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5.1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962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5.1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5.1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5.1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5.1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5.1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六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20洛阳高二检测)新文化运动中,倡导者们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这一斗争直接源于()A.尊孔复古逆流掀起B.西方民主科学传入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解析】选A。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成为新文化运动反对旧礼教、旧道德运动的直接原因,故选A。西方民主科学的传入不是材料所述直接原因,B错误;这时期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中国传播,C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源,D错误。2.先生一书所附的一张书签这样写道:“先生毕生倡导教育救国、学术救国、

2、科学救国,推动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后人评价:他是新文化运动之父,他通过改变一所大学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材料中的“他”是指()A.蔡元培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解析】选A。从材料“他通过改变一所大学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可知是指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故选A。3.(2020南京高二检测)陈独秀说,“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可见,陈独秀意在()A.批判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反孔批儒以开民智C.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治国之术D.全盘否定孔子思想【解析】选B。陈独秀认为孔子的思想

3、主张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背道而驰,体现了他反孔批儒,意图促进民众思想开化的思想,故选B。陈独秀的目的是开启民智,并非为了批判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排除A;材料主要体现了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没有体现他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治国之术的内容,更不能体现他全盘否定孔子思想,排除C、D。【补偿训练】新青年经常介绍生物、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A.主张维新变法 B.倡导民主共和C.批判封建伦理 D.提倡科学思想【解析】选D。新青年注重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旨在宣传理性科学思想,批判封建迷信愚昧,故选D。此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

4、,排除A。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并非民主共和,排除B。材料未体现对封建伦理的批判,排除C。4.(2020潍坊高二检测)鲁迅于20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为此,他()A.著文立说,批判传统道德B.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C.弘扬科学,摒弃愚昧迷信D.领导革命,重建道德价值【解析】选A。据材料鲁迅认为中国的“国民性”中存在的缺陷和弱点是由封建思想造成的,故他通过文学革命批判传统道德,故选A。【补偿训练】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

5、,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文学革命”【解析】选D。根据材料“1917年起,为数渐增真正轰动一时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结合所学,1917年新文化运动发起了“文学革命”,故选D;自强求富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A;实业救国论以张謇等人为代表,早在19世纪末就已提出,排除B;辛亥革命已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5.(2020郑州高二

6、检测)有专家指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他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顾颉刚等史学巨擘就是在他直接影响下破土而出的。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A.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否定过多B.传播了新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C.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D.推动了近代史学的产生发展【解析】选C。“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说明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故选C。6.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1919年发表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该文章的发表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极大地推动了五四运动

7、的开展B.深刻地批判了旧道德和旧文学C.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宣传民主革命理论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选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选D。【深化点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7.(2020武威高二检测)五四时期,以“个人解放”为主要内涵的“解放”一词成为社会流行词语。20世纪20年代初,其内涵转向更加偏重“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中国革命性质发生改变D.工人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解析】选A

8、。 据题干材料“解放”的内涵由“个人解放”转向“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可知这种变化主要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社会更加关注民族危机有关,故选A。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阶级矛盾,排除B;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工人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排除D。【补偿训练】1.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解析】选

9、D。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故选D。2.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可以看出,此时陈独秀已经相当重视劳动者,即强调劳动者的价值,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故选C;A说法正确,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道德问题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D材料也无法体现

10、,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2分)8.新青年是中国近代一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杂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陈独秀认为,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材料二解放云者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三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11、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1)据材料一,分析新青年杂志创办的社会背景。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以“新青年”为刊物的名称。(8分)(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实现这种“解放”的?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14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分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社会背景;结合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来回答原因。第(2)题据材料二“独立自主之人格”即可得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再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来回答如何实现这种“解放”;据材料三“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等即可概括指出社会影响。答案:(1)社会背景:民众普遍缺乏民主意识和建立民主政治的能力,民主共和名存实亡。原因:当时中国社会积腐太深,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2)内涵:人格自由,个性独立。实现“解放”: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社会影响:使近代中国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颠覆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推动了多元文化和思想格局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