立,地价便宜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中心商务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对。高楼林立,地价昂贵,错。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对。

5、工业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错。故选B。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6. 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C. 从非洲迁往西亚D. 从欧洲迁往非洲7. 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南流往广东B. 从河北流往河南C. 从新疆流往内地D. 从湖北流往重庆8.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 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 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 甲地优美的环境【答案】6. C 7. A 8.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6、6题详解】二战后,世界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了大批外籍劳工。C正确。【7题详解】民工流动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由内地到沿海,由乡村到城市,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且经济发展水平比广东落后,所以由湖南向广东流动,故选A。【8题详解】根据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可知,甲是迁出地,是推力因素,乙是迁入地,是拉力因素。乙地工资待遇高,有利于吸引人口迁入,A对。严格的户籍制度不利于人口迁移,B错。为了解决分居问题,会导致人口流动,但不能确定迁移方面,C错。甲地环境优美,人口迁出少,D错。【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例如,美国部

7、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人,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近代山东、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的影响。(2)生态环境变化: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坟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山东;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3)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

8、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 (4)社会因素: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9. 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 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快速的发展阶段,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水平差异大,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或经商,所以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故选B。【点睛】城市

9、有较高的收入,较优越的生活环境,较多的就业机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化现象,人口迁移方向为农村到城市。发达国家由于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导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口迁移方向为城市到农村。10. 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A.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B.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 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 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详解】由于人口迁移,使迁出地的人口减少,所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是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而不是迁入地,故A项错误。BCD描述是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10、故选A。1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居民利益B. 降低生产成本C. 限制城市发展D. 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城市化的定义: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建设,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说明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故选D。【点睛】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建设,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12. 读下图,由市

11、中心向郊区的土地租金变化趋势曲线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市中心是多条交通线的交汇处,交通便捷,土地租金最高;由市中心向郊区土地租金逐渐降低,但是从市中心放射出的交通线与环线的交汇处,交通也较便利,因此在距城市较远的地区也会出现土地租金次高峰。符合这样土地租金变化趋势是d曲线,故选D。【点睛】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13.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其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原因是(

12、)A. 能源、矿产资源丰富B. 劳动力丰富而廉价C. 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D. 环境优美、污染较少【答案】C【解析】【详解】长江三角洲能源、矿产资源短缺,A不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较高,B不对。长江三角洲海陆空交通便利,发展早,经济基础好,从事二三产业人口多,人口大量迁入,故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迅猛发展,C对。长江三角洲人口城市集中,其环境优势并不突出,D不对。故选C。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方面的环境效益。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4. 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料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 )阻断了大气降水直

13、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困难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A. B. C. D. 15. 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 )A. 提高水的直接利用率B. 推广使用洁净能源C. 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D. 在城市郊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答案】14. D 15. B【解析】【14题详解】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相较于裸地,阻断了下渗环节,减少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正确。不透水地面会使地表积水导致冬季地面结冰,但这不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危害,错误。不透水地面阻断了水循环环节,影响城市植被的

14、生长,正确。不透水地面会增加城市地面的湿润程度,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提高水的直接利用率仅是让更多的水直接被利用,而非重复利用,A错误。城市环境问题存在交通污染,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大气污染,B正确。扩大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不会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错误。在城郊发展旅游业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之间无必然关系,D错误。故选B。16. 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堵塞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排水系统能力弱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城市病一般来讲是指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指

15、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比较困难,社会秩序不太安定;城市建设中由于下垫面硬化,故往往存在排水系统能力弱等问题,对,B对。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不是城市问题,不对。选择B。17.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A. 增加特大城市的数量B. 将中等城市发展为大城市C. 扩大小城市的人口规D. 建设新型乡镇,就地转化为城镇人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详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方针: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加快新型乡镇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般鼓励就地转移。所以选D。18.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

16、重要的标志是A.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B. 城市年增加人口数量C. 城市用地规模无限扩大D.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答案】A【解析】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A对。城市年增加人口数,不能表示城市化水平高低,B错。城市用地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C错。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不能表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D错。19.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A. 行政管理中心B. 商业服务中心C. 经济增长中心D. 交通运输中心【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的主要职能。【详解】政治中心即省会,体现了城市在区域中的行政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经济增长中心主要反映其作

17、为区域第二三产业集聚中心;服务中心反映其作为区域的商业中心。所以选A。【点睛】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城市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的职能差异。2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C. 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大D.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详解】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1. 读“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8、. 城市等级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B.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C.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D. 在城市化过程曲线中,我国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看出: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在50-100万的城市为大城市,在20-50万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小于20万的城市为小城市,图中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了人口规模,A正确。根据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服务职能越少,相距越近,数目越多,B正确。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C正确。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为60%(2019年)

19、,依然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加速阶段,D的叙述不正确,选择D。【点睛】城市化过程的阶段:初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一般低于30%;中期加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在30%-70%之间;后期成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一般超过70%。22. 我国城市化不应该过快主要原因是A. 人口素质还不高B. 科技水平不高C. 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详解】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发展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将出现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我做我国城市化不应该过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所

20、以本题选择D选项。23. 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A. 农业人口比重下降B. 环境污染日益加重C. 绿地面积减少D. 经济发展趋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城市化即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故城市化必然引起农业人口比重下降,A对。城市化应该促进经济发展,D不对。合理的城市化会改善环境,不一定引起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绿地面积减少,BC不对。故选A。24.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A. 住房紧张B. 入学困难C. 环境污染D. 交通拥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故ABD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环境污染,所以C正

21、确。25. 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A. 绿地面积B. 建筑风格C. 饮食习惯D. 服装服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详解】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不同的地区,建筑风格是不同的。所以选B。【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下图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6. M地区布局的主要功能区为()A.

22、工业区B. 商业区C. 住宅区D. 绿化区27. 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A. 规模大小B. 重要的程度C. 付出租金的高低D. 政府的决策28. 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最可能是()A. 城市交通的发展B. 市中心地价上涨C. 城市环境恶化D. 市中心经济萎缩【答案】26. C 27. C 28. D【解析】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26题详解】M地区距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且人口增长最快,说明该地区人口增加明显,为住宅区。所以选C。【27题详解】对城市的每一块土地来说,哪种经济活动肯付出更多地租金,这块土地最终就会用于这项经济

23、活动。所以选C。【28题详解】市中心是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正因为如此,市中心往往造成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等问题,加之交通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更倾向于到离市中心较远,居住条件更好的地区居住,导致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所以选D。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 地下水位上升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 蒸发量增加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30.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用水量增加B. 植被覆盖率增加C. 降水下渗量减少D. 城市热岛效应【答案】29. D 30. C【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

24、环境的影响。【29题详解】对比城市建设前后图可看出,地下径流由50%下降到32%,地下水位下降,A错。蒸发由40%下降到25%,蒸发量减少,C错。地面径流由10%增加到43%,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汛期洪峰流量加大,B错,D正确。【30题详解】对比城市建设前后图可看出,地下径流由50%下降到32%,地面径流由10%增加到43%,主要原因为植被覆盖率下降,降水下渗量减少,B错、C正确。地面径流受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较小,A、D错。【点睛】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图中数据的运用。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 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

25、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属于推力的是_。(填字母)(2)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移缓解了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可更加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业_资源,对更好的保护农村的_有着积极的作用。(3)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积极的促进了城市的_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的_带来压力。【答案】 (1). C、D、E。 (2). A、B。 (3). 土地。 (4). 自然环境。 (5). 社会经济。 (6). 环境。【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及其影响,图中人口由乡村迁入城市,拉力因素是城市的具备的积极因素,推力因素是乡村具备的消极因素。【详解】(1)由图看出,人口由乡村进入城市,拉力因素是城市对人口的吸

26、引力,故拉力因素为C、D、E;推力因素使他们想离开农村,故推力因素为A、B。(2)随着人口由乡村迁入城市,更多的土地集中到留在农村的少部分人手中,可以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更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使得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压力变小,有助于改善农村的自然环境。(3)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人口的大量涌入,加重了城市负担和城市病,使城市环境压力变大。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

27、面。下面左图是“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右图是“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1)左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B. 交通运输 C. 人口分布 D. 行政干预(2)若要在四处中选取一处建大型超市,最好选在( )A. B. C. D. (3)市中心应为右图中A、B、C中的_;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_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区,原因是_。(5)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是_。【答案】 (1). B (2). C (3). A

28、(4). 商业 (5). 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6). 住宅。 (7). 既方便上下班,又利于购物。 (8). 地价便宜,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少(或降低地价,保护环境)。【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及原因。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是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详解】(1)由左图可知,地租等值线在高速公路处向市区外弯曲,在公路处也向市区外弯曲,弯曲处地租高于两侧,所以造成等值线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为交通运输,故选B。材料和两图并没有给出相关地形和人口分布的信息,排除A、C。材料强调“经济因素”的作用,排除D。(2)大型超市属于商业区的组成部分,付租能力高,应位于市中心,

29、或交通便利的地方,或二者同时具备的地方。为保障超市的盈利,需要最大限度的接近消费人口,位于市中心,是人流量最多的区域,交通便利,既有高速公路又有普通公路,且位于高速公路的枢纽位置,可以带来批发为主的消费人口和零售为主的消费人口,故选C。处主要服务钢铁厂,相较市中心消费人口较少,排除A;交通不如便利,且高速公路带来的零售消费人口较少,排除B;远离市中心,只有一般公路,针对游客,零售消费人口较少,排除D。(3)市中心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且从右图横坐标看,向右远离市中心。A交通便利,且一般位于城市几何中心,人流量最大,更容易接近最大消费人群。(4)B处住宅付租能力高于商业和工业,所以B是住宅区。B距

30、市中心和工厂都很近,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工作又方便购物。(5)工厂要提高竞争力,获得更高利润,需要降低工业品成本。市区外缘地价低,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工业有三废污染,从城市环境质量考虑,需要工厂远离人口密集的区域,尽量靠近市区外缘。33. 读下图,图AF反映了某地区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的逐步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图A到图E反映了_ 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是_ 。(2)图E到图F反映了_ 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至少说出两点)_。_。(3)具有图F所示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_ 国家。【答案】 (1). 城市化。 (2).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31、比重不断上升。 (3). 逆城市化。 (4). 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过大,出现各种环境问题。 (5). 郊区生活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交通便利。 (6). 发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表现,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由图可知,图A到图E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城市化过程,其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由图可知,从EF过程城市人口的比重下降,反映逆城市化现象,其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市中心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郊区环境优美;二是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3)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故城市化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F图所示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且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判断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