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其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其中就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人工智能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等功能的科技,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的模拟。人类的文学艺术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思维等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在电脑尚难以具备人
2、脑功能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是无法真正意义上创作出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性艺术作品,但其在艺术表现力、作品想象力等方面已向传统的文艺创作形式发出挑战。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例如,音乐领域,由于电脑可有效存储各类声音,这就使电脑可对音乐音色进行无限制的组合,而音律也可打破传统的音阶形式,从而使得音乐作品达到常规音乐创作难以企及的高度,即音色丰富、节奏多样、序列交叠、微分音细化、声像灵活以及装饰音出彩等。又如,绘画领域,由于电脑可对三原色进行更为细致的等级划分,进而可合成256的三次方种,即16177216种颜色,而这就为画家提供了更大的颜色选择空间,从而实现了绘画艺术表现力的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拓展
3、了想象空间。虽然电脑隶属于机器范畴,其本身并不具备想象能力,但由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有机组合了艺术媒介和文艺质素,极大地摆脱了人类理性认知的束缚。通过阅读大量的电脑诗作发现,它们的比喻方式和词语组合形式无不表现出极大的想象力,其创作能力甚至可比肩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从本质上来说,电脑所创作的诗句是具有表征性的文字符号随机拼接的结果,而这种基于自由组合形成的想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为创作的诗歌意境。可以说,人工智能在创作格局以及创作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已向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发出了巨大挑战。艺术的根本特性就是创作,而电脑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创造能力,其创作能力的根源仍是编写程序的人类。例如,Aaron
4、艺术创作软件,被认定为当前世界最具创造力的软件,但从本质上来说它所展示的也只是画家科恩的绘画方式。人类艺术创作的生命就在于个性化,而计算机艺术创作软件并不具备个性,只要它应用的程序相同,它所呈现的作品风格也是相同的。但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都呈现艺术家的情感内涵,且人类的情感也是随时在变动的,而人工智能自身并不能产生情感或情绪,更不会出现感情变动,因而它所创作的作品只是技术的产物。目前的人工智能创作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发展,其创作核心是“数据”和“算法”,只是对某种艺术进行风格化和技术化处理,还未涉及艺术本质中的情感、想象、感受等重要范畴,更不具备艺术象征和批判等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简言
5、之,人工智能创作还不具备审美的主体感受力。因此,从发展前景看,人工智能尚不能从根本上取代人脑,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还只是梦想。(摘编自李云开人工智能技术在文艺创作中的应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的模拟,其在某些领域已超过人类水平。B. 若音乐作品能达到常规音乐创作难以企及的高度,音律便可打破传统的音阶形式。C. 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想象力,其创造力已超过历史上的著名诗人。D. 人工智能无法进入艺术本质的情感范畴,不具备艺术象征和批判等社会文化功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
6、领域的应用为前提,论证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不可行性。B. 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中的优势,也谈了其在创作中的不足,论证结构清晰。C. 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以突出人工智能不具备文艺创作中审美的主体感受能力。D. 文章先论述人工智能的正面影响,后论述其局限性,按照先立后破的方式进行论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使艺术家获得更为丰富的创作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艺术创作的表现力。B. 电脑可对三原色进行更为细致的等级划分,这就极大地拓宽了进行颜色选择的空间。C. 人工智能用自由组合诗句的方式创作诗歌,创作中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大于人类的。D. 电脑创作出的只能是技术
7、作品,这样的作品无法表现艺术作品所应具有的人性之美。【答案】1. A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析此类题,要将选项与涉及的原文信息进行比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品味语意是否改变,推理判断是否合理。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项从第二段内容可以得到验证。B项因果颠倒。联系原文看,“音乐作品达到常规音乐创作难以企及的高度”是音律“打破传统的音阶形式”的结果,而不是原因;C项曲解文意,“其创造力已超过历史上的著名诗人”表意不当,文中讲“其创作能力甚至可比肩历史上的著名诗人”,只
8、是说甚至可以赶上历史上的著名诗人;D项范围不当。从文章第四段看,“不具备艺术象征和批判等社会文化功能”,是目前的人工智能的情况,而不能定论说“人工智能无法进入艺术本质的情感范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划出与选项相关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迅速串联上下文内容,从而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依据自己掌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知识认真比对分析,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意错误。从原文最后一段“从发展前景看,人工智能尚不能从根本上取代人脑,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还只是梦想”看,只是说现在还没有实行,但并不是说不可能做
9、到,选项说“论证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不可行性”表意绝对化。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见第三段“人工智能拓展了想象空间”;B项见第二段“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C项曲解文意。联系第一段的人工智能“在艺术表现力、作品想象力等方面已向传统的文艺创作形式发出挑战”和第四段的“还未涉及艺术本质中的情感、想象、感受等重要范畴”这
10、两句来看,选择说“创作中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大于人类的”表述错误。D项从第四段“但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人工智能自身并不能产生情感或情绪,更不会出现感情变动,因而它所创作的作品只是技术的产物”这些话,可推知表述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
11、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从试题到文本,要就文论文,直至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切勿主观。设题的误区一般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把 手张承志那一年在玉树的巴塘马场,我骑着一匹大走马,在暮色苍茫之际赶路。骑马驰骋,是那时的最爱。那是一匹“嘎石德乐”,身躯高大。我跨在鞍上,两脚直直地踩紧铁镫,姿态舒服。玉树的巴塘是一道川,宽阔的草滩被两侧的雪山夹着,草高风冷。十九岁的我没有想到,在暮色四合的巴塘草滩上,我一骑一人误入
12、了沼泽。草疙瘩地貌是乌珠穆沁没有的,在一堆草疙瘩中央,嘎石德乐在下陷,下陷蹬着脚镫的靴子下面,就是黑油油翻起的泥巴。陷入沼泽,不是别人而是我,正在一丝丝地下陷。丑恶的污泥正挣破草皮,凶险地翻动着从马的膝盖一分分露出头来,我攥着缰绳的手硬了。恐怖像一个魔鬼抱住了我。我想喊叫,但知道没谁会听。我想下马,但下面是泥潭。我好像从嗓子眼里呜呜哭了一声,又不觉止住。只有胯下的狂傲的河曲走马,它呼呼喘着粗气,挣一下,腿拔出来,又停一下,再陷下一点。我只有竭尽全力,勒住缰绳,嗄石徳乐也借我的拉扯愤怒地高昂马头,一次次奋力跃起。它猛地挣扎一跳,两条前腿一霎跃出了泥巴露出来,但落下时又噗咚一声踏回原地,陷得比刚才
13、更深!时光一刻刻地流逝,我不知是已经绝望还是一念侥幸,脑子已经不会思索,我唯有死命地抓紧缰绳,扯高马头,好像我只有通过缰绳,为身下的马助一臂之力。又是一阵噗噗的雨点落下,天色更加阴沉,四野已昏黑难辨。又陷下去一层,我的靴子连同马镫,咕的一声没入了泥浆!马绝望了,它罕见地嘶了一声,在淹到腹部的泥里猛地转了一个身。我们的眼前,对准了一个草疙瘩。我突然,不,是马突然意识到这个草疙瘩应该是干燥的。不知是什么使我重重地一扯马缰,仿佛在腔子里喊了声什么。就在那一刹,马踢起前腿,猛地一跃,两条前腿同时落在了那草疙瘩上。攀住了!那一瞬仿佛立刻就要再滑回泥里,但那个草疙瘩是神异的,它不仅没垮塌而且意外的结实。就
14、在马的两腿扒住草丛尚未滑落的一刻,我死命一抖缰绳一磕马腹胯下的河曲走马,我生命的私人密友,前腿抓住草丛,身躯弓着,又是一跃!我们跳出了沼泽,站在了硬硬的草地上。留意踏着一个个的草疙瘩,我学会了辨别干燥草原和湿地,也学会了寻找生存的路径。当借助一个个隆起草滩的疙瘩草丛,登上了那道石砬子的山梁以后,我不禁回头,想寻找刚才救了我们人马两命的,那个草丛。但一望迷蒙,什么也看不见了。回到巴塘马场的帐篷,接过一碗冒着热气的茶。我看见自己刚才拉着缰绳的左手,三条指缝都鲜血淋漓。滚烫的奶茶,一口口熨烙般流过肠胃。不知为什么,我没有对帐篷里的人讲起刚才的险境。按我的毛病本该吹嘘一番的。但那一夜若有所思,我没有开
15、口。不知是因为那恐怖太丑恶,还是因为那草疙瘩太坚实,包括离开玉树以后,我一直不愿提起它。后来偶然一次,我和一个当地人聊起了这件事。他笑着说,这是每一个吐蕃男人都经历过的事。不仅在巴塘,哪怕你跑到松潘,一直跑到阿里,尤其在若尔盖大草地,绿油油的草地下面,到处都有暗藏的泥潭。若是跳不出来呢,人就会陷进去死掉么?我问。被沼泽吃掉的可怜人有哟,要是他抓不住伸给他的手。豹皮帽下,安多汉子睁着清澈的眼睛,直视着我。“仲给他的手”我忘了后来我们谈了什么,也没有多琢磨他的话。更偶然的一次,在伊犁的夏台山谷,我与一个哈萨克老人同路。看见山麓棋布着葱绿的草疙瘩,我寻到了话题。我比划着:有一天在藏族地方我的马一我没
16、词儿了,急得策马跑到一个草丛旁边,一边指着一边夸张地“噗”的一比划,形容自己连人带马陷了进去,又忽然一跳蹦了出来,“呜”地跳到了平地上。那老人哈哈大笑。他威严地白髯一飘,手向上空一挥:Urwat!我听不懂“乌尔瓦特”是什么。见我茫然,老人指着天空,扯开嗓门重复:乌尔瓦特!究竟什么是乌尔瓦特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老人迫不及待下马,牵着我的手,大步走到毡房门前,一把拉开了木门。然后对我指着拉着的门把手,喊道:Urwat!我一下子懂了:这个词的意思,是“把手”。实话说,我是最近才忆起早在人生肇始之初的那件体验的。思索安多汉子的“手”和哈萨克老人的“乌尔瓦特”,也是不久前的事。其实安多汉子和老人的见解一
17、模一样,“伸给他的手”,就是从天而降的乌尔瓦特。这两大游牧民族,他们清澈的眼神,深邃的信念,像两部巨大的辞书,伴随我的左右。就像那天巴塘的独骑,今天我依然胯下骏马,继续着一世一度的长旅。但我已经不会松开这是最简单的、也是终极的依靠。它是知识在终点之上、也是人在限界上的抓揽。我常常禁不住失声赞叹:嘿,多么简洁的比喻啊,把它叫作“把手”!那一天就是它向我伸了过来。今天我确实抓住了它,结实的把手。(摘自新华文摘2018年第19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开头写“骑马驰骋,是那时的最爱”,后半部分写“今天我依然胯下骏马,继续着一世一度的长旅”,这说明独自骑
18、行是“我”一生的热爱。B. “我”走出沼泽地后,回看草丛,“但一望迷蒙,什么也看不见了”,一方面照应了前文中“暮色苍茫”的时间交代,一方面渲染了恐怖的神秘气氛。C. 本文写“我一直不愿提起”在巴塘草滩的险境这件事,表露出“我”对这次经历的刻意回避,并引发下文关于此次体验的谈论、思考及深刻体悟。D. 面对“我”的百思不解,哈萨克老人“迫不及待下马”“牵着我的手”到毡房前作解释,这种急切的表现背后,传达出哈萨克老人解决“我”困惑的热情。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把手”含意。6. 本文在记叙陷入沼泽的经历时,加入了大量的心理独白。这些独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4. A 5. “把手”指马的缰绳,
19、缰绳是骑马的控制装置,作者借此把手骑行。“把手”还指人的顽强意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人们在绝望时刻的支撑,帮助人们走出困境。 6. 运用比喻突出环境的恶劣;写出了陷入沼泽后的挣扎,表达了作者渴望求助但又找不到出路的紧张恐惧到无力绝望的心情;结构上逐渐深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题干要求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曲解文意。本文开头写“骑马驰骋,是那时的最爱”,是为后文骑
20、着马走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后半部分写“今天我依然胯下骏马,继续着一世一度的长旅”,这里的“胯下骏马”不是真正的骑马,而是心有“抓手”,带着精神和感悟行走在人生路上。这说明独自骑行是“我”一生的热爱,选项的这一理解错误。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标题内涵的探究能力。做此类题,要在理解词语本意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要特别注意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表层义、深层义、象征意或比喻义等。“把手”是文中的标题,提示了文章的中心话题。“把手”在文中后半部分出现,老人讲的“Urwat”就是把手。“把手”是我骑马不会松开的马缰绳,是“知识在终点之上、也是人在限界上的抓揽
21、”,比喻人的顽强意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它可以在绝望时刻给人支撑,帮助人们走出困境。【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语言描写的能力。做本题时,要明确题干要求,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了解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考虑它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和主题思想的作用。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往往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需先从原文找出独白内容,再做体会。如这段独白连用三组转折:想叫喊但是知道没人听;想下马,但是下面是泥潭;哭了一声又止住了,用“喘、挣、拔、停、陷”等动词,写出了陷入沼泽后的挣扎,表达了作者渴望求助但又找不到出路的恐惧;如“我不知是已经绝望还是一念侥幸”从侧面
22、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无力与绝望。结构上逐渐深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知识付费是一种与知识传播相关联的商业现象,近年来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所谓知识付费中的“知识”,与传统媒体中的“知识”有所不同。这里的“知识”,其本质是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其形态包括线上教育、数字出版及咨询业等多种形态。知识付费可以看作“信息付费”,即在信息生产和消费者之间存在消费差,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沟通和变现。知识付费风口的到来给整个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生
23、机。对于知识生产者来说,知识付费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版权,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对于知识付费的用户来说,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相对稀缺。知识付费能够使用户高效地筛选知识,获得更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摘编自王国英知识付费对内容为王的反思与重构,新闻论坛2018年2月)材料二:“知识付费”热在某种程度上是知识经济在人们生活中的倒影。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接入互联网的同时,也接入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即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知识经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进步,“知识”成为支撑经济和经济增长的首要生产力要素,相应的人力要素、物质要素被大大削弱。在今天的社会中,个人
24、要想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成就,知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迫使个人不得不获取更多的“知识”。从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出发,知识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是一项必须要进行的消费。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互联网下信息爆炸所带来的社会议题如走马灯般快速变化,消耗着人们的注意力。如果不及时吸收新的知识和讯息,又很容易与同龄人失去共同话题。这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被迫追赶的焦虑感,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人们追赶时代步伐所必须付出的努力,即不停地学习以提升自己。从知识付费者的角度而言,知识付费项目确实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调查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0.93亿人,同比增长93.8%,预计2018年将达
25、到2.9亿人。(摘编自张程内容付费:知识经济的倒影,记者观察2018年3月)材料三:知识付费产业要想向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然会经历重大洗牌。洗牌后,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或许只能留下一两个平台,其他知识输出方只能在这些平台上生存。平台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知识分享者的产品和客户需求,保证客户找到有用的产品,而知识分享者找到能够“听得懂的人”。同时,平台要想做出声誉,就必须对知识产品严格评估。而知识产出者要想生存,必然会朝两个方向分化:一个是部分知识生产者会走向更垂直、更深度的道路,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保证自己提供的东西“有用”是他们的生存依靠;另一个是部分知识生产者会走向泛娱乐化
26、的道路,他们提供的东西主要用于陶冶情操,扩大见识,保证自己提供的东西“有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总之,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必须提供更专业、更聚焦、更精准的产品。(摘编自易鹏知识付费还得“洗牌”,环球时报2017年11月21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识付费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互联网传播,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的一种商业现象。B.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大削弱了支撑经济和经济增长的人力要素、物质要素,“知识”成为首要生产力要素。C. 从数据显示来看,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是2016年的三倍之多,由此可见,知识付费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D. 未
27、来知识付费平台能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知识分享者的产品和客户需求,并对知识产品严格评估。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识付费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产权,又能给知识付费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稀缺信息。B. 知识付费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和对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有直接关系。C. 知识付费能够减缓因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所带给人的焦虑感,这说明好的内容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付费的。D. 知识产出者需要朝着更垂直、更深度和泛娱乐化两个方向分化,才能在未来知识付费产业中找到生存之道。9. 以上三则材料,各自报道知识付费的侧重点有
28、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 C 8. A 9. 材料一侧重点:知识付费的特点和优势。先讲对知识付费的理解,再讲其作用,提示知识付费需做到内容为王。材料二侧重点:知识付费的发展原因及前景。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知识经济”,带动了“知识付费”热,知识付费项目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材料三侧重点:怎样让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知识付费产业要想向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然会经历重大洗牌。【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审题干,然后浏览选项,利用选项中的关键词或重点句,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找出选项内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按题干要求
29、作答。C项表述错误。原文是“从知识付费者的角度而言,知识付费项目确实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选项说“知识付费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和“项目”不是一回事,选项是偷换概念。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解读文本,对文章所述的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并将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加以比对,明确选项在设题方面的陷阱,逐一分析判断。要选“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理解有误。从材料一看,“对于知识付费的用户来说,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相对稀缺”,这和选项里说的“又能给知识付费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稀缺信
30、息”有出入。其他选项都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故选A。【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题干重点是报道的侧重点,就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材料一:知识付费的特点和优势。先讲的知识付费是一种与知识传播相关联的商业现象,近年来发展很快,知识付费风口的到来给整个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最后说“知识付费能够使用户高效地筛选知识,获得更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示知识付费需做到内容为王。这是知识付费的特
31、点和优势。材料二:知识付费的发展原因及前景。先说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知识经济”,带动了“知识付费”热。接着说知识对于消费者而言巳经是一项必须要进行的消费,最后明确知识付费项目确实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是知识付费的发展原因及前景。材料三:怎样让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知识付费产业要想向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然会经历重大洗牌。这是侧重讲怎样让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抓三个方面整体感知: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有效信
32、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覆诘难,殊不能对。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诏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试不中格,更下国子试讲经,复第一,遂赐第。调钜鹿主簿、和川令,发强擿伏,一时能吏自以为不及。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恕独恤其妻
33、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史深文峻诋。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因言天子方属公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面刺其过,安石怒,变色如铁,恕不少屈。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 恕奋厉不顾,直指其
34、事,得失无所隐。光出知永兴军,恕亦以亲老,求监南康军酒以就养,许即官修书。光判西京御史台,恕请诣光,留数月而归。道得风挛疾,右手足废,然苦学如故,少间,辄修书,病亟乃止。官至秘书丞,卒,年四十七。死后七年,通鉴成,追录其劳,官其子羲仲为郊社斋郎。(节选自宋史刘恕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B.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C.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
35、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D. 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制科,又称大科、特科,科举中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B. 未冠,尚未加冠,冠礼是古代男性成年礼,一般二十岁举行,但在民间也可以提前。C. 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则是对史书字句的注解。D. 御史台,中国古代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36、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恕天资聪颖,才学出类拔萃。他书读一遍就能背诵;唐书这样的典籍,一月读毕;应考时他的对答令主考惊异,廷试时他再次拔得第一,被赐进士。B. 刘恕深明史法,修书最受倚重。司马光对他推崇备至,召他参与编写资洽通鉴;遇到纷错难治的史实,就委托他进行考证;他尤其熟悉魏、晋及以后的历史。C. 刘恕正直刚毅,不为权势所屈。他在钜鹿、和川任职时,就大胆揭发奸佞之人;王安石变法中想要任用他,他辞而不就,还曾当面指责王安石的过失。D. 刘恕博览史书,病重苦学不辍。他不但研读史记,还对其他的私记杂说都了如指掌;出行途中即使患上重病,依然苦学如常,直到病情危
37、急才肯作罢。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覆诘难,殊不能对。(2)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使深文峻诋。【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拜见丞相晏殊,拿史书上的事向他请教,反复追问,连晏殊也不能回答出来。(2)只有刘恕体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像对待自己的骨肉,又当面数落转运使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有刻毒诬陷之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
38、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无所避”的是“抗言其失”的做法,排除AC。“安石”是人名,“用事”是常用词,意思是“当权执政”,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高论之士”是名词词组。“呼吸”一呼一吸,比喻轻而易举。“事呼吸成”和“祸福高论之士始异”,表意不通,排除A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39、尤其是课下注释的相关内容。C项表述错误。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选项说“疏,则是对史书字句的注解”不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他“未冠,举进士”,即进士及第。之后廷试,“主司异之,擢为第一”,并非在此赐予进士,选项说“廷试时他再次拔得第一,被赐进士”不当。故选A
40、。【13题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谒:拜见,拜谒。诘难:追问。对:回答。问以事:介词结构后置句和省略句,应是“问之以事”,即“拿史书上的事向他请教”。(2)恤:体恤,顾念。妻子:妻子和儿女。面:名词作状语,当面。数:数落。深文: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峻诋:刻毒诬陷。参考译文: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刘恕从小就十分聪慧,书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十三岁时他想应制科考试,向别人借
41、了汉唐书,过了一个月就都归还了。他去拜谒宰相晏殊,拿史书上的事向他请教,反复追问,连晏殊也不能回答出来。刘恕在钜鹿时,晏殊把他召到府上,以隆重的礼仪来对待他,让他讲解春秋,晏殊亲自率领属下官员去听。还不到二十岁,刘恕登进士第,当时皇帝有诏,能讲经义的考生另外报上姓名,应诏的只有几十名,刘恕用春秋礼记对答,先列述注文,再列举先儒们各种不同的看法,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所提一共二十问,刘恕对答都很正确,主考官大为惊异,选他为第一。其他文章也被列为高等,但廷试却没有考中,便再让他到国子监试讲经书,又列为第一,于是赐进士第。调任钜鹿主簿、和川县令,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当时那些自以为很有本事的官吏都
42、自觉不如刘恕。刘恕为人很重情义,答应办的事一定马上去办。郡守犯了罪被弹劾,下属官吏都被牵连关进牢狱,只有刘恕体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像对待自己的骨肉,又当面数落转运使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有刻毒诬陷之嫌。刘恕十分爱好史学,从太史公司马迁所记始,到周显德末年,纪传以及纪传之外的私记杂说,没有不读的,上下数千年间,无论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英宗让他自己挑选馆阁英才共同编写。司马光回答说:“馆阁文学之士确实很多,至于专门精通史学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刘恕罢了。”当即征召刘恕为官署的僚属,遇到有史事纷繁杂乱难以整理的,就把它们委托给刘恕。刘恕对于魏、晋以后的事,考证差错,最为精当详尽。
43、王安石与刘恕有老交情,想要引荐他到三司条例司任职。刘恕以不熟悉钱粮为借口推辞,趁机对王安石说:天子正托付您主持大政,应该张扬尧、舜之道来辅佐明主,不应把利益放在前面。刘恕当面指责他的过失,王安石大怒,脸色变得如铁,刘恕却没有丝毫屈从。有时候在众人广座中,直言他的过失毫不回避,王安石于是和他绝交。当王安石主持事务,轻而易举地就招祸。高谈阔论的人,开始意见不同而后最终附和他,当面赞誉而背后诋毁他,口是心非的都像这样。刘恕奋厉不顾,直接指责其事,得失没有什么隐讳的。司马光出京掌管永兴军,刘恕也因为父母年老,请求监管南康军酒来侍奉父母,朝廷答应到诏他在官任上修书。司马光任西京御史台通判,刘恕请求拜见司
44、马光,司马光留他数月才让他回来。在路上得风挛疾,右手足废,然而像以前一样苦学,有时间,就修书,病急才停止。官至秘书丞,去世,年四十七。死后七年,通鉴写成,追录他的功劳,授其子刘羲仲为郊社斋郎。【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韦庄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
45、间富贵家。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注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兵乱,诗人参加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周宝盛大宴会,有感而作。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三个“满字,再现夜宴场面的盛大华丽。B. “海上神仙窟”竟然只似“人间富贵家”,诗人以夸张之笔写出夜宴的豪奢。C. 诗中写愁的方式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相同,都是在以乐衬哀,表现力强。D. 这首诗写诗人陪同府相于中堂夜宴的所见所闻,寄寓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情怀15. 请围绕“愁”,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答案】14. D 15. 全诗前面三联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
46、舞夜宴的富贵气象,尾联重在点“愁”。联系诗歌内容和注解看,(1)愁黄巢兵乱国势倾颓(为国家的安危而愁);(2)愁家人离散,自己身陷病痛无力自保;(3)愁当权者纸醉金迷,不顾时局动荡;(4)愁百姓饱受战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做题要求,再结合题目含义和注释,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进而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辨析,最终得出答案。D项曲解文意。诗中写诗人陪同府相于中堂夜宴的所见所
47、闻,“月半斜”之“半”,既是实景,又寓微言。写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酒色,主要是为了对比出心中之愁。选项说“寄寓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情怀”理解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做本题时,要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结合全诗和注释,抓关键词语,体会情感表达;依照题目要求,组合答案。第一联这是描写宴会的盛大华丽;第二联是写夜宴的豪奢,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像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第三联写雕饰精美的门庭,灯烛辉煌,像是红烛夜市一般。歌女们翩翩起舞,彩衣像牵曳着碧空云霞。“夜攒”“晴曳”把
48、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结尾毫锋陡然转到了宴会场外的静夜遥天:“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在论述小年时,用“_”的例子证明有的生命短暂不足月余;真正的逍遥,在顺应天地万物本性的同时,“_”,才能自由随心无所依。(2)李商隐锦瑟中表明作者到老都珍重这份感情,但当时已然是凄迷难
49、辨的句子是“_,_”。(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总写词人出猎的豪情狂态的一句是“_”;面对边关战事,形象描绘自己报效国家依然勇武有力的一句是“_”。【答案】 (1). 朝菌不知晦朔 (2). 而御六气之辩 (3). 此情可待成追忆 (4). 只是当时已惘然 (5). 老夫聊发少年狂 (6). 会挽雕弓如满月【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重视平时积累,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选准语句,借助语境和字义来确定字形,注意关键字和易错字写法,不丢字加字,书写清晰工整,写完要回顾检查。注意 “菌”“晦”“御”“辩“惘”“聊”“雕”等关键词的写法。【点睛】名句默写
50、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解答时此类题目,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根据所给语境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高雅的格
51、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故事、迷人的想象。像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之死,包含多么丰富深刻、发人深省的内容,艺术力量又是多么震撼人心!射雕英雄传碧血剑又以多么生动感人的小说笔墨,塑造并赞美了郭靖、袁崇焕这类为民众利益献身的“中国的脊梁”式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也是其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如果说严肃文学是“为人生”,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金庸小说则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
52、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岀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 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 ),做到互为启发, 。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仅有神奇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尚的格调、深邃的思想。B. 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C. 不仅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D. 不仅有高尚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更具有神奇的故事、迷人的想象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睚眦必报 真知灼见
53、兴趣盎然 相得益彰B. 锱铢必较 真知灼见 兴趣盎然 珠联璧合C. 睚眦必报 才高识远 兴味索然 珠联璧合D. 锱铢必较 才高识远 兴味索然 相得益彰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传统文化学理又借武功修养来阐释人生哲理B. 武功修养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人生哲理C. 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D. 又借武功修养来阐释传统文化学理乃至人生哲理【答案】17. B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然后联系上下文,审读原文语句,确定语意
54、关联,再次对比选项,找出差别,认真推敲之后确定答案。本题要求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先看画线句子,看语病所在,结合选项特征,逐一排除。选项所给内容,是递进关系句,从表意逻辑上看,先有“想象”再有“故事”,有“故事”才有“格调”和“思想”,由此确定大致语序。排除CD。对比AB项,修饰“格调”用“高雅”比“高尚”恰当。“高雅”指高尚雅致。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比喻高超雅正。“高尚”使保持高洁;崇高(指道德、品质)。排除A。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思
55、考所给词语的意义和特征,再按照要求,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锱铢必较:对锱和铢这样微小的量都要计较,形容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语境是针对“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来讲的,后文举的是“郭靖”事例,用“睚眦必报”贴切。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才高识远:是指才能超众,见识深远。语境强调作者见解,用“真知灼见”语意更突出。兴趣盎然:形容兴致高,兴趣浓厚。兴味索然:表示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语境是对作者及作品的肯定,该用“兴趣盎然”。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语境
56、强调“寓文化于技击”的情况,对象不是人才或事物,该用“相得益彰”。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侧重于语意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根据前后语境综合分析作答。要选“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可以从对比选项,做筛选排除。从语境看,括号所在的句子是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的意图的,联系后面的“做到互为启发”,可知“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是启发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当说文化对技击的影响,话题应该是“文化”,依此排除BD。从语意的连贯性上看,A项以“传统文化学理”为话题,是中途易辙,表达不合适。故选C。20.下面是五种实用
57、文的摘录,各有一处不合文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1)因条件所限,本系统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感谢您的宽恕和支持!(致用户的信)(2)警告广大业主,应上级要求,也为保护小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本小区公共绿地一律不准私搭乱建。(小区公告)(3)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校决定于2019年3月14日在校内庄重举行建校百年庆典活动。(校庆公告)(4)近来身体还好吗?我们已有几个月从未谋面了,我常常想念着您。(家书)(5)惊悉令爱在今年高考中蟾宫折桂,谨示衷心祝贺。(贺信)【答案】(1)“宽恕”改为“谅解”;(2)“警告”改为“敬告”;(3)“庄重”改为“隆重”;(4)将“从未”去掉;(5)“
58、惊悉”改为“喜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侧重得体的考查。做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明要求,确定分析方向。其次,通读各个语段,了解大意,细心体会各个词语的意义、色彩、搭配情况等,并对语句的语体风格进行辨识。最后,依据分析结论,对应要求,先找后改,对应作答。(1)“宽恕”:宽大仁恕;饶恕,原谅。在此用语意过重,应改为“谅解”;(2)“警告”是一种警戒性的纪律制裁方式。看涉及 “广大业主”对象,运用不得体,应改为“敬告”;(3)“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修饰“举行”应用“隆重”,“隆重”是“盛大庄重”的意思;(4)“已有几个月未谋面了”和“从未谋面”表
59、意矛盾,结合语境看,将“从未”去掉;(5)“惊悉”: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一般指听到的坏消息。不合语境色彩。可改为“喜闻”。【点睛】得体,指恰当地使用语言,能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是用语适合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语体,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学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语言得体主要指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答这类题要
60、在平时多读勤练,了解常见错误答题类型,总结规律,提高答题的正确率。21.下面是某省图书馆的借书、还书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答案】某省图书馆借书、还书流程包括借书、还书、二次借阅三个方面。借书,按时读完要还书。到期未读完,可通过到馆、电话、官网等方式续借;未续借的缴纳逾期费,再还书。还书之后都可二次借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涉及的图文转换。答此类题时,要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解读图标的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先明确题干要求,再仔细观察图表,
61、按箭头指向审读,不能丢掉内容要点,表述时既要准确,又要有逻辑层次。由题目可知,本图为某省图书馆的借书、还书流程图。借书还书分为“按时读完”和“到期未读完”两种情况,“到期未读完”还涉及办理不办理续借手续、如何办理续借手续和不办理续借手续怎么处理的问题。按箭头提示概括,具体表述时语言要准确、简明,连贯,注意字数要求。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年参加高考的李恩慧,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录取。面对14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家境贫寒的他决定利用暑假,通过卖西瓜为自己筹集学费。每次出摊前,他都会发朋友圈替自己的流动西瓜摊吆喝。消息发出后,他的朋友和当地的义工们常常赶来帮
62、忙。8月4日,浙江卫视报道的永康李恩慧卖瓜筹学费上大学的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络转发量破千万。媒体的转载让李恩慧瞬间成了永康的“红人”,无数人开始关注这位“西瓜男孩”,短短10天的时间,李恩慧已经攒足了第一学年的学费。对于“西瓜男孩”攒学费的事情,网友纷纷发表评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评论一:贫穷并不值得赞美、歌颂。评论二: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评论三:得到广泛关注的李恩慧,也许会受到舆论的绑架,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对于这三则评论,你有什么看法?请选择其中两则(或三则)评论,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然后立意行文,做一个综合述评。要求态度明确,自拟标题;不要
63、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示例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生活际遇,每个人也都有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和权力,相对于高中毕业生而言,面对14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没有放弃志气,而是积极行动起来,用卖西瓜的方式为自己筹集钱,与贫穷的命运抗争,可敬可佩。“西瓜男孩”的称号,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经历,也看到了作为男孩的他成长中的自立。他的做法引用泰戈尔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生活有痛,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谁家父母舍得让孩子酷暑天去送西瓜,如果有更安逸的赚钱方式,李恩慧也没有必要利用暑假,通过卖西瓜为自己筹集学费。家庭出身贫寒,生存生活条件
64、恶劣,是父辈的社会地位造成的,不可更改。李恩慧用卖瓜筹学费上大学,演活了平凡人在苦难和挫折中的信仰和尊严,奏响了与命运抗争的强者之歌,怀揣着向上的心,微笑面对生活,迎来了希望和转机。但是,贫穷并不值得赞美、歌颂。贫穷能够使人成才,但并不必然使人成才。贫穷本身不赐予人们任何成就,在通常情况下,常常会摧残、扼杀、毁灭人才。真正要感谢的不是贫穷本身,而是那个愿意为梦想而努力的自己。原生家庭的差距阻碍了寒门逆袭,然而现实中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升学季”的“西瓜男孩”李恩慧的故事,叫人看到希望,听到梦想,是因为困不失志,是为人的尊严,也是他人愿意帮助你的前提。尽管贫穷的环境可以磨砺一个人的品格
65、,但人生成功的本质之因并不是贫穷,而是自身,贫穷并非是人杰的必要条件,身处底层而不失去突出重围的决心,才可能成功。法国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后来,他迁居乡间。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从此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没有那种不怕不弃、奋勇前进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诞生出不朽之作。“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不是要我们安于不合理和不美好,而是强调“起而行之”的主观能动作用。坐享难
66、成,奋斗得福,这是“西瓜男孩”的坚守,更是感动并激励我们的价值方向。一个乐观的奋斗者,贫穷或暂时的艰苦,可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磨刀石”,再引泰戈尔的话作为给所有的愿意为生活和正在为生活打拼的朋友,“愿你要的明天,如约而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做此类题目,要认真审读材料,找关键词,领会材料内涵和侧重点,明确作文的隐性和显性要求,联系现实,选取合适的角度立意,完成写作。对于贫困生来说,14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集齐可是不易。李恩惠与命运抗争,怀揣着向上的心,微笑面对生活,其精神可贵。大家给予关注,社会施以帮助,让他短短10天攒足第一学年的学费。这是一个正
67、能量的事件。写作要求,选择其中两则(或三则)评论,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需要对每则评论加以分析,了解其角度和意图。第一则评论:贫穷并不值得赞美、歌颂。人间有喜有悲,人间有穷有富。人生的成功的本质之因并不是贫穷,而是自身。贫穷是不足,是差距,值得赞美的不是贫穷,而是直面并战胜贫穷的勇气与精神,不要刻意拔高“贫穷”的客观力量。第二则评论: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的不合理、不美好是一种客观存在,需要正视和面对,发挥“起而行之”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不是要我们安于不合理和不美好。第三则评论:得到广泛关注的李恩慧,也许会受到舆论的绑架,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李恩慧得到广
68、泛关注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暖,看到了人们对他行为和精神的认可,这是媒体和网络的力量,但是,从不利的方面来讲,被作为“红人”的他也有受到舆论绑架的可能,将来何去何从,是否还会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也耐人思考。综合对材料和评论的理解作文,评论不能单讲其一,不能顾此失彼。参考立意:1、“西瓜男孩”演活平凡人的自强梦,舆论可以关注,但要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利。2、西瓜男孩是对“少年强”的最好呼应,社会支援是人间大爱的最好的证明。3、自食其力,这是一个人的原则和尊严,社会要为自食其力者点赞。4、不要感谢贫穷,要感谢就要感谢为梦想拼尽全力的自己。5、贫穷或暂时的艰苦,是历练成长的“磨刀石”,但是改变贫困状态才是最
69、根本的追求。7、不言放弃,社会只会对他肃然起敬。可用素材:1、一个人必须坚信他自身之中存在着某种不可摧毁的东西,否则他就无法生活。卡夫卡2、以考入北大的河北寒门女孩:感谢贫穷。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事业,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得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贫穷。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感谢贫穷,你赋予了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永不低头的气量。3、法国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后来,他迁居乡间。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
70、,从此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没有那种不怕不弃、奋勇前进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诞生出不朽之作。4、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教授,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5、傅雷曾经说:“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层次分析:本文选取评论一和评论二这两个角度写作,题目即是观点。开篇引述材料,提出观点;之后先肯定了李恩慧用卖瓜筹学费上大学的精神,说明贫穷并不值得赞美、歌颂,贫穷能够使人成才,但并不必然使人成才。进而引用事例,证明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最后重申观点“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强调“起而行之”的主观能动作用。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论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