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242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同步课时作业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一个阶段,延续的时间很不平衡。西亚约在公元前9000年由中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采集、狩猎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磨制石器的使用 D.开始使用火2.在西周遗址的考古中曾出土了江苏仪征破山口古墓中的青铜镰、湖北红安县金盆遗址中的矩形双孔青铜铚、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中的青铜锸。据此推断西周( )A.礼乐制度高度发展B.青铜农具使用范围扩大C.冶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D.铁犁牛耕技术广泛使用3.据考古发现,在战国时期各地遗址中犁铧、攫(jue)、锄、锸、镰等铁农具大量出现。这在当

2、时( )A.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B.进一步巩固了井田制C.使铁农具得以普及D.推动金属冶炼业发展4.下列考古遗存中,可以反映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烧骨骨针洞穴中的灰烬陶纺轮A. B.C.D.5.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发现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其他一些遗址中发现有许多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6.下图为1999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汉画像石特种邮票中的一枚。邮票中的画面反映出汉朝( )A.男耕女织是基本的生产模式 B.已形成纺织业的手

3、工工场 C.纺织是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D.已出现较齐备的纺织工具7.汉朝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的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A.田庄经济基本自给自足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手工业者劳动比较繁重D.农民受到沉重剥削8.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能够反映出当时( )A.犁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9.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面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局部),推断图中处应填写的是( )A.井田制、男耕女织B.采集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男耕女织10.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商代遗存中出土了犁、插、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这说明( )A.青铜农具已经取代木石制农具B.青铜农具有向南方传播的趋势C.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先进D.商代青铜文明的发达和传播11.下面是三幅出土于四川的汉代画像砖的图片,它们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A.集体协作劳动普遍化B.生产工具的多元化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2.魏

5、晋南北朝的豪强地主庄园里,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所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材料能够表明这一时期(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与官营手工业相抗衡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摘自墨子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

6、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奖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在分化。摘编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摘自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3)据材料三说明封建

7、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期已被铁搭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出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磨制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经过磨光等加工工艺,使得器物表面更为光滑,器形更为规整。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故均排除。2.答案:B解析:材料中所提及的“青铜镰”“双孔青铜铚”“青铜锸”都是青铜制农具,据此可知在西周时期,青铜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故选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西周礼乐制度的发展水平,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提及了几种青铜农具,但无法得出西周冶金水平不断提高的结论,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

9、,战国时期大量铁农具出现,这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项;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排除B项;铁农具的大量出现不等于“普及”,排除C项;金属冶炼业的发展推动铁农具大量出现,D项因果倒置,排除。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国古人已使用陶纺轮。骨针、陶纺轮等纺织工具反映了石器时代的手工业发展水平,故D项正确。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工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仰韶文化遗存中,发现了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骨针等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这说明当时生产工具来源多样,故B项

10、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纺织技术日臻完善,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出陶器制造技术“十分发达”,C项排除;仅凭材料的有限信息,无法得出手工行业分工情况,D项排除。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纺织业。从邮票画面中可以看出,汉代纺织有三道工序,并且当时纺织工具比较齐全,故D项正确;邮票画面只反映出纺织业的发展状况,A、C项排除;手工工场出现于明朝后期,B项排除。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田庄经济。由材料可知,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多样,从吃的、穿的到疾病医药所需等,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田庄是一个在经济上基本自给自足的单位,故A项符合题意。汉代庄园内部基本自给自足,很少对外交换,故无法反映出田庄商品经

11、济发达,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活状况进行描述,无法得知手工业者劳动比较繁重和农民遭到沉重剥削,排除C、D项。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由“下田戽(汲)水”可知是灌溉工具,未涉及犁耕技术,A项排除;据“田园”“下田戽(汲)水”“高垄”等可知诗中描述的是田地里农业灌溉的场景,故B项正确;“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表明是翻车,而不是筒车,C项排除;水排这一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农业灌溉无关,D项排除。9.答案:D解析: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们采取集体耕作的模式,故处应填集体劳作;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提高

12、了社会生产力,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出现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主要生产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故处应填男耕女织。故答案为D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出土了犁、插、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可知,商代的青铜农具形式多样,体现了青铜文明的发达,“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商代遗存”体现了商代青铜文明的广泛传播,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描述了青铜农具的发现,未涉及青铜农具取代木石制农具的问题,故A项错误;孤证不立,由材料不能得出B项;材料的论述重点在于青铜农具的发现,无法体现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故C项错误。11.答案:B解析: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汉代的3个劳动和生活场景,

13、可以看出生产工具多元,B项正确;A项中“普遍化”不能得出,且古代中国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家庭式劳作是主要模式;材料中农业和手工业是分别呈现的,并未体现结合,C项排除;“提高”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材料中没有提供参照物,故不能得出D项。12.答案:B解析:庄园经营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出现了“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现象,说明庄园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现象冲击了盐铁专卖制度,但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A项错误;庄园经济的一大特征是自给自足,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不能得出,C项错误;D项夸大了此时期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程度,且不能由材料得出,错误。13.答案:(1)以家庭

14、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3)农民生活辛劳困苦,承担繁重的国家赋税、徭役,受水旱之灾,受封建债务的压迫,生活常陷入绝境。解析:(1)根据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可得出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根据材料二“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并结合所学分析作答。(3)根据材料三逐点概括即可。14.答案:(1)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不同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实际需要。(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人力资源充足且成本低;使用牛耕成本较高。影响: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解析:(1)据材料一中“逐步推广到农业生产领域”“革命”“北方地区”“江南水田”,概括得出。(2)“表现”据材料二中“牛耕大量退出”“被铁搭取代”“铁搭用人”概括即可;“原因”可从当时人口数量变化、人地关系及劳动成本等角度来分析;“影响”可从耕作技术倒退、不利于为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提供大量劳动力方面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