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末考试高一语文高一年级 语文 总分:150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 “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这种对“文字”的共通感。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黑
2、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见。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
3、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汉字则不然。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并非是一种单线的进化,“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也就是说,汉字,正
4、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于是人们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所以,把汉字说成是一种表意文字是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汉字的复杂性,却在这样的单线进化论中被忽视了。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可是,正因为 “象形”,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
5、的一种艺术形式,即书法。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四种“文字发展阶段”,都智慧地凝结在“汉字”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从而成为一种美学上的奇迹。汉字美学之提出,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注孳乳:繁殖、派生。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现在人们已经无法从文献中准确得知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不过那些优美的汉字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想象和美感。B汉字的合形、音、义为一体让人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形成这个观点是基于文字
6、发展的“图画、象形、表意、表音”四种阶段的观点。C汉字被诟病的原因是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这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审美属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D说文解字序认为,汉字是以“文”“字”两种“形声相益”的关系出现的,这种关系与根本意义上也是形音结合的拼音文字相同,因此,本文作者也认为汉字属于世界上最低级的文字。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A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尊敬、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惊怖、推崇、敬仰的感情。B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以“形声相益”的形态出现,因此具有了一种生
7、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C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但中外所有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完全忽略了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D汉字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绝对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体现在此时的汉字特点是“图”更加形式化,“画”更加抽象化,这些让文字更加的象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拼音文字的“字母”,生成表意的“单词”,“单词”与汉字的“字”功能对等,有些人把汉字的“字”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对等是错误的。B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8、C“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这就是所谓的 “文”,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D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等内容智慧地凝结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麦穗的故事常辰哲初夏的乡村,只见一片片黄金色的麦浪。村子东头的一户人家人头攒动。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就在同村人的叫好声中出生了。孩子的奶奶从地里往回跑。听着大家的贺喜,老太太望着地里丰收的麦子,给孙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麦穗。麦穗和地里的麦子一样,茁壮成长。一晃,麦穗18岁了。村里同龄的男孩子都已
9、经外出打工了,有的人盖了房子,娶了媳妇。麦穗的娘却一次次婉拒上门提亲的媒人,坚持让麦穗念完高中。“当兵去,出门长长见识!”有一天,麦穗的娘望着一身虎气的儿子,想把他送到部队。麦穗听后,直接去人武部报了名。人武部政委看着麦穗,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叫麦穗!部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麦穗听了,憨憨地笑了。麦穗戴着红花,踏上西去的火车,成了一名西藏士兵。雪域高原的广阔和神秘,是他闻所未闻的。这里没有家乡常见的麦子,农田里生长的是一种叫作青稞的作物,麦穗感到很新奇。麦穗所在的汽车连在山脚下,营区外是一片戈壁滩,只有一条公路通往最近的县城。当兵的第一年,麦穗刻苦训练,进步明显。在夜里,他经常
10、梦见家乡的麦子。麦穗和副连长谈心次数最多,有时会说起自己的梦。副连长是陕西人,个子不高,说话也少。每天都可以看见他在检查营房、车场;晚上熄灯后,他认真地查铺,还在营区来回转。第二年春天,副连长找到麦穗说:“考军校去。”麦穗不懂,副连长又说,“那里有另一片天地,可以实现很多梦想,军校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子。”麦穗听后,又想到人武部政委的话,开心地笑了。营长得知连队有战士报考军校,高兴地说:“好好学,加把劲,咱们营有好多年都剃光头了。”连队车场后面有一座单独的小房,为了方便麦穗复习文化课,连里让他单独搬进去住,连里的战士经常给他送来好吃的。在复习文化课的日子里,麦穗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了长跑。
11、在高原上练长跑是需要勇气的。他敲开连部的门,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连里的干部。过了一会儿,副连长开口说:“去吧,注意安全。”于是,每天熄灯前这段时间,麦穗就自己在营区前的戈壁滩跑步,那真是寂寞的长跑。跑步时,麦穗想了很多,想起了娘,想起了地里的麦子,也想到自己的梦麦穗低下头,一块块麦田整整齐齐,像士兵站成的方阵。戈壁滩多风,麦穗顶着风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在风中,他对着旷野大声地唱,有时会唱到自己泪流满面。麦穗原以为不会有人听见,有一次一回头,吓了一跳。原来,副连长一动不动地站在身后看着他跑步,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副连长也是汽车连走出来的兵。当年,他考上了军校,四年后又回到戈壁滩的汽车连。麦穗渐
12、渐从副连长身上看到了一种戈壁滩的精神。每天长跑后,麦穗就回到小房,看书到深夜。又是一年麦收时节。雪域高原冰消雪融,道路解冻。汽车连又全连出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全连将在野外穿梭,他们要赶在大雪封山前,给在一线哨所坚守的官兵送去亟需的生活物资。麦穗因为要参加全军统一考试,没有随连队一起出发,而是作为留守人员看守营房。空荡荡的营区十分安静,麦穗继续坚持长跑,更加用功地准备考试。不久,成绩公布了,麦穗如愿考上军校。从干部科领到通知书以后,麦穗给在外执行任务的连队写了一封信。又过了一个月,麦穗却没有收到回音。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麦穗准备去报到了。在车站准备登上火车前,连队的回信才被车站主任急匆匆地
13、交到他手里。信是副连长写的,上面写道:连队得知麦穗的喜讯都很高兴,全连加了餐。营长还说,咱们营终于不再是“光头”了。看到这儿,麦穗哭了。他紧握着信,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火车飞驰,穿过一片片希望的田野。麦穗知道,此时的娘一定在田野中劳作。在火车上,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火车奔向远方,麦穗还在甜甜地做着梦,梦中的麦子依然金黄。(选自人民陆军长城文艺版2018年1月26日,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小说标题“麦穗的故事”,既概括了文章关于士兵麦穗
14、的成长这一主要内容,又对应文中多处关于麦子的梦,意蕴丰富,暗示了小说的主题。B小说主人公麦穗在复习时,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了长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有时边唱边流泪,最终受副连长身上一种戈壁滩精神的鼓舞而顺利考上军校。C小说塑造了以主人公麦穗为代表的边疆战士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的副连长,不断鼓励麦穗的营长。D小说叙述了一个憨厚的乡村男孩,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军人的过程,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坚韧、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军人的形象。5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6小说结尾写到“麦穗
15、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极为精妙。请试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谈谈其妙处。(6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16、,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
17、已。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B家贫不能恒得 恒:经常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安然D而畜素琴一张 畜:蓄养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A何以解忧
18、以亲老家贫 B为君翻作琵琶行 以为彭泽令C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载酒肴而往 D食野之苹 抚而和之9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短褐,又称竖褐。原指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服,后逐渐成了贫苦人、仆役或地位卑下的平民百姓的代称。B解印,就是解印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解官、解绶。C羲皇,即伏羲氏,是后世追尊的“三皇”之一。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因此隐逸之士常自称羲皇上人。D元嘉,皇帝庙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诗句,其中的“元嘉”也是此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19、是 ( )(3分)A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B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C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D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陶渊明曾志向高远。他少年时心怀高远的志向,不爱慕虚荣利禄;家里四壁空空,也很安然自在,不在意自己的得失。B陶潜虽多次为官,均为时不长。因父母死去先做了州祭酒,不久即解职:后又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
20、、彭泽令等职。C陶潜学识渊博,善写文章。他曾写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等著名文章;在世63年,他所有文集并行于世。D陶潜为人耿直、自重。少时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做县令时发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感慨,成了醒世浩叹。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2)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3)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四、课内诗词理解选择题13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现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既是“词
21、眼”,又是全词的高潮,将诗人的忠义之心全然表现了出来。尽管忧愤难抑,但诗人那种为国杀虏的浩然正气却腾涌而出,跃然纸上。C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D“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运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秋晚登城北门南宋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当时诗人闲居四
22、川成都。杜陵:秦置杜县,诗中用以借指长安,此处暗喻故都汴京。“横槊赋诗”语出唐代元稹的序文“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诗歌一开始就描写了诗人着“幅巾”“藜杖”的装束登城,既反映了诗人闲散的生活状态,又凸显了诗人日渐衰老的身体境况。B颔联先借散关烽火表达了对边关战事的关注,同时又用鸿雁传书,希望大雁能将自己的愁思带回杜陵,聊以慰藉自己的愁绪。C颈联意味深刻,其中的“身世安危”明指作者感慨自身安危未卜,实则表达了对山河兴废、国家命运的担
23、忧。D全诗情感充沛,语言形象,对仗工整。写法上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推进,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怀。15“愁”是全诗的诗眼,请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愁绪的。(6分)六、混合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漫江碧透,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沁园春长沙)(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极力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和“_”。(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4)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5)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
24、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了“_,_”这两句。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叫“街坊”。像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里的孙少安、田润叶、王满银、金俊武等。村里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它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有时,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 )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红楼
25、梦中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 ),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甚至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如鲁四老爷)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十分颇有想法。(改编于费孝通乡土中国)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A格格不入 相邻 墙倒众人推 B格格不入 比邻 树倒猢狲散C南辕北辙 比邻 墙倒众人推
26、 D南辕北辙 相邻 树倒猢狲散18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B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十分颇有想法。C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D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十分颇有想法。19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
27、之谋过秦论贾谊西汉政论文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红楼梦曹雪芹明代章回体小说C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平凡的世界巴金当代长篇小说D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祝福鲁迅现代散文20.关于乡土中国内容的解说,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B人类的学习是依靠记忆能力,经过反复磨练,改造自身那些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适应新方法的过程,就是要打破个人的今昔之隔。C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章中,作者认为推行“文字下乡”并不十分迫切,因为文字和语言,是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但并非唯一的工具,在乡土社会中,人
28、们也可以通过“眉目”等其他方式来传递情感。D乡下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乡土社会在长期的相处使他们甚至不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方,而文字的传递信息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规定其正确使用。八、语言表达21依据下列示例,另选一个主体对象,写一首四行小诗。要求情感积极向上,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示例)山涧的小溪,春夏秋冬风雨兼程。崎岖的山路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那是因为有远方的大海等待它的加入。22阅读下面的漫画(作者:刘志永),按要求作答。(5分)(1)请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寓意。(不超过100个字)(2)给漫画拟一个题目。要求:至少包括画面中的一个事物,不超过10个字。九、
29、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作为高一学生,谁没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其实,人生何处无考场。考场不仅仅在学校里,也可在家庭里,在社会在已逝去的岁月中,你经历了怎样的考试呢?你又会迎接未来怎样的考试呢?这样的考试,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给你带来了怎样积极的影响?请以“人生的一次考试”为题,可再现生活场景,也可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 2B 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曲解文意,“汉字是以文字两
30、种形声相益的关系出现的”错。原文第三节说,“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文字”。所以,原文提到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其中“形声相益”是指“字”而不是文和字的关系。并且,选项中说的“因此,本文作者也认为汉字属于世界上最低级的文字”这一层意思在文中作者并没有提及。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A项,“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尊敬、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惊怖、推崇、敬仰的感情”理解错误。文中第一段,“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这种对“文字”的共通感”,所以,原文说的是“
31、古人对文字的创生”是“惊怖和景仰”,古人对“字纸”的共通感是“敬惜”。选项的表述没有分开说,而是把两者放在一起笼统说了。C项,“但中外所有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错误。原文,“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中的“落后”指汉字的象形,不失汉字蕴含的美学;原文说的是“在一些人看来”,选项说成是“中外所有人”,范围扩大了。另外,选项说的“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项,曲解文意,“这种创造的过程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说法错误。文章第一
32、段的意思是说,汉字的精神(汉字蕴含的美学)保留在了古人刻画的留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而不是汉字的创造过程保存在其中。故选B。4B5采用顺叙,按照“麦穗”成长的时间顺序自然展开,以“麦子梦”为线索,虚实结合不蔓不枝,清晰地展现了主人公由一个普通的山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戍边战士的过程。采取全知视角,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麦穗”的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显得客观冷静。巧妙采用片断组合手法(或蒙太奇手法),将出生起名、人武部报名、长跑唱歌哭泣、梦境等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叙事简洁明快,集中紧凑。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叙事中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多角度塑造“麦穗”积极进
33、取、富有责任感的形象。6情节上,“麦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故事情节结构完整;又有呼应小说标题的效果。人物上,作为军人的麦穗梦见了麦子,表现一个军人温情的一面:重视亲情,心系家园。使人物形象更立体。主题上,表现了主人公坚守理想、不忘初心与重视亲情、奉献边防的家国情怀,使主题更丰满。【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边唱边流泪”错误,原文中说“跑步时,麦穗想了很多,想起了娘,想起了地里的麦子,也想到自己的梦”,可见麦穗长跑时边唱歌边流泪,不仅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更因为思念家乡与追梦路上的不易。7D 8C 9D 10B 11B12(1)喜
34、欢读书,却不咬文嚼字,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2)州里又征召(他)为主簿,没有就任,自己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最终得了瘦弱的病。(3)妻子和孩子坚决请求种植粳米,(他)才让每一顷中的五十亩播种上秫米,五十亩播种了粳米。【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的能力。D.“畜:蓄养”错误。“而畜素琴一张”意思是“但是收藏有一张素琴”。“蓄”,收藏。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介词,因为。B.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动词,担任。C.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D.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
35、个“之”,代词,代指琴音。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元嘉,皇帝庙号”错误。“元嘉”是年号。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又不营生业”,“生业”,产业,从事某种产业,是一个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家务悉委之儿仆”,“儿”“仆”共同作“委”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雅咏不辍”是一个主谓短语,也不能断开,排除C。本句译为:陶潜不经营产业,家中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儿女和奴仆。他从来没有过高兴或愤怒的神色,只是碰到有酒就喝,有时候没有酒,也常常吟咏不停。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
36、“因父母死去”说法错误,“以亲老”是因为父母年迈。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好”,喜爱;“会意”,感悟;“欣”,高兴。(2)“就”,就职,任职;“躬”,亲自;“自资”,自给,自己养活自己;“羸”,瘦弱。(3)“妻子”,妻子和孩子(古今异义词);“固”,坚决;“乃”,才。1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表现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错误,不是悲观厌世,而是为自己不能得到建功立业的贤才而忧伤,悲苦。故选A。14B15首联触景生情,作者登临城楼,触眼所及便是凛冽西风、寒气袭人、一片萧条的晚秋景象,愁绪不免袭上心头。颔联借“
37、鸿雁传书”的典故,以雁带“杜陵秋”寄寓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注和故都兴复无期的愁绪。颈联抓住动作描写,借“搔首”“倚楼”两个动作形象表现了诗人投闲置散、报国无门之忧和忧国伤时之愁。尾联用典,借缅怀曹氏父子横槊赋诗、建功立业表达自己收复失地的心志,并进而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同时又用鸿雁传书,希望大雁能将自己的愁思带回杜陵,聊以慰藉自己的愁绪”错。颔联应为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讯息,触发了诗人更多的愁绪。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首联,诗人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
38、凋零,满眼秋色勾起诗人满腹烦愁。前句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后句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一片肃杀景象。作者登临城楼,触景生情,触眼所及便是凛冽西风、寒气袭人、一片萧条的晚秋景象,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此句是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颔联,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借“鸿雁传书”的典
39、故,以雁带“杜陵秋”,寄寓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注和故都兴复无期的愁绪。颈联,意思是眼望破碎的山河,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作者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诗人采用动作描写,借“搔首”“倚楼”两个动作,形象表现了诗人投闲置散、报国无门之忧和忧国伤时之愁。尾联,“横槊赋诗”语出元振稹“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诗中“横槊赋诗”借指乾道八年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一事,他经常怀念“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这已成往事。尾联
40、用典,借缅怀曹氏父子横槊赋诗、建功立业表达自己收复失地的心志,进而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16百舸争流 粪土当年万户侯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舸、粪、侯、霓、兮、鼓瑟、鸾、尊、酹、衿、悠、涯、沦。17B 18C 19A 20D【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根据语境“团体格局”与“传统的结构”没有行动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填“格格不入”。
41、第二空,比邻:位置接近,未必连接。相邻:毗连,强调实际上的连接。根据语境“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 )的两三家”分析,应该是强调位置接近,另外联系“比邻而居”,选段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属于文化专著,“比邻”比“相邻”更具文化味,因此选“比邻”。第三空,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倒霉的时候,备受欺负。根据语境“可是势力一变,( ),缩成一小团”,应选“树倒猢狲散”。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十分颇有想法”语病有二:(1)语序不
42、当,关联的分句主语不一致,“正因为放到第一个主语“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之前;(2)成分赘余,“十分”与“颇”同为表程度的副词,均为很、非常之意,删掉一个。A.“正因为”提到“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之前。B.“十分颇”重复赘余,去掉“十分”或“颇”。D.“正因为”提到“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之前,“十分颇”重复赘余,去掉“十分”或“颇”。1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明代”错误,曹雪芹应该为清代人。C.“巴金”错误,平凡的世界作者应该是路遥。D.“祝福”错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出自记念刘和珍君。祝福的文体是短篇小说,不是散文。20.【解析】本题考查学
43、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能力。D“乡下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有误,文字下乡中认为乡下人不识字与教授们的孩子不能捕虫是一样的,环境不同,文字对于乡下人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不识字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21路旁的野花,晨光晚霞中寂寞的生长。凄风苦雨也不能影响它舒展身姿,那是因为有匆匆的行客在驻足欣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这是诗歌的仿写,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注意仿写要求。形式上,要求写一首四行小诗,先呈现出体对象,然后对这一对象进行描摹,最后揭示对象主体的意义。内容上,注意选择合适的主体对象写作,如自然物;还要注意准确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最后要注意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主题
44、,语言有韵味,表达流畅。22(1)内容:左边是正在临摹的画,上面写着“工作总结”,画着牛的画像;中间是一个左手拿放大镜、右手拿画笔的男子;右边是一只趴在树枝上的蜗牛。寓意:讽刺了那些不在工作上用力,而在总结上夸大其词、瞒天过海的人。(2)妙笔生花,蜗牛成牛23.【审题】此为命题式材料作文。材料的核心内涵:1.考生身份是“学生”。2.此“考试”的意义不是限定在“中学生”常见的考试,可以是过去或未来的任何故事对自己、他人等有积极、意义和影响的“考试”。3.以“人生的一次考试”为题,再现生活场景,可以联想和想象。4.文章要具备记叙文的“六要素”。5.文章结构可以自由设置,尽量使得结构呈现以时间、地点
45、、人物等为凸显性线索,让阅卷老师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中心。6.文章结构也可以让文章分段有规律,即利用固定格式三组一行半式作文结构,来呈现故事内容。【立意】经过一次考试后,你可以认清自己、可以充满激情、可以泪流满面、可以思考人生、可以展望未来、可以看懂亲情、可以明白苦衷等。参考译文: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陶潜少年时心怀高远的志向,学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不羁,写文章不受拘束,有自己的风格,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很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利禄。喜欢读书,却不咬文嚼字,一
46、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经常喝到。亲朋故旧知道他这种嗜好,有时就置办酒招他去喝,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希望一定要醉。醉以后就回去,一点也不把这事放在。家里四壁空空,也不能遮阳挡雨,粗布短衣破烂补结,常常没有可吃的东西,也很安然自在。经常写文章来自娱,显示自己的志向,不在意自己的得失,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一生。”陶潜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认为这是实录。因为他父母年迈,家里贫穷,州里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承受祭酒的职务,不久就自行解职回家了。后来州里又聘用他为主簿,没去赴任,决定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终于得了瘦弱的病。后又做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戚朋友说:“只想做个
47、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可以吗?”管事的人听说了,将他改任为彭泽令。陶潜要把他在县里公田全部播种秫谷(高粱,可酿酒),说:“让我常常能喝醉酒就满足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播种粳米,(他)才让每一顷中的五十亩播种秫米,五十亩播种粳米。他向来简朴自矜,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拜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低声下气地服事乡里小人!”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写了归去来这篇文章。不久,征召他为著作郎,他没有赴任。陶潜辞绝了州郡官的拜见,他的同乡张野以及随从人羊松龄、宠遵等人有时有了酒邀请他,有时邀请他一起赴别人的酒席,陶潜虽然不认识主人,也欣然顺从,喝得大醉而返回。他不曾访游过什么名胜,所去的仅有田舍以及庐山游观而已。陶潜的亲朋好友有喜欢多事的,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也不推辞。每次喝醉了,就非常舒适快意。陶潜不经营产业,家中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儿女和奴仆。他从来没有过高兴或愤怒的神色,只是碰到有酒就喝,有时候没有酒,也常常吟咏不停。他曾经说夏日时节安闲无事,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吹来,自己觉得是羲皇时代的人。陶潜生性不懂音律,但是收藏有一张素琴,琴上系弦的绳子和标记都不完整,每当有朋友聚会,他就抚琴应和,说:“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不用弹出弦上音!”陶潜在宋元嘉年间去世,当时六十三岁,所有文集都流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