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531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返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遗传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A. 蚕豆病B. 冠心病C. 猫叫综合征D. 高胆固醇血症【答案】B【解析】【分析】多基因遗传病:(1)概念: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疾病;(2)特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率较高;常表现为家族聚集;(3)实例:腭裂、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详解】A、蚕豆病属于单基因基因遗传病,A错误;B、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正确;C、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D、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

2、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圈在大气中扩展B. 热带雨林和清澈的珊瑚海是地球上生物最适宜的栖息地C.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D. 臭氧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长波辐射的伤害【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

3、一个薄层,在大气中扩展,A正确;B、地球上生物最适宜的栖息地如热带雨林和清澈的珊瑚海,就分布在这一薄薄的生物圈层中,B正确;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地球变暖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C正确;D、臭氧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D错误。故选D。3.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B. 黄曲霉毒素可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癌变,属于生物致癌因子C. 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突变类型属于致死突变D. 果蝇X染色

4、体上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时,果蝇的复眼由条形变成椭圆形【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

5、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的,其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A错误;B、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B错误;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患者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C正确;D、果蝇X染色体上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时,会使果蝇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识记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对基因数目的影响,能结合所

6、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下列运输方式需要借助载体蛋白才能进行的物质是( )A. 甘油B. 胰岛素C. 氨基酸D. 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总结: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详解】A、甘油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A错误;B、胰岛素属于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C、氨基酸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D、氧气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

7、,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相关知识,要求考查能够识记物质运输的实例,掌握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5.新型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外套膜(envelope)的正链单股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可在宿主细胞内为翻译模板,表达出病毒RNA聚合酶。下列关于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SARS病原体和HIV属于冠状病毒B. 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产生子代的过程可以体现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全过程C. 冠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体温升高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

8、对病原体的免疫作用D. 可用康复者体内的血清注射到患者体内进行主动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进入宿主细胞后以自身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同时以RNA为模板,先合成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详解】A、HIV是逆转录病毒,不属于冠状病毒,A错误;B、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产生子代的过程只体现了RNA的复制和翻译,没有体现DNA的复制和RNA的逆转录等其余中心法则的过程,B错误;C、体温升高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各种免疫活性物质,抑制病原体的增殖,C正确;D、将康复者体内的血清注射到患者体内属于被动免疫,D错误。

9、故选C。6.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和高等动物的受精卵第12次分裂所形成的24个细胞,仍具备全能性B. 克隆动物的第一个实验克隆蛙是用紫外线将蝌蚪肠细胞的核破坏C. 人的血红细胞的寿命比人体肠道细胞寿命短D. 人的红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线粒体的体积变大,数量变少【答案】A【解析】【分析】1、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

10、、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人的受精卵以及受精卵第1、2次分裂产生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全能性,A正确;B、克隆蛙实验是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而不是用紫外线将蝌蚪肠细胞的核破坏,破坏的是应是卵母细胞的细胞核,B错误;C、人

11、的血红细胞的寿命比人体肠道细胞寿命长,C错误;D、人的红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了线粒体,D错误。故选A。7.细胞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我们平时吃的米饭、大米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B. 脂肪酸是油脂的结构单元之一,是一条长长的碳氢链,里面可能含有双键C. 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D.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相关知识,熟悉相应化合物的种类,在生活中的常见来源,了解相应的结构,考查的比较基础,依据选项具体作答即可

12、。【详解】A、我们平时吃的米饭、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A错误;B、油脂是由两种基本结构单元即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酸则是长的碳氢链,一端是羧基(- COOH),碳氢链中可能有双键,B正确;C、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重要功能,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C正确;D、蛋白质分子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组成,蛋白质分子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组成,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D正确。故选A。8.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使体内的代谢快速进行,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B.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仅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反应速率C.

13、 pH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有的酶的最适pH范围较宽,有的较窄,这取决于底物的类型D. 酶的活性可用单位质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反应的量来表示【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性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促反应前后,酶分子结构稳定不变,但在反应中,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酶促反应速率受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在底物充足条件下,酶越多,酶促反应速率越快,即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所以可能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相同的情况。【详解】A、酶的专一

14、性指的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A错误;B、酶促反应本身也受温度的影响,不仅仅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反应速率,B错误;C、最适的 pH 范围可能很窄,也可能较宽,这取决于不同酶的特性,C错误;D、酶的活性可用单位质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反应的量来表示,如1g蔗糖酶在 1min 内使多少克蔗糖水解,或产生多少产物,就代表蔗糖酶的活性是多少,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生物体的遗传主要靠遗传物质来进行的,下列关

15、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在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同时也证明了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检测到32P组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就可得到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沃森和克里克根据自己获得的DNA衍射图像提出的D. 在DNA分子内部,A和T的分子数相等,G和C的分子数相等,这就是DNA的卡伽夫法则【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6、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详解】A、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可以引起细菌的转化,但该实验没有证明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A错误;B、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要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做相互对照,观察放射性的情况,B错误;C、DNA衍射图像不是沃森和克里克自己获得,C错误;D、在DNA分子中,A(腺嘌呤)和T(胸腺嘧啶)的分子数相等,G(鸟嘌呤)和C(胞嘧啶)的分子数相等,这就是DN

17、A中碱基含量的卡伽夫法则,D正确。故选D。10.地球上出现了生命,随即开始了进化,下列关于生物的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的现象是达尔文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新品种的过程设想到的B. 不同的个体之间出现了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就会发生作用C. 一个种群可能平均有30%左右的基因座位上有不同的基因D. 种群中的单向迁移,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减少,种群内变异量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

18、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达尔文设想,在自然界中,一种类似人工选择的过程也在影响着生物,这个过程就是自然选择,A正确;B、在一个自然种群中,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而且某些变异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从而使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了差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B错误;C、一个物种可能平均有30%左右的座位上有不同的等位基因,C错误;D、种群之间的双向迁移,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减少,种群内变异量增大,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要求考生明确变异是不定向的

19、,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1.泡菜是人们比较喜欢的食品,但里面的亚硝酸盐会影响人的健康,食用前最好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用的是波长为550nm的光,是因为亚硝酸盐对该波长的光有最大的吸收率B. 为了使发酵更快些,可将蔬菜用开水和白酒浸泡1minC.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是先增多后减少D. 在亚硝酸盐定量的实验中,制作标准曲线时用的比色杯的光程比待测样品的比色杯光程大,则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偏低【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泡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检测可以用比色法,即在

20、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可以估测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详解】A、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用的是波长为550nm的光,是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的红色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是550nm,A错误;B、为了使发酵更快些,可将蔬菜在开水中浸1min后入坛,再加上一些白酒,B错误;C、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含量先增加然后减少,C正确;D、在亚硝酸盐定量的实验中,制作标准曲线时用的比色杯的光程比待测样品的比色杯光程大,则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偏

21、大,D错误;故选C。12.下图是人体内某些激素与靶细胞的作用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激素可以代表甲状腺激素,则调控表达出来的蛋白质可能可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B. 激素可以代表雄激素,其作用之一是增强人体代谢,影响人的行为C. 该激素不可以代表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是2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不能进入靶细胞D. 该激素可以代表孕激素,可以在妊娠时抑制子宫的运动【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激素作用于细胞内的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启动基因的表达过程,据此答题。【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其作用的受体位于细胞内,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A正确;B、雄性

22、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脂质,其作用的受体位于细胞内,雄激素主要成分是睾酮,睾酮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B正确;C、胰高血糖素是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C错误;D、孕激素的作用受体位于细胞内,孕激素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妊娠时抑制子宫的运动,并刺激乳房准备哺乳,D正确。故选C。13.现代生物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转基因技术能解决传统育种的远缘亲本难以杂交的问题B. 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C. 克隆多莉时,形成

23、的重组卵细胞进行的第一次分裂有DNA的复制,但是转录并未开始D. 原肠胚的中胚层是外胚层的部分细胞分裂后进入内、外胚层之间形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1、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2、转基因过程按照途径可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技术、动物转基因技术和微生物基因重组技术,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动物转基因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3、由于不同种类植物或同种植物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遗传性差异,所以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大不相同;离体培养中通

24、常把具有类似胚细胞性质、容易调控分化表达全能性的一类细胞称为胚性细胞,在某些特殊原因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缺乏成胚性的细胞,但概率较低;某些作物在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原因有:有染色体畸变,细胞核变异或非整倍体产生,且其结果是不可逆的细胞或组织中激素平衡被打破细胞对外源生长物质的敏感性发生该改变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产生了缺乏成胚性的细胞系。【详解】A、转基因技术育种克服了传统育种的育种时间长、远缘亲本难以杂交的缺陷,A正确;B、由于不同种类植物或同种植物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遗传性差异,所以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大不相同,B错误;C、克隆“多莉”时重组卵细胞最初分裂时虽然复制了DNA,

25、但基因的转录并未开始,C正确;D、中胚层是由外胚层的细胞增殖分裂形成的,D正确。故选B。14.细胞呼吸是生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供能活动,其中供能最多的阶段是电子传递链,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H+从线粒体基质泵入内外膜之间的膜间隙是一种主动转运的过程,需要消耗ATPB. H+从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载体蛋白复合体同时具有催化作用C. 若是切断氧气的供应,则线粒体内膜两侧的pH梯度会消失D. 若将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复合物从线粒体内提取出,放在人造脂质膜中,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膜外仍能积蓄H+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如图表示电子传递链的过程,在电子传递链中,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

26、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 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后形成水,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ATP。【详解】A、H+从线粒体基质泵入内外膜之间的膜间隙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从图中可知,H+从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载体蛋白复合体同时能催化ATP的合成,B正确;C、氧气作为电子的受体,发生反应后能将质子泵入膜间腔,因此切断氧气的供应,则线粒体内膜两侧的pH梯度会消失,C正确;D、将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复合物从线粒体内提取出,放在人造脂质膜中,模拟线粒体内膜结构,则在适宜条件下,膜外仍能积蓄H+浓度,D正确。故选A。15.生物科学家Paine将乳胶小球注射到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一段时间分析渗入小球的

27、蛋白质成分,并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比较,结果80%的多肽未曾扩散到小球中,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在细胞质中,多数的蛋白质是以溶解状态下存在的B. 未扩散到小球的蛋白质可能部分吸附在膜上C. 不同细胞或同一细胞不同状态,进入小球的蛋白质是相同的D. 进入小球的蛋白质中可能具有将丙酮酸氧化成酒精的酶【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质基质内包含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在内的除细胞器以外的所有物质。其中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凝聚状态或暂时的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包括作为细胞质基质主要成分的多种酶和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呈溶解状态存在的微管蛋白。内包含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在内的除细

28、胞器以外的所有物质。其中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凝聚状态或暂时的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包括作为细胞质基质主要成分的多种酶和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呈溶解状态存在的微管蛋白。【详解】A、在细胞质基质中,大多数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凝聚状态或暂时的凝聚状态存在,A错误;B、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未扩散到小球的蛋白质可能部分吸附在膜上,B正确;C、不同细胞或同一细胞不同状态,进入小球的蛋白质不一定是相同的,C错误;D、卵母细胞中的丙酮酸分解不产生酒精,D错误。故选B。16.下图表示细菌细胞中的一个反应程序。在这个程序中,一种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另一种的氨基酸,16代表不同的氨基酸,VZ代表不

29、同的酶所有氨基酸对生命活动都是必需的。原始种的细菌只要培养基中有氨基酸1就能生长,而细菌的变异种只有在培养基中有氨基酸1、2、5时才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的变异种缺乏的酶有X、W、ZB. 图示各种酶的形成可能会用到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加工C. 若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酶,细菌也可以生存D. 吸收的氨基酸用于合成多肽时,其场所核糖体可以与DNA直接接触【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分析题图:酶V能将氨基酸1转化成氨基酸2,酶W能将氨基酸2转化成氨基酸4,

30、酶Y能将氨基酸4转化成氨基酸6,酶X能将氨基酸2转化成氨基酸3,酶Z能将氨基酸4转化成氨基酸5。【详解】A、细菌的变异种只有在培养基中有氨基酸1、2、5时才能生长,说明该变种细菌无法合成氨基酸1、2、5,必须直接提供,由此可推变异种种中不存在的酶是V、Z,A错误;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B错误;C、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培养基中加入的酶属于生物大分子,不进入细菌细胞内,C错误;D、细菌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核膜,因此其内的核糖体可与DNA直接接触,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分析及对细菌结构的特点的记忆。17.下图是有丝分裂

31、时,核被膜的解体和再生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在细胞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末期又形成子细胞的核膜B. 图中的染色体中的组蛋白的形成于G2期C. 核纤层与核内膜结合,有利于维持核膜的形状和大小D. 在子细胞核膜再生的过程中有内外膜的融合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在有丝分裂前期,核纤层蛋白发生磷酸化,使核纤层降解,同时,核被膜破裂成大小不等的核膜小泡,核被膜解体;在有丝分裂末期,核纤层蛋白发生去磷酸化,核纤层重建,核膜小泡融合,形成完整的核被膜结构,同时染色体解螺旋恢复成染色质状态。【详解】A、据分析可知,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末期核膜重建,A正确;B、图中的染色体中

32、的组蛋白的形成于S期,B错误;C、核纤层与核内膜结合,对于维持核膜的性状和大小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D、在由单层小囊泡相互融合以重建核膜的过程中,必然进行着核孔的构建,而核孔部位的内外膜是相互融合的,D正确。故选B。18.若狗的毛色受到常染色体的一对基因的控制,黑色狗和白色狗交配,F1是斑点狗,将F1的斑点狗随机交配,在F2中,黑色斑点白色=1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控制黑色和白色的基因的基因座位相同B. 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该现象的遗传的显隐性关系与人类AB血型的显隐性一致C. F2出现121的主要原因是F1的斑点狗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D. 将F2的斑点狗和白狗自由

33、交配,则后代中黑狗出现的概率为4/9【答案】D【解析】【分析】设控制狗的毛色的等位基因用A/a表示,依据题干信息,斑点狗的基因型是Aa,基因型为杂合子。【详解】A、控制黑色和白色的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基因座位相同,A正确;B、人类A型血与B型血的后代有AB型,和题中的显隐性相一致,B正确;C、由于F1的斑点狗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便可得到F2的1:2:1的比例关系,C正确;D、将F2的斑点狗和白狗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黑狗出现的概率为1/4,D错误。故选D。19.植物体对自身的生命活动有一整套调控系统,其中主要的是植物激素,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2,

34、4-D是植物体内促进生长的一种激素,具有两重性B. 在植物幼苗期,切断茎部的木质部的运输途径,则植物茎上部分的细胞分裂受到抑制C. 脱落酸在植物缺水时,能促进气孔的关闭,但是光合作用的强弱没有影响D. 将秋季采摘的苹果储存到来年夏季,可在储存箱中通入乙烯【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植物生命活动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明确知识点,

35、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2,4-D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体内产生的,A错误;B、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的部位是根尖,若切断茎部的木质部的运输途径,则由根运输至茎上部分的细胞分裂受到抑制,B正确;C、气孔关闭会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C错误;D、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则为了更好的保存采摘的苹果,不应通入乙烯,D错误。故选B。20.某二倍体生物某细胞进行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该时期的细胞内有四个染色体组,有4套遗传信息C.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与对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D.

36、 若该生物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没有发生变异的情况下,一个性原细胞最终会形成2种类型的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据此答题。【详解】A、该生物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和AABB,A错误;B、该二倍体生物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有4套遗传信息,B正确;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与对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C错误;D、若该生物的细胞基因型是aaBB,进行减数分裂时,在没有发生变异的情况下,一个性原细胞最终会形成1种类型的细胞,D错误。故选B。21.遗传物质通过基因的表达来控制生

37、物的性状,下列有关基因的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翻译的过程中,识别mRNA上的遗传密码的是tRNA上的反密码子B. 在进行转录过程中,DNA-RNA杂交区域的配对情况和翻译过程的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C. 真核生物细胞内可能会出现转录未结束核糖体就和mRNA结合进行翻译的现象D. 多个核糖体结合同一条mRNA,同时指导多条相同的多肽链的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详解】A、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认读mRNA上的遗传密码,A

38、错误;B、DNA-RNA杂交区域存在T-A的配对,翻译过程则不存在,B正确;C、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存在少量的DNA,会出现转录未结束核糖体就和mRNA结合进行翻译的现象,C正确;D、多肽链合成时,在一个mRNA分子上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工作,翻译出相同的多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故选A。22.一般来说,神经元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如图所示,其中多数神经元可能同时处于激活或失活状态,如下图,我们将不同时间产生的信号达到同一细胞,引起细胞兴奋的现象称为时间总和,不同输入信号同一时间到达同一细胞引起的变化称为空间总和,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多次在较短的时间刺激A,可

39、以使后膜在较短的时间形成更大的动作电位B. 突触C释放的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抑制,没有电位的变化C. 左图中的ABC三个突触小体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D. 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是由多个突触形成的小电位共同决定的【答案】D【解析】【分析】阶段1两次时间间隔较长,峰值也较低,是因为在进行第二次刺激时,第一次刺激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了,所以相当于两个单次刺激;而阶段2两次刺激间隔较短,两次电位可以累加,所以峰值更高。根据阶段14可知,要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则需要两个神经元同时多次适宜的刺激累加。阶段5中A+C的刺激峰值为零,说明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产生的效应可以相互抵消。【详解

40、】A、据图可知,要使后膜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更大的动作电位,需要两个神经元同时多次适宜刺激的累加,A错误;B、突触C释放的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差值变大,B错误;C、A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C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不来自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C错误;D、由膜电位的峰值可知,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是由多个突触形成的小电位共同决定的,D正确。故选D。23.群落的演替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演替的最终结果是形成高度稳定的顶极群落,下列关于群落的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以预测的B. 顶极群落中的总生产量/生物量的比值比演替中的群

41、落高C. 当群落演替达到顶极状态时,总生产量和群落的呼吸量相等,演替便不再进行,此时的总生产量全部用于群落的维持D. 从湖泊演替为深林的五个阶段中,当湖泊中出现睡莲等植物定居时,标志着演替到达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答案】B【解析】【分析】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详解】A、群落的演替一般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有一定的规律性,A正确;B、顶极群落中的总生产量/生物量的比值比演替中的群落低,B错误;C、顶极群落时总初级生产量达到最大值,这

42、时由于群落呼吸量也达到了最大值并几乎与总初级生产量相等,才使得群落净生产量趋近于零,使群落演替不再进行,C正确;D、在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开始出现,如莲、睡莲等,D正确。故选B。24.植物的开花、种子的萌发及休眠都是在一年之中的某一时刻发生的,环境给植物的信号就是所谓的光周期(昼夜的长短),最显著的就是开花过程,根据开花与光周期的关联,可以植物分为短日照植物和长日照植物,下图是研究某短日照植物的开花与光周期的关系,根据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 控制开花的因素是持续不断夜间的长度,而不是日照的长度B. 在短日照植物临近开花季节, 夜间照明会使开花时间推迟C. 若将实验植物换成长日照

43、植物,则在暗期内不断闪光,长日照植物会推迟开花D. 将菊花(短日照植物)每天遮光数小时,可以使其在夏天开花【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短日照植物处于短夜环境不开花,处于长夜环境开花,短日照植物虽然处于长夜环境,但被闪光中断,则变为短夜环境,故不开花。【详解】A、据图可知,控制开花的因素是持续不间断的黑暗环境,A正确;B、夜间照明使得黑暗环境中断,变为短夜环境而不开花,因此在短日照植物临近开花季节, 夜间照明会使开花时间推迟,B正确;C、若为长日照植物,则在暗期内不断闪光,长日照植物会提前开花,C错误;D、菊花属短日照植物,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适当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正

44、确。故选C。25.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和乙种遗传病的家系图。人群中甲病的患病率为1%,3无乙病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为伴X隐性遗传病B. 7号和9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 10号个体与该区域的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两病都患的后代的概率为1/88D. 若9号与12号婚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36【答案】D【解析】【分析】甲病:根据3号和4号正常却生出患甲病的女儿,可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字母A、a表示。乙病:根据3号和4号正常生出患病的儿子,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题干信息3无乙病致病基因,推出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字母B

45、、b表示,据此答题。【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7号个体患乙病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XbY,9号个体患乙病不患甲病,基因型是A_XbY,其为AaXbY的概率是2/3,B正确;C、10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_,该区域的正常男性2/11AaXBY,二者所生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是2/111/2=1/11,患乙病的概率是1/21/4=1/8,则两病皆患的概率为1/88,C正确;D、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_XbY,12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_XBXb,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1-2/32/31/4)(1-1/4)=2/3,则患病的概率为1/3,D错误。故选D。

46、二、非选择题26.在一农业生态系统中存在一条食物链:农作物田鼠蛇,回答相关问题。(1)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_关系叫做食物链,该食物链所在的区域以_食物链为主,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_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2)_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田鼠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途径一条是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另一条是_。(3)在一个农田里,_的过量使用,虽然能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又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土壤肥力下降。在种植农作物时,可以采用_技术,可以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答案】 (1). 营

47、养 (2). 腐食 (3). 物质移动 (4). 生态金字塔 (5). 蛇(或下一营养级)的粪便 (6). (人工)化肥 (7). 轮种【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详解】(1)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两种类型的食物链:捕食食物链是

48、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食物链,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2)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田鼠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自身的遗体残骸和蛇的粪便。(3)化肥的使用虽然能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在种植农作物时,可以采用轮种技术来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7.对于植物而言,当气孔关

49、闭时,导致氧气无法逸出叶片和二氧化碳无法进入叶片,当叶肉细胞内氧气很多且二氧化碳很少时,可以发生光呼吸现象(下图甲所示),即氧气参与卡尔文循环,导致糖类分解形成CO2和水,回答有关问题。 (1)氧气的形成场所是_,与形成氧气的同时,还有_的产生,光呼吸作用可以明显地_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作物产量,(2)光呼吸能够将糖类分解,其中卡尔文循环的形成的第一个糖是_,该物质形成之后的主要去向是_(3)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有的植物是将CO2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C4化合物,这类植物称为C4植物(上图乙所示),和普通的植物相比,C4植物固定CO2的物质是_。在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是否具有叶绿体?_(

50、有或没有)(4)由于PEP羧化酶的活性很高,所以转运到叶肉细胞中的CO2的浓度就高,大约是空气中的十倍。这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可保证高CO2浓度, 能_光呼吸作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答案】 (1). 类囊体膜(或基粒或光合膜) (2). H+和电子 (3). 抑制(减弱) (4). 三碳糖 (5). RuBP的再生 (6).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核酮糖二磷酸 (7). 具有 (8). 减弱(抵消)【解析】【分析】图甲分析: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而在氧气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光呼吸。图乙分析:C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含有叶绿体,C4植物中固定二氧化碳的物质有磷酸

51、烯醇式丙酮酸和RuBP。【详解】(1)水在光下裂解为 H+、O2和电子,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植物体内的糖不断增多,而光呼吸则消耗糖而释放二氧化碳,二者背道而驰,可见光呼吸作用抑制光合作用。(2)由图可知,进入卡尔文循环的二氧化碳先与一个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个三碳分子,下一步是这个循环中的关键步骤,即每个三碳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1分子三碳糖,这是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卡尔文循环中三碳糖以后的许多反应,都是为了再生RuBP。(3)右图可知,C4植物在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物质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维管束鞘细胞中

52、也进行暗反应,此时CO2的受体是卡尔文-本身循环中的二磷酸核酮糖(RuBP)。C4植物叶中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光合细胞,即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也具有叶绿体。(4)叶肉细胞中形成的四碳酸进入鞘细胞后,发生脱去二氧化碳的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出来,这样鞘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提高了,可以抑制光呼吸。因此即使在温度和光强度都高的条件,C4途径也能使鞘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足够高,从而抑制了光呼吸。【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和光呼吸作用以及C4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8.女娄菜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已知女娄菜种皮的

53、颜色受到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其中A、a控制女娄菜种皮的紫色和黄色,另一对基因B、b中,由于某个基因的存在,导致种皮中形成色素的酶失去活性而呈现白色,紫色或黄色的雄性植株对应的A、a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共有两个。现有若干株表现型为紫色的雌性植株与一株表现型为白色的纯合雄性植株杂交,形成的F1植株的种皮颜色雌雄中均是:紫色:黄色:白色=211(在整个实验过程无个体的死亡)。请回答有关问题,(1)判断女娄菜和某种植物的亲缘关系,可以通过制作_并进行初步观察,A在基因中的位置称为_。(2)根据实验可知,等位基因B、b位于_(填“常”或“X”)染色体上,亲本中,雄性

54、个体的基因型为_,若干雌性植株总共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3)在F1雌性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将F1植株中的有色植株随机交配,则在F2中,黄色雌株所占的比例是_。(4)请在F1中选择合适的个体,来鉴定F1中紫色雌株的基因型,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_【答案】 (1). 染色体组型或核型 (2). 基因座位 (3). 常 (4). bbXaY (5). BXA 、BXa 、bXA、bXa (6). 1/8 (7). 1/12 (8). 【解析】分析】据题干分析,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紫色或黄色的雄性植株对应的A、a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共有两

55、个,可知A、a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亲本的紫雌和纯合的白雄杂交,后代中雌雄均是紫色黄色白色=211,可推出亲本雄性的基因型是bbXaY,据此答题。【详解】(1)判断植物的亲缘关系,可以通过制作染色体组型或核型进行观察,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叫做基因座位。(2)据分析可知,B、b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a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雄性的基因型是bbXaY,亲本雌性总共能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有BXA、BXa、bxA、bXa。(3)根据亲本雄性的基因型是bbXaY,产生bXa、bY两种配子,根据子一代雌雄中均是紫色黄色白色=211,可推出亲本雌性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

56、XABXabXAbXa=4211,则F1雌性植株中纯合子bbXaXa所占的比例是1/(4+2+1+1)=1/8。F1植株中的有色植株随机交配,采用配子法,雌性的有色植株有紫色和黄色,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2/3BbXAXa、1/3BbXaXa,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1/6BXA、2/6BXa、1/6BXa、2/6bXa,雄性植株的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BbXAXa、1/3BbXaY,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2/12BXA、3/12BY、2/12BXa、3/12BY、1/12BXa、1/12bXa,则随机交配后F2中,黄色雌株(B_XaXa)所占的比例=1/122/6+1/122/6+1/122/6=

57、1/12。(4)F1中紫色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可与双隐性的白色雄株杂交,具体遗传图解如下;【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规律及其应用,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推出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以及亲本雌性差生的配子及其比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较大。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回答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问题:(1)醋酸菌如果在_充足、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葡萄糖变成醋酸;由于醋化醋杆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等多糖类,所以,淀粉需要_过程才能用来制醋,为了提高产量,往往筛选高产菌株,筛选出的高产菌株使用_(工具)接种到_上,放置于4 的冰箱内进行保存备用。在酿醋前,将菌种放在锥形瓶

58、内进行震荡培养,可用_进行搅拌;(2)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快速繁殖的一种方法,将剪下的部分枝条先放在发芽培养基中培养,使之长出更多的_,再进行_培养后移入生根培养基中,待生根后,将幼苗移至_中进行锻炼(二)已知拟南芥植物多次培养后依然具有全能性,常用拟南芥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原生质体培养就是常用的技术之一(1)原生质体的制备:选取生长到3-4周的拟南芥叶片,先用70%的酒精消毒后,用_冲洗5次,将叶片切成05-1mm的小片放置于盛有_的培养皿中,另取一培养皿,加入_灭菌后的酶液,将叶片放入酶液,震荡酶解3小时,酶解后过滤出大组织块,滤液中是酶和原生质体混合物,将滤液可以通过_方法进行分离。影响

59、原生质体纯度的因素有_(写2种)(2)筛选出具有活性的原生质体,可将处理后的目的基因通过_法导入到受体细胞,原生质体只有再生出_后才能进行细胞增殖,拟南芥的全能性的表达程度主要取决于该植物的_。【答案】 (1). 糖源 (2). 糖化(水解) (3). 接种环 (4). 斜面 (5). 磁力搅拌器 (6). 丛状苗 (7). 分株 (8). 草炭土或蛭石 (9). 无菌水 (10). (050,6mol/L的)甘露醇 (11). 过滤 (12). 离心 (13). 细胞的生长状况、酶的作用时间、酶的浓度、离心时间、离心强度等 (14). 显微注射 (15). 细胞壁 (16). 基因型【解析】

60、【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属于无性生殖。高等植物原生质体制备一般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植物的原生质体。【详解】(一)(1)醋酸菌在缺少糖原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醋酸菌在氧气、糖原充足时,可以将葡萄糖直接转变成醋酸。利用大米、高粱等富含淀粉的原料制醋,需增加将淀粉水解成糖的过程。菌株的临时保存常用接种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进行4冰箱保存备用。在酿醋前,将菌种放在锥形瓶内进行震荡

61、培养,可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2)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将剪下的枝条放在发芽培养基中培养长出丛状苗,然后进行分株培养继续移植生根培养基,生根长出幼苗后,将幼苗移植到经过消毒的草炭土或蛭石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二)(1)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水冲洗5次,再将离体的叶片切成0.5-1mm的小片放置于盛有0.5-0.6mol/的甘露醇(较高渗透压)下用过滤灭菌后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酶解得到酶和原生质体的混合滤液,再将滤液进行离心处理便可。影响原生体质纯度的因素很多,如细胞的生长状况、酶的作用时间、酶的浓度、离心时间、离心强度等等。(2)将外

62、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包括原生质体受体)中,可通过显微注射将不同来源的遗传物质进行重新整合。原生质体只有再生出细胞壁后才能继续增殖,拟南芥的全能性的表达程度主要取决于该植物的基因型。【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0.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细胞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识别MHC呈递的抗原,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已知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呈递的抗原,而不能识别其它MHC呈递的抗原,也不对自身MHC发生作用,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提示:CTL可以使被感染的细胞全部

63、裂解,导致51Cr释放出来,使上清液有大量放射性)。实验材料:被同位素51Cr标记不同遗传背景的两个品系的老鼠甲和乙腹腔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作为CTL的靶细胞),LCMV病毒,被51Cr标记的LCMV病毒感染的甲、乙品系鼠的单核巨噬细胞(作为CTL的靶细胞),小鼠品系甲、乙,普通细胞培养液,培养皿若干,放射性检测仪等。(一)实验思路:将LCMV病毒注射到老鼠甲体内,获得发生免疫的老鼠,无菌操作取老鼠的脾脏,并分离出CTL,取培养皿若干,随机均分3组,加入定量且适量的_,实验分组:组1:等量的CTL细胞+_ 组2:等量的CTL细胞+_组3:等量的CTL细胞+等量的同位素51Cr标记甲鼠的单核巨噬细

64、胞将3组培养皿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以柱形图的形式来表示实验结果,(已知组2中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 _(二)回答下面问题:完成思路上的空格组2中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的原因是_。LCMV病毒感染老鼠后,能发生的免疫应答类型有_CTL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对象是_,引起的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_。【答案】 (1). 普通细胞培养液 (2). 等量的被51Cr标记的LCMV病毒感染的甲品系鼠的单核巨噬细胞 (3). 等量的被51Cr标记的LCMV病毒感染的乙品系鼠的单核巨噬细胞 (4). (5). 病毒使乙细胞裂解,放射性物质释放导致 (6)

65、.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7).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和器官移植的异体细胞 (8). 细胞凋亡【解析】【分析】本实验验证的是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呈递的抗原,而不能识别其它MHC呈递的抗原,也不对自身MHC发生作用,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CTL的作用对象,据此答题。【详解】根据题干中提供的材料,甲乙两种品系的细胞培养需要培养液,因此需要往培养皿中加入定量且适量的普通细胞培养液。实验随机分为三组中,根据第三组设置为等量的CTL细胞+等量的同位素51Cr标记甲鼠的单核巨噬细胞,这组研究的是CTL对自身的MHC是否发生作用,则第一组设计为等量的C

66、TL细胞+等量的被51Cr标记的LCMV病毒感染的甲品系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第二组设计为等量的CTL细胞+等量的被51Cr标记的LCMV病毒感染的乙品系鼠的单核巨噬细胞,此两组用于研究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呈递的抗原,而不能识别其它MHC呈递的抗原。验证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裂解效果实验结果以柱形图展示如下:由于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增殖产生后代会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因此组2中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的原因是病毒使乙细胞裂解,放射性物质释放导致。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LCMV病毒感染老鼠后,首先发生体液免疫,然后也会发生细胞免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包括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和器官移植的异体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是一种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点睛】本题考查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考查了考生实验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实验分析与探究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