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桂林十八中2020-2021学年度19级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卷(理科)数学注意事项:试卷共4页,答题卡2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水性笔填写清楚并张贴条形码;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做答不得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60分)1. 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角的终边经过点,可得,再根据计算求得结果【详解】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2. 已知向量,若,则=( )A. 0B. C. 6D. 【答案】C【解析】分析】先建立方程,再求解即可.【详解】解:因为向量,且,所以,解得:,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向量垂直求参数、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是基础题.3.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则( )A. 10B. 9C. 8D. 7【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等差中项求解.【详解】因为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所以,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中项的应用,属于基础题.4. 在中,则解此三角形可得( )A. 一解B. 两解C. 无解D. 解得个数不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先由正弦定理得到,
3、再判断出角不存在,此三角形无解.【详解】解:由正弦定理得:,所以角不存在,所以此三角形无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解的个数,是基础题.5. 如果1,a,b,c,9成等比数列,那么()A. b3,ac9B. b3,ac9C. b3,ac9D. b3,ac9【答案】B【解析】因为6. 在正方形中,为的中点,若,则的值为( )A. B. C. D. 1【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根据平面向量的加法,表示出,可得的值,可得答案.【详解】在正方形中,为 的中点,所以 又因为所以 即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熟悉四则运算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7. 已
4、知为偶函数,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分别为最高点和最低点,且,则(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函数是一个偶函数,得到,根据A,B两点间距离为,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是2,用勾股定理求出半个周期的大小,得到周期,求出【详解】函数ysin(x+)(0,0)为偶函数,A,B两点间距离为,又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是2,半个周期是4,周期T8,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应用,考查了与的求解方法,其中运用是关键,属于基础题8. 已知数列前项和为若,则( )A. 9B. 27C. 30D. 36【答案】D【解析】【分析】先令求出和,再令求出即可.【
5、详解】解:因为,当时,此时当时,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特定项,是基础题.9. 如图,某登山队在山脚A处测得山顶B的仰角为,沿倾斜角为的斜坡前进若干米后到达D处,又测得山顶的仰角为,已知山的高度BC为1千米,则该登山队从A到D前进了( )A. 千米B. 千米C. 1千米D. 1.5千米【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得,可得,设,在中根据正弦定理求得,从而求得,结合山的高度BC为1千米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如图,过D作交于点,交于点,由题意得则在D处测得山顶的仰角为, 即,则设,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因为,即,即从A到D前进了1千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解三
6、角形,考查学生运算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10. 把函数的图象上每个点的横坐标扩大到原来的4倍,再向左平移,得到函数的图象,则函数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把函数的图像上每点的横坐标扩大到原来的4倍得的图像,再向左平移得的图像,令求得,故函数的递减区间为,k令k=0得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故选B11. 已知数列满足:.若正整数使得成立,则( )A. 16B. 17C. 18D. 19【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时,将换为,两式相除,累加法求得即有,结合条件,即可得到所求值【详解】解:,即,时,两式相除可得,则,由,可得,且,正整数时,要使得
7、成立,则,则,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与递推数列相关的方程的整数解的求法,注意将题设中的递推关系变形得到新的递推关系,从而可简化与数列相关的方程,本题属于难题.12. 已知函数,若,对任意恒有,在区间上有且只有一个使,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的对称性和最值点列方程组,求得,的表达式(用表示),根据在上有且只有一个最大值,求得的取值范围,求得对应的取值范围,由为整数对的取值进行验证,由此求得的最大值.【详解】由题意知,则其中,又在上有且只有一个最大值,所以,得,即,所以,又,因此当时,此时取可使成立,当时,所以当或时,都成立,舍去;当时,此时取可使成
8、立,当时,所以当或时,都成立,舍去;当时,此时取可使成立,当时,所以当时,成立;综上所得的最大值为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和最值等三角函数的性质,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题.共20分)13. 已知向量的夹角为,则 .【答案】【解析】【分析】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公式以及数量积的运算法则,求得的值,再开平方即可得结果.【详解】因为向量的夹角为,所以,.【点睛】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数量积的基本公式;二是向量的平方等于向量模的平方.14. 若,则=_【答案】【解析】【分析
9、】由二倍角公式求得,再由诱导公式得结论【详解】由题可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倍角公式和诱导公式的使用,三角函数恒等变形中,公式很多,如诱导公式、同角关系,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先选用哪个公式后选用哪个公式在解题中尤其重要,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角”的变换,要分析出已知角与未知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关系再选用恰当的公式15. 已知函数与的图象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为,则_【答案】7【解析】分析】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利用函数的对称中心为,即可得答案;【详解】作出函数与函数的图象,易得共有7个交点,即不妨设,两个函数均以对称中心,.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对称中
10、心求函数零点和,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16. 已知数列中,若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答案】【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运用累加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可得,再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成立,最后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意数列中,即,则有,则有又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即恒成立,解得或.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递推公式、“裂项相消法”求和、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求参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还考查了转化的数学思维方式,是中档题.三、计算题(本题包括6题,共70分)17. 在正项等比数
11、列中,且,的等差中项为(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项和为【答案】(1);(2).【解析】【分析】(1)设出公比,根据条件列方程组求解即可;(2)分组,利用等差等比的求和公式求和.【详解】解(1)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题意可得,解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基础题.18. 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1)求角的大小;(2)若求【答案】(1) ;(2)或.【解析】【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得到,即可求出角的大小;(2)利用余弦定理并结合(1)中的结论,可以求出,然后解方程组即可求解【详解】解(1)由正弦定理可得
12、:在中,(2)由余弦定理得:或【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9. 数列满足,(1)设,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证明过程见详解;(2).【解析】【分析】(1)先化简得到即,再求得,最后判断数列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先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运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项和即可.【详解】解:(1)因为,所以因为,所以,且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由(1)的,所以所以【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定义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递推关系判断数列是等差数列、根据“裂项相消法”求和,还考查了转化的数学思维方式,是基础题
13、.20. 已知的三个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1)求证:;(2)若是锐角三角形,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由,联立,得,然后边角转化,利用和差公式化简,即可得到本题答案;(2)利用正弦定理和,得,再确定角C的范围,即可得到本题答案.【详解】解:(1)锐角中,故由余弦定理可得:,即,利用正弦定理可得:,即,可得:,可得:,或(舍去),.(2),均为锐角,由于:,.再根据,可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其中涉及到利用三角函数求取值范围的问题.21. 已知数列满足,是数列的前项和,对任意,都有(1)求(2)证明【答案】(1);(2)证明过程见
14、详解.【解析】【分析】(1)先建立方程组两式相减并整理得,再判断数列是以1为首项,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最后求出.(2)先根据“放缩法”得到,再令利用 “错位相减法”求出,最后证明.【详解】解(1)由题意两式相减得:,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2)证明:因为,所以,所以,令,所以,所以,整理得,所以,所以.【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求,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还考查了转化的数学思维方式与运算能力,是中档题.22. 已知函数()的对称中心到对称轴距离的最小值为.(1)求;(2)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为函数的一个零点,为所在平面内
15、一点,且满足,求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的面积.【答案】(1)1;(2)最小值,面积为.【解析】【分析】(1)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将式子化简为,由题可知,所以可得,求出的值即可;(2)易知,即,可求出,进而可得为直角三角形;由可知,进而可得点在以为直径圆上,画出图形进行分析,结合题中条件利用三角函数和平面几何知识计算即可得解.【详解】(1),由题,;(2)由(1)知,由题意,即,因为,所以,所以,解得,为直角三角形,又,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如图,设为中点,连结,则当点在上时,取得最小值,此时,.设,则,在直角中,当取得最小值时,的面积为.【点睛】本题考查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