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481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第9课1(2020菏泽B)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A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C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说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困弱,面对金军侵扰无力还击。因此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故D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材料的主旨

2、,故A项错误;材料和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无关,故B项错误;C项错在“根本”,说法过于绝对。2(2020天津河北区)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夺将帅权力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答案】D 【解析】据图片信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可知,北宋地方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D项符合题意;“极力提高皇权”“竭力削弱相权”都是中央机构的调整,A、B两项与题意不符;图片信息没有涉及“削夺将帅权力”,C项错误。3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

3、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答案】D 【解析】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因此,答案选D项。4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频繁换相 B培植亲信C分化事权 D重视法治【答案】C 【解析】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反映分割宰相权力,不是频繁换相,故A项错误;据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北宋通过分割宰相

4、权力以加强皇权,不是培植亲信,故B项错误;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体现了分化宰相事权,故C项正确;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是为了分化宰相事权,加强皇权,不是重视法治,故D项错误。5.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北宋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答案】C【解析】北宋为了解决地方割据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例如,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地方财政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设置通判监察

5、地方等,从而加强了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故C项符合题意。6.隋唐时期,士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这一变化()A.抑制了官僚腐败B.增添了政治活力C.降低了官员素质D.确立了官僚政治【答案】B【解析】宋朝崇文抑武,大批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队伍的士人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增添了政治活力,B项正确。7(2020辽宁本溪)在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根除地方腐败C提高行政效率D解决唐末弊政【答案】A 【

6、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为了解决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问题,派文官任知州,控制了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因此,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藩镇割据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项错在“根除”,说法绝对,故错误;材料和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故C项错误;解决唐末弊政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8(2020北京西城)宋史云:“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A无为而治B设置南、北面官C崇文抑武D强化君主专制【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太祖“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治国的特点是崇文抑武

7、,C项正确;太祖革命与无为而治矛盾,A项错误;南北面官制是契丹政权的制度,B项不符合史实;宋代“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与君主专制得到强化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9(2020济南)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宋初“防弊之政”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设的机构是()A通判B枢密院C参知政事D诸路转运司【答案】D 【解析】据材料“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可知,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防弊之政”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地方所设的机构是诸路转运司,官员是“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政转运到中央,D项符合题意;通判是北宋负责地方监察

8、的官员,A项错误;枢密院是北宋负责军事的中央官员,B项错误;参知政事是北宋负责行政的中央官员,C项错误。10(2020聊城)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一做法政治意图的相关解释最合理的应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D彰显殿试的权威与地位【答案】B 【解析】据材料“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可知,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

9、取者即为“天子门生”,这一切都反映了皇帝掌握了用人权,强化君主用人权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取士的“殿试”环节,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A项错误;外朝是汉代时期的机构,与殿试无关,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11下表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官僚家庭184人平民家庭417人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B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C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中南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可知,来自平民家庭的进士比官僚家庭的比例高很多,说明科举制拓宽

10、了政治参与的途径,故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12(2020潍坊)宋辽并立期间,杨业率领杨家将保家卫国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在辽国古北口有纪念杨业的“杨无敌庙”,宋朝民间将杨家将故事演义得更加丰富。据此可知当时()A民族之间战争异常惨烈B理学成为宋辽的官方哲学C杨家将逐渐被民间神化D忠烈节义受宋辽民间推崇【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杨家将保家卫国事迹在北宋和辽国都被民众纪念,这体现了忠烈节义受到宋辽民间推崇,故选D项;材料中现象是民间行为,不能体现出A、B两项;C项被神化扩大了杨家将的影响,排除C项。13.“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

11、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B.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D.北宋向辽交纳“岁币”【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北宋向辽交纳“岁币”的官方文书,不属于经贸往来,故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正确。14.宋太祖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2万人,到宋真宗时91.2万人,这说明()A.边患日趋严重B.立国政策改变C.军人地位上升D.藩镇拥兵自重【答案】A【解析】宋朝一直实行崇文抑武的立国之策,执行养兵的政策,这些都没有改变,军队人数的

12、增加是因为边患越来越严重,A项正确。15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D用人不当【答案】B 【解析】庆历新政激进的改革措施,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成为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16(2020泰安)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A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除了边境威胁 B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C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巩固了统治D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理财”,目的是增加政

13、府收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北宋没有“消除了边境威胁”,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由于大地主,官僚的反对而失败,C项说法错误;D项不是材料主旨。17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和“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

14、”的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故D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做法只是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并没有剥夺三司的财权,故B项错误。 18北宋和辽、西夏,南宋和金朝都签订过和平协议。这些协议都()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间关系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答案】D 【解析】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的是宋辽协议,排除A项;宋金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排除B项;确立了兄弟国间关系的是宋辽协议,排除C项;三份协议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D项正确。19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5、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B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 C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 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答案】B 【解析】据“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一诗句分析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南宋偏安的实质,B项符合题意。20.宋高宗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宋以向金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此以后()A.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B.南宋政权归顺于金朝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D.宋金之间以和平为主【答案】A【解析】绍兴和议以后,南宋对金称臣,南北一直呈对峙状态,故A项正确。宋金对峙,向金称臣,但后来又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

16、侄国”,故B项错误;金朝在和议之前已经进入中原地区,故C项错误;和议之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多次战争,故D项错误。21(2020北京西城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据材料,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答案】措施:考试资

17、格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传统受歧视的工商业者也可参加;录取方面,更多录取社会下层士人。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统治力量;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推动崇文抑武局面形成;改变及第个人与家族的地位和经济状况;促进重农抑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一批儒商诞生,提升中国商业文化。【解析】措施:依据材料四中“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的科举考试资格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传统受歧视的工商业者参加;更多录取社会下层士人。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范围的扩大,对于统治基础的加强

18、、社会关系中的平等、崇文抑武局面的形成、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思想观念发的变化、儒商及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二材料二(庆历中)时患州县赋役之烦,诏诸路上其数,俾二府大臣合议蠲减。(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七十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府”的性质和职能。【答案】(1)特点:沿袭唐末五代制度;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文武之事,号称“二府”。影响: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枢密使掌武事,宰相掌文事,互相牵制和依赖有利于政治的稳定。(2)性质: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属于决策机构。职能:不但可以决策军国大事,还能参加有关赋役制度以及法制问题的决策。【解析】第(1)问,“特点”要根据材料信息,从“沿袭前朝”和“分权”两个方面回答;“影响”要注意从枢密院设立的目的和影响两个方面回答。第(2)问的“性质”要答出决策性,“职能”要答出决策的内容和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