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674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五)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建议用时:35分钟)一、选择题1某史书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形成上述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B“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表明是察举制,故B项正确。2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C根据材料可知,宋太

2、祖时期,由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同乡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成为常制,由此可得出宋代科举考试程序增加了殿试,这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家大族特权及人才选拔标准的内容,故A、D两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由于增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省试考试权威反而下降,故B项错误。3关于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B这一制度随着中央集权制加强而形成C是官员考课依据的制度D有力地加强了地方治安D由所学知识可知,A、C两项是关于上计制度的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的加强需要有对官员相应的考核制度,上计制度因此而产生,B项说法正确,不

3、符合题意;上计制度与地方的治安状况没有直接关系,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4汉官典职仪记载:“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监察的六个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材料中“刺史”的主要职权不包括()A考察吏治B奖惩官吏C监察民众D决断冤狱C刺史的主要职责是纠举强宗豪右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其监察的对象不包括民众,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5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B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C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D削夺诸侯的地方权力A刺史在初设时是为了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其特征是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中央行使监察职责,故选A项

4、;负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的应该是地方的行政长官郡守或县令,排除B项;推荐地方人才属于选官制度,也是由地方行政长官推举,排除C项;削夺诸侯的地方权力是通过推恩令而实现的,排除D项。6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A公平性B民主性C家族性D强制性A“所征之人不拘一格”等信息意在强调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性,A项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是君主专制,体现不出民主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家族性和强制性的信息,C、D两项不符合题意,均排

5、除。7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据此()A三代至唐皆为封建贵族社会B平民社会推动民主思想发展C唐宋间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D其判断依据为选官制度变化D秦朝以前官员贵族世袭,秦后发展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但权力依然把持在世家大族手中,形成门第社会。而自隋唐而始的科举制,给下层民众提供了政治上升的机会,但隋唐时期的社会上层仍然是传统门第把持,而科举制发展到宋朝才出现“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

6、起”的情况。由以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8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向全社会敞开,但那烦琐的过程,漫长的求学之路,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说明科举制()A阶层的流动性有限B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C具有封闭性D违背了公平原则A“烦琐的过程,漫长的求学之路”“足够财力进行多年”说明科举制的过程、时间和财力等限制了普通民众发展,显然说明科举制对于阶层的流动性有限,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科举制对于平民观念的改变信息,故B项错误;科举制是公开选拔,不是封闭选官,故C项错误;科举制相对于过去选官制度相对公平公正,故D项错误。9自隋唐以来,负责选用、考核官吏的中央部门是()A吏部B户部C

7、礼部D工部A隋唐以来,官员的考核归吏部,故选A项。10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谏官之位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有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台谏分职加强了相权B台谏分离削弱了皇权C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熟D减少了决策的失误D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台谏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故D项正确。11明朝的科举考试中出现了南北卷制度,对此说法欠妥的是()A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B有利于统治者选拔人才C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D内容丰富,考试形式灵活D由所学知识可知,明朝

8、在科举考试中实行南北卷制度,其目的是保证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也是为保证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而后者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A、B两项说法准确,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明显与事实相符,但不符合题意;明代科举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内容死板,也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故D项说法欠妥,符合题意。1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到顶峰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清时期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发展到顶峰,监察制度也发展到极致,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

9、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据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答案(1)标准:血缘、门第、等级。(2)进步性:注重品行、才学,

10、打破血缘、世袭。(3)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作为丞相副手的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大权。御史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秦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所实行的御史制度,乃开我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之先例。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材料二明时,在中央设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对官吏实行双重监督;在地方,御史台要定期派出监察御史巡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网络。正是这种监察网

11、络的强制凝聚力,使权力最终归结到皇帝一个人手中。摘编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材料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时期,加强于明清时期,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行御史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监察网络的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答案(1)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加强对官员队伍监察的需要;限制宰相权力的需要。(2)作用:有助于整饬吏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了皇权。(3)特点:不断发展完善,且服务于皇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