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1.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A. 重在表达个人政治观念B. 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C. 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D. 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说明孔子著春秋时带有强烈的个人政治观点,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可知,孔
2、子著春秋以“惩恶扬善”,正符合儒家的礼乐传统,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孔子著春秋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可见孔子著春秋可以维护周礼,符合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意愿,故D项错误。2.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的叔叔项梁,曾因罪案被栎阳县(今陕西省境内)逮捕入狱,他就打通关系,请薪县(今安徽省境内)狱橡曹咎写信给栋阳狱捺司马欣,案件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杀人后和项羽一起逃到吴中郡(今江苏省境内)吴中重要的徭役或丧葬之事,项梁经常做主办人。由此可推知A.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B. 吏治不整,秦必灭亡C. 法律严酷,秦必灭亡D. 君道败坏,吏治
3、必坏【答案】B【解析】【详解】项梁因罪案在秦国都附近逮捕入狱,通过远在蕲县狱掾的一封信,就被释放,案件不了了之;之后又因杀人避难吴中,到吴中后竟然能堂而皇之地主持起当地的丧事,甚至是官方色彩的徭役。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没有帝国官员的徇私舞弊、贪赃枉法,项梁根本就活不到参加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天。结合所学可以推知,秦朝统一全国后,秦朝的官僚体制迅速走向腐败;吏治的败坏,加上秦朝法律本来就细密严酷,官府借法欺民、缘法为奸,加剧了官府与人民的对立,使广大人民失去了对秦朝政权的信心,最终,人民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因此推论B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楚的三大家族势力,故A项排除;C项中的“法律严酷”在材料中无法
4、体现,故排除C;材料并未有秦始皇败坏为君之道的信息,故仅凭材料所述,无法推论出D答案,故D亦排除。3.东汉时期,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土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然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甚至连一国之君的曹髦也对儒家经义发出毫不客气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从东汉时期流行“尊儒尚儒”的社会风尚,到魏晋时儒家经义受到冷落、质疑,儒学危机的出现,反映出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的选择,A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5、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佛道思想”对儒学地位的强烈冲击,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D项错误。4.唐代皇帝对重要官员的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谏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唐朝的这一做法A. 使得科举制的作用有限B. 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C. 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D. 有利于官僚队伍的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限制宰相等高官子弟任职的素官、回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这一做法旨在维护君主权威,防范相权过重,B选项符合题意;选士回避制度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公平,而非
6、限制科举制的发展,排除A;宰相和世家大族两者之间并不完全重合,排除C;对宰相子弟入仕任职的种种限制和官僚队伍的稳定无关,排除D。5.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宋代商业都市繁盛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理学直接承继孔子到孟子的先秦儒家,同时也有选择性的吸收扬弃了道家、玄学、道教以及一些佛教的思想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理学由北宋程颢、程颐建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他集孔子之后历代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受到朝廷的推崇,被钦定
7、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成中国宋末至清代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所以对佛道二教激烈的批判到南宋时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故A项正确,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表述错误,南宋社会不稳定。6.北大教授周先慎先生,在其著作明清小说里写道: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作者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A. 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B. 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C. 明清小说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世俗化D. 明清小说重塑了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这段话说的是:明清小说由于最大限度地吸纳、包容了传
8、统文化的精髓,加之小说通过“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世俗化方式解读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百姓生活。材料揭示的是明清小说具有包容性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而非“传统文化”,故AB错误,C正确;D项“重塑”明显错误,排除。7.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这体现了A. 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B. 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C. 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D. 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王夫之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但同时也主张顺从传统儒家伦理等级秩序,体现了对儒家的批判与继承,故C项正确。A项中“彻底批判”说法有误,故排除。材料
9、中没有体现对传统统治秩序的质疑,故B项排除。等级秩序不符合市民阶级的政治诉求,故D项排除。8.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到来之前,林则徐开始主持翻译英文书报,获知了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据此分析得出了对英国的基本认识。例如,英国是以贸易立国的,即便鸦片贸易中断,英国为了茶叶等商品的利益,也绝不会对中国开战。林则徐的这一认识A. 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B. 客观分析了战前形势C. 延缓了鸦片战争爆发D. 成为战败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表明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已经“开眼看世界”,但却得出了一些错误的结论,究其原因,他在用“天朝上国”的传统思维方法分析西方国家。故答案为A项。B项,林则徐对西
10、方工业国家的野蛮掠夺性认识不足,并没有客观分析战前形势,排除;C项,林则徐的这一错误认识判断并不能延缓战争爆发,排除;D项,清廷的腐败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9.有学者认为:“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这说明“中体西用”思想A. 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B. 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C. 彻底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 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等信息可知,材料认为“中学”“西学”并不矛盾,不会相互侵犯,可以同时兼具,这能推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解放思想,即
11、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有利于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进步,也有利于近代中国的近(现)代化,故A、B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不能彻底抵制,故C选项错误。10.20世纪初,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介绍域外文学的首选,其中有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激发民族主义意识B. 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C.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 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
12、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主题多关于“独立”,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有启迪民智,激发民族意识的功效,A正确;维新派主张改革,不主张推翻清政府,排除B;根据材料“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可知,此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排除C;从除旧布新的角度看,“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主要意图在于“布新”,而非“除旧”,排除D。11.同盟会发动的多次起义常因经费和器械没到位而失败。而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却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据此分析,武昌起义的成功应得益于A. 湖北革命军奋勇作战B. 同盟会准备工作到位C. 洋务派官僚
13、参与革命D. 晚清改革的客观推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革命军却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可知,革命军的主体是新军,训练新军是清末新政的军事改革内容,新军利用汉阳兵工厂的武器和湖北的资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说明晚晴新政客观推动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故选D;ABC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2.辛亥革命后,各党派都表现了所谓“醉心共和”的极大热情,但他们这种热情是“以执政去留,为己党盛衰所系,而所争固不在政策”。这说明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共和宗旨成为政争手段C. 政治斗争削弱共和理念D. 共和主义推动政治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
14、调各党派的“醉心共和”,实际上是只考虑本党利益,不考虑政策利弊,“共和”成为党派间进行政治斗争的手段,B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政党的竞争,不是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共和成为政党斗争的手段,不是说明政治斗争削弱共和理念,C错误;共和主义推动政治进步与材料中主旨不符合,D错误。13.据统计,18721913年中国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是买办,有50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材料表明A. 清政府放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黄金时期D. 中国的经济近
15、代化在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721913年中国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说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即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在不断发展,D正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世纪末,排除B;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排除C。14.井冈山道路开辟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的质疑。他们对农民革命持悲观态度,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疑A. 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B. 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C
16、. 否认了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D. 低估了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山沟里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信息可以看到,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说明依然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这是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并没有体现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B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到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并不是对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的否定,C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对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的低估,D错误。15.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
17、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A. 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C. 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D.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要把我国建设成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项是指1940年
18、的新民主主义论,排除;材料“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表明我国实行“两步走”的战略,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C项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排除。16.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随后中共报刊在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6月底,解放战争爆发,7月底开始,各地的人民军队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中共中央的上述做法旨在A. 契合时局发展的时代需要B. 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C. 宣传民主革命的双重性D. 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详解】日本投降后,阶级矛盾上升为
19、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此情况下,中共实施上述举措,旨在寻求对敌斗争在舆论上的正当性和法理上的合法性。契合了新形势下政治斗争的需要,故A项符合题意,正确;中共的报刊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本身就意味着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故B排除;民主革命的双重性是指某一事件既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例如:没收官僚资本;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靠的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故排除D。17.下表所示为1956年至1957年春我国戏剧领域里的部分成就。这反映出当时挖掘剧目原创剧目整理剧目上演剧目51867个14632个4723个1052个A. 贯彻落实了“百家争鸣”
20、方针B. 戏剧发展背离传统的现象C. 戏剧创作呈现出推陈出新的特征D. 戏剧作品创作难度日益加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在“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引下文艺领域的成就,这一戏剧“成就”,既有对原有剧目的“挖掘”“整理”,也有“原创”,可见当时的戏剧呈现出推陈出新的特点, C正确;戏曲内容属于“百花齐放”而非百家争鸣,排除A;原创的戏剧作品也可能结合历史文化传统,即,戏剧原创背离传统,排除B;材料讲的是同一时期的不同角度的分类,不是一年比一年“成就”少,故排除D。18.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支出(亿元
21、)第1年195052451+60第2年200004532-218第3年170004561-658第4年143505044-818A. 优先发展农村经济B.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C. 削减城镇人口D. 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连续四年,国家职工数呈现上升趋势,职工主要是城市企业职工,这说明了国家在对城镇人口进行调整,故C正确;材料内容为粮食产量、职工数和财政收支状况,仅从这些不能看出优先发展农村经济的结论,排除A;农业合作化运动属于农村生产资料方面的调整,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经营方式和分配方法的变革,材料信息
22、无法体现,排除D。19.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这次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 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 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 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1967年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意义,体现了当时中国核技术发展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故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格局多极
23、化是一种趋势,D项中“形成”表述错误,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7年”“这次爆炸”,联系所学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意义分析解答。20.据如图可知A. 农村经济体制失去活力B.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C.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调整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C项正确;1993年以来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不能说明农村经济体制失去了活力,A项错误;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仅是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结果,B项错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说明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D项错误。21.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
24、,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我们所面临的世纪和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他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这里的“新的高度”是指提出了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D. 科教兴国【答案】C【解析】南方谈话涉及到了计划和市场问题,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南方谈话时未涉及,不符合题意,排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在十二大就已经提出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教兴国不是南方谈话的内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2.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
25、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A. 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 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C. 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 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主张通过人“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以个人“欲望”作为道德标准,说明普罗泰格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B项正确;“以教育培养道德”和普罗泰格拉主张以“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不符,A项错误;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非客观唯心主义,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普罗泰格拉“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D项错误23.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
26、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这说明A. 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B. 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关怀C. 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D. 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文艺复兴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说明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故D正确;近代科学建立的标志是经典力学的提出,故A错误;直接体现的说法错误,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并非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C因
27、果颠倒,排除。24.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到“虽然牛顿本人是虔诚的基督徒,花在研读圣经上的时间远比研究物理定律要多,但他促成的科学革命却让上帝最终退场”。牛顿“让上帝最终退场”主要是因为他的理论A. 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学说B. 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论大综合C. 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D. 论证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并不存在【答案】B【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故答案为B项。A项是伽利略的成就,CD项属于爱因斯坦的成就,均排除。25.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
28、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A. 政治革命,推翻专制B. 主权在民,人人平等C. 批判质疑,理性思考D. 信仰自由,社会契约【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信息中可知,康德认为“革命”可能“实现推翻”专制和压迫的目的,但是实现不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偏见”会限制和控制人们的思想,所以他强调要解放人民的思想,就要学会批判和质疑,理性思考问题。故答案为C项。政治革命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是卢梭的思想,题干未体现,排除BD项。【点睛】推断(
29、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6.自达尔文进化论揭示了生命进化历史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后,物理学和化学也接受了进化(演化)概念,认为自然界的基本过程是不可逆的、随机的,非生命系统也有类似生物进化的、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化行为。这表明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具有普适性B. 良好秩序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归宿C. 理性精神与人文情怀可以相互交融D. 自然科学不同领域间有一定共性【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达尔文进化论揭示了生命进化的规
30、律后,物理学和化学也接受了进化(演化)概念,这说明自然科学不同领域间有一定共性。故答案为D项。仅凭题干信息不足以说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具有普适性,排除A项;“良好秩序”的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人文情怀”的信息,排除C项。27.在欧洲,很久以来,农民和工人就在踢足球,粗野比赛中流血甚至死亡屡见不鲜。19世纪末以来,西方足球赛开始严格组织起来。英国足球协会制定并统一了比赛规则,伦敦足协锦标赛决赛的观众人数在1901年达到10万人。这最能说明A. 英国的商业足球发展首屈一指B. 英国代议制不断发展完善C.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休闲发展D. 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得以实现【答案】C【解
31、析】【详解】依据材料时间来看,19世纪末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C正确;题干中提到的足球比赛并未特指商业足球,而且也未与其它地区对比,不能得出首屈一指的结论,排除A;公众观赏足球运动并非政治性行为,排除B;启蒙运动的理念并未实现,而且题干与理性无关,排除D。28.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约占50%;斯大林后来也曾说:“(1929-1932年间)苏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帮助或技术援助建成的。”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全
32、球化加速促进国际交流B. 经济危机推动西方扩大对外投资C. 新经济政策实施规模扩大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内在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引进从西方引进了大量的机器和设备,由此可以得出其引进机器设备是出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D正确;材料所述与全球化无关,故A不正确;经济危机的影响是外部因素,故B不正确;新经济政策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C不正确。29.195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二战后生活。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影片
33、意在A. 赞扬民众建设家园的热情B. 反映美苏两极格局对峙C. 唤起民众对战争的反思D. 宣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50年”“直到获得美国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可以看出电影的作者肯定了马歇尔计划,认为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各国尽快恢复了二战破坏了的经济,促进了西欧各国的发展,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30.1954年,日本制定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政府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颁布了促进老年人雇佣与就业的法律、法规,引导第三
34、产业部门为老年人口再就业提供就业便利与空间。这反映出日本政府A. 将政府完全置于福利保障制度的中心B. 实现了社会福利保障的全社会覆盖C. 关心解决老龄化,同时兼顾经济发展D. 满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日本政府在关心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同时,通盘考虑了政府与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国家产业状况,兼顾了社会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从日本国民的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可知,A选项中的“完全”二字明显错误,故排除A;社会福利保障事业的保障对象,不仅包含老年人,还包括妇女、儿童、失业者、工伤事故受害者等社会弱势群体与个人,仅凭上述材料,看不
35、到社会福利保障“实现了”“全社会覆盖”,排除B;材料没有老年人诸如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等生活需求的内容,谈不上“满足了”,故排除D。31.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使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同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竭力反对自由贸易,鼓吹“美国优先飞倡行孤立主义外交,结果在选举中获胜。上述现象折射出经济全球化A. 遭遇发展中国家失衡群体的抵抗B. 引发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C. 增加了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D. 拉大了全球各国间的贫富差距【答案】C【解析】【详解】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在选举中鼓吹“美国优先”、倡行孤立主义外交等抵抗经济全球化的活动,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得到支
36、持,在当今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空前加强的形势下,增加了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C项正确;美英不是“发展中国家”,A项与材料不符;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选举中获胜并未引发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B项错误;材料与全球贫富差距的拉大无关,D项错误。32.凡高的挖掘者和背煤袋的妇女们等作品中,人物造型稚拙,表现手法单调,然而凡高坚信,正确的比例不能代替内涵的表达,这就是艺术,他坚决拒绝了好心的皮特森牧师对他作品的修改。这反映了凡高作品A. 浪漫色彩浓厚B. 强调构图完整C. 反映社会现实D. 对个性的追求【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凡高坚信,正确的比例不能代替内涵的表达,这就是艺术”这一信息可以看出凡
37、高在艺术上追求个性,故本题选D。“浪漫色彩浓厚”、“强调构图完整”是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以凡高为代表的印象画派的特点不符,故可排除AB;“典型反映社会”是现实主义画派的特点,与印象画派的特点不符,故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解读与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与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中的印象画派的特点,便可选出正确答案。第卷(非选择题)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黑死病,又称鼠疫,是一种致命性极强的传染性疾病。1347年,鼠疫首先登陆西西里岛至1350年,欧洲所有国家都笼罩在黑死病的魔影之中。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瘟疫复发且持续数年不等。疫情期间,不仅与患者说话或亲密接触会被感染,
38、甚至接触患者触摸或使用过的物品,也会染上瘟疫。从地区危害程度来看,中南欧与西欧患病死亡率高,东欧则较低;城镇死亡率往往高于农村城镇内部,修道院往往是重灾区,僧侣集团死亡较多由于人口大量死亡,西欧劳动力极度缺乏,雇工价格急剧攀升;同时人口锐减降低了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谷物价格下跤,农业生产愈发变得无利可图。为改变雇工与谷物价格的“双杀”窘境,一部分领主把庄园自营地以收取货币地租的形式租赁给农民耕种英国的一些领主看到养羊比种植谷物更加有利可圈,纷纷将农田改为牧场历经瘟疫劫难,一部分有识之士逐渐抛弃了天主教会所倡导的禁欲主义,开始对生命价值做出重新肯定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在心理上开始注重自我存在的意义
39、和追求现实生活的享乐。摘编自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影响的历史分析材料二 1918年春,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流感爆发。据统计,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当时口约17亿人)1919年流感消失时,它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条生命,超过了第一次四年的死亡人数。一战并不是导致此次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疫情所到之处,人口大量死亡。这次流感也是一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再作战。摘编自新全球史下(杰里本特利)(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黑死病疫情的特点,分析黑死病对西欧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8年流感迅速
40、蔓延并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你认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类应如何防范和战胜流行性疾病?【答案】(1)特点:由意大利扩散至整个欧洲(或:规模大、范围广);疫情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长;传染性强且死亡率高;地区危害程度不同。(若考生答“东欧比中南欧和西欧死亡率低”“城镇死亡率往往高于农村”“修道院是重灾区”等,可酌情赋分)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客观上促进了西欧农业结构的变化(刺激了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客观上加速了西欧农奴制的瓦解;客观上加速西欧天主教会的衰落;客观上促进了文艺复兴的产生。(2)原因:新型交通运输工具出现(火车、轮船和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
41、与改进);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海上交通和贸易的频繁;世界大战加剧了人口的跨区域流动与接触;1918年流感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应对:疫情无国界,各国应携手共同应对;加强跨区域流动人口的科学管控;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依法惩治滥捕、滥杀和滥吃野生动物的行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流行性病学的预防与研究【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欧洲所有国家都笼罩在黑死病的魔影之中”得出规模大、范围广;根据“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瘟疫复发且持续数年不等”得出疫情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长;根据“不仅与患者说话或亲密接触会被感染,甚至接触患者触摸或使用过的物品,也会
42、染上瘟疫。从地区危害程度来看,中南欧与西欧患病死亡率高”得出传染性强且死亡率高;根据“城镇死亡率往往高于农村城镇内部,修道院往往是重灾区,僧侣集团死亡较多”得出地区危害程度不同。影响:根据所学可从客观上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西欧农业结构的变化、客观上加速了西欧农奴制的瓦解、客观上加速西欧天主教会的衰落等角度概括;根据“一部分有识之士逐渐抛弃了天主教会所倡导的禁欲主义,开始对生命价值做出重新肯定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在心理上开始注重自我存在的意义和追求现实生活的享乐。”可得出客观上促进了文艺复兴的产生。(2)原因:根据时间信息可得出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43、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根据“一战并不是导致此次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可得出一战期间,海上交通和贸易的频繁、世界大战加剧了人口的跨区域流动与接触;再结合流感的强度可得出1918年流感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应对:根据所学可从加强国际合作、科学管控人口增长、注重科学防治、科学普及等角度进行概括。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第一种观点: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第二种观点: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根据余英时等著
44、不确定的遗产整理你同意材料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答案】答题示例一观点:同意第一种观点,即: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论据:儒家强调仁、礼和中庸,追求天人合一,注重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有利于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有效挽救现代文明之弊病。儒家强调德治、诚信,尤其是注重知识分子的气节与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构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答题示例二观点:同意第
45、二种观点,即: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论据:儒家提倡的纲常名教、等级秩序等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相抵触。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精髓部分还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例如:A.仁、礼和中庸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德治、诚信思想有利于构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C.儒家注重政治和人事,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观【解析】【详解】本题主要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评论。可选择第一种观点,即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论述时主要从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追求天人合一,注重
46、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角度概括。或者选择第二种观点,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论述时,主要从儒学亿倡导的价值理念与现代法制意识不相符的角度进行论述。35.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总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由颐和团回宫。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
47、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谍,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逼和六君子被杀。根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整理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粱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摘自光明日报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引发戊戌政变的因素。袁世凯告密对戊戌政变的历史进程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
48、,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答案】(1)因素: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旧势力的恐慌;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变法。影响:戊戌政变发生后,袁世凯的告密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对政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2)缺陷: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或偏见),影响历史真实。注意: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解析】【详解】(1)因素:根据“御史杨崇伊向总禧太后上奏折”得出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根据“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得出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旧势力的恐慌;根据“慈禧太后发动政
49、变,宣布“临朝听政”。”得出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变法。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戊戌政变发生后,袁世凯的告密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对政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2)缺陷:根据“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可得出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或偏见),影响历史真实。注意:根据所学可从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等角度概括。36.材料一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感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
50、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材料二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摘自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大国之间的关系?【答案】(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1、原因:冷战思维;意识形态冲突;国家利益冲突(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2)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或: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关系:改变冷战思维;抑制大国霸权;加强合作,寻求理解,求同存异。【解析】【详解】(1)政策:根据“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得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因:结合建国初期的时代背景从冷战思维、意识形态冲突、国家利益冲突等角度概括。(2)趋势:根据“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可得出政治多极化趋势。关系:根据所学可从改变冷战思维、抑制大国霸权、加强合作、寻求理解、求同
52、存异等方面概括。37.材料 陈宏谋作为雍正、乾隆时期的理学名臣,也是一名积极倡导“理学以经世”的经世学者。陈宏谋所谓的经世是着眼于当下的,而非为后世立法,这从他多次强调士人要关,心“时事”,学者要“援古证今”“酌古宜今”的言论中即可看出。1745年,陈宏谋在陕西发布了著名的申饬官箴八则檄,针对当时官场的一些陋习进行了箴规,其后还陆续发布了一些整顿官场陋规的檄文。除了注重对官场陋习、士风的批评与治理外,重视社会教育和书籍的传播亦是其经世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所谓社会教育,并非一确切概念,或用陈宏谋自己的话说即“宣谕教化”。其教育的对象广泛,从童蒙到仕子,对平时人们所忽视女童、地位低下的胥吏,陈宏
53、谋认为都是可以通过读书教育而改善的。摘编自由长海理学与救世陈宏谋经世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宏谋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宏谋思想的影响。【答案】(1)特点: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官场陋习;重视社会教育;重视女子的教育。(2)影响:传播了经世致用思想;有利于整顿官场的不良习气;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这从他多次强调士人要关心时事,学者要援古证今酌古宜今的言论”等信息得出强调经世致用;根据“陈宏谋在陕西发布了著名的申饬官箴八则檄,针对当时官场的一些陋习进行了箴规”得出反对官场陋习;根据“谓社会教育,并非一确切概念,或用陈宏谋自己的话说即宣谕教化。其教育的对象广泛,从童蒙到仕子,对平时人们所忽视的女童、地位低下的胥吏,陈宏谋认为都是可以通过读书教育而改善的”得出主张社会教育和重视女子的教育。(2)影响:根据“经世是着眼于当下的”得出影响了当时学术思想的发展,传播了经世致用思想;由材料“陆续发布了一些整顿官场陋规的檄文”得出整顿了一些官场的不良习气;由材料“重视社会教育和书籍的传播亦是其经世思想一个重要的内容”得出改善了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