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844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活页规范训练:专题1 祖国土 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检测卷(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绛紫(jin)践踏(jin)绯红(fi) 伤痕累累(li)B咆哮(xio) 罡风(n)砂砾(shu) 玲珑剔透(t)C缱绻(qun) 隧洞(su)纤绳(qin) 荒诞不经(dn)D徜徉(chn) 骸骨(hi)瘦瘠(j) 命途多舛(chun)解析A项“绯”读fi;B项“砾”读l,“剔”读t;D项“瘠”读j。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盎然过滤暇思富丽堂皇B翱翔蕴藏夙愿浮想联翩C摇曳吸慑绚丽层峦叠嶂D涟漪帆蓬绿阴忙若无涯解析A项暇遐;C项慑摄;D项蓬篷,忙茫。答

2、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大多数应聘毕业生表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相对于薪酬而言,应聘毕业生更加_的是自己在用人单位将有多大的发展空间。由于管理不到位,一些城乡_部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废物长年得不到综合治理,严惩影响了城市的卫生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他自作主张,结果把事情办砸了。面对人们的不满和指责,他先是怒目而视,_口出狂言,实在是不可理喻。A看中接合继而B看重接合继而C看重结合既而 D看中结合既而解析看中:经过观察,感到合意。看重:认为重要,重视,很看得起。结合:人或事物之间形成紧密关系。接合:连接起来,使合在一起。既而:时间副词,用在全句或下半

3、句的头上,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继而:副词,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体会最细微的感情,捉摸耐人寻味的思想,感受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言外不尽的神韵,更陶醉于诗人们对大自然叹为观止的描画。B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C抬头望处,已是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而上,云蒸霞蔚,颇为壮观。D它不仅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

4、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这个喷射出了肖邦伟大音乐的不竭源泉,看成是自己一生的夙愿。解析B项应为“震耳欲聋”。“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答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维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是坚定不移的。B古代戏曲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情景交融,注重意境美,并结合戏剧的特点,使写景抒情成为表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C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成了这一旷世奇观。D去年以来,罗浮山风景名胜区除不断发现新景点外,还陆续恢复梅花山

5、等一批历史人文景点,大力开展朱明洞景区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为“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传统”。C项,“一个”和“群山”不能搭配,而且语序不当,应当为“群山深处的尼汝村”。D项,成分残缺,“开展”没有宾语,可在“等基础设施”后加上“建设”。答案A二、阅读鉴赏(4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8题。(9分)老北京的门神门神是我国,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祇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民间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其中,祈福门神专为祈福而用。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名,以迎祥祉。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

6、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世人赞为: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尉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古籍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即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噩梦,常见祟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

7、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祟全消。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琼、尉迟恭外,还有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因为北京的院落较大,占地面积往往延至后面的胡同。所以,在北京的住宅里,还有一种专贴在后门的门神。不过北京民居的后门门神只贴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一般多为单扇门。贴谁呢?多为捉鬼神钟馗或大唐丞相魏征。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

8、最早在潞城县二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因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和元明清数朝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以全国各地的文人、商贾、官宦、旅游者纷纷来到北京,与此同时,他们家乡的门神也随之而到,以神佑他们平安。所以,在北京民宅的大门上,各地门神应有尽有。例如,燃灯道人、赵公明,东汉的姚期、马武,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最可爱的是密云一带供奉的门神竟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穆桂英。总之,北京住宅院中所贴的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这些历史上的门神在千年的中华文化中神佑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

9、孙,人们喜欢这种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只有贴上门神才能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得到一种让他人难以想象到的思想满足和精神满足。6下列各项中关于“门神”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门神为祈福而用。爵鹿蝠喜、宝马瓶鞍,各取其名,供奉者希望从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B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多手持兵器,用以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C门神有前门和后门门神之别,北京住宅后门多为单扇门,只贴“魏征”一位门神。D住宅院落中的门神形象,多取自古典名著中那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人物。解析A项此处所说门神是祈福门神。B项用以镇住恶魔或灾星的是武将门神,是诸多门神种类中的一种而非全部。C项北京住宅后门门神多为

10、钟馗或魏征。答案D7本文认为门神是北京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祇之一,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北京作为数朝政治中心,政局动荡,门神文化最能体现北京百姓渴望和平、祈求福祉的美好愿望。B北京民居的门神形象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人物,也有历史英雄人物,各地门神可谓应有尽有。C历史上,各地文人、商贾、官宦等,因各种目的纷纷涌进北京,他们带来了各地各种不同的门神文化。D北京百姓喜欢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他们认为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贴上门神能够得到神的庇佑。解析A项,无中生有,“政局动荡”和“最能体现”文中没有类似表述。答案A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北京的门神形象各异,风格多样,是北京作为数朝政治

11、、文化和商业中心的体现。B门神风俗能够流传至今并成为一种文化,与中同古典名著的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C随着时代发展,门神已失去了原来的“祈福”“镇鬼”等功能,而成为一种文化象征。D门神的产生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是当时人们心理的渴望和精神抚慰的需要。解析C项,文中并未提及今天的门神已失去了原本功能。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4分)那一缕清香今天下了一天的雨。走在路上,在雨中闻到一股清香。我喜欢这种清香,我也熟悉这种清香的芬芳,这是一种我叫不出名的树上飘下的。树枝上那寸许长的如韭菜叶般宽窄的白色花瓣所散发出来的清香,这样令人陶醉。有人说它是白玉兰,但我不敢肯定。因为我不仅见过照

12、片上的白玉兰,也见过长在树上的真实的白玉兰。那是只有在初春才开花的,开花时树上没有一片叶子,光秃秃的树枝上缀满了大朵大朵白色的花,远远望去,像一个个风姿绰约的少女,又像从天而降的圣洁仙子,在乍暖还寒的初春里淡然而又优雅地伫立着。看到它们时,我怦然心动。我不知道今天闻到的这种在雨中飘香的花叫什么名字。但在茉莉花开的季节,种花人把茉莉花摘下,用线串成一串一串的,也把那种叫不出名的花摘下两朵与茉莉花一起串成项链。然后,花农把这些项链挂在竹竿上沿街叫卖。试想,这两种花搭配在一起,洁白,美丽,芬芳,怎能不讨女孩子的喜欢?很多女孩子一买下,就立马戴在脖子上,也有司机买来挂在汽车内的后视镜上。在故乡时,我偏

13、爱白色的金银花、栀子花和槐花。那时,我曾种过一盆藤状的金银花。我把泥土从一楼提到二楼走廊的阳台上,再把土装在一个破边的陶瓷盆里,冬天种下金银花的光秃秃的根和藤蔓,春天就发芽了,而且长得很快。我开始把藤蔓搭在一米高的栏杆上,等藤蔓长长后又把它挂在屋檐下的晒衣架上,这株绿色的生命就成了立体的花架。就这样,随着藤蔓的延伸,花在整个走廊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微风中,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真是令人陶醉。父亲觉得这是个奇迹,因为他一直认为金银花多生长在野外,是不宜盆栽的,没想到它居然长得如此茂盛,开得如此灿烂,香得如此芬芳。一转眼,我离开故乡已经十年。今年春天回家乡,母亲在河边洗衣服,还从小河堤上采摘了一

14、束金银花回家,我把它插在一个陶瓷杯里,清香盈室,让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以前。最有趣的还是小时候与小伙伴“偷”栀子花。端午节前后,是栀子花开得最旺盛的季节。我们村有两户人家栽种栀子花,有一家就在我家后院。我站在我家的院子里,眯起眼睛透过院墙的缝隙,会看到满树洁白如雪的栀子花,大朵大朵的,馋得我垂涎三尺。那家的主人并不大方,她宁可让那些花在芬芳后慢慢变黄枯萎也不肯送人。我与小伙伴便趁主人不在家,我放哨,她去摘,摘花时的紧张和摘到花后的喜悦是无法言喻的。故乡有很多槐花,早春二月,槐树未长叶就已经先开花了。纯白的槐花一串串挂满每一根树枝,整个村庄都被这槐花的清香笼罩着。离村庄不远的铁路两旁也全是槐树,远

15、远望去,简直就像两堵永远也无法交汇的望不到尽头的白色花墙,还可以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村里众多的槐树,每年都引来不少放蜂人,每到花期,他们早早就开着卡车,运来装满蜜蜂的箱子,搭上帆布帐篷安营扎寨,放蜂,酿蜜。我想蜜蜂采蜜是快乐的,放蜂的人也一定很快乐,因为他们总是与花在一起。看着花的颜色,闻着花的芬芳,更了解花的心事他们珍惜花开花落短暂的美丽瞬间,利用它们最本质的花粉来酿蜜。这些小小的槐花,奉献给人们的,是清香和甜蜜。遗憾的是,在我离开故乡不久,就听母亲说村里的槐树都被砍光了,铁路两边的槐树也被砍光了。原来,有些村民在公路旁建房,老屋的宅基地留下的,都是断垣残壁。铁路两旁的槐树被砍去后种上了小

16、麦,放眼望去,满眼的麦浪随风起伏。我再也找不到儿时夏天在铁路两边空旷的草地上放牛,坐在槐树下乘凉的美好时光了。怀着对这些花的眷恋,在福州我也曾买过一盆栀子花。我把它放在阳台上,每天早上都要去看看。花蕾一天一天地丰满,颜色由青变绿,花蕾的末端慢慢由绿泛白,花瓣绽开后,花朵洁白如玉,淡雅芬芳,让我久久不肯离开。看着这些白色的花,我常常在想,为什么雍容华贵的牡丹、娇艳欲滴的海棠、艳丽妩媚的芍药,它们虽然更加浓艳却淡而无味?而我钟爱的金银花、栀子花、槐花,还有南方的茉莉花以及那不知名的白花,都只是洁白如玉、不饰粉黛,却芬芳袭人。一位花商道出其中的奥秘,他说: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

17、缺乏芬芳。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和快乐。他说:“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白天,人的心太浮,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这些美丽的精灵,带给我的不仅是一缕缕清香,我更陶醉于它们纯洁、朴素的品格9结合文章回答下列问题。(6分)(1)“看到它们时,我怦热心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_(2)“白天,人的心太浮,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这段引文的含意是什么?(2分)答:_答案(1)第一,奠定感

18、情基调,表达了激动欣喜的心情;第二,承上启下,由看到的白花,引起下文对金银花、槐花、栀子花、茉莉花等的联想和对往事的回忆。(2)人们追名逐利,心浮气躁,往往失去纯洁质朴的本性,便难以发现真正美好的事物。人若沉静、朴素、单纯,就会收获更多的芳香和快乐。10文章题目为“那一缕清香”,但文中却没有点明是哪种花的清香,这是为什么?(6分)答:_答案作者不点明花的名字,更显得含蓄深刻。一是不需要点明,无名之花才平凡,才能反衬它的纯洁质朴的品质。二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它也许就是白玉兰、金银花、槐花、栀子花、茉莉花等,它是所有的素洁而清香的花。三是花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品质,正如我们人的名分地位并不重

19、要一样。11作者为了突出“那一缕清香”,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至少两点)。(6分)答:_答案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作者从正面写了花的“清香”“芬芳”“像一个个风姿绰约的少女,又像从天而降的圣洁仙子”,又写我“种花”“偷花”,“蜜蜂酿花蜜”等从侧面写花的芬芳美丽。联想和想象。作者由这种我不知道名字的花联想到白玉兰、金银花、槐花、栀子花、茉莉花等,把美丽的花的范畴扩大了,意蕴更深刻。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对淳朴品质失去的感叹;“雍容华贵的牡丹、娇艳欲滴的海棠、艳丽妩媚的芍药”与“白色的花”对比更显出其素洁淡雅。12花本无浓艳淡雅高低贵贱之分,全在人的主观意识。人们往往赞美某些花,贬

20、低某些花。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开放性题目。从以下三种角度阐述均可:一是赞成作者的观点,爱洁白淡雅的花,做人也应该这样;二是鲜艳浓丽的花也值得赞美,因为它们热烈蓬勃,有个性,富有生命力;三是人不应该以个人爱好来评论花的好坏。(三)诗歌鉴赏(10分)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题齐安城楼 杜牧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答:_ (2)这首诗末句的数字运用之妙历来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宦游思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一直高踞城楼,俯视大

21、江,凭栏回望,远眺通向乡关之路。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知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2)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乡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答夸张手法亦可);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使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苏轼赤壁赋)(2)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4)人生如梦,_。(苏轼念奴娇赤

22、壁怀古)(5)无可奈何花落去,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6)君子坦荡荡,_(论语)答案(1)徘徊于斗牛之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奈何取之尽锱铢(4)一尊还酹江月(5)似曾相识燕归来(6)小人长戚戚三、语言表达(16分)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网络社交对人们的现实社交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社交加强了现实社交中以共同兴趣、专业或工作学习关系为基础的部分。特别是在Web2.0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打破了地理阻隔,将各种以“趣缘”为基础的人群在虚拟世界中联系在一起的能力变得空前强大,各类SNS网站以及其他具有同类性质的网络应用(如BBS、贴吧等)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上

23、网民社交结构的细分化、碎片化。一些相对小众的共同兴趣人群借助网络也得以聚集在一起。其次,网络相对减少了网民以“地缘”为基础的社交交往时间。借助网络跨时空的传播能力,此前很多因受到时间或地理限制而被动用于与周围人进行现实交往的时间,转而用于与有共同爱好者的网络社交。请用较工整的语言概括网络社交对人们现实社交结构的影响。(不超过15个字)答:_答案“趣缘”交往被强化,“地缘”交往被削弱。16树人中学文学社准备请校友、著名作家刘枫先生来学校作一次写作讲座,为此,文学社让小张带着请柬登门邀请。不巧刘先生不在家,开门的是他儿子。于是小张对他说:“_。”刘先生回家后,他的儿子拿出请柬,向父亲转述了小张的来

24、意:“_。”请在横线上分别填写小张和刘先生的儿子说的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每人说的话不超过60字。(5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和准确的能力。因此,解题时既要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又要注意人物的身份。答案(示例)小张说:“您好,我是树人中学文学社的小张,想请刘老师去给我们文学社作一次写作讲座,这是请柬,请您转交给他,好吗?谢谢。”刘先生的儿子说:“爸爸,今天树人中学文学社的小张来过了,想请您去给文学社作一次写作讲座,这是文学社给您的请柬。”(意思完整、用语得体即可)17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5分)江山如画如诗。伫立在塞外的大漠,我领略了“长河落日圆”的

25、壮观;拾级于庐山的秀峰,我产生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幻觉;_解析该题要注意三点:一是句式要一致,二是歌颂江山,三是诗句引用要恰当、准确。答案(示例)漫步于西子湖畔,我饱览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胜景;纵目于泰山极顶,我顿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四、作文(4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读过一首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听过一支歌:“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难锁我童年一寸心。”生于斯长于斯,“故乡”总有让我魂牵梦绕的话题。请你以“故乡”为话题写一篇有关故乡风土人情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以“故乡”为话题来写文章,关键是选好材料。也许,如歌中所唱:“我的家乡并不美”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正所谓“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写作时,我们应该不会感到缺乏素材,关键是对素材的选择和加工,怎样去占有和运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谓风土人情指的是“景物风情、人物故事”,那么文字当以记叙为主,辅以适当的议论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