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240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兰州一中201920201学期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1.西周至春秋时期,自天子至士,他们虽有等级之分,但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却是同一性质的,也就是说,从天子到士,都贯穿着反映政治关系的“君统”和反映宗法关系的“宗统”。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宗法制以分封制的分封关系为基础B. 宗统和君统的相互关系拓展到平民C. 宗法制维持了亲族间的忠诚D.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A项错误。宗统和君统只是贵族间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没有拓展到平民,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

2、旨不符。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同时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D项正确。2.汉初选任官吏,专择“木讷于文辞”的忠厚长者,处事苛刻、欲求名声者概不录用。对下宽容大度,人有小过,辄加掩匿覆盖。这反映了西汉初期A. 追求稳定的时代诉求B. 官僚体制繁琐而僵化C. 秦朝政治体制被摒弃D. 儒生的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涉及的关键信息,忠厚长者、对下宽容大度等可知,西汉初期官员的选拔是为了避免干群矛盾的产生,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期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有利

3、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选官制度的标准是适应时代要求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官员的选拔而不是官僚体制的运行,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而不是摒弃,故C项错误;材料看不出所选的官员局限于儒生,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汉初的官吏选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回顾汉初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和与民修养生息的方针政策来作答。3.研究表明,在古代希腊有超过300个公共的宗教节日。其节日仪式几乎向城邦所有公民开放,神祭仪式结束后,所有参与的公民一起集体共餐。这类节日活动A. 克服了民主的狭隘性B. 增进了城邦集体认同C. 保障了公民个

4、人自由D. 促进了城邦间的合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其节日仪式几乎向城邦所有公民开放,神祭仪式结束后,所有参与的公民一起集体共餐”可知,雅典城邦通过此类节日活动增进公民对于城邦集体的认同。故答案为B项。这些做法与克服民主狭隘性无关,排除A项;举办集体活动,没有体现个人自由,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城邦对本城邦公民开展的活动,与促进城邦之间的合作无关,排除D项。4.“随着美国全面卷入战争(二战),总统居于国家权力的顶峰是不可避免的。罗斯福将总统权力扩大到宪法许可范围内的极致”;20世纪70年代,随政府职能全面扩张,尼克松被称为“帝王般的总统”。美国总统职权的扩大说明A. 三权

5、分立的原则遭到破坏B. 中央集权的联邦体制得以确立C. 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演变D. 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总统权力扩大主要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权力扩大主要和美苏争霸有关,因此美国总统职权扩大说明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演变,C选项符合题意;美国的政体是三权分立,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A选项错误;联邦制的确立是在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B选项排除;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5.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

6、不得进驻民房。”其基本精神是A. 严明军队纪律B. 保护私有财产C. 维护法律尊严D. 调节军民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宪法修正案对士兵进入民房有明确规定,这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的立法精神,选项B正确;选项A是现象,而非精神,排除;选项C和士兵进入民房无关,排除;选项D中调节军民关系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6.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因为它A. 成立时间最早B.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 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D. 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答案

7、】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政党的特征一般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以孙中山为领袖,有全国性的组织系统,故D项正确;成立时间不是衡量政党的依据,故A项错误;“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属于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故B项错误;“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也不符合政党的特征标准,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政党的特征有哪些,学生再扣住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结合所学知识从同盟会的相关纲领、领袖、组织等方面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

8、田亩制度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平分田地,“照人口,不论男妇”等。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 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B. 彻底抛弃了传统文化C. 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D. 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废除买卖婚姻”“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是反封建的,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没有实现男女平等,也没有抛弃传统文化,故A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斗争的产物,不是新的发展模式,故C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废除买卖婚姻”;熟记天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就可以得出答案。8.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

9、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B.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C. 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D. 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答案】B【解析】国共两党分歧和矛盾随着国内外局势的不断变化会有缓和,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不会消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长征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故B项正确;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熟,C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不

10、符合材料国共合作抗日的主旨,排除。9.蔡元培曾说:“诸君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救国之运动。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忱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由此可知,五四运动A. 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责任感B.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C. 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纪元D. 以知识分子和学生为主力军【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忱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界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责任感,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

11、运动,但材料并未体现;C选项错误,五四运动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纪元,但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0.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最终历史使命是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D. 解放全人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及全部资本,成为统治阶级,然后要尽可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故答案为A;BCD与材料“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

12、生产力的总量”不符,排除。11.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A. 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B. 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C.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D. 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82年宪法和2004年宪法对社会保障内容规定”可知体现的是覆盖面越来越大,社会保障程度更高,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的说法不

13、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B选项排除;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2.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认为中国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不是政党制度,故A项错误;CD均与政党制度不

14、符,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需要掌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解答即可.13.“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B. 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 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D.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

15、后,日本一度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孤立的政策,故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的“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来看,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争霸,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美关系改善,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

16、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14.在欧盟经济振兴乏力的背景下,那些感到自己在全球投资贸易中遭受不利的欧盟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滑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精英希望通过这种高筑壁垒、自我孤立的方法,来回应民众对生活状况和政府政策的不满。欧盟“出现滑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表明A. 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B. 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的破产C. 欧洲一体化水平提高D. 欧盟更加关心民众的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在欧盟经济振兴乏力的背景下,那些感到自己在全球投资贸易中遭受不利的欧盟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滑向贸易保护主

17、义的倾向”可知,当今世界,国际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而欧盟对此又缺少有效的应对策略,故其内部才会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A项符合题意。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自由主义贸易政策仍是主流,其并未破产,排除B;这种高筑壁垒、自我孤立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最典型的就是英国脱欧事件,排除C;欧盟“出现滑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是因为欧盟经济振兴乏力,而不是因为其更加关心民众生活,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材料的能力,学生在正向上作出判断后,最好在反向上运用排除法予以再次确认。15.苏轼曾在诗中描写汴京蔡河决堤后

18、的夜景时写道:“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新月皎如昼,珠星弄寒芒。”该诗印证了A. 宋代商业突破了时间限制B. 宋代政府不关心百姓疾苦C. 都城经常发生水灾和火灾D. 商业交换时常在夜间进行【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新月皎如昼,新星弄寒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商业活动已经突破时间的限制,答案为A;B说法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说法有点夸大,排除;D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16.宋朝在房产交易方面建立了许多完备的制度,其中的“求田问舍”制度规定:当有房产需要要出售时,业主必须先

19、征询族人、邻人们的意见,上述人群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制度在此后历代沿用。这反映了当时A. 政府严格限制房产交易B. 坊市制度推动市场繁荣C. 经济交易渗透儒家伦理D. 不抑兼并激化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在房产交易时,业主需要先征询族人、邻人的意见,并享有优先购买权,可见宋朝时期的经济交易受到儒家伦理的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并没有限制房产交易而是进行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坊市制度和土地兼并,故B、D项错误。17.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是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

20、业家们。该历史学家A. 否定了航海家的历史功绩B. 夸大了企业家的作用C. 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D. 强调了资本主义的侵略性【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那些资本家更重要,说明关注到了殖民扩张时期资本的力量要求,体现了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答案为C;材料没有否定航海家的作用,A错误;材料并不是要提高企业家的地位,B错误;早期新航路开辟的时候还没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说强调资本主义的侵略性,D错误。18.洋务派以“官督商办”模式创办民用工业时,郑观应指出它既解决了资金困难,又避免了地痞阻扰、吏役敲诈勒索。后来,郑观应却赋诗一首“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

21、权难自主”。郑观应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晚清向西方学习的逐步深人B. 民族资本成长后呼吁自由经营C. 吏役敲诈勒索现象仍然存在D. 官权泛滥侵害股商管理和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可得知,“官督商办”中,官方的多方干预和过度插手,不仅导致企业发展有限,而其中商人的权益也是经常遭受剥夺和侵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排除C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涉及的是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的创办模式,与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不相关,排除B项。1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

22、模式,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此“新型农业耕作模式”A. 彻底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B. 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C. 有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发展D. 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新型农业耕作模式克服了原人民公社体制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对生产关系做出局部调整,而不是根本性变革,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作为分散式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其并不能促进当时农业的现代化及规模化发展,B,C项错误。20.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低

23、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有数据显示,从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一数据就增加到12.8%.这表明A. 思想的解放推动经济发展B. 领导人的意志决定国家发展C. 市场经济得到广泛的认同D. 市场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显示1992年的GDP超过之前的增幅,主要原因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答案为D;思想的解放对经济发展可能会有推动作用,不能说一定推动经济的发展,过于绝对,故A错误;物质決定意识,所以作为物质范畴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決定力量,而

24、非领导人的意志,故B选项错误;材料不能显示市场经济得到广泛的认同,故C错误。21.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指出:“在大萧条危机四伏的汪洋大海里,每个国家都设法为自己的人民建立一个经济的安全岛,世界经济体因此而分解成一个个激烈竞争的国家经济体。”这种状况的出现,说明当时( )A. 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共识B. 斯大林模式受到各国推崇C. 大萧条导致了世界大战D.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每个国家都设法为自己的人民建立一个经济的安全岛,世界经济体因此而分解成一个个激烈竞争的国家经济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经济大危机,各国为了保护国内

25、经济和市场而抬高关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干预经济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相关内容,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经济大危机时期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内经济而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问题,没有涉及斯大林模式的问题,更没有体现斯大林模式受到各国推崇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经济大萧条是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够说“大萧条导致了世界大战”,并且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这层意思,故C选项错误。22.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

26、得为人乎?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 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B. 批判君主专制C. 提出“童心说”诗文写作主张真心D. 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答案】A【解析】【详解】焚书是明末思想家李贽的作品,材料否定了孔孟思想的至上性,主张人要有独立的思想,不能唯圣人之言论是从,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诗文写作主张真心、学以致用,排除C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联系所学李贽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23.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27、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知行合一D.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信息反映的是理学和心学的论争,即历史上有名的朱熹和陆九渊的“鹅湖之会”,理学倡导格物致知,从细小和琐碎处逐渐积累经验已达到对天理的体悟,在心学看来过于繁琐,而心学则将一切事物和现象均简单的归为心中天理的体现,这在理学看来过于简单,所以据上所述可看出甲方属于心学派,而发明本心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意要求不符。24.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

28、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2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亚历山大利洛夫(19332013),保加利亚科学院

29、教授。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即将发生冲突。2004年,利洛夫撰写的文明的对话一书出版。利洛夫认为,文明是多个社会和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宗教、文化和道德价值观,他们组成了多元文明的历史和多元文明的当代世界体系。世界上的文明存在差异是一种正常现象,它们不能成为冲突或对抗的根源或借口。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长处或不足,只有通过相互借鉴和学习,开展对话和交流,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才会共同发展,才能保持文明发展的活力。当利洛夫教授展望人类文明的未来时,他大胆地预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将建立全球化的超大文明,这种全球化的超大文明既不是由各种文明组成的大杂烩,也不会和不可能代

30、替世界上现有的各种文明。摘编自马细谱利洛夫和他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洛夫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洛夫撰写文明的对话的时代背景。 【答案】(1)观点:世界是由多元文明组成的:各种文明之间存在差异,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各种文明之间应互相借鉴学习,开展对话和交流;未来将建立全球化的超大文明。(2)背景: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文明冲突论盛行,某些国家存在霸权主义恩想;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解析】【详解】(1)观点:根据材料“他们组成了多元文明的历史和多元文明的当代世界体系”即可得出世界是由多元文明组成的;根据材料“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

31、长处或不足,只有通过相互借鉴和学习,开展对话和交流,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才会共同发展”即可得出各种文明之间存在差异,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及各种文明之间应互相借鉴学习,开展对话和交流;根据材料“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将建立全球化的超大文明”即可得出未来将建立全球化的超大文明。(2)背景:根据利洛夫的主要观点及生存年代即可分析利洛夫撰写文明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文明冲突论盛行,某些国家存在霸权主义思想;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

32、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锡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材料二 对道德重建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提出了“德贵曰新”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变革要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在释“革”等文中又提出了“新道德”、“道德革命”的主张,批评“今世士大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33、”的启蒙三民主义,“新民德”的立意即在进行道德重建、道统重构。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号召冲决“三纲五常”的网罗,成为近代史上首位激烈挑战传统道德的思想家,又致力于重建新仁学体系,重建新时代的道德准则。革命派也提出了“道德革命”、“三纲革命”、“家庭革命”等口号。 摘编自命祖华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答案】(1)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重视道德教化;强调民本,为民请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变化:挑战传统

34、道德规范,提出重建新道德体系;重视借鉴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资源;民族意识增强。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文化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可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重视道德教化,提出以民为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根据“对道德重建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知识分子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规范,提出重建道德体系,并借鉴了西方的道德思想,民族意识增强。根据“主张价值观念变革要适应时代潮流”并结合所

35、学可知导致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近代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加之西方文化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成了这样的变化。【点睛】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到清末时民族危机严重,传统儒家思想解决不了当时的现实问题,成为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主要原因。27.材料一 宗教告诉人们,当地的道德和法律条规都是神祗授意的,宣称地球上的统治者们都是受神的指派,并受神保护的,出于感激几乎每个国家都会与祭司分享它的领土和税收。尽管教会为国家效力,但它声称自己高于所有的国家之上。这个宏伟的梦想,在民族主义、怀疑主义和脆弱人性的攻击下支离破碎。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人们日益意识到这一点,则进一

36、步损害了对宗教的信仰。摘编自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材料二 下表为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观点领域马丁路德加尔文个人与社会在“因信称义”基础上,认为一切职业都是有价值的,符合上帝道义的强调在生活中效法基督,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来荣耀上帝经济方面倾向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最推崇的是农业、手工业,最后才是商业在财富观念上,认为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是上帝恩宠的外在证据政治方面认为信仰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世俗领域不得介入和干涉信仰领域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但对于不义的世俗权力,主张以上帝的义去直接对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宗教改

37、革的必然性。(2)对比马丁路德,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新教“构建者”。根据材料二扼要概括加尔文在构建新教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答案】(1)必然性:民族国家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文艺复兴的推动和近代科学的发展;天主教内部的腐败、堕落(2)精神:忍耐、勤劳、艰苦创业品质;合理合法地追逐财富;建立法律法治秩序,宗教信仰服务于现实政治等。【解析】【详解】(1)根据“在民族主义、怀疑主义和脆弱人性的攻击下支离破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改革的背景入手概括,主要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天主教自身的原因等角度概括。(2)根据材

38、料“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来荣耀上帝”“ 认为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 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等信息可概括得出忍耐、勤劳、艰苦创业品质;合理合法地追逐财富;建立法律法治秩序,宗教信仰服务于现实政治等精神品质。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当日本政府以“保护公使馆和侨民”为名出兵朝鲜时,参谋部与外相等就商定了“怎样作战和如何取胜的问题”,强调清朝“缺乏中日两国间纷扰不解时不得不诉请千戈之决断”而负责对朝事务的李鸿章等虽派兵赴朝,认为日本是要“与华争体面,兵来非战”。中日军事对的局面一出现,英、俄等国便以“调停”为名,频繁插手

39、。俄国驻华公使向李鸿章表示:“极愿两国兵,断不容倭妄行千预。”英国对日驻兵朝鲜不满,并劝其对华要协。这使李鸿章等倍受鼓,以为英俄会以“夹攻”之势,终迫日本就范。日本当局认定,俄国并非袒护中国,而是防其占据朝鲜,又因英俄矛盾,“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还不可能进行武力干涉”、中日统治者对形势的认识,极大地影响了各自的决策与行动。摘编自李少军论甲午战争前中日统治者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材料二 甲午战败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压辱和牺牲,也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振兴带来了新的契机。对此,在中国任职的赫德和远在英国关注东方战争的恩格斯都不约而同地预计到了。战争未开始时,赫德就已断定:“日本在这场战争中,料将勇猛进攻

40、,它有成功的可能。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许会产生某些好结果,他的陆军和海军,并没他所想象的实力,如果这次能够吃一回亏,学一回乖,因而认真地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开战一个月后,他仍相信“如果它这次真被日本人打败了,倒可以把进步的车轮从泥潭里振拔出来,摆脱束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中国要是胜利了,也许会把进步推迟好几个世纪”。摘编自事世佑甲午中国战败瑛议(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前中日政府对形势的认识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的屈辱以及客观进步性。【答案】(1)中国:对日本出兵朝鲜及蓄意挑起中日冲突的意图判断错误;认为英俄等国会阻止日本在朝鲜的挑

41、衅行为。日本:对清廷出兵朝鲜及不愿与其发生冲突做出准确判断;断定英俄等国不会轻易干涉中日冲突。(2)屈辱:巨额的赔款加重中国人民的苦难;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城市导致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客观进步性:促进中国近代民族意识形成并得到发展;甲午战败宣告单纯学习西方科技的洋务运动破产,中国向西方学习由科技转向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爆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中国方面认识依据材料一“认为日本是要“与华争体面,兵来非战”可以归纳出对日本出兵朝鲜及蓄意挑起中日冲突的意图判断错误,依据材料一“英、俄等国便以“调停”为名,频繁插手”可以得出认为英俄等国会阻止日本在朝鲜的挑衅行为;日本方面认识以及材料一“俄国并非袒护中国,而是防其占据朝鲜”“英俄矛盾”可以得出断定英俄等国不会轻易干涉中日冲突以及对于形势准确判断。(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具体影响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甲午战争之后民族意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变革等思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