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522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贺州平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卷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答题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

2、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

3、、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

4、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

5、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佛家文化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上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6、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B. 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C. 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D. 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B. 文章用具

7、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C. 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D. 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B. 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C. 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D.

8、“五四”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的时代需要,以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答案】1. A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B项,“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内容“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可见“交响乐”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层面,不是指地域文化风貌。C项,“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认为“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所代表的“儒墨精神”,也有杨过所代表的的“道家思

9、想、游仙思想”,所以不能说“已经转变为道家”。D项,“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说法错误。原文是说“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选项的说法以偏概全。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C项,“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可见以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意在证明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作者观点的能力。A项,“

10、展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可见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但不能说其有“虚无与消极的一面”。C项,“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可见并不是完全否定,而是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分析与批判的一面。D项,“五四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的时代需要,以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

11、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选项中只说了“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缺少“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另外,选项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说的是“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可见,“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是当时“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的“国民文学”造成的。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网友

12、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13、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对于武亦姝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

14、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有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武亦姝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佩服和喜爱。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进行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吗还要背?”(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材料二: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

15、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骄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材料三: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

16、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每个人的内心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那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

17、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许多家长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 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选自央视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18、”,有删改)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指出,“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祟,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表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也使诗词教育越来越枯燥无趣。B. 材料一中,李定广和王白云均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表示不满,认为古诗词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审美教育。C. 材料二中,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D. 材料三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19、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对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发表评论,大家一致认为该节目办得非常成功。B. 材料一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基于实用、应试、技能的古诗词教学难以浸润学生心灵。C. 材料一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二、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材料一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D. 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材料一诙谐幽默,材料二典雅生动,材料三则以充沛的说理见长。6. 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D 5. B 6. 激发了国人读书的兴趣。反思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

20、让人在骄躁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丝浪漫。【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本的能力。A项,“功利心作祟,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强加因果,“功利心”仅是“快餐时代”的特征之一。B项,此处仅为李定广的观点,原文表述为,“李定广认为,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C项,材料二原文表述为“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可见陈更没有提到“诗歌的不足”。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

21、文本的能力。A项,对“三则材料都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办得非常成功”的分析以偏概全,因为材料一中也有对该节目持否定态度的,比如“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 “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C项,“更深刻”有失偏颇,材料一呈现的观点多样,但并不一定更深刻。D项,“材料一诙谐幽默”错误,材料一网友们的语言浅白而诙谐,符合网络评论的特征,而几位教师的评论则认真严谨。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文本的能力。需要对三则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写“繁华落幕,速去读书”,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国人读书

22、的兴趣,李定广的话表明诗词大会带来了对古诗词教学的反思;材料二表明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骄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材料三提到这些诗词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由此整合答案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在那座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不定,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蓬,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账蓬一角,

23、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零时,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账蓬,小心翼翼地循着她们的背影走去,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这时,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说出的话语。“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

24、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母亲用力地在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她们的面前。 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账蓬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蓬跟我们

25、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账蓬和我了,只是也许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两母子下了山,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处的家里。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

26、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两母子在睡前的交谈。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或许是怕打扰,两母子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第二天一早,我匆匆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两母子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

27、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山里宿营的我听到远处悉悉索索的声音,午夜有人上山汲水让我不寒而栗,最后确认,他们只是上山打水的普通母子,这样的确设计使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文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28、,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手法,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C. 我联系了一家医院,和朋友开车到山里接母子二人去看病,面对他们的道谢我很羞愧,因为我能帮助他们的也只有这么多。D. 小说标题“捞月亮的母亲”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含意丰富,既指给孩子希望,母亲捞月亮,又指孩子母亲的做法把我的迷途之心捞起。8. 文中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文中说“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我泪流满面的原因。【答案】7. A 8. (1)吃苦耐劳。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种地。(2)不怨天尤人。同样的贫穷使得她得不到

29、其他乡邻的帮忙。她说起这些很平静,认为别人帮她够多的了。(3)善良淳朴。她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不安和恐惧,并且因为山上很凉,而叫我到她家休息。4)温柔有耐心。她乡音绵柔不泼辣,并且对儿子非常有耐心。 9. (1)被母子之间的亲情深深打动。母亲疼爱儿子。为了尽快攒钱给患有眼疾的儿子治病。日夜辛勤劳作。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2)对小男孩深表同情。小男孩年仅六岁,却患有白内障,无法看清这个世界。(3)由母子二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十分惭愧。我因爱情破灭而选择了放逐和放纵自我,没有考虑亲人的感受。【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本题四个选项涉及

30、角度有:情节脉络的设定、刻画人物的手法、标题含义的理解、词语句子的解读,以及修辞手法的赏析。解读含义题一般按照由浅入深的思路,看所给信息是否合乎语境,是否吻合主旨思想,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手法题看手法对不对,表达效果合不合理。A项,正确。B项,“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错误。描写小男孩时没有心理描写。C项,“面对他们的道谢我很羞愧,因为我能帮助他们的也只有这么多”错误。原文信息是“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

31、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可见“我的羞愧”是因为他们帮助了我。D项,“小说标题捞月亮的母亲运用了比拟的手法”错误。捞月亮是母亲为安慰儿子所做的事情,这里不是比拟手法,而是象征比喻,“捞月亮”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喻指对美好、纯洁的呵护,心怀希望、理想不灭,信念不倒等。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学形象的能力。“析人物”题型: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解答人物形象题的方法技巧: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注意小说活动的历史背景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以上四方

32、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另外,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题干为:文中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简要分析的意思是不需要举例,并从中归纳出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等特征。提取文本信息加以筛选归纳即可:从“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中,可见母亲的和蔼可亲温柔贤淑。 从“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中,可见母亲对孩子的宠爱、关心和乐观。从“母亲用力地在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

33、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等句中,可见母亲吃苦耐劳、贤惠坚韧、有责任有担当、顽强不屈。从“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账蓬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蓬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中,可见,母亲的淳朴、善良、体贴、友爱。从“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有感恩之心、善解人意、自立自强。从“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

34、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中可见母爱的无私伟大、不消极悲观怨天尤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相关内容的探究解读能力。具体而言属于对句意、原因的分析概括,需要提取筛选信息,更需要理解能力。这类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一定要紧扣文本内容。本题题干为:文中说“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我泪流满面的原因。此类题本着几个对象几层原因的原则来剖析,力求全面、细致、准确、深刻。本文涉及对象或角度侧面有:母亲、小男孩、“我”。(1)从母亲的角度分析,应该是被伟大无私

35、、乐观顽强的母爱所感动。母亲抚养有病的孩子颇用心思,即便无钱医治也从不丧失信息,细心呵护、深切关爱着儿子,为了筹集医药费而奔波忙碌不怕苦不嫌累,甚至说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全儿子,那份无怨无悔、不计代价的大爱和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信念深深感动了“我”。(2)从小男孩的角度而言:小小人儿年仅六岁,那么天真可爱,却因为眼疾看不到美丽的世界,“我”对小男孩深表同情,因为小男孩的不幸遭遇而泪流满面。(3)从自身而言,失恋后感觉生活没有了希望,对人生丧失信心,悲观厌世消极颓废,心中只有自我失意落寞,从不顾及身边的亲朋好友,看到母子二人的亲密关系而心生惭愧,对照母子的不幸遭遇“我”不该选择自暴自弃、游戏人

36、生,应该直面挫折,笑对磨难,像这位母亲一样有责任和担当。【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方法: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或内容深奥的句子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方法:(1)一般情况下:考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语,即可准确解题。(2)若句子意思比较含蓄,则可采用“还句入文”法,将考查的语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并特别注意其与上下文的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

37、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38、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 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嘿:同“默”。10.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目:瞪视B.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称:合适C.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前往D.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拜访11. 下列文学常识的解

39、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成于唐,盛于宋。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D. 沁园春 长沙是毛泽东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 近观,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

40、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是展示物象的广度、深度、透明度。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B. 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C. 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D. 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13. 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答案】10. C

41、 11. B 12. C 13. 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燕国、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用心思考。【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中的“去”解释为 “离开”的意思。【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中“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错误,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中“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分析有误,原文并没有提到,这个时候更多是对国家命运的苦恼。【1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42、。能力层级为理解B。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固” 本来、“去”离开、“目” 用眼睛、“摄” 瞪;(2)“愿” 希望、“留意”用心思考。 参考译文: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

43、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

44、他不是平庸的人。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是。”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荆轲说:“谨领教。”(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

45、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觉:醒。14. 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B. 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C. 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D. 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15. 请结合全诗,简析尾联中诗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答案】14. B 15. 诗歌尾联写诗人夜晚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故而在睡醒后心境空明。这是因为诗人的身心已经完全陶醉在春天的气息里。语言淡雅,节奏明快。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解析】【1

46、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兴旺之景”错误,颔联之意是:可能由于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此联通过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所以和“兴旺”相差甚远。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

47、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携

48、来百侣曾游,_。 (沁园春长沙)(2)但我不能放歌,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3)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答案】 (1).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 夏虫也为我沉默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士皆瞋目【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竞”“稠”“笙箫”“萧”“瞋

49、”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

50、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的精神之天。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B.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C.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D. 冲锋陷

51、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D.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

52、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答案】17. A 18. C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组,“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此处语境把时代比作“战场”,是说在时代战场上作战,应使用“冲锋陷阵”。第二组,“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句中说“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应是说去评说国家大事,应使用“指点江山”。第三处,“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

53、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此处是形容“人类的生命之土”,应使用“安身立命”。第四组,“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世绝伦”,超出世人和同辈。此处形容人类脱离凡俗的精神之天,应使用“超凡脱俗”。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中,前面说“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后面说“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由前后内容可知,此处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BD两项中“无论还是”是表示条件关系,故排除;再分析AC两项,“精神”“灵魂

54、”是与前面“物质”“生活”相对的概念,而“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子“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前一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这就导致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应为“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二是语序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说“守卫土地,仰望天空”,对应不当,后面应该也是先说“天空”,再说“土地”。AD两项,第一句都缺少介词“在”,导致句子出现两个主语,且D项,“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与前面

55、“天空和土地”不对应;C项,后面“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与前面“天空和土地”不对应。故选B。20. 诗人艾青以诗歌的形式深情地歌咏了保姆大堰河给予“我”的无私的母爱,季羡林用散文的形式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而当今很多人喜欢在母亲节或其他节庆时用短信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根据下列短信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将其补充完整。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 。母亲您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您是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 , 。【答案】示例:海,没有母亲爱浩瀚。(或“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母亲您是大海,我们是大海里的浪花。(或“母亲您是

56、天空,我们是天空里的云朵”;“母亲您是大树,我们是树下的小草”。)【解析】试题分析:根据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这两句话都是用大自然的事物跟母亲的爱进行对比,母亲的爱后面的形容词就是前面大自然的特点。第一格仿写的句子,要对比,而且句式要相同。第二处的要填写的两句话,要根据“母亲您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您是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第一句话用用暗喻,句式为“母亲您是,我们是”,而且前面一个省略号后面一个省略号有包容的关系。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 下面的一幅对联,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整理为一幅较为工整的对联。康桥河边 旷世伟人 多

57、情游子 橘子洲头 作别西天云彩 书写壮志豪情上联: 下联: 【答案】(上联)康桥河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橘子洲头旷世伟人书写壮志豪情。【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联知识。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通览对联内容,先将内容分成两类,一类与再别康桥有关,一类与沁园春长沙有关;然后在表达通顺的前提下,将相关内容一一对应;最后按照上联仄声结束,下联平声结束的规律,定出上、下联。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四、作文22. 请以“爱,深藏在心底”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主旨明确,形象鲜明,符合文体特征要求,不少于800字。【答案】爱,深藏

58、在心底一个削好的苹果。 它静静地暴露在空气中,阳光照耀着灰尘,在它头顶上盘旋飞舞。它静静地枯萎,静静地泛黄,一切都发生得很安静。 回忆回到八年前,那个同样安静的午后。妈妈牵着我的手,走进一座老房子。那个楼梯很长,很陡,木质的材料在阴暗的环境里散出可疑的气味。我推开一扇虚掩的门,看到我的外公。 他一如既往地坐在他的摇椅上,以万古不变的姿势喝茶。他很凶,像一个大独裁者,我有点怕他。 他静静地站起身,静静地拿起一个苹果,静静地削好,静静地放在桌子上,然后递给我一个吃的眼神,又静静地坐回摇椅。 我拒绝了那个苹果,那个在一堆苹果中最大最美的一个。 记得有一次,我央求外公带我出去放风筝。外公牵着我的手,走

59、在蓝天白云下。我一路兴奋极了,也就忘了脚下的路。那一跤,我摔得很惨。年幼的我只记得外公喋喋不休的责备,却忘记了是那一双大手将我抱回家。那心疼的眼神,那小心翼翼的动作,那慌乱紧张的脚步,都被我忽略,忘怀。外公又递给我一个苹果,想让我止住哭泣。我摇摇头,那个苹果连同外公那份静静地爱,一齐被我拒绝了。 那一次,是我最后一次拒绝外公的苹果,因为那年冬天外公就静静地走了。他走得很安静,午夜,甚至没有惊动任何人。奶奶那天将我从一群疯玩的丫头中找出来,告诉我这个消息。我听后,竟没哭。转过身,又跑入疯玩的孩子群里。 第二天,我去了外公家,那个最熟悉却也最陌生的人,竟意外地不在摇椅上喝茶。我走到桌前,那把外公惯

60、用的水果刀还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我抚过刀柄,竟是温热的。我便抑制不住地哭泣起来。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是我过年都不肯给他磕头时,他的叹息;是我放假后,都不愿和他住在一起时,他的叹息;是我数次拒绝苹果时,他的叹息 叹息、叹息,他的叹息让我在那个阳光温暖的午后,产生了深深的罪恶感。外公,我想,我是爱你的。只是我们都用错了方式,铸就了一个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它光鲜的果肉静静地暴露在空气中,它泛黄,枯萎。可当你切开它,它的心仍是纯净的。 爱,原来藏在心底。【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写作的对象是“爱”,关键性词语是“深藏”,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选材立意方面,可以抓住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从中感悟、挖掘意蕴,把很平庸的事、平庸的材料写得富有新意。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贾平凹的丑石等,都是通过写生活小事,表达深刻的中心或哲理。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用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思索、感悟、挖掘生活小事中蕴涵的深情和哲理,学会从小事中挖掘出有意义、有思想的主题,给人回味与启迪。- 2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