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257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7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 血浆B. 淋巴C. 组织液D. 血液【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详解】细胞必需通过内环境从外界获取养料,小肠壁的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从组织液中直接吸收葡萄糖,故选C。2.以下激素可以通过口服起作用的是 ( )A. 胰岛素B. 生长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促性腺激素【答案】C【解析】【分

2、析】消化道内含有消化酶,大分子的物质需要经过消化形成小分子化合物才能被吸收,所以蛋白质类的激素或药物不能通过口服的方式起作用。【详解】胰岛素、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属蛋白质类的激素,若口服,会被消化道内蛋白酶及肽酶水解为氨基酸,将失去其作用,该类激素应该注射;甲状腺激素为含碘的氨基酸类,为小分子化合物,可口服后直接被吸收进入体内起作用,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3.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神经一体液调节D. 激素调节【答案】C【解析】遇到危险时,通过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

3、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神经-体液调节: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4.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A. W区B. V区C. S区D. H区【答案】C【解析】【详解】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受损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功能障碍。如W(write)区受损,不能写

4、字,故A错误;B.如V(vision)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故B错误;C.如S(say)区受损,不能讲话,故C正确;D.如H(hear)区受损,不能听懂话,故D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大脑皮层言语区相关中枢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5.下列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 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B. 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C. 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D. 乙酰胆碱扩散至突触后膜【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外液亦称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详解】A、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在内环境,A错误;B、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发生在肝脏细胞内,不在内环境,B错

5、误;C、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中,不在内环境,C错误;D、乙酰胆碱扩散至突触后膜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人体内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管道不属于内环境,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尿道等,另外细胞内也不属于内环境。6. 下列激素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是( )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 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D.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为拮抗作用,A错误;B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不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B错误;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能促进生长发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D

6、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D错误7.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 下丘脑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

7、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关)为人类特有,C正确;D、脑干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D错误。故选D。8.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B. 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钠离子C. 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答案】A【解析】【

8、分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详解】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A正确;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成分,B错误; C、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

9、境的成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9.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B. 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C. 人类疾病的产生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D.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

10、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包括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A正确;B.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等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B正确;C.人类疾病的产生不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如白化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D正确。故选C。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毛细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渗到组织液引起水肿B.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C

11、.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 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答案】B【解析】【分析】1、组织水肿是指在特殊情况下,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中,导致水肿的现象。2、细胞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4、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详解】A.毛细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到血浆的途径中断,同时组织液渗入到淋巴成为淋巴液受阻,最终导致组织液中水分增加,从而引起组织水

12、肿,A错误;B.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时,就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进而把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从而维持了血液中pH的相对稳定,故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B正确;C.据分析知: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错误;D.据分析知: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理化性质也要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B。【点睛】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讲解本题时可帮助学生总结有关组织水肿的实例。11.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B. 内分泌腺产生的

13、激素通过体液只运送至靶细胞C.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D.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A正确;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送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C正确;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D正确。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A. 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 正常人剧烈运动后

14、,血浆的pH不会发生剧烈变化D.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答案】D【解析】【分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离子和蛋白质有关,钠离子在细胞内外的分别是外多内少,故大量出汗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如细胞代谢需要的氧气、葡萄糖等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排出体外,故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C、正常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15、可以中和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血浆的pH不会发生剧烈变化,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故选D。13.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喂养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C.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的发育、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所以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小白鼠的代谢

16、加快、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a点、b点神经纤维两侧的膜电位表现为A. 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B. 内正外负 内正外负C. 内正外负 内负外正D. 内负外正 内负外正【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详解】A点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b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发生电位的反转,这是由于Na+内

17、流造成的,其结果是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A正确,所以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和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1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是从处释放的B. 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C. 兴奋可以从传向D. 由、构成突触【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1、题图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其中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后膜,为线粒体。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

18、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为突触前膜,A正确;B.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通过呼吸作用可产生大量的ATP,ATP中的能量可用于细胞中耗能的生命活动,故兴奋传递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B正确;C.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只能从突触前膜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的,不能逆转,C错误;D.据分析可知: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D正确。故选C。16.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不会直接导致A. 血糖

19、含量发生变化B. 体温发生变化C. 膝跳反射发生变化D.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详解】A、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血糖含量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体温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C、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下丘脑受损伤,不会直接导致膝跳反射发生变化,C符合题意;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寒冷刺激

20、也会引发图中各种过程B. 垂体(Y)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C. 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下丘脑(X)细胞和垂体(Y)细胞D. 紧张等刺激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上升再恢复【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分析图中可知:X为下丘脑,Y为垂体,Z为甲状腺;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详解】A.紧张、寒冷刺激会引发甲状腺激素上升,会引发图中各种过程,A正确;B.甲状腺激素能反馈作用于垂体(Y)细胞,故垂体(Y)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正确;C.甲状腺激素不仅能作用于下丘脑(X)细胞和垂体(Y)细胞,还能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细胞,C错误;D.据图中信息可知紧张等

21、刺激条件下,经过分级调节,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上升,再经过反馈调节机制恢复到正常水平,D正确。故选C。18. 当一个健康的人从30C温室中进入0C室外环境中,机体需进行一系列调节来进行维持体温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在0C环境中散热量小于30C环境B. 进入0C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C. 人体在0C环境中酶活性基本不变D.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是人感觉到冷的中枢在大脑皮层【答案】A【解析】A人体在0C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30C环境中的,因为在冷的环境中热传导、热交换和热对流更多,因此散热量更大,A错误;B进入0C的环境中,机体要增加产热,所以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2、分泌会增加,B正确;C人是恒温动物,所以人体在0C环境中酶活性基本不变,C正确;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是人感觉到冷的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考点定位】体温调节【名师点睛】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体温调节的作用,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内脏产热为主),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无论是在炎热条件还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只要维持稳定则产热量一定等于散热量。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只是增加散热量,

23、不减少产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体温感觉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不是一回事,因为前者位于大脑皮层,后者位于下丘脑。19.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B. 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D. 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表示血浆,表示细胞内液,表示淋巴,表示组织液,表示血浆。【详解】A、若为肝脏细胞,肝脏细胞会消耗氧气,故顺着血流方向,氧气

24、浓度会下降,故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A正确;B、表示组织液,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错误;D、淋巴中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组织液,D错误。故选A。【点睛】易错点: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细胞外液。20.下列关于反射及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和脑中都有存在B. 刺激传出神经时效应器也会作出反应,这属于反射C. 婴儿因大脑发育不全易遗尿,说明排尿反射中枢在脑D. 吃山楂分泌唾液和看山楂分泌唾液的反射类型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2、完整

25、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A、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A正确;B、刺激传出神经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但由于此反应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B错误;C、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中,大脑可以控制排尿,C错误;D、吃山楂分泌唾液,属于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看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后天性的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A。21.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B. 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是因为产热量增加C. 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

26、温调节的结果D. 经过机体的调节,时间t3以后,产热量与散热量基本相当【答案】B【解析】解: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存储在ATP中,A正确;B、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散热量增加,B错误;C、时间t2以后,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相对恒定,C正确;D、t3以后产热量与散热量达到平衡后体温稳定,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内容,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22.下列关于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27、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B. 激素都具有特异性,只能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C. 神经递质是一系列能引发神经冲动的含碳有机物D. 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离不开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能产生激素的细胞就是活细胞,所以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2、激素的作用特点具有特异性,只能对靶细胞或靶腺起作用,但激素会随体液的传送到达全身各处去。3、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详解】A.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

28、素,A错误;B.激素都具有特异性,会随着体液的传送到全身各处去,而不是只能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B错误;C.目前证明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故神经递质不都是一系列能引发神经冲动的含碳有机物,C错误;D.激素有特定的靶细胞。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肌肉细胞或腺体。故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离不开细胞,D正确。故选D。23.图1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2是突触放大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刺激B处,可在A、C处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 处发生了“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D. 的内容物作用于后,该处膜

29、电位反转为外负内正【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分别表示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小泡。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需要经过“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消耗时间较多。【详解】A、刺激B处,可在A、C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但兴奋在突触中传递较慢,C处发生膜电位变化晚于A处,A错误;B、刺激C处,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消耗能量,但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明显增强,B错误;C、处为突触后膜,会发生“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D、的内容物作用于突触后膜,该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D。【点睛】突触突触小体: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涉及两个神经元,兴奋在突触中

30、传递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的膨大,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24.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b表示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两种激素的功能不同,所作用的靶器官也不同B. 糖尿病人体内a激素的含量一定低于正常人C. 胰腺内合成并分泌a、b两种激素的细胞相同D. a激素和b、激素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b两种激素分别代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

31、高。【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a、b两种激素分别代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的功能不同,但均能作用于肝脏,A错误;B、如果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不正常,可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而使人患糖尿病,此时病人体内a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甚至比正常人略高,B错误;C、胰腺内合成并分泌a、b两种激素细胞分别是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C错误;D、a激素和b激素的作用效果相反,具有拮抗作用,D正确。 故选D。25.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组织细胞为胰岛A细胞,则饥饿时比处血糖浓度高B. 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比处CO2浓度高C. 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

32、代表乳酸D. 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甲状腺激素【答案】A【解析】【分析】处为动脉端,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处为静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详解】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A细胞,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比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高,A错误;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比处CO2 浓度高,B正确;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B可代表乳酸,C正确;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当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时,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会作用于垂体,使甲状腺激素减少,则A可代表甲状腺激素,D正确。故

33、选:A。26.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 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B. 在d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e、f都能测到电位变化C. 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 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和乙都发生两次偏转【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涉及3个神经元,3个突触,兴奋传递的方向为顺时针。【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均为轴突-树突型,A正确;B、在d点施加一强刺激,只有c点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a、b、e、f不能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C、在b点施加一强

34、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兴奋可以传递到e、f所在的神经元,故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D、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和乙的两极均会先后兴奋,故均会发生两次偏转,D正确。故选B。27.下列有关体温及其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安静的时候人体产热以内脏为主B. 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C. 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多于散热量D. 体温的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机体的热量的来源和散出途径:热量的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35、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2、机理: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即产热量=散热量3、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4、(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汗腺分泌减少、骨骼肌收缩、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人体热量的来源以骨骼肌和肝脏最多,安静的时候人体产热以肝脏为主,A正确;B、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等方式,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

36、C、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D、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C。28.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于组织液与淋巴之间可进行物质相互交换,因而它们成分相近B. 用肌肉注射方式接种乙肝疫苗,药物一般直接进入组织液C. 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可保特稳定不变D. 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其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

37、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组织液可以进入淋巴,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A错误;B.肌肉注射药物,药物一般进入组织液,B正确;C.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D.血液不属于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B。29.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摄人葡萄糖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多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人体中有一种对胰岛素敏感的GLUT4,如图

38、为胰岛素调节血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若该细胞为肝细胞,则图中“?”可以是合成肝糖原B. 细胞膜上的GLUT4的数量与胰岛素有关,同时还受相关基因的控制C. 血糖浓度长期偏高的人,GLUT4在该细胞膜上的数量会偏多D. 胰岛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激素与受体结合体现了信息的传递功能。【详解】A、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以及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39、等非糖物质,若该细胞为肝细胞,则图中“?”可以是合成肝糖原,A项正确;B、细胞膜上的GLUT4的 数量与胰岛素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还受相关基因控制,B项正确;C、人体血糖浓度长期偏高,说明其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的过程发生障碍,则GLUT4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可能偏少,C项错误;D、胰岛素发挥作用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D项正确。故选:C。【点睛】易错点: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发挥作用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使血糖下降。30.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

40、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B. 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抑制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C. 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D. 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甲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X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乙细胞,该过程应属于体液(激素)调节。【详解】A、若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B、促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错误;C、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细胞中糖原的水解维持血糖浓度,C错误;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可促进

41、全身所有细胞的有机物氧化分解,D正确。故选D31. 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 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C. 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 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答案】B【解析】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b”,使手缩回,B错误;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正确;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即甲状腺

42、激素影响下丘脑的分泌,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机制32. 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肾上腺素由肾上腺分泌,在人体内含量较高,作用高效B. 寒冷及低血糖的刺激都可以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C. 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 肾上腺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后进入细胞,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肾上腺激素在体内含量很少,具有高效性,A错误;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增多以增加产热量,肾上腺激素还能促进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

43、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错误; 肾上腺素调节细胞的代谢,但是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体内肾上腺素合成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3.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能双向传递B. 神经冲动在结构处和结构处的传导速度相同C. 结构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 刺激、处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处则不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构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故A项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的作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结构处传

44、导速度较结构处的传导速度慢,则B项错误;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故C项错误;刺激处兴奋不能通过突触逆向传递,故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了兴奋在神经纤维及突触间传导与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对题图的分析、辨别,最终利用所学的知识比较、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34.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某种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乳酸与HCO3-结合可发生在甲中B. 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C. 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 甲、乙、丙中可以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

45、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详解】A.乳酸与HCO3-结合可发生在甲血浆中,A正确;B.由题图可以知道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B正确;C.红细胞中的O2浓度比血浆高,C错误;D.激素、尿素、葡萄糖、CO2都为内环境的成分,可存在于甲、乙、丙中,D正确。故选C。3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 当饮水过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既有体液调节,

46、也受神经调节D.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的因素有血糖、神经递质等【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详解】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能和甲状腺细胞特异结合,A错误;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以增加产热,保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C.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东西过咸,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生成的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过程既有体液调节,也受神经调节,C正确;D.据分析可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的因素有血糖、神经递质等,D正确。故选A。【点睛】激素的作用部位和运

47、输部位的差异往往是考生的易错点。36.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B正确。3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

48、是A.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B. 与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髙C.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在内环境中被分解D.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1、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会刺激胰岛B细胞的活动,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上升,胰岛素促进肝脏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故流经肝脏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会上升。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详解】A.饥饿时,肝糖原会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即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

49、加,A正确;B.血浆中含有大量血浆蛋白,其蛋白质含量远高于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B正确;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之后,会迅速被突触间隙的酶分解,避免后膜一直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C正确;D.据分析知: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单指内环境成分的稳定。D错误。故选D。【点睛】D项是学生的易混点,错在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理解不清楚,误认为内环境成分的稳定就是理化性质的稳定。38.下图表示人体大量运动后补充葡萄糖和氨基酸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运动后补充葡萄糖有利于人体恢复体能B.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C. 在50

50、100min内,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相对增加D. 补充氨基酸后胰岛素分泌量变化不大,说明氨基酸浓度变化不是血糖调节的主要刺激条件【答案】C【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运动后血糖浓度较低,人体大量运动后补充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更明显,引起摄食更多葡萄糖,更有利于恢复体能,A项正确;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B项正确;由图中数据可知,运动后补充摄食50100分钟内,血糖浓度较高,则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分泌胰岛素会相对增加,C项错误;补充氨基酸后胰岛素分泌量变化不大,说明氨基酸浓度变化不是血糖调节的主要刺激条件,D项正确。39.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

51、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 下列对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生理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 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B. 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D. 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答案】A【解析】A根据激素调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雌激素增多会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A错误;B据题干可知,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B正确;C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靶细胞,C正确;D据题干可知,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D正确;答案选A。40. 当呼吸道粘

52、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会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粘膜上B. 传入神经兴奋部位膜内侧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 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必须经过突触结构D.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内Na+浓度高于细胞外【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粘膜上,A正确;传入神经兴奋部位膜内侧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B正确;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必须经过突触结构,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D错误。【考点定位】反射与反射

53、弧41.一氨基丁酸在神经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中一氨基丁酸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 一氨基酸与结合,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 一次释放的一氨基丁酸会持续作用于D. 一氨基丁酸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图中为突触小泡,为突触后膜。图中突触前膜释放的-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能够促进突触间隙的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所以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氨基酸与结合,能够促进突触间隙的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一次释放的-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

54、分解,不能持续起作用,C错误;-氨基丁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中,因此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D正确。4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 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答案】B【解析】【详解】A、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内正外负,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两侧的膜电位表现是内负外正,这样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的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正电位负电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

55、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由刺激部位向两侧传导。综上分析,图中兴奋部位是A,A项错误;B、图中弧线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项正确;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AB和AC,C项错误;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

56、的是 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实验验证的问题是该药物“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那么就要设计如下对比实验:一组要将药物放在神经纤维上,观察该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另一组将药物放在突触间隙,实验观察该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其对比的结果能证明该药物“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详解】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需要两组实验,其中一组作为对照。将药物放在B、C,刺激A,

57、A作为传出神经直接与效应器(肌肉)相连,不受到刺激必然引起效应器反应,不能证明该结论。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说明兴奋从传入神经传导到效应器,即药物对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无阻碍作用。反之,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说明药物对神经细胞间兴奋传导有阻碍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4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

58、的蛋白质、K+等B. 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共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 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格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为细胞外液,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组织液和血浆中除血浆蛋白外的其它成分含量基本相同,所以可以确定为血浆,为组织液。【详解】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因此属于细胞内液,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所

59、以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B正确;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需要穿过线粒体的两层膜、肝脏细胞的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共穿过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为细胞内液,为组织液,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与的成分存在差异,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组成。45.下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示结构包括 3 个神经元,1 个突触B. 神经冲动由B

60、传向C不需要消耗ATPC. 如果b受刺激,C 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正电位D. 如果b受刺激,C 会兴奋,则当abbd时,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A、B、C属于不同的神经元,A与B、B与C分别构成一个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突触中单向传递,由于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突触中的传递的速度远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速度。【详解】A、图示结构中A、B、C属于不同的神经元,共包括 3 个神经元,2 个突触,A错误;B、神经冲动由B传向C需要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该过程消耗ATP,B错误;C、神经纤维兴奋处膜电位表现为外

61、负内正,C错误;D、如果b受刺激,C 会兴奋,则当abbd时,电刺激b点,兴奋先传到a点,后传到d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D正确。故选D。46.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里许多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排便、排尿中枢等,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导的功能,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脊

62、髓通过脊神经与人体大部分器言发生联系,来自人体大部分器言的神经冲动,先是沿脊神经进入脊髓,然后再沿上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脑;脑所发出的大部分神经冲动先是沿下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脊髓,再通过脊神经传达到人体的大部分器官,从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如果脊髓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它所控制的身体相应部位就会发生感觉丧失或行动瘫痰。【详解】由分析可知,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正常,因受伤部位在腰椎处,因此可能是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出问题。综上所述, 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都不能进行。二、简答

63、题47. 下图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请分析回答:(1)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具有微量和高效、 、 的特点。(2)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 ,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 。(3)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与途径1相比较,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看,主要特点是 、 。(4)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 。【答案】(1)通过体液运输

64、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3)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速度较缓慢 时间比较长(4)正反馈调节2分【解析】试题分析:(1) 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为胃泌素为激素,具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特点。(2)兴奋通过神经纤维以电信号(膜电流)到达突触,转变为化学信号(递质)传递,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再转变为电信号(膜电流)。神经元和胃粘膜壁细胞之间形成类似突触结构,故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3)通过“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与途径1神经调节相比较,反应速度较慢,作

65、用时间较长。(4)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正反馈调节。考点:本题考查动物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48.排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为排便反射的部分过程,其中肛门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组织,直肠位于肛门上部。图中“+”表示神经冲动增强,“”表示神经冲动减弱。请据图回答:(1)直肠在正常情况下是空虚的,但肠道运动推进粪便进入直肠时,当直肠腔内压力达到某一阈值,可刺激直肠壁内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发出冲动传入腰骶部脊

66、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至_而产生便意。该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处的传输方向分别是_(“单向”“双向”)(2)如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即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性_,使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产生排便反射。同时高级中枢还可有意识地先行深吸气,声门关闭,增加胸腔压力,隔肌下降、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力,促进直肠收缩,这种调节的意义在于_。(3)如环境不允许,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下阴部神经传出的神经冲动增加,肛门外括约肌_,制止粪便排出。外括约肌的紧缩力比内括约肌大30%60%,因而能制止粪便由肛门排出,这可拮抗排便反射,一段时间后直肠内粪便又返回乙状结肠或降结肠,一定范围内,这种结肠逆蠕动对人

67、体正常生命活动是_(“有利的”、“不利的”)。但若经常抑制便意,则可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的敏感性_,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多的吸收而变干硬,产生排便困难,这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4)婴儿分娩时会产生“假性便意”。请分析原因_。【答案】 (1). 大脑皮层 (2). 双向 单向 (3). 增强 (4). 使排便反射得到加强,有利于快速充分排便 (5). 收缩 (6). 有利 (7). 降低 (8). 分娩时婴儿头部会间接压迫直肠壁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进而引起排便反射【解析】【分析】题文中给出的是排便反射的示意图,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的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

68、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不会出现反射活动。【详解】(1)当直肠腔内压力达到某一阈值,可刺激直肠壁内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发出冲动传入腰骶部脊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便意。该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传输方向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由于递质只能传到下一个神经元,所以的传输方向是单向的。(2)如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即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性增强,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产生排便反射。同时高级中枢还可有意识地先行深吸气,声门关闭,增加胸腔压力,隔肌下降、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力,促进直肠收缩,

69、这种调节的意义在于使排便反射得到加强,有利于快速充分排便。(3)排便时,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因此制止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制止粪便排出。外括约肌的紧缩力比内括约肌大30%60%,因而能制止粪便由肛门排出,这可拮抗排便反射,一段时间后直肠内粪便又返回乙状结肠或降结肠,一定范围内,这种结肠逆蠕动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有利的。但若经常抑制便意,则可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多的吸收而变干硬,产生排便困难,从而引起便秘。(4)婴儿分娩时会产生“假性便意”。原因是分娩时婴儿头部会间接压迫直肠壁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进而引起排便反射。【点睛】神经纤维上是双向

70、的,因为它受到刺激后,变成了外负内正,而其它的地方是外正内负,于是两边都有了电位差,出现了电流。于是神经冲动向两边传导。而神经元间是由突触小体里的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不能倒过来传导,是单向的。反射是指机体对内在或外在刺激有规律的反应。可分为先天性反射和后天习得性反射两种,通常称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49.如图表示人体内体温调节与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字母代表相应激素,请据图回答:(1)图中b表示_激素,该激素起作用的靶器官是_。(2)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体温下降时,在c的作用下,肌肉和肝脏产热量会_,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如果人体激素c分泌量过多,则通过一定的调节会引起_(填字

71、母)的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调节。当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体温上升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皮肤,促使皮肤的_,机体散热增加。(3)如果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激素d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后会使尿量_。(4)从该图可以看出,由于_两种方式的协调,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答案】 (1). 促甲状腺 (2). 甲状腺 (3). 增加 (4). a、b (5). (负)反馈 (6). 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7). 减少 (8).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分析】考查人体体温和水平衡的调节。图示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72、人体中主要内分泌腺和激素如下表所示:【详解】(1)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所以b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即该激素起作用的靶器官是为甲状腺。(2)c为甲状腺激素,能使肌肉和肝脏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即a、b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之为反馈调节。体温上升会使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能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如果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激素d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后会使尿量减少。(4)由图可知,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不仅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即两种方式协调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点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部位不同,是考生的易错点。炎热环境中机体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变慢,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这一生理活动是考生的易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