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742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 (3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读书的意义俞平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实是对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

2、少了。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月则以为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纪回答得很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

3、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功。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正意义,何况这制度确立还遥遥无期。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段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提封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不必出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

4、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孟子,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东北,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有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

5、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支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读书如卧游,不出门就可以对山川了如指掌,能用来替代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B. 在以名利至上为价值取向的社会里,读书的真意义很难追求,读书种子也很少。C. 方块字和音标文字相比,过于艰深,妨碍了文化知识的普及。此缺点急需改进。D. “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

6、从全文来看,还是读书人缺乏正确的读书动机造成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首先提出问题:当今社会中,读书的人日见其少,读书空气稀薄。B. 作者提出解决读书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只有读书才能获利的制度。C. 文章举例论证了文字教育在维护国家统一与永久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D. 文章结尾处从文字教育和国家前途的关系出发呼吁全民族要重视读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文中看,当时的社会存在着不读书者也可获得功名富贵的特殊现象。B. 不读书的社会风气的蔓延,读书种子的日渐稀少互为不良的因果循环。C. 纪晓岚答乾隆的故事巧妙说明了知识渊博能使人灵活应变

7、的读书意义。D. 作者最后指出了读书学习是民族复兴、国运昌盛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A项,“能用来替代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C项,根据原文第六自然段,作者将方块字和音标文字相比,认为方块字有完整、艰深、固定的特点,“似(好像)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这是针对当时社会部分人提倡音标文字的人的观点

8、而说的,并不代表作者认为方块字就真的妨碍了文化知识的普及。另外,“此缺点急需改进”的说法也无从说起。D项,以偏概全。从全文来看,当时人不好读书与读书人缺乏正确的读书动机、社会风气一味求利、社会生计、教育考试改革等多方面紧密相关。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9、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来看,作者并不认为建立此种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正意义。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

10、;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作者引用纪晓岚答乾隆故事,是为了讽刺名利至上的社会价值取向,而不是为了说明知识渊博能使人灵活应变的读书意义。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

11、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古代典籍启发,屠呦呦团队将一味药草“变成”挽救生命的现代良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成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全民服药方案纳入疟疾防治指南。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对其贡献最大的认可。“青蒿素是人类征

12、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以青蒿素为代表,中医药这个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在为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与非洲岛国科摩罗合作开展复方青蒿素控制疟疾项目,让这个国家疟疾发病率下降超98%,实现疟疾零死亡,其中该国的两个岛屿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的中国、坦桑尼亚中医药试治艾滋病项目,在过去30年间为许多患者缓解了病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摘编自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宝贵礼物,新华时评,2019年6月19日)材料二:从扁鹊、华佗、

13、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到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千金方等等,这些中医学大家、中医药名著我们耳熟能详。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拥有的巨大财富,需要我们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正是从中医药中汲取灵感,发现青蒿素造福了世界人民。天人合一、阴阳调和、辨症施治、治未病等等,几千年的中医药史蕴含着丰富的健康理念和实践经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当前中国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振兴中医药发展,中医药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一方面,中医药需要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效融合,守正创新,

14、把古往今来的中医药精华传承好、利用好。另一方面,中医药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与西医药融会贯通,吸收西医之所长,最大化地提高中医药疗效。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让中医药走出国门,为更多病患服务。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摘编自传承创新中医药,让世界共享“中国处方”,明珠新闻,2019年10月28日)材料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已近三周时间,新药品管理法对于假、劣药品“严惩不贷”,进一步提高了药农和药师们在采药、用药环节的标准。而用药标准的提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呢?“新药品管理法的实施,直接带动了近期中药材价格上涨。”

15、西北某中药企业人士说得直截了当。例如,蛤蚧(规格:中)从12月初的18元/对,涨到了目前23元/对至25元/对;资源稀少的天然牛黄,则从11月底50万元/公斤的价格,涨到了现在接近60万元/公斤;板蓝根、黄芩等价格也随收购价的走高而上升。中药材天地网综合200价格指数显示,12月1日至21日,该综合指数从2245.54点一路上涨至2261.98点。在单品方面,山东阿胶、辽宁鹿鞭应季走俏;板蓝根、黄芩走动顺畅,价格随收购价走高而上升;海风藤、锦灯笼产新,价格上涨;云南续断、安徽鳖甲、江苏水蛭走动较快;西南两广地区的白豆蔻、僵蚕、地龙、龙胆、公丁香由于货少,价格坚挺。(摘编自中药材价格太“刚猛”,

16、“新药法”助中药材优质优价,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2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医药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是中国古代科学的智慧结晶。B. 屠呦呦获奖,为西方架起认识中医药的桥梁,能提升西方医学界的兴趣。C. 中医药发展需要兼容并蓄,应借鉴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实行西医管理模式。D. 近期中药材价格上涨,显示了新药品管理法对中药材市场的巨大影响。5. 对中药材涨价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药材质量的提升必然要有逐步趋高的价格作以保障,这也是当前中药材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B. 近期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药企收购成本有所增加,为

17、提高销量,市场上流通的产品质量总体会降低。C. 中药材价格上涨,采购商要求的产品质量也会随之提高,短期内中药材市场在购销方面存在较大压力。D. 收购价格和质量对等,有利于逐步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格局,明显改善低价竞争的不良社会现象。6. 在新时期,要大力发展中医药行业,该怎么做?请结合文本说明。【答案】4. C 5. B 6. (1)必须保持中医药的本色。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中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更好地传承下来。(2)必须坚持创新。中医药需要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西方医学有效融合,最大化地提高中医药疗效。(3)必须加强立法保障。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国家应通过立法加强对中医药产业和市场的监管

18、,从源头上提升中医药生产的标准和质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实行西医管理模式”无中生有。材料二强调的是中医药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与西医药融会贯通,吸收西医之所长,这并不意味着

19、要实行西医管理模式。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中药材涨价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据材料三,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后,对于假、劣药品“严惩不贷”,进一步提高了药农和药师们在采药、用药环节的标准。用药标准的提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近期中药材价格上涨。由此可看出,中药材涨价是以中药材质量的提升为前提的。所以A项是正确的。中药材价格上涨,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采购商要求的产

20、品质量也会随之提高。这样看来,收购价格和质量对等,有利于逐步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格局,优质产品不必为了应对劣质产品的低价竞争而被迫降价甚至退出市场,将明显改善低价竞争的不良社会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D项是正确的。中药材价格上涨,采购商要求的产品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同样价格的前提下劣质品就没有了销路,销售者面临压力。同时,由于中药材价格上涨,同样的采购量需要采购商付出更多的资金,采购方也存在较大压力。C项正确。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会造成药企收购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和产品质量的降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相反,从材料三看,中药材涨价是以中药材质量的提升为前提的,市场上流通的产品质量总体应该会提高。故选B

2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结合文本说明在新时期,要大力发展中医药行业,该怎么做?” 从材料一“中医药这个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在为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材料二 “从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到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千金方等等,这些中医学大家、中医药名著我们耳熟能详。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拥有的巨大财富,需要我们在新

22、时代发扬光大”等文字中,可以概括出必须把藏在古籍中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更好地传承下来,从而保持中医药的本色的特点。从材料二“医药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与西医药融会贯通,吸收西医之所长,最大化地提高中医药疗效。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让中医药走出国门,为更多病患服务”等文字可以概括出必须走创新之路的要点。从材料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已近三周时间,新药品管理法对于假、劣药品严惩不贷,进一步提高了药农和药师们在采药、用药环节的标准”等文字可以概括出必须通过立法加强对中医药产业和市场的监管,从源头上提升中医药生产的标准和质量的要点。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1)比较材料。

23、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美丽中文龚静那天,我把熊秉明的诗打印了发给学生,并且朗读,比如的:翻出来一件/隔着冬雾的/隔着雪原的/隔着山隔着海的/隔着十万里路的/别离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母亲亲手/为孩子织的/沾着箱底的樟脑香的/旧毛衣比如静夜思变调之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明明月/低头思故思故思故乡/床前光/地上霜/望明月/思故乡/月光/是霜/望月/思乡/月/霜/望/乡都是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诗,这些来自文理各科的学生刚拿到时觉得有点好笑,这也算是诗吗?我读完后,不说话,感觉教室里的静寂,是那种空气里蕴涵意味的停顿。他们后来都说,没想到简单的文字竟是有这样的魅力的。我说,因为简单的文字

25、背后是感情。提炼至简的文字,绚烂归于平淡,是最大的丰富。一个“的”字,形容的是一件隔着万水千山的旧毛衣,针脚编织的是时间和亲情,以及流逝在时空里许多的无法言语。在这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融合。好比熊秉明的那首珍珠:我每天说中国话/每天说:/这是黑板/那是窗户/这是书/如果舌头是唱片/大概螺纹早已磨平了/如果这几句话是几粒小沙/大概已经滚成珍珠了余也寡陋,接触熊秉明的诗尚于近年,之前倒是看过一些他的雕塑和看蒙娜丽莎看等论艺术之文,知道他长期生活工作在法国,已于2002年去世。生前长年在巴黎第三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教外国人汉语,一部教中文的诗集就得自教授之余,用他自己的话来

26、说,他无意作诗,而是诗找上门来的。看了20多首如此素朴的诗,我感觉到中文的纯粹,如同吟读唐诗宋词之所感,常见常用的字词,放在一起,却是语情丰沛,别生意境,反观当下不少文学作品,似乎已不大讲究文字的魅力了,有了快感先喊了再说。是否一个长年旅居异国的人,因为隔着高山大海,反而从容体悟到了中文之魅呢?而身在此山中的我们,好比左手握着右手的婚姻,熟视无睹,没了感觉?还是原本感情就不深,只不过基因决定了要说用中文,是根本不需要相思、追求、热恋的,朝夕相处,也不过生来如此罢?还是熊秉明,看他论三联句关于余光中,一首现代诗的分析林亨泰(其二)等诗论,是现代分析理性的剔透,但也不乏古典诗话的灵性体悟,且不大而

27、无当,情理皆于诗句出发,从词汇,从句法,从旋律,从诗的动静态势和音乐性,以拓展延伸,个体的情感已然化在了分析表达的过程中,真是久违了这种具体细致而灵动飞扬的评论了,既非天马行空式的浑沌汪茫,也无社会学着迷于外部评价的兜圈子,真正是从文学的本原出发的体察分析和评论,而非仅仅内容的阐释和生殖。中文于此连着古代,挽着未来,接纳着论说者当下的欣喜,如余光中的诗莲的联想:诺,叶何田田,莲何田田/你可能想象/美在其中,神在其上。在图像爆炸的今天,时常想,文学较之影像绘图等视觉媒介,其特立独行之处究在何处?是甘心委身影视,还是可着劲儿与图像眉来眼去,倒把自己抛了?文学依赖的终是文字,组合、腾挪、想象,端的是

28、于平常字里生乾坤,就是“蒙太奇”或者绘画感音乐性,支点仍然是文字,否则想来阿基米德也无奈吧。弄文字的人就该“推敲”“品鉴”,无论是在月下,还是霓虹不夜天。关于汉语的讨论是多了起来,诸如方言与创作风格,语言与地域文化特色,外来语言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影响和意义,等等,觉得这些正是从文学内部出发的问题,故事在语言的飘扬中浮现,想象在语言的空间里闪烁或者飞升,情境也于语言的点线面流溢。或许图像有着文字作品无法传达的感觉,一只花瓶上的蔓枝纹样描绘再细致,也不及一个特写镜头直接清晰,但就像元明清许多画家皆以陶渊明和其桃源田居生活为画题,醉酒夜归也好,桃源再现也罢,情境却还是“依依墟里烟,暧暧远人村”之

29、缭绕流长,流长的恰是中文的张力,想象的诱引。余光中谈散文创作时说:“我尝试在这一类作品(指逍遥游鬼雨,笔者注)里,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并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熊秉明云:“我有意无意地尝试用最简单的语言写最单纯朴素的诗。我想做一个试验,就是观察一句平常的话语在怎样的情况下突然变成一句诗,就像一粒水珠如何在气温降到零摄氏度时突然化成一片六角的雪花。他们对文字都充满着纯粹的感情。那是从母语开始,从诗经楚辞一路汨汨而来的感情。所有笔底的苍茫和烟树,

30、都从那里开始。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之所以会出现“空气里蕴含意味的停顿”,是因为学生们被提炼至简的文字所凸显的魅力震撼。B. 熊秉明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说明,远离故乡、长期置身海外的人才能感受到母语的无穷魅力。C. 谈文学创作时,余光中是从文字组合角度而言的,熊秉明是从文字的简单朴素的角度来谈的。D. 本文针对当下不少文学作品不大讲究文字魅力的现象,提倡在图像爆炸的今天张扬中文的美丽。8. 文段中说“在这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融合。”如何理解这句话?9. 有人说熊秉明的静夜思变调之四是文字游戏,你同意吗?请说说理由。【答案】7. B 8.

31、1)工具性是指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熊秉明的诗歌的为了体现思乡思亲之情,多次使用“的”字短语,分别从空间、时间、对象、性质等角度对毛衣进行了修饰。(2)人文性是指语言文字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人文精神。熊秉明的诗歌使用最简单的“的”字形容的是一件旧毛衣,但是其中饱含了诗人对故乡、对亲情、对时间的追思追忆,意蕴丰富。 9. 不同意。(1)从效果上,静夜思变调对“明、思故”处的重复(反复),让人仿佛听到了思乡者如泣如诉的抽噎,有一唱三叹之妙,产生了婉转悠长的音乐美。(2)从内涵上,随着字数的逐渐减少,诗句的内涵却进一步扩大,简单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3)从情感上,通过变调,使简单常

32、见的语言语情丰沛,细腻曲折地表达了海外游子无比深沉的思乡之情。【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B项,“远离故乡、长期置身海外的人才能感受到母语的无穷魅力”的表述显得牵强附会。本文借熊秉明的诗,说明了中文的无穷魅力。而熊秉明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文学成就,在于他善于体悟中文的魅力,始终尝试用最简单的语言写最单纯朴素的诗,和他的海外旅居经历没有绝对关系。故选B。

33、【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本题要求理解文段中说“在这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融合”这句话。首先要回归相关段落,重点是抓住“在这里”的指代作用,然后是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从第可知这里的“在这里”指代的是熊秉明先生的诗篇的。一个“的”字,形容的是一件隔着万水千山的旧毛衣,针脚编织的是时间和亲情,以及流逝在时空里许多的无法言语。也就是简单至极的“的”,在诗人高超的笔法下从时间、空间、对象、性质等角度却蕴藉着表现了诗人无尽的故土思念。所谓“工

34、具性”,就是说明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能作为交流反馈诗人思想情感的工具。而所谓“人文性”是说这首诗,或熊秉明的这一类诗反映了他旅居异乡的思乡情愫,能够读者一种熏染和启迪。【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创作意图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文章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文本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此类阅读探究题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综合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疑难问题

35、;三是辐射性,即问题可适当拓展至阅读的文本以外的内容。本题要求评价:有人说熊秉明的静夜思变调之四是文字游戏,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作答时,首先应该表态。从这篇文章的作者角度和我们自身对熊秉明静夜思变调的解读,我们分明地感觉到,这首诗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对李白静夜思的一种再创造,是值得欣赏和肯定的。具体而言,可以从这首诗的音乐效果,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妙处;句式参差错落,长短结合的角度说明这是一种匠心独运的创造,而不是所谓的文字游戏。【点睛】赏析句子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

36、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7、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

38、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

39、、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节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

40、浮云/矫若惊龙/B.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C.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D.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用作亲属称谓的从子,是上古、中古时期“叙称”中常用的词汇之一,此处是指堂侄子。B. 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形体扁方而规整。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后、高等级妃嫔或者封王的贵族等。D. 晋朝军

41、制,右军将军是“左右前后军将军”之一,此“四军”属于宿卫京城的禁军系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出身显贵,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周顗却对他另眼相看。等到成人后,他在书法方面造诣很高,被视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B. 王羲之富有政治才能。他顾全大局,劝告殷浩处理好与桓温的关系;他见识非凡,预见了殷浩北伐的失败;他关爱百姓,常常开仓赈济灾民。C.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他有在浙江定居的意愿,并与当地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抒发自己的感受。D. 王羲之为人洒脱,不重俗礼。与王羲之齐名的,他的少时好友王述的母亲去世,王羲之

42、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等候多年,心中很遗憾。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 王羲之常常上疏抗争,他的话(他的主张)多被采纳。(2)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自己为这次宴会作序来申述他的志向。【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

43、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画线句的译文是:长大后,富于思辩,以耿直著称,特别善于写隶书,为古今第一,评论者称赞他的笔势,认为像浮云一样飘忽,像惊龙一样矫健。选项第一二处的断句都是一样。“及长,辩赡”的意思“长大后,富于思辩”;“以骨鲠称”,是“以耿直著称”的意思;“善”是动词,意思是“擅长”,“隶书”是“善”的宾语,所以二者不能断开,从而排除AC 两项。 “为古今之冠”是对他隶书的成就地位的评价,“其笔势”是 “论者称”的宾语,不能断开,所以排除D。“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4、是对其笔势的具体描写。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也可以用于皇后、高等级妃嫔或者封王的贵族等”这个地方。事实上,皇后去世应该称为“崩”。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45、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选项曲解文意。错在“他的少时好友王述”这个地方。据原文“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可知:是说王述年少就很有声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从此两人感情并不和,说明王述不是王羲之的少时好友。 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46、、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每”,常常;“争”,抗争、争辩;“见”,表被动。第(2)句采分点:“同志”,是古今异义词,句中指志同道合的人。“宴集于会稽山阴

47、之兰亭”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宴集”;“序”,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作序”;“申”,动词,申述、表达。【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

48、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侄子。祖父王正,是尚书郎。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王羲之幼时说话木讷,人们不觉得他有什么奇特。十三岁时,曾去参见周顗,周顗仔细观察后,认为他很奇特。当时流行吃牛心炙,座中客人都还没吃,周顗割了先给王羲之吃,于是开始知名。长大后,富于思辩,以耿直著称,特别善于写隶书,为古今第一,评论者称赞他的笔势,认为像浮云一样飘忽,像惊龙一样矫健。从家中征召出来任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他任参军

49、,多次升迁任长史。庾亮临去世前,上疏称王羲之清贵有见识。王羲之既年轻又有美名,朝廷中的公卿都爱他的才能器量。王羲之任护军后,又苦苦请求任职宣城郡,不被准许。最终朝廷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当时殷浩与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宁在于内外和睦,于是写信给殷浩,劝诫他,殷浩不听。到殷浩要北伐时,王羲之认为必然失败,写信劝止,言辞非常恳切。殷浩最终出征了,果然被姚襄打败。当时东方发生饥荒,王羲之开仓赈济。然而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地区尤其厉害,王羲之常常上疏抗争,他的话多被采纳。王羲之很讲究服食丹药养生,不愿意留在京城,刚到浙江,就有终老于此的念头。会稽有好的山水,很多名士都住在那里,谢安没出仕时也

50、住在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都凭借文章道义闻名当世,都在东方修建房舍居住,与王羲之志向相同。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自己为这次宴会作序来申述他的志向。当时骠骑将军王述从小有名气,与王羲之齐名,可是王羲之很看不起他,因此两人感情不和。王述先任职于会稽,因服母丧住在郡中,王羲之接替王述的职务后,只去吊唁一次,就不再去拜访。王述每次听见角声,都以为是王羲之来看望自己,就打扫庭院等他来。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去拜访,王述因此很怨恨他。到王述任扬州刺史时,临就任前,王述在郡内转了一圈,就是不去拜访王羲之,临要出发了,才告辞一下就走了。王述得到显要的职务,王羲之

51、耻于在他之下。后来王述来会稽郡检查政务,考核刑政时提了不少问题,主管人被弄得狼狈不堪,好多问题回答不上来。王羲之感到很羞耻,于是就称病离开会稽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之首诗歌,完成各题。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14.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四句十六字,用语简练,内涵丰富。诗中“公”的身份、必须渡河的原因都没有具体交代,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B. 诗中涉及了两个人物:想要渡河的人“公”、劝阻“公”不要渡河的人。“竟”字表现了劝阻者激愤的质疑和不甘之情。C. “渡河”在诗中具有双重含义,既可以用来实指渡河这一具体事

52、件,也可以扩展延伸开去,用来虚指“公”遇到的一切事件。D. “公”渡河而死的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此诗刻画了一个偏执固执的狂夫形象,意在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15. 梁实秋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选入了这首古诗。原文是这样表述的:“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选用这首古诗对刻画梁任公形象的作用。【答案】14. D 15. (1)这首古诗经梁任公解释后,活

53、画出一出有起承转合、有情节、背景等的悲剧,意蕴更加丰富,刻画了梁任公先生学识丰富、才华横溢的形象;(2)这首诗体现了执著精神和直面死亡的勇气。作者借这首诗,赞美了梁任公先生及其同伴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蹈死不顾的爱国精神。【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曲解文意。对诗中的

54、“公”的分析和评价显得过于狭隘。其实,换个角度看,这首诗歌中的“公”具有知其不可而为之、敢于直面死亡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记人写事的过程中,插入(引用)诗歌对人物形象地刻画作用。记人写事的文字,其核心是通过事件或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引用的文字往往对人物的形象有佐证的作用。本题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说明选用箜篌引这首古诗对刻画梁任公形象的作用。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重点是刻画梁启超作为一个真性情、有学问、热心肠的学者形象。箜篌引是梁启超演讲的内容,而且演讲是用广东方言来说的。从箜篌引的具体内容看,短短四句16个字,好像是刻画了一个不顾老妻劝诫的老

55、翁形象,但换个角度看,这是一个具有知其不可而为之、敢于直面死亡的大无畏精神的老翁。结合梁启超前半生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来看,梁启超何尝不是这样一个敢于直面危险的斗士呢?所以在梁实秋的记叙过程中插入这首诗,能够更加具体地刻画梁启超的形象:学识渊博,为变法奔走呼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讲述自己嫁为人妇后的生活时说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代女子命运大多有其相似之处,诗经氓中女子在婚后多年,也是操持繁重家务不辞劳苦。表达该内容的两句是:“_,_。”(2)赤壁赋中客人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以反问的

56、形式回答作者“何为其然也?”的发问,并由此引出下文叱咤风云踌躇满志的曹操形象。这个反问句是:“_ ,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答案】 (1). 三岁为妇 (2). 靡室劳矣 (3). 月明星稀 (4). 乌鹊南飞 (5).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6).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

57、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 (1)审题关键点:诗经氓;女子在婚后多年,操持繁重家务不辞劳苦。故答案填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注意“靡”字的正确书写 。(2) 审题关键点:赤壁赋;以反问形式回答作者“何为其然也?”的发问,并由此引出下文叱咤风云踌躇满志的曹操形象。应填“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注意“乌鹊”不要写成“鸟雀”。(3) 审题关键点:记念刘和

58、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即两个“敢于”,上句已经给出,故答案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三、语言文字运用(23 分)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赫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B. 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它不可琢磨,却又似乎无处不在。C. 国庆期间,国内各大景区售票窗口前排起了长队,不绝如缕。D. 失败之后,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韬

59、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本题要求选择“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A项,“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文中是讲在风的吹拂下,荷塘的叶子中间好像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所以将“赫然”改为“宛然”。宛然的意思是好像、仿佛。B项,“琢磨”:思考、考虑。句中是讲幸福不可把握、预料,用“琢磨”不当;应该用“捉摸”。“捉摸”,有猜测、预料

60、、揣测的意思,多用于否定。C项,“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语境是讲到景区参观的人很多,用“不绝如缕”不适合,可改为“络绎不绝”。D项,“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隐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现用来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语境是讲他有一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渴望“东山再起”。使用得当,符合语境。故选D。18.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逆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这就犹如: , 。A. 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B. 遇到了暗礁,奔流的海水激起美丽的浪花。C. 马蹄踩踏到了

61、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D. 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答案】B【解析】【详解】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题目要求选择“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首先,看题干的文字围绕的话题是什么。不难看出讲的是真正的强者能在逆境中经受考验。横线前“犹如”正

62、是比喻词。也就是横线上要把逆境比作一样具体的事物。A项,“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中“壮观的瀑布”是从“断崖形成”,可得出“美在磨难中形成”的道理。B项,“遇到了暗礁,奔流的海水激起美丽的浪花”,这里的“暗礁”正是逆境,但是海水没有停息,而是奔涌向前,行进中才有了美丽的浪花,符合前面的语境。C项,“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从“依旧簇拥”可看出鲜花的宽容之意。D项,“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说明了老牛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的精神。故选B。【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

63、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家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方面各自不同的遭遇。B.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了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工艺美术价值。C. 读完荷塘月色,读者就会被文中诗歌一般的语言营造的意境感染,使读者不忍释手。D. 我们往往通过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搜寻素材、体会风格等环节,逐步进入阅读感受阶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

64、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主干:看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句式的混用、语序是否恰当、有无逻辑错误、句式杂糅等。A项,搭配不当。“塑造遭遇”不合适,应改为“塑造形象”。B项,主语残缺。第二分句的主语应该为“清明上河图”,可在“具有”前加“这幅画”。C项,中途易辙。前面分句的主语是“读者”,后一分句却说的是作品荷塘月色。故选D。【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

65、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 项伯杀人,臣活之C.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D.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

66、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形容词作动词(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使动用法(6)意动用法(7)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 A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是使动用法,译为“使成为封地”。B项,“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是使动用法,译为“使活下来”。C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中的“齐”是意动用法,译为“把等同起来”。D项,“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泣”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哭泣”。故选C。21.下列句子解说或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悟言一室之内 (省略句)

67、B. 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C.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它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的变化曾经一眨眼的功夫都不会停止。D.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唐代高僧慧褒当初在那里筑舍定居,死后葬在那里。【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达到词句通顺。C项,“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以译为“竟然”或“连都”。故选C。22.读图填空。(1)“顾”字小篆的形体由“雇”

68、(一种候鸟)和“頁”(像突出了头部的人形,表示回头看)组成。从构词法的角度看,“顾”是_个字。(2)古时农人看见雇回来即开始农耕,因此“顾”的本义为回头看、转头看。成语有“_”,表示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3)又引申指_,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又引申指考虑、顾虑,如鸿门宴中_(填人名)曾说:“大行不顾细谨。”【答案】 (1). (1)形声 (2). (2)顾影自怜 (3). (3)拜访、看望(意思对即可) (4). (4)樊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演变及词义的运用能力。“顾”是一个多义词。第一问要求从汉字构词法,即汉字的“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字

69、、假借、转注。从题干左边是“雇”,右边是个“页”,表示人的头部,所以是形声字。第二问,要求写一个含有“顾”字的本义“回头看、转头看”的一个成语,其意思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显然是“顾影自怜”。第三问,其实是问“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顾”的意思,显然是“拜访、看望”的意思。第四问,要求回答鸿门宴中说出“大行不顾细谨”的话的人名,这显然是沛公刘邦的参乘樊哙。23.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不超过30字的标题。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2018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日前启动,活动将从全国各高校大学生中发现一批自强自立的优秀大学生予以表彰。据介绍,寻访

70、“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9届,10余万人报名参与,寻访活动共产生了9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90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以及近900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活动旨在从全国各高校大学生中发现一批在爱国奉献、自立自强、志愿公益、科技创新、自主创业、道德弘扬、身残志坚等方面的优秀大学生,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自强自立典型。【答案】团中央、全国学联启动2018年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语言由丰富到简洁的过程,包括筛选概括类压缩、新闻类压缩等。筛选概括类压缩首先

71、要辨明材料类型,进而把握重点。新闻类压缩多为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概括导语等。在拟写标题和一句话新闻时,要抓住新闻中的“主体”和“事件”。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本题要求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不超过30字的标题。重点是抓住导语部分。导语部分是“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2018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日前启动,活动将从全国各高校大学生中发现一批自强自立的优秀大学生予以表彰”,从中可以提炼出事

72、件是:启动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主办方是团中央、全国学联;时间是:2018。然后用简洁的文字串联即可。【点睛】新闻报道有引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其中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一般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揭示意义等,放在主标题之前用简明的文字引出主标题。主标题又称主题、正题、母题,它是消息标题的核心部分,通常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四、写作(60 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学期伊始,振兴中学新设立了几个学生社团:科学谷:分享实验发明;记者站:报道校园新闻;汉服社:进行艺术表演;爱心连:组织志愿活动;足球营:开展足球训练。请选择上述社团中的一个,以高中学生“明华

73、”的身份给“ 社团社长”写一份入社申请书。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例文:力做志愿者,共圆中国梦尊敬的爱心连社团社长: 我志愿加入“爱心连”志愿者社团。志愿者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却蕴含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深刻地知道志愿者服务的内涵是: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希望像其他志愿者一样用自己微小的善意,帮助更多的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助力着国家的发展。作为新时代圆梦人的我,希望能早日加入社团,为更多的人服务。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将血一滴滴滴在别人身上,虽自觉渐渐消瘦,也以为快活。”虽

74、然志愿者不需向鲁迅先生那样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我们仍需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就像郭明义一样,他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只为多资助一个贫困学子。他捐的每一个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就越发不凡;越简单,越显得不简单。正是他简单又坚定的志愿精神帮助了许多被贫困困扰的学生,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价值。人生的长短用时间计算,人生的价值用贡献衡量。我们应该弘扬志愿精神,提升自我价值。 其实像这样的志愿者不胜枚举,他们是我今后学习的方向和榜样。被誉为当代活雷锋的郭明义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以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和献血补贴(从公民无偿献血法令实施后,已没有补贴),从1994年开始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连续

75、17年累计捐资助学20万多元,资助30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被誉为鞍山市“希望工程第一人”。他连续20年坚持无偿献血和捐献血小板,累计献血量已达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近10倍,获得了国家卫生部等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同时,他还是眼角膜和遗体自愿捐献者。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他都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身边的工友和了解他的同志对他都赞叹不已,称他为“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同样,“来时候我们许下诺言,走的时候不要留下遗憾”,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是是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志愿者们豪迈的誓言。他们毅然走进大山,向孩子们讲述大山以外的世界。他们的行动向社会各界展示了青春的

76、另一种演绎方式,激励了更多青年人了解志愿服务,践行志愿精神,争当志愿者。还有许多志愿服务“润物细无声”打造阡陌学堂在线支教平台,邀请各行各业精英在线支教;创办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宝贝们回家;在城市与农村参与社会治理,共创文明新风志愿者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照亮了他人和世界,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前行。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简单的话却也是中国梦内涵的一部分,而在国家身后,也有许多以玫瑰赠予祖国之人。就像“两弹一星”功勋杰出代表程开甲扎根戈壁大漠,无私奉献;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甘做隐姓埋名人30年,“水下长征”无怨无悔;还有黄大年也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为我国科研做出贡献他们不也是为国为党,

77、为社会,为人民的志愿者吗? 尊敬的社长,我再次以恳切的语气向您申请,希望您能批准我加入社团。让我像先辈志愿者们一样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弘扬书写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一份自己的光,一点热。希望您能批准我的申请,早日加入“爱心连”社团,成为光荣的一员。申请人:明华年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

78、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过程及要点:学生社团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一项产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实现了自我发展和完善,全面提升了学生素养。材料中五个供选社团,各有特色。科学谷社团强调动手实践、发明创造、科学素养;记者站社团的特色:视角敏锐、实事求是、责任担当。汉服社社团体现出:传统文化、艺术之美、文化自信。爱心连社团倡导:个人美德、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足球营社团提倡:热爱运动、强身健体、体育精神。另外,本题要求以高中学生“明华”的身份给“ 社团社长”写一份入社申请书。注意格式正确:称呼顶格;先署名,后落时间;署名

79、只能是“明华”的身份。立意角度:1以青春之名,展志愿风采。 2以志愿精神托举中国梦想。 3弘扬志愿精神,彰显时代担当。 4携志愿精神,与时代同行。 5秉志愿精神,谱时代华章。 6让志愿精神点亮未来。 7志愿之路,你我同行。 8弘扬志愿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9志愿精神照亮逐梦征程。素材积累:1.2008年奥运志愿者、汶川地震救灾志愿者、上合组织峰会志愿者等;当代雷锋郭明义、回大山支教的徐本禹、支教演员江一燕等等。2.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这次社会实践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以实

80、际行动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返校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他向孩子们承诺一年后再回去给他们上课。考上研究生后,他打算放弃深造机会,回到贵州实践自己“阳光下的诺言”。3.西部志愿者的产生,源于2003年团中央实行西部计划,在各大高校招募毕业生到西部基层进行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基层法律援助等多种职位,对西部进行人才支援,所有参加西部计划的毕业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西部计划志愿者”。4.新时代领路人对志愿者的要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其作用:31个省区市全覆盖,志愿者超1亿人。结构层次: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

81、料。首先要明白五个社团的侧重点,同时要审清题干。选择其中一个社团,而且以高中学生“明华”的身份给“ 社团社长”写一份入社申请书。注意格式正确。在结构上,首先表态,表明自己加入社团的诚意。主体部分以议论文行文,首先指出新时代弘扬志愿者服务的内涵和必要性。接着以多个例子证明中华大地上有无数的志愿者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让青春绽放自己的光芒。重点列举郭明义献血和希望工程捐款的事例和南京工业大学志愿者团体的支教事例。最后,再次恳请社长批准,早日加入“爱心连社团”,以便和战友们并肩携手,为中国梦的实现发一点光热。【点睛】议论文的写作要注意:三要素的把握:论点、论据、论证;同时,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议联结;或者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联系实际。“事实胜于雄辩”论据要详实,有说服力。一句话摆事实、讲道理,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