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三 峡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曦月(x)略无阙处(qu)重岩叠嶂(zhng)B襄陵(xing)沿溯阻绝(shu)素湍绿潭(tun)C绝(yn)飞漱其间(sh)悬泉瀑布(p)D霜旦(dn)林寒涧肃(jin)属引凄异(sh)C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绝多生怪柏()(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猿鸣三声泪沾裳()顺流而下逆流而上飞奔的马快极高的山峰甚,很停止多次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D常有高
2、猿长啸,属引凄异。A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C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D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或王命急宣 B常有高猿长啸C沿溯阻绝 D自非亭午夜分B6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 B虽乘奔御风C回清倒影 D空谷传响A7按要求填空。(1)三峡选自_,作者_,_(朝代)卓越的_学家。(2)三峡中描写春冬季的水的名句有“_,_”“_,_”。(3)在三峡中,作者用“_,_,_”状写夏水的迅疾;引用渔者之歌“_,_”渲染秋猿的悲凉之声。水经注郦道元北魏地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
3、漱其间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三峡中与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5)三峡中用“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有时)朝发百帝暮到江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课内精读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略无阙处 _(2)至于夏水襄陵 _(3)沿溯阻绝 _(4)虽乘奔御风 _同“缺”,空隙、缺口冲上、漫上逆流而上飞奔的马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
4、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10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C第三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B11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何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鸣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
5、季萧瑟、凄凉的气氛。12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本文第四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链接材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注释】滟滪(yn y):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瞿(q)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幞(f):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本文第四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比较阅读(安徽中考)【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6、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油盎:油瓶。罅:裂缝。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沿溯阻绝()(2)不以疾也()(3)发大溪口()(4)仰视天如匹练然()顺流而下快出发好像的样子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
7、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15【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等到夏秋水涨时,_。16【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入云霄可以看出。江水低于滟滪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滟滪堆(数十丈)【乙参考译文】二十六号,(我
8、)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江水)两旁陡峭如墙的山崖相对高耸,(高耸得似乎)向上直入天空,而(表面)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望天空,(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的样子。水位已经落下去了,峡中水面平静,好像油瓶。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裂缝,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是唐朝旧地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滟滪堆。滟滪堆,由碎石累积形成,高出水面几十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滟滪堆几十丈了。”课外阅读 游虎丘小记明李流芳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
9、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杪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注释】虎丘:苏州名胜。笙:一种乐器。钓月矶:在虎丘山顶。矶,水边突出的大石。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杪(mio):树枝的细梢。无际:人名。句中的“仲和”,亦人
10、名。趺(f)坐:盘腿端坐。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中秋游者尤盛()(2)然终不若山空人静()(3)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4)真知言哉()尤其,格外然而,表转折曾经同“智”,智慧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士女倾城而往/学而不思则罔B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然终不若山空人静/未若柳絮因风起D以静意对之/何陋之有C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歌声乐声谈笑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彻夜不息。20作者分别在“秋夜”“今年春中”“初十日”三次夜游虎丘,哪一次感受最好?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作者三次夜游虎丘,也就是
11、“今年春中”这一次感受最好,因为秋夜游虎丘,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把虎丘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初十日”游虎丘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最令作者满意的是“今年春中”游虎丘,也就这一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参考译文】虎丘在中秋时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彻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又在今年的春天,我曾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一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