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定义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气候光照生物的能量源泉,光照时间长短和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热量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还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水分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分多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比较少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山地耕作不便,且水土保持不易,宜发展林业、牧业(或立体农业)土地位置城镇周边
2、适宜发展郊区农业(蔬菜、园艺、乳肉蛋禽生产)和高效农业土壤肥力和性状影响作物的产量和类型,如酸性土壤适合于马尾松、茶树等水源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应布局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地区(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3)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
3、响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种植方式耕作制度落实农作物布局的具体形式保鲜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下表为2014年全国及四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公顷)。完成12题。稻谷玉米大豆油菜籽全国3 031.03 712.3917.9758.8黑龙江320.6544.0262.20吉林74.7369.733.20河南65.0328.445.40.5湖南412.134.617.0129.81.从全国看,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A油菜籽B大豆
4、C玉米D稻谷2黑龙江和吉林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市场D交通1B2.A第1题,从表中数据显示可以看,大豆的播种面积全国共917.9万公顷,其中黑龙江、吉林两省占了近三分之一,其他省份很少,反映出大豆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第2题,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省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不太适宜油菜的生长。1福建武夷山,平均海拔6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驰名中外。茶王“大红袍”(下图)就根植在峡谷最深底部靠北的峭壁岩缝中,四周山峦屏障,岩壑间幽涧流泉,云雾弥漫。武夷岩茶生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日照充足日照较短冬暖夏凉高温多雨烂石砾壤深厚红
5、壤ABCDC根据材料“岩茶根植在峡谷最深底部靠北的峭壁岩缝中”,峡谷最深底部光照很少,错,对。“四周山峦屏障”冷空气影响不到,暖湿气流也难以进入,冬暖夏凉,对,错。在峭壁岩缝中生长,只能是烂石砾壤,对。没有深厚红壤存在条件,错。(2017杭州四校联考)图1为19902013年全国与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图,图2为19902013年浙江省蔬菜播种面积变化图。完成23题。图1图22对图1的描述或分析,正确的是()A浙江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在增加B浙江播种面积快速下降,近年趋稳定C与全国相比,浙江的变化较平稳D两者的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3图2浙江蔬菜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扩
6、大B气候变暖,种植条件改善C经济步入萧条,肉类滞销D技术发展,科技推动种植2B3.A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据图1判断,19902013年浙江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整体下降,故A项错误;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且2006年之前快速下降,2006年之后趋于稳定,故B项正确;19902013年全国与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率:全国(165 000149 000/149 000)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
7、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2.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气候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先进的科技(3)混合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优点混合型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
8、,耕种、放牧、休耕轮作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地中海式农业地中海气候区,如南欧、西亚、北非种植小麦、大麦及葡萄、柑橘、橄榄等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及市场条件(加试要求)(2017浙江六校联考一模)下表为2011年世界不同区域的七种作物种植面积(单位:千公顷)。完成12题。大洲代号咖啡玉米马铃薯稻米小米小麦可可豆甲016 4516 14072583859 5660大洋洲568643803813 554145乙5 47464 5011 6346 88014335 9761 602丙2 37634 5501 88311 16918
9、4698 9966 487丁2 57054 8109 548145 27012 442102 2931 7691.乙、丙、丁三地依次为()A欧洲、亚洲、非洲B非洲、亚洲、欧洲C美洲、非洲、亚洲D美洲、欧洲、亚洲2关于甲大洲的描述正确的是()A雨热同期,水稻种植业分布广B地势平坦,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经济水平高,乳畜业发达D气候湿热,热带种植园广布1C2.C第1题,乙、丙、丁三地均生产咖啡、可可豆、稻米、小麦等作物,因此三地均为跨热带、温带地区的大洲。其中咖啡、可可豆产量最大的地方分别位于乙、丙两地,可判断两地热带范围广,因乙地盛产小麦,故为美洲,丙地应为非洲;丁地稻米产量最大,应为亚洲。故选
10、C。第2题,甲地没有热带作物,因此甲地为欧洲,受气候和市场的影响,当地乳畜业发达,故选C。下图为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34题。甲乙3甲地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4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专业化程度低B机械化水平高C科技水平低D生产规模小3D4.B第3题,甲地畜牧业和种植业比重相当,商品率高,因此是混合农业。第4题,乙地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比重大,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专业化程度、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课后限时训练(二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读黑龙江海伦市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回答13题
11、。评价类别玉米小麦大豆产量衰减(单位:kg/hm2)热量衰减量42 01031 60438 461水分衰减量2 4671 4311 158土壤养分衰减量1 5251 182946社会经济因素衰减量1 8864 1182 911 资源利用效率(单位:%)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注:产量衰减指在某要素的制约下引起的农作物减产量,其值越大,说明该要素对作物生长需求的满足率越小。1海伦市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A玉米B小麦C大豆D小麦和大豆2对海伦市农作物高产制约最大的因素是(
12、)A水分B热量C土壤养分D社会经济因素3为了减轻上题所述要素对该市农业生产的制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发展节水农业B加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C培育优良品种D增施有机肥1A2.B3.C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是玉米,海伦市最适合种植玉米。第2题,由材料可知,产量衰减值越大,说明该要素对作物生长需求的满足率越小,也就是该要素对作物生长的制约越明显。由表可知,对海伦市农作物高产制约最大的因素是热量。第3题,加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虽然能使温室效应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该地区的热量条件,但气候变暖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不利于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优良品种可增强农作物对
13、该地区热量条件的适应性,从而减轻热量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制约。C选项正确。“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如图中1楼养鱼,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读图,回答45题。4“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践的关键因素是()A粮食需求B气候变化C技术水平D劳动力数量5“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ABCD4C5.D第4题,题干中显示出发展“垂直农业”,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支撑。第5题,“垂直农业”主要是为
14、城市居民提供农副产品,不会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垂直农业”发展依靠城市的各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会加大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但这种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小,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正确;“垂直农业”可以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正确。故选D项。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图。据此回答67题。6阶段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水源状况 B科学技术C草场分布D市场需求7发展到阶段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其主要原因是()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甲地区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
15、术的发展乙、丙两地区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奶牛产奶量降低ABCD6D7.B第6题,阶段牛奶生产基地靠近城市分布,市场需求是主要区位因素。第7题,发展到阶段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一方面是因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为较远距离供奶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与牛奶生产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有关,既然集中于甲地生产,说明甲地牛奶的生产成本低。甲图中阴影表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范围,乙图表示甲图中相应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读图,回答89题。乙8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B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C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D是精耕细作的农业,需
16、投入大量劳动力9乙图所表示的甲图中相应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混合农业D季风水田农业8D9.C第8题,直接根据图示判断,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主要农作物为水稻;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高,商品率低;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故D项正确。第9题,乙图中的农业生产为“基塘农业”,属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下表表示的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1012题。农作物生长期平均气温(C)10C积温(C)降水量(mm)日照时数(小时)18303 50060080020303 5003501 0002 00015181 60020050080020308
17、 0001 5002 00010.四种农作物中,鄱阳湖平原适宜种植的是()AB CD11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不足B水分条件不足C水热配合不好D光照条件不足12下列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的是()A湄公河三角洲平原B三江平原C美国西南部D澳大利亚东南部10A11.D12.B第10题,鄱阳湖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降水量超过了作物适宜的降水量,其积温达不到作物需要的条件。第11题,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多云和雾,光照条件差,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第12题,湄公河三角洲平原、美国西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三个地区的降水量和夏季平均气温都不适合作物的生长。(20
18、17浙江台州一模)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3影响甲所在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优势条件是()A高度机械化生产B暖湿的气候条件C农业生产商品化D巨大的消费市场D甲为美国东北部地区,当地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农业地域类型以乳畜业为主。二、非选择题14读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规划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甘肃新疆主产区主要的农产品有哪些?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3)在我国三大自然区中,没有规划农产品主产区的是_,分析其自然原因是_。(4)请从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和限制条件三方面比较长江流域主产区与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业生产差异。农
19、产品主产区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率限制条件长江流域主产区东北平原主产区【解析】第(1)题,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从气候看,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第(2)题,甘肃新疆地处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农产品以小麦和棉花为主,主要的有利自然条件从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青藏高寒区没有农产品主产区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第(4)题,长江流域主产区为水稻种植业,东北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根据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地区分析其差异。【答案】(1)多在东部地区(东部季风区);大多位于平原丘陵地区。(2)棉花、小麦。光照充
20、足,温差大;有灌溉水源。(3)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热量不足(4)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率限制条件长江流域主产区水稻种植业低旱涝灾害频繁东北平原主产区商品谷物农业高热量不足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2年,桑基鱼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遗憾的是,自1978年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面积逐步减少。据南方日报记者调查,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面积已由200多万公顷,萎缩至不足200公顷。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模式图。(1)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将下面相关的对应项连接起来。A丝厂B 糖厂C 养蚕业D 养鱼业E 种甘蔗(2)这是一种新颖的_农业,这种
21、塘基互养的人工生态系统,取得了_、社会、_效益的统一。此生产模式具有农业生产的_特点。(3)该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是什么?基塘生产有什么环境效益?(4)导致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面积变小的区位因素是什么?【解析】基塘生产是一种符合当地实际的混合农业,它是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比如,“基”上种植桑树,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2、【答案】(1)ABCDE(2)混合经济生态地域性(3)主要的区位条件有: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热条件优越,有利于种植甘蔗和桑树;地势低洼,有利于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地处季风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主要的环境效益有:鱼塘属于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价值。鱼塘不但可以随时补给地下水源,雨季时更可以发挥蓄水防洪的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还会降低温度,增加大气的湿度,促进水循环;桑树林还可以成为一些鸟雀的栖息地,从而构成天然的湿地生态系统。(4)大面积的工业污染,使水源水质变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农村城镇化发展加快,农业生产转向为城镇提供农副产品,向蔬菜等商品农业发展;土地价格也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而提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农业人口转向从事其他行业;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导致劳动力价格大幅度提高,因而出现土地商品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