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20.50KB ,
资源ID:83247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247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广西钦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广西钦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钦州市2016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解析版一、 选择题 1. 1933年3月,美国国会决定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其主要职责是() A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 B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C加强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D尽快恢复银行和金融秩序 解析: 美国国会决定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故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紧急银行法的内容,B项属于美国联邦银行的职责,D项是美国整顿银行业的主要目的。 答案: C 2.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

2、: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解析: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A、B、D三项推理错误。 答案: C 3. 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A.余粮收集制 B.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 答案: B 4. 有人说,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

3、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经济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表面变化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 B. C. D. 答案: B 5. 1918年,苏维埃政权陷入层层包围,当时在经济上最紧迫的难题是() A.原油B.棉花 C.煤 D.粮食 解析: 在1918年的俄国,由于连年战争,俄国经济极度困难,其中最困难的问题是粮食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6. 1929年10月29日,美国一些开船出海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身无分文的贫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通货膨胀 B股票

4、上扬 C股价暴跌 D银行倒闭 答案:C 题干所述的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时股价下跌,股市崩溃导致股票持有者财富缩水的情形。 7. 读下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判断其最可能是哪一历史事件带来的结果()。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A.殖民争霸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表格反映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下降的情况,美国、德国首当其冲,从四个选项来看,只有经济大危机期间可能使几个大国生产同时下降。 8. 20世纪的“大萧条”和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人类历史上两次影响较大的经济危机

5、。对这两次经济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从美国开始,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国家 B前者源于生产相对过剩,后者源于美国次贷危机 C危机发生后各国都设置贸易壁垒,加强对经济干预 D前者引发了世界大战,后者促进了国际合作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危机,属于难题。A是两者的相同点,B、D也是正确的说法,只有C属于“大萧条”时期,各国都设置贸易壁垒,加强对经济干预,而今天的金融危机中多数国家都寻求国际合作,以摆脱金融危机。 9. 下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判断,漫画中的“

6、护士”应是( ) A国会 B州政府 C大法官 D副总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政体,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总统和国会的关系。在管理国家方面,总统和国会是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的。大法官属于司法系统,州政府和副总统在美国新政中主要是执行具体的政策。所以,A是最佳选项。 10. 图1、图2、图3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B 解析: 从图3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2“还拥有世界上最

7、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1“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可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实行工业国有化 D.实行实物配给制 解析: 实行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12. 下列关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工人阶级广泛开展联合斗争 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日趋尖锐 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发展,属于较难题。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

8、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故正确;工人阶级走向联合的标志是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故错误;德国和日本分别是在19世纪60、70年代国家统一和明治维新时期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故错误。 13. 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客观原因是() 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经济文化落后集中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A. B. C. D. 解析: 注意本题考查的是客观原因。斯大林的本人因素是主观原因。集中发展重工业不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14.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

9、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答案: C 由“罗斯福法院”“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可知C正确。由“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可知罗斯福没有违宪,A、B、D说法错误,均可以排除。 15. 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全国产业复兴法无效。1936年1月6日,又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反宪法。最高法院创立14

10、0年中,总共宣布废止的法律不过60种,但现在不过一年,最高法院竟一口气把罗斯福的新法取消了11种之多。这一现象说明 A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不须经过总统任命 B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力凌驾于总统之上 C罗斯福新政在推行中受到重重阻力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没有缓解经济危机 答案: C解析:二、 材料解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中央和粮食人民委员会分别通过关于商品交换的条例,规定不通过市场,不经过私商中介人,而实行商品实物交换。 1921年12月,俄共(布)十一大规定,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基本任务”,把整个商业由商品交换转上了货币交换制的

11、自由贸易的正常轨道上来。 材料二: 19231924年,战时大幅度扩展的自然经济下降为0.6%,小商品经济扩大为51,原来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恢复到8.9%,国家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为0.1%,社会主义经济占38.5%,国民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发展,缓解了社会政治危机。 材料三: 从1926年起,苏联基本结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及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到1937年,苏联已形成门类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已成为社会主义农业的主要形式。国营与合作社商业已控制了商品流通领域,社会主义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支配地位。简明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12、: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 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化集体农庄财产(各集体农庄财产、各合作社财产)。 1936年苏联宪法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二,利用学过的历史知识分析苏俄为什么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根据材料二、三、四,联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和规律的原理,分析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3)通过上述材料,分析苏俄(联)政府发挥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解析: 本题为一道学科之间的综合题,以政史综合为主,要求根据材

13、料所提供的知识背景,借用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论证相关问题。 参考答案: (1)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存在社会分工,这就决定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间需要彼此交换产品,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即商品经济的前提。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它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不同所有者,有着各自的物质利益,其经济联系只能通过买卖关系建立并维持下去,在互相转让产品时,也必须实行等价交换。实物交换是商品交换最原始的方式,根本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充分利用货币的流通职能促进商品生产。实践也证明,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

14、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用来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社会生活实施多方面和多种形式的控制调节,为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或社会主义所有制。从材料三可知,到1924年,社会主义经济还只占国民经济的一小部分,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有必要运用无产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发挥上层建筑的作用,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促进社会主义所有制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占据国民经济支配地位,从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

15、础。到1936年,用立法手段将这一成果固定下来。 (3)组织和引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17.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

16、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两百多年来,美国的宪法虽然没有根本的改变,但它却仍然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美国宪法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对宪法的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宪法惯例及国会和总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等形式来实现的美国宪法的第二十二条修案于1951年2月批准生效,该修正案规定,无论任何人,当选总统不得超过两次。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

17、信”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材料四中,195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对总统任期作出了明确规定。导致这一修正案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1)材料一: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材料二:调节经济关系(商贸关系)。 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如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抑、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等)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

18、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追求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的诉求。 (4)此前的美国宪法对总统任期未作出具体规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为防止后来者破坏或影响民主制度的实施与发展,战后,美国制定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总统任期。 18.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的僵化后,也会

19、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

20、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试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解析: 本题没有回避热点问题历史周年纪念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考查了经济危机、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难度系数为中等难度。 第(1)问注意两种模式的消极影响,要分别从英国和苏联经济表现回答,如英国的经济危机和苏联的经济比例严重失

21、调等方面,不要涉及政治制度。 第(2)问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由此说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从自由放任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3)问4分的分值,回答苏中两国的原因,要简练。由所学知识可回答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主要是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不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国改革成功思想上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实践上的表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4)问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得益于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关键是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从而概括出美中的共同点就是经济计划和市场作用相结合,进而概括出随着经济

22、发展要对僵化的经济模式进行改革的启示。 19. 有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初,胡佛政府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2)罗斯福总统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列举三例说明他在社会救济方面是如何用这只手的。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里根总统和克林顿总统分别是如何运用“看得见的手”的?结果如何? 答案:(1)用“看不见的手”。观点: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

23、动;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2)用“看得见的手”。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消费。 (3)里根: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结果: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三、 问答题20. 阅读19482008年美国失业情况统计图: 请完成: (1)图中所示的失业率最低点出现在哪一经济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美国盛行的经济理论是什么? (2)图中所示失业率最高点出现在哪一时期?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图中哪一阶段反映了美国

24、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被打破?这一联动关系是怎样被打破的? (4)从上述各阶段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解析: 第(1)问中的“经济发展阶段”可依据图中“1954年”等信息展开思考,“经济理论”可依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2)问中的“时期”可结合图中“1978年”等信息进行判断,“措施”需要从抑制通货膨胀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问中的“阶段”应注意“联动关系”的限制条件,“措施”需要联系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4)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从经济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 (1)经济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

25、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 (2)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措施: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3)阶段:19962008年。措施: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4)政府应发挥的作用: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为目标。(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亦可) 21.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

26、完成: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解析: 首先找出三个国家改革的史实,然后具体分析其各自的特点,注意要抓住要点。 参考答案: (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罗斯福实施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2)特点: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

27、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局:俄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3)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22.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中指出,“大萧条”是

28、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据此完成: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大萧条”影响的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2)20世纪30年代,世界“走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问要求评价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两个观点,一是1929年经济危机将一战后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二是1929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是“走向战争”。回答时,应从总体上了解一战后二战前的这段历史,把握20世纪20年代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和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这两大阶段特征。第(2)问实际是要求分析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回答时要注意思考角度,既

29、要点明根本原因,也要分析西方大国对法西斯所持态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是正确的。 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极大,使其前后10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一战结束至1929年,战胜国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及对这一体系的一系列调整,使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1929年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危机,德日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的策源地。法西斯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疯狂对外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崩溃,世界开始逐渐“走向战争”。 (2)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德、意、日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德、意、日法西

30、斯的疯狂扩张,是导致世界“走向战争”的重要原因,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也加快了世界“走向战争”的步伐。 23. 当前,一场新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问题的高度关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白银资本一书写道:“自16世纪中期起,白银注入中国经济所造成的经济扩张更为壮观。明代经济越来越在银本位的基础上货币化”。结合史实分析明朝时期白银大量流人中国的原因及其影响。 (2)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长时间占据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的金融领域爆发,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在克服金融危机方面采取了哪

31、些措施? (4)当前,世界正面临一场严重的金融风暴。请你结合历史经验与教训,谈谈国际社会应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答案:(1)原因:封建经济高度发达,中国手工业品畅销国际市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原因: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殖民掠夺与海外贸易带来巨额财富;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直接原因:过度的超前消费和银行的盲目贷款;股市等金融领域的过度投机。 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管制证券业等。 (4)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32、 24. 自十月革命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解析: 本题从广度和深度的结合上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所谓广度,就是必须结合历史必修一的内容及把所学到的有关苏联(苏俄)的经济政策加以综合,形成全面的、系统化的历史认识。所谓深度,就是把每一个具体的历史知识,从原因、目的、特点、影响等各方面加以分析,形成多层面的、有一定深度的历史认识。广度综合、深度分析是学习历史学科的两种基本功夫和基本要求;考深度、考广度、考深广结合是历史问答题命题的三种基本思路和基本形式。另外,从目前

33、的高考实际来看,此类题的答案宜简洁、明确、全面。 参考答案: 变化和影响: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接管银行和铁路,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寺院和皇室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完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战胜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此,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军事胜利,但严重损害了苏俄农民的利益,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 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社会秩序很快趋于稳定,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工农联盟得到改善和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5年起,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1927年起,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1928年起,实行计划经济建设。结果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严重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质量低劣;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健康、快速地发展;改革必须照顾到各个阶层的利益,不能损害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的利益;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开展工作要有创新精神。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