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选题1“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认为确保对该城的占领,可以给重庆蒋政权更大的威胁,.战略价值极大。”这里的“会战”指的是( )A 枣宜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淞沪会战 D 武汉会战2针对日军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执行的作战方针是 ( )A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B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C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D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3余光中(19282017),出生于南京,10岁因战乱随母亲辗转到重庆,19岁考入金陵大学
2、,21岁遭遇人生第二次逃亡,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20多年后写下了著名诗作乡愁。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其出生时正值北伐战争时期B 其童年离乡与日本侵华有直接关系C 其就读的大学位于中共革命根据地D 乡愁创作于海峡两岸“三通”后4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A 国共共同抗日B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 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D 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51940年9月蒋介石
3、发出一则通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蒋介石通电嘉奖的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 D 枣宜会战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 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C 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 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7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的侵略。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电讯中的“中国军队获胜”是
4、指(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8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 )A 平型关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武汉会战9史沫特莱(美)在抗战爆发后的几个月内,和八路军一起行动,将她所经历的事情写入中国奋起抵抗(日译名),将很少被报道的八路军的战斗介绍给欧美读者。史沫特莱意在( )A 强调敌后战场是抗日主战场B 指出中国战区敌后抗日实情C 呼吁欧美国家支持中国抗日D 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0
5、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 认识到民众的巨大力量B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与日寇抗战到底之决心D 在战略上做好了抗日准备11下列对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国共合作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 C、美国和苏联的帮助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2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举助成吉思汗陵榇(chin,棺木)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
6、动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是( )A 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B 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C 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D 有利于民族团结,共同抗日13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卢沟桥抗战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14“这场(在上海)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战将日本“
7、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指( )A 淞沪会战B 徐州会战C 武汉会战D 百团大战15抗战相持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 )A削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以阶级斗争的方式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显示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反击力量 D克服顽固派的投降危险16血肉长城(于江欣等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有如下记载:“大战历时三个半月,一共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拔除敌人据点约3000个,击毙击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质,同时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关于该“大战”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
8、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确保了国际交通线的畅通17“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这一呼吁表明( )A国共内战大体停止B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得到的解决C“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D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最主要矛盾18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
9、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 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B 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C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有人认为,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 )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20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
10、”。材料中某君指的是( ) A张学良 B段祺瑞 C汪精卫 D蒋介石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
11、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其不仅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摘编自杨奎松何为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 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
12、素。(2) 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答案1A2B3B4D5C6B7C8A9B10A11B12D13B14A151617D18B19D20C 21(1)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因素:电讯、报刊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新式教育推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思想活跃;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2)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新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3)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