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二下学期第8次周测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1.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 D.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2.有人认为,
2、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3.据旧唐书职官记载:“有唐以来,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其次以流外入流(未被编入正式官职,但任满2一定年限之后,经过考试合格,可以到吏部参加栓选后授官)。若以门资入仕,则先授亲勋翊卫,六番随文武简入选例。又有斋郎、品子、勋官及五等封爵、屯官之属,亦有番第,许同拣选。”据此可知A.唐代的选官途径有三种 B.未被编入正式官职的小吏无缘做官C.科举制是当
3、时最重要的选官途径 D.以才学取代门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4.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是下列哪个时期的制度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5.“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
4、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6.下表为“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比较表”。它反映了唐代A.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D.江南地区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7.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
5、性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8.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人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藏人口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0.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主要反映出A.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
6、需求增多C.青铜铸造技术有根本性突破 D.青铜艺术的平民化11.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B.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12.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
7、海洋的步伐C统治者耽于享乐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13.下列史料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史料史论A宋代“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商业税成为宋代财政收入主要B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近代中国人崇洋媚外心理普遍C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义和团运动排斥西方宗教D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计划经济导致生态环境破坏14.列宁曾提出四点要求:“第一,立即与同盟国停战;第二,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第三,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工和其他工业企业,交给各厂的工人委员会管理;第四,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这表明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是A.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B.推行新经济政策
8、C.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巩固社会主义政权15.自“闺蜜干政门”爆发以来,朴槿惠成为韩宪政史上第一位在位时接受调查的总统。三大在野党宣布将在国会启动总统弹劾案,青瓦台和朴槿惠宣布将尊重国会最终决议,但在此之前检方应暂停调查。主要体现的原则是A.代议制原则 B.宪政原则 C.总统权力至上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主观题(本题共25分)16.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给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生在自认为最有利于英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量彻斯特、伯明輸等城市,狭窄且不
9、规則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积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废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佳房与城市規划的一系到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材料二: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
10、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万增长量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追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敞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触目皆是的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域,城市管理也趋制度化;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
11、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力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英中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背景。(15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中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10分)第8次周测历史试卷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一、 选择题(本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题目12345678答案题目9101112131415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16(1)(15分)答:(2)(10分)答:试卷答案1.B秦朝郡县制确立后,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
12、政治,因此中央集权制度不是巩固贵族政治的需要,B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确立,这种制度是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对巩固国家统一、管辖辽阔疆域起到重要作用。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不能”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符合对材料评价的选
13、项,最后确定不符合对此评价的选项2.C在秦朝加强对国家管理的一系列措施中,注重的是礼法并重,故A错误;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仍然是人治,故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秦朝管理国家已有了明确的制度规定,故C正确;秦朝建立的制度依然是专制制度,并非民主政治,故D错误。3.D题干中的材料说明唐代入仕官员中的“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以流外入流”都是经过考试得以授官的,但是还有“以门资入仕”的旧式以门第为标准的入仕途径,虽然科举制产生于隋朝,但是到唐朝依然有门第入仕的途径,所以D的说法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干中的材料,
14、AC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BC。4.D5.D6.B表格显示唐朝后期和前期相比,水利工程数量明显增加,说明政府对于农业管理的加强导致农业生产呈良性趋势发展,故B项正确;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是宋朝,故A项错误;古代农业生产仍然依靠自然,故C项错误;表格没有比较全国农业生产的信息,故D项错误。7.考点:2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小农经济停滞性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实质”和对“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的分析理解解答:注意限定信息“实质”,依据题干“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
15、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与欧洲的农业生产相比具有停滞不前的特点,故D项正确脆弱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BC两项不是实质性问题,应排除故选D8.答案:B分析:从表格数据来看,清前期人口较明初人口有大幅增加,其中的政府因素是清政府实行摊丁人亩政策,使百姓没有必要再隐藏人口。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点睛:摊丁入亩结束了地、户、丁等赋役混乱的现象,完成了人头税并入财产税的过程,彻底废除了自西汉以来的人头税。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隐瞒人口不再有必要,从而统计出的人口大幅增加。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
16、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反映了手工业技术的的进步,联系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出现手工业炼钢和淬火柔化技术锯子等,故选C项。C10.A作为礼器的青铜器多转为实用,这说明礼制的破坏,即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此时的生产力发展指的是铁器的使用,这和青铜器无关,故B项错误;青铜铸造技术的突破和青铜器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此时的青铜器主要是贵族使用,故D项错误。11.C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棉花宋末元初由边疆传入内地,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妇女的家庭纺织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妇女地位也受
17、到重视,C正确;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与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排除D。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12.B 大运会开通的影响。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呈现繁荣之际,中国并没有推行 “海禁”政策,排除D;A、C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由 “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可知,该学者认为大运河沿岸的繁荣导致国人忽略了东部沿海的发展,从而滞缓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故B项正确。13.C14.D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十月
18、革命后列宁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即表明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是巩固社会主义政权,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临时政府统治已经被推翻,不再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推行新经济政策是巩固政权之后才采取的政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5.D代议制指公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材料与代议制无关,排除A;宪政是一种主张国家权力来自一部基本法律并被其约束,B与材料无关;“三大在野党宣布将在国会启动总统弹劾案”说明总统的权力受到制约,C错误;“国会启动总统弹劾案”“检方调查”
19、表明总统、国会、法院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正确。16.(1)表现:英国,城市布局混乱;环境卫生恶劣;住房问题突出;两极分化严重。中国,城市平民剧增;环境污染严重;华洋分治明显;半殖民地性凸显。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城市化加速;蒸汽机等工业机器的普遍使用;自由主义盛行。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近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外贸易的发展;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经济结构变迁。(2)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主宪政的确立;政府职能的加强;民众的环保与生活意识的增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旧中国政府的城市治理理念与权限的欠缺;中国农村经济的破败。(2)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城市治理效果明显,由“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表明中国近代城市治理没有起色,原因:英国,根据“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法案”,联系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回答;中国,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好,造成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重了城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