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的文官制度1.18世纪末英国的执政党一上台便利用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培植政治小集团,官员的任命只注重政治忠诚而非才干和品格。“政党分赃”造成英国政治混乱。这反映当时英国( )A.代议制民主尚需完善B.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C.封建势力根深蒂固D.国家权力被贵族控制2.进入19世纪,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党轮流执政,政府行政人员也经常大换班,影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英国( )A.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B.设置了政务官C.规定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D.取消国王对官员的任免权3.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核,按照勤惰、政绩
2、大小予以升降、奖惩。这种制度改革(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4.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美国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案,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B.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5.“政党分肥制”是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一种政治现象,执政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要更换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导致新上任官员拼命捞钱。据此可推知
3、,该现象( )A.易造成国家政府腐败B.迟滞了欧美社会转型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促使多数人掌握权力6.西方某法律规定,文官不对任何政党承担政洽义务,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也不能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必须忠实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这一规定,体现了文官制的( )A.择优录取原则B.政治中立原则C.职务常任原则D.论功晋升原则7.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也采用了书面考试的方法。这一现象表明,英国( )A.深受中国科举选官制的影响B.书面考核录用制度得以推行C.最早使用考试方式录取官员D.书面
4、考试成为选录唯一手段8.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但是并不参与政党活动。文官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 据此可知英国文官制度( )A.削弱了英国两党政治的基础B.取代了内阁的部分职权C.有利于政策的稳定和连续D.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9.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为满足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英国(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5、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10.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在任用官员方面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资历制时期、“政党分赃”制时期、功绩制时期。 以下现象属于第三个时期的是( )A.每次选举后联邦政府都会出现一次大的人事变动B.公职人员的录用不受政治、种族、宗教、性别等影响C.上层集团把联邦政府官员看成是自身权力的派生物D.选拔那些作出贡献的有威望的上层阶级组成联邦政府11.彭德尔顿法规定,在录用时,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款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都无权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者别的
6、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体现出的政治特点是( )A.公开透明B.政治中立C.择优录取D.职务常任12.日本在1885年制定文部省官制,并于1887年到1893年,颁布了文官任用令文官考试规则等,强调文官任用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对普通文官和高级文官进行严格要求。据此推知,日本文官改革( )A.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B.由下而上逐步推动C.是列强殖民侵略的产物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此时,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政党分肥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
7、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据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等整理材料二 面对新的时代要求,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
8、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0岁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第三,变“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取消“六等级制”,代之以以职类为基础的“三类制”,即行政类、专家类、秘书类。第四,完善退休制度,严格掌握养老金的发放,奖励功绩优异者,惩处功绩不佳者。(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9、识,分别概括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政党分赃”造成英国政治混乱,说明当时英国政党政治存在弊端,代议制民主尚需完善,故选A项;18世纪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排除B项;执政党并非封建势力的代表,排除C项;当时英国的执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并非贵族,排除D项。2.答案:A解析: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故有利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选A项;政务官是本来就有的,故排除B项;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故排除C项;
10、D项说法错误,排除。3.答案:C解析:题干中提到“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并未违背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题干中提到的“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核,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的措施有利于科学管理,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文官制度改革并未体现出对执政党领导能力的削弱,故D项错误。4.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所述变化并没有改变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体制,故A项错误;文官从此不再从属于任何政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总统的文官任免权,进而弱化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作为典型的两党制国家,美国的两党依旧牢牢掌控着国家政治
11、,故C项错误;文官不再与执政党共进退,有利于减少任人唯亲和贪污腐化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故D项正确。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政党分肥制”。根据材料“导致新上任官员拼命捞钱”可知,政党分肥制容易导致官员腐败,故A项正确;材料仅反映欧美国家政治生活状况,B项夸大了其影响,故排除;这种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会降低政府行政效率,故排除C项;这种瓜分政权只涉及“党内同僚”,未涉及多数人,故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不对任何政党承担政治义务,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也不能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可知,材料体现了文官制的政治中立原则,故B项正确
12、;材料未涉及录取原则,故排除A项;C项“职务常任”,D项“论功晋升”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7.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材料反映了18世纪英国大学、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都采用书面考试形式进行录取,可见这种形式已经普遍推广开来,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其与科举制的关系,故排除A项;C项中“最早”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D项中“唯一”与史实不符,故排除。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依据材料可知英国的文官是不参与党派之争的,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执政党的更换不会影响政策的延续,所以C项正确;文官不参与党派之争,不会削弱两党政治的基础,排除A项;文官不包括组成
13、内阁的大臣,排除B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但没有直接的根源关系,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由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改变了过去“通才”的考核标准,强调专业化,这是科技快速发展、要求专业化人才的表现,所以A项正确;国家干预政策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开始进入调整和减少时期,且从材料中文官制度的变化也无法看出国家干预加强,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文官制度不属于议会制度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文官制度。功绩制时期是指通过文官考试获取文官资格,按照功绩晋升的时期,所以B项正确;美国实行两党制,选举后的人事
14、变动属于“政党分赃”,A项属于第二个时期,排除;作出贡献的上层集团,因威望获职,同时把联邦政府官员看成是自身权力的派生物,C、D项属于第一个时期,排除。11.答案:B解析:材料中规定要求公务人员独立于党派更迭之外,体现了公务人员政治中立的特点,B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不能得出。12.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日本的文官改革逐步深入,不断规范,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故A项正确;由“制定文部省官制”“颁布”等可知,文官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排除B项;日本文官制度改革是近代日本受到列强侵略后,主动学习西方、走向近代化的产物,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13.答案:(1)19世纪改革
15、的社会背景历史因素: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传统文官制度的弊端,滋生了贪腐现象,行政效率低下。现实因素:经济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政府职能扩大;政治方面,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与完善;思想上,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世纪改革的社会背景历史因素:原有文官制度出现弊端,忽视专业人才、内部流动性差、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实因素: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一方面使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新技术手段,另一方面,科技成果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政治上,政府干预扩及社会各个方面,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思想上,社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2)19世纪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文官常任,政治中立,突出通才。20世纪特点:行政管理更专业;人才选拔更开放;突出激励机制。共同价值取向:公平与效率。解析:(1)可分别从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来进行分析。历史因素可从传统文官制度的弊端方面来分析,19世纪的社会背景还可结合中国科举制的影响来回答;现实因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结合两个时期的社会背景知识作答。(2)“特点”可由材料中文官制度改革的内容提炼得出;“共同价值取向”,综合两次改革可以看出,都注重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