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2011.11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处方/设身处地 扛活/力能扛鼎 镣铐/烟雾缭绕B.一沓/纷至沓来 创造/遭受重创 炽热/独树一帜C.逮捕/猫逮老鼠 塞车/敷衍塞责 禳田/穰穰满家D. 强迫/博闻强志 属文/前后相属 戳穿/戮力同心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3分)A. 槃石 肇造 技俩 豁然开朗高考资源网B. 耷拉 通谍 撕打 分庭抗理C. 俘虏 信笺 虫豸 浅尝则止D. 鞭苔 抽搐 编篡 大放厥词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3分)A.腾讯公司首次公开拍卖QQ号,对此,市民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爱心行动,有人则认为它有商业炒作的嫌疑。B.近来,全国各地房价增长停滞,房价下跌趋势明显,想买房的民众对此弹冠相庆,专家指出房价下跌也会引发不安定事件。C.两岁女童小悦悦遭车两次碾压,18个经过的路人对她侧目而视,只有一位拾荒的阿姨扶起她并呼救。D.人性复苏的德国工厂主辛德勒先生和他的助手一起,为营救犹太人的事业处心积虑,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酒可以渲染情绪,调剂气氛,有助于谈兴,故诗人们无不喜欢它,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等。高考资源网B.他不仅详细地向我介绍了这所百年名
3、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及师资情况,还领我参观了校园。C.鲁迅先生的杂文出现在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中,这种变化再度引发了“该不该减少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使用”。D.文章能否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能否吸引读者,取决于作者文字功夫的高下。5.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要符合对联的要求。(4分)(1)落木无边登高难抒家国恨, 。(2)梧桐细雨孤单度日偕谁老, 。6.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语言简洁,态度鲜明,不超过30个字。(4分)据报道,如今街头小商店林立,店名也千奇百怪,好多店主明确表示,为了增加商店的个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4、,增强他们的记忆力,进一步促进生意蒸蒸日上,他们在店名上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有人给服装店命名“衫国演绎”,水果店叫“榴莲忘返”,饭店叫“食全食美”,游戏厅叫“一滴血”“死光光”“大屠杀”等等。点评:二、文言文阅读(19分)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
5、:“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集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
6、果豫让也。於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7、!”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执问涂厕之刑人 执:捉拿 B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列举罪过,指责。 C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 众人:像大多数人一样 D于是襄子大义之 义:认为合乎正义8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豫让为“义人”的一组是 ( )(3分)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 B C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8、不正确的项是 ( )(3分)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豫让最后一次行刺赵襄子以失败收场,赵襄子没有再次赦免他,但还是同意了他“请君之衣而击之”的要求,满足了他以这一特殊形式回报智伯的愿望。 10.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君无愚不肖,莫不欲求忠以
9、自为,举贤以自佐。(史记屈原列传)(3分)_(2)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3分)_(3)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4分)_三、古诗词鉴赏(10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注:小单于:乐曲名(1)结合诗歌前两句,说说作者是怎样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的。(3分)_(2)试分析诗歌在刻画“征人”形象方面的特色。(3分)_(3)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认为次句“用当字固妙,接以汉月孤三字,尤善写苍莽之神,宜其佳句流转,播为图画也”,说说你
10、对这一点评的理解。(4分)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2),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3),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4)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5)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8)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篇)五、文学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你有多重要孙道荣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
11、了前排。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车厢里,
12、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
13、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
14、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
15、谢意,却没有找到。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减。)13.文章一开头交待“山路崎岖不平”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说说你的理解。(2分)_14.结合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析“他”在两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活动。(4分)(1)他深深地吸了口气。(2分)_(2) 他已经悄悄走了。(2分
16、)_15.小说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6分)_16.这篇小说以“你有多重要”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一个方面探究,陈述你的观点并作一定分析。(6分)_六、实用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7-19题。杜甫在夔州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
17、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
18、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19、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
20、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种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
21、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17.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其素材的来源有哪些?请简要分析。(5分)答: 18.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 “丰富”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能产生这么“丰富的创作”?(5分)答: 19.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有了什么改变?作者对改变的评价怎样?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5分)答: 七、作文(70分)20.请以“坚守良知”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命题、校对:谢实、陆晓燕 审
22、核:戴秀琴、王欢考试号 学号 班级 姓名_得分_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题纸 选择题(每题3分)12347895.(1) (2分) (2) (2分)6.(4分)10.(1) (3分)(2) (3分)(3) (4分)11.(1) (3分)(2) (3分)(3) (4分)12.(1) (2) (3) (4) (5) (6) (7) (8) (共8分,每空1分)13. (2分)14. (1) (2分) (2) (2分)15. (6分)16. (6分)17. (5分)18. (5分)19. (5分)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2011.111(3分)选B A. ch/ch kng/gng lio/lio
23、B.d/t chung/chung ch/zh C. di /di si/s rng/ rng D.qing/qing zh/ zh chu/l2(3分)选B A.磐石 伎俩B. 通牒 厮打 分庭抗礼C.浅尝辄止 D. 鞭笞 编纂 3(3分)选A “莫衷一是”的意思是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B “弹冠相庆”比喻即将做官,互相庆贺,多用于贬义。C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D “处心积虑”是千方百计地谋算的意思,多含贬义。4(3分)选D A.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渲染气氛”“调剂情绪” B.状语位置不当,“详细地”移到“介绍”前;“不仅还”
24、的递进关系不当,“参观校园”在先,“介绍情况”在后。C.缺宾语中心语,“引发了的争议”5(4分)(1)长江不尽赋诗遣怀山河情(2分)(注:本句来源于杜甫登高,可以根据原诗意境对下联,也可选择其它诗词意境来对。) (2)清风醉月独自操弦对酒吟(2分)6(4分)示例:店主们与其在店名上绞尽脑汁,违反语言规范,不如靠商品质量、热情服务赢人。(注:从肯定其创新的一面来评论亦可。)7(3分)C(众人:名词作状语,像对待一般人一样。)8(3分)B(是智伯对豫让的态度是交待豫让行刺前埋伏的处所是间接表现,是赵襄子的评价)9(3分)C(“时刻提防,防范严密”之说缺乏依据。)10.(1)(3分)国君无论愚笨或明
25、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无:无论;(1分)忠:忠臣;(1分)句子通顺(1分)】(2)(3分)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所以者”表原因;(1分)“愧也”应作使动处理;(1分)句子通顺(1分)】(3)(4分)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伏诛:受死罪;(1分)焉:作代词,这样;(1分)恨:遗憾;(1分);句子通顺(1分)】【译文】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
26、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哎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
27、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
28、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哎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
29、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11.(1)(3分)诗歌前两句以“边霜”“关
30、榆”“汉月”等点明了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正当深秋(1分),渲染出凄清的环境气氛,(1分)烘托角声的悲凉哀怨。(1分)(2)(3分)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1分)写角声,是以征人为中心,写他的所见所闻;(1分);写“塞鸿”,其实是“以雁代人”,以雁的盘旋不度写出征人内心的愁苦悲伤。(1分)(3)(4分)“当”字写出角声传来,整个边城满溢凄冷氛围;(1分),而接以“汉月孤” ,不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写地上的人看到这片残月时的感觉也是孤零零的。(2分)这样寒声、孤城、残月组合在一起,写尽边塞苍茫悲壮之意。(1分)【附鉴赏】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
31、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鸿在盘旋,既没有明白表达征人的愁思,甚至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从角声、塞鸿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它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 诗的前两句“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是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点明这片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当深秋,时间方破晓。这时,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晨星寥落,残月在天;回荡在如此凄清的环境气氛中的角声,其声情该是多么悲凉哀怨,这是不言而喻的。从表面看,这两句只是写景,写角声,但这是以没有出场的征人为中心,写他的所见所闻,而且,字里行间还处处透露出他的所感所思。首句一开头,写霜而曰“边霜”,这既说
32、明夜来的霜是降落在边关上,也写出了征人见霜时所产生的身在边关之感。次句在句末写到月,而在月后加了一个“孤”字;这不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写地上的人看到这片残月时的感觉也是孤零零的。 长期身在边关的李益,深知边声,特别是边声中的笛声、角声等是怎样拨动征人的心弦、牵引征人的愁思的;因此,他的一些边塞诗往往让读者从一个特定的音响环境进入人物的感情世界。如诗云。“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两诗都是从笛声写到听笛的征人,以及因此触发的情思、引起的反应。这首听晓角诗,也从音响着眼下笔,
33、但在构思和写法上却另有其独特之处。当人们读了诗的前两句,总以为将象上述二诗那样,接下去要由角声写到倾听角声的征人,并进而道出他们的感受了。可是,出人意料之外,诗的后两句却是:“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原来诗人的视线仍然停留在寥廓的秋空,从天边的孤月移向一群飞翔的鸿雁。这里,诗人目迎神往,驰骋他的奇特的诗思,运用他的夸张的诗笔,想象和描写这群从塞北飞到南方去的候鸟,听到秋风中传来画角吹奏的小单于曲,也深深为之动情,因而在关上低回留连,盘旋不度。这样写,以雁代人,从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层地写出了角声的悲亢凄凉。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征人的感受就也不必再事描述了。12.(8分)可以横绝峨眉颠
34、 别有幽愁暗恨生 艰难苦恨繁霜鬓 雕栏(阑)玉砌应犹在 竟无语凝噎 凄凄惨惨戚戚 风萧萧兮易水寒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3.(2分)“山路崎岖不平”为后面写汽车发生事故埋下伏笔,(1分)同时正是因为“崎岖不平”引起的颠簸才引发其他乘客“挪到了前排”,为写“他”留在最后一排指挥乘客逃生张本。(1分)14.(4分)(1)他意识到曾经期待的死亡竟然近在眼前,(1分)但以这种死法结束人生又是自己始料未及;(1分)(2)他知道会受到乘客们的致谢,所以他悄然抽身离去(1分),更重要的是他急切地想踏上归家之途,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1分)15.(6分)(1)事业心强,曾为人生的失意而绝望但最终走出阴影;(2分)
35、有孝心,体谅父母辛劳;(2分);有爱心,顾全大局,勇于自我牺牲。(2分)16.(6分)答题提示:主题思想可以从“他”通过这次生死经历发生的生活态度的转变,特别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着眼;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他”是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孩子,他曾经是一个成功者,他后来又成了事业、生活的失意者以及在这次事件中他成为独撑大局的英雄等身份的变化来探究个体的价值意义;情节结构可以从他对个体 “不重要”到“重要”认识的转变,抓住语言标志,理清文章线索。(给出观点2分,探究分析4分)17.(5分)参考答案:(1)歌咏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如上白帝城二首;(2)反映当地人民生活,如负薪行最能行等;(3)回忆自己的青年时
36、代、曾经的经历,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如壮游八哀诗等。(答出1点给2分,答出3点给5分)18.(5分)参考答案:表现:(1)时间短,数量多: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了总数的七分之二。(2)题材广泛:歌咏夔州的山川,表现当地人民的生活,回顾自己的青年时代,怀念友人。(3)有不少的长篇作品,如壮游八哀诗等;有一些杰作,如秋兴八首登高等。(2分)原因:(1)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2)夔州人民的生活,贫富之间巨大的差异。(3)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有充裕的时间精力来回顾过去,进行创作。(4)把部分的时间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创作了一批诗歌。(3分)注意:如果学生做其它发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如经历、思想丰富,技巧成熟等。19.(5分)参考答案:(1)改变:“变”在注重于雕琢字句和推敲音律上,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和诸将五首以及指导儿子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上可以看出。(2分)(2)评价: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陶醉于诗的形式中而忽略了它的内涵,这反倒不如写怀、宿江边阁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3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