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 上篇 板块复习专题突破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板块综合提升01通 史 阶 段 概 览02中 外 关 联 总 结 03板块综合训练(二)阶段一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年)阶段特征 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的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加强经济侵略,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艰难、缓慢地发展着。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丧师失地、赔款并转让主权;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清朝中央机构开始了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思想文化上:“新思想”的萌发使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2、;在洋务运动期间,近代科技和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一、要点知识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 世纪中后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输出;洋务企业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二、跨模块结合点1两次鸦片战争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1)政治上:一方面中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农民阶级站在历史前沿,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一方面列强向中国
3、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3)思想文化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2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经济领域:中国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进一步解体,建立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经济近代化艰难起步。(2)政治领域:1861 年总理衙门设立,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也是推行洋务运动的国家机关。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和外交的近代化。(3)思想领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科技等伴随着列
4、强的侵略传入中国,被先进的中国人当作维护统治或救国的武器,“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等思想纷纷登场,但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新旧观念的冲突体现了强烈的时代印记。(4)文化领域: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主要特色,思想观念新旧碰撞,也体现了社会面貌近代化的缓慢发展。3从多元史观认识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思想(1)从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范式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范式看,它
5、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范式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突破训练 1(2019济南三模)晚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第一次是由外国人蒲安臣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 1887 年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 1905 年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
6、国政治,为清末改革做准备。这三次外交使团出国考察的变化反映了()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B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历程C清政府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D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探索解析:选 B。根据材料“第一次是由外国人蒲安臣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 1887 年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 1905 年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国政治,为清末改革做准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逐渐走出国门,开始学习西方,体现了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历程,故选 B 项;材料体现晚清政府官员的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没有反映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排除 A 项;材料
7、反映的是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而非清政府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排除 C 项;由材料“第一次是由外国人蒲安臣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可知并非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排除 D 项。2(2019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二模)下面是 18671884 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对表中茶叶和蔗糖出口比重变化分析正确的是()年份出口总值茶叶蔗糖货值比重(%)货值比重(%)1867186958 041 00032 526 00056.047 265 00012.521870187466 720 00035 153 00052.699 099 00013.641875187971 332 00034
8、 393 00048.2214 644 00020.531880188470 804 00032 236 00045.5319 693 00027.81A中国外贸由入超转为出超B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升级C民族工业发挥了抵制作用D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解析:选 B。由材料内容可知 18671884 年中国出口茶叶比重减少,而蔗糖比重上升,说明此时期西方列强由于本国工业发展需要,加大对中国蔗糖等原料的需求,故选 B 项;材料仅体现中国出口商品中茶叶与蔗糖的比重变化,未体现整个中国外贸状况,因而无法判断中国外贸是否由入超转为出超,排除 A 项;材料体现了中国茶叶与蔗糖的出口状况,反映是的西方国家对中国
9、商品的需求,而不是外国商品的进口情况,因而也与民族工业是否抵制无关,排除 C 项;材料体现出中国茶叶出口比重的减少,这是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茶叶的需求减少,并非中国茶叶的生产出现衰退,排除 D 项。3出版于 19 世纪末的西学大成是当时中国全面介绍西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介绍的“西学门径”包括算学、天学、地学、史学、兵学、化学、矿学、重学、汽学、电学、光学、声学等 12 门。“史学”门所收录的书有大英国志列国岁计政要列国海战记万国公法等。编者把史学纳入“西学门径”是基于()A“富国强兵”的需要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需要C“史学革命”的需要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解析:选 A。根据材料“史学门所收录的书
10、有大英国志列国岁计政要列国海战记万国公法等”可以看出把史学纳入“西学门径”是为了富国强兵,故选 A项;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阶段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 年)阶段特征 政治上: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中国人民的抗争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结束。其中,辛亥革命实现了帝制到共和制的历史巨变。经济上:列强经济侵略开始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共和思想、民主和科学
11、、社会主义思想相继出现和并存。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服饰、礼仪、交通、通讯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要点知识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瓜分狂潮;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列强“以华治华”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近代报刊兴起;上海首映电影(1896年);电话传入(1882 年);科举制度废除(1905 年)20 世纪初到 1919 年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
12、临时约法;五四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山装、剪辫;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二、跨模块结合点1甲午中日战争对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1)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经济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允许列强在华设厂,且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3)思想文化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9 世纪 9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康梁维
13、新思想。2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2)经济上:颁布了一些法令,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4)社会生活上: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突破训练 1(2019泰安二模)1898 年 6 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1901 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
14、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A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B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C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D“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解析:选 A。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救亡意识增强,因此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抗不强烈,故选 A 项;1898 年戊戌变法就已经失败,排除 B 项;材料主旨是对于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由反对较多到反对较少,没有体现西学得到广泛认同,排除 C 项;“中体西用”指用西方先进的经济技术来维持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 D 项。2190
15、4 年,在上海“王兴昌记”诞生了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名牌,报纸、杂志也开辟专栏,介绍西式服装。这说明()A政权更迭带来思想多元B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C人们传统观念发生变化D近代社会生活的全面西化解析:选 C。根据材料“1904 年,在上海王兴昌记诞生了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介绍西式服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装在民国初年开始流行,体现了生活习俗和人们传统思想的变化,故选C 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权更替带来思想多元”,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
16、是清末民初的服饰变化,没有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排除 B 项;材料只反映了服饰方面的变化,没有体现“近代社会生活的全面西化”,排除 D 项。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产业资本(这里主要包括近代工矿企业和近代交通运输业)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B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C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解析:选 C。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由图片可知,18941911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有较高的增长,但在 19111920 年,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增速缓慢,而民族资本发展较
17、快,所以 18941920年间,总体来看,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故选 C 项;近代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非近代产业,排除 A 项;官僚资本指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洋务运动时期初具雏形,而在中国近代主要指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所以“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是错误的,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反映不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排除 D 项。阶段三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19191949 年)阶段特征 政治上: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18、,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和工农运动的开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生活上: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要点知识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1924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民族资本主义萧条后期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241927 年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一大、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民族资本主义萧条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271936 年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九一八事变、长征、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371945 年全民族抗战时期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南京大屠杀、中共七大、抗战胜利日军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摧残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1949 年解放战争
20、时期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使民族资本主义萎缩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二、跨模块结合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1)五四运动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20 世纪 20 年代,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国内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4)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著
21、作,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2从多元视角看近代中国梦的内涵近代追求独立、富强的历程(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2)从政治的角度: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反动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3)从经济的角度: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
22、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争取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突破训练 1(2019淄博二模)1919 年 11 月,李大钊发文评价五四运动,称其“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这体现了五四运动()A追求正义自由的理想B具有苏俄革命的模式C爱国牺牲的责任意识D兼具社会革命的意义解析:选 A。材料中“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体现了五四运动追求正义自由的理想,故选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五四运动具有苏俄革命的模式,排
23、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追求自由正义的思想,不是爱国牺牲的责任意识,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五四运动兼具社会革命的意义,排除 D 项。2(2019漳州三模)1935 年 11 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 3 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币制改革的施行()A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B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C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D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出现解析:选 A。据材料“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 3 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及所学日本自九一八事
24、变以来逐步加强对中国侵略、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的相关知识可知,币制改革有利于集中财力为抗战做准备,故选 A 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开始于 1927 年,排除 B 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前,中国综合国力较弱,称不上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排除 C 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统区通货膨胀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 D 项。3(2019德州三模)1919 年,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说:“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
25、革命的主力军B借鉴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C团结工农大众以组建革命统一战线D倡导知识分子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解析:选 D。据材料“1919 年”“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可知,李大钊意在倡导青年对农村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故选 D 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人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农村民众的思想启蒙,未涉及学习苏联经验,排除 B 项;中共二大之后才提出团结工农大众以组建革命统一战线,排除 C 项。阶段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1949 年至今)阶段特征 政治上: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
26、系,但“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经济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外交上:废除旧中国一切不平等条约,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之上,同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
27、政策的成熟。积极出席国际会议,参与讨论和解决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重返联合国,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破冰。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思想文化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一、要点知识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491952 年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28、纲领、“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稳定物价。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49 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教育奠定了基础,1949 年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531956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社
29、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1956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561965 年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倾错误泛滥论十大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二五”计划建设成就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杂交水稻、北京电视台试播,“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文艺都出现了曲折19661976 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
30、经济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761978 年1976 年 10 月,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恢复高考19781992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构想、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形成,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提出“二为”方向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92 年至今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依法治国战略提出、香
31、港和澳门回归、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教兴国”战略、载人航天、互联网二、跨模块结合点11949 年至 1978 年我国政治、经济、外交、科教文化间的联系(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立三大政治制度,制定宪法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科教文化提供安定的环境。(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提。(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
32、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科教文化:“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2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1)1978 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正确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领域贯彻全会精神,改革全面展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
33、改革;同时,对外开放也有序展开。(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的萌芽时期,随后,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突破训练 1(2019济宁二模)“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工程进入实际施工的共有 150 项:军工企业 44 个,冶金业 20 个,化工业 7 个,机械加工 24 个,能源 52 个,轻工医药 3 个。这些项目的建设()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B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C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D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解析:选 B。题干中提及“一五”计划建设的 150 个项目涵盖了重化工业及轻工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 B 项
34、;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的是共同纲领和美苏冷战的形势,排除 A 项;C 项中的“彻底改变”一词不妥,排除 C 项;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应该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 D 项。2(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考试)195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 年以来,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到 2016 年 9 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A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B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D导致了城市规模日益庞大解析:选 C。通过题干可知,户籍制度的改革,取
35、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籍的限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变化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故选 C 项;户籍制度改革是针对国内进行的改革,主要目的不是引进外资和吸引人才,排除 A 项;户籍制度改革应该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之上进行,排除 B 项;城市规模日益庞大,不是由户籍制度改革所导致的,排除 D 项。3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据此可推知,新时期中国()1978 年1985 年1990 年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3 5459 01618 668518 942粮食产量(单位:万吨)30 47737 91144 62658 958货物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36、)9827462120 487货物进口总额(单位:亿美元)10942353418 184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B市场经济已据主导地位C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D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解析:选 D。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货物进出口总额,都有了大幅度增长,据此可以得出“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的推论,故选D 项;根据表格信息无法比较城乡经济的差距,排除 A 项;表格说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无法从中看出市场经济已据主导地位,排除 B 项;表格说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无法体现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排除 C 项。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含中世纪晚期)时间跨度1840 年
37、至 1949 年14 世纪至 1917 年基本特征从沉沦到抗争、探索,缓慢走向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精神文明发展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含中世纪晚期)表现政治(1)1840 年至 1900 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一步步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虽然进行了诸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艰苦的抗争和探索,但最终未能阻挡住沉沦的脚步(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17 世纪至 19 世纪,英、美、德、法等国先后通过革命或改
38、革的方式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确立起代议制(2)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兴起;1871 年法国爆发巴黎公社起义,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3)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含中世纪晚期)表现经济(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发展过程,既有民国初年“短暂的春天”,也经历了抗战时期的“秋天”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冬天”(3)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1516
39、 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3)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并推动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 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含中世纪晚期)表现思想文化(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2)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思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3)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毛泽
40、东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逐渐冲破了神学的枷锁,近代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2)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近代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产生并发展 欧洲启蒙运动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1启蒙运动鼓励了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如:戊戌变法受启蒙运动影响最大,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孟德斯鸠的法意(论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著作译
41、成中文出版。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显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源于启蒙运动。2启蒙运动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作为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近代以来中外经济的联动效应时间西方经济现象中国经济现象1518 世纪新航路开辟;对外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传统的丝、茶、瓷器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外贸处于出超地位18 世纪下半期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对外输出商品,掠夺
42、原料;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门洞开;自然经济解体;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破产;被卷入世界市场;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时间西方经济现象中国经济现象19 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对外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加剧殖民扩张,争夺海外市场;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加深;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促使民族工业发展一战期间忙于世界大战,放松对外侵略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军国主义经济;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民族工业受战争
43、影响时间西方经济现象中国经济现象20 世纪 40至 50 年代美国经济强盛;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民族工业破产;新中国经济恢复;有计划地经济建设;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经济全球化高潮;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参加区域合作组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应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 世纪之前,英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操纵在汉萨同盟(13 至 17 世纪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手中。1
44、5 世纪开始,英国赋税结构中商业税逐步替代农业税占据主导地位。都铎王朝时期,国家的税制体系基本完备,赋税征收的力度也逐步加大。16 世纪,英国的关税收入超过王室领地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强大的汉萨同盟被彻底驱逐出英国;日益兴起的海运集团通过对议会的游说,推动了两项航海条例的通过,规定英国进出口商品须由英国船只运输。摘编自韦伯世界经济史纲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开放的通商口岸逐渐增多,转口贸易日渐频繁,大量洋货在中国低成本倾销,免税商品范围不断扩大。清末,有志之士发出了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吁。巴黎和会上,北京政府收回国权的要求被无视。中共成立初期,即将废除不平等条
45、约逐步纳入革命纲领。1926 年,广州十万余人集会要求“早日实现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1928 年起中国逐步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抗战时期,废约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由 1978 年的 4.7%上升到 2008 年 50%以上。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实现贸易自主权的因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现代逐步收回贸易自主权与英国相比的不同条件。(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外贸自主权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解析:(1)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一信息,从英
46、国工商业的发展、推行重商主义和议会政治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强化了国家主权意识、推动了政治制度转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经济基础等方面回答。(2)根据材料二,从晚清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发展、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及二战中中国的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外交等方面概括回答。(3)从中国外贸自主权收回的过程和中英两国实现贸易自主权后的发展两方面总结回答。答案:(1)因素:工商业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重商主义的影响;议会政治的发展。(任意三点即可)影响:强化了国家主权意识;推动了政治制度转型和完善;有利于殖民战争胜利;为国内产业升级和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经济基础。(任意两点即可)(2)条件: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二战中中国的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任意五点,言之有理即可)(3)关系:国家主权独立是实现外贸自主权的前提;实现对外贸易完全自主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任意两点即可)请做:板块综合训练(二)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