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南宁三十三中2018学年春季学期高一段考语文试卷2018.11命题人:卢远丹 审题人:伍坚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注意:1.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按题目序号完成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答题卡的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两部分第I卷阅读题 (共73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洲、亚
2、洲和非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的交流之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60年到中亚勘察了解中国涉外商史,提出并论证在公元前2世纪,时显时隐存在着一条神秘的丝绸路线,这就是“丝绸之路”学术概念首现。古代丝绸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开拓于陆地,也发展于海上。西汉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一个中国南方的小橘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洋过海于西欧落根安家,挽救了17世纪上万名欧洲海员生命的动人故事。海陆古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昭示了古代欧亚间文明交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
3、明间交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轨迹。历史文明在今天翻开新世纪的篇章,习近平主席根据新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调整,郑重提出共建新的国际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并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蓝图,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一带一路”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30年到50年间全球最好的商机,古老的丝绸之路自此将焕发崭新的蓬勃生机。“一带一路”战略既是历史文明的承传,更是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的新时代,为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多边合作方案,型塑了中国与世界进行深度战略互动的基本范式。“一带一路”的主旨是冀望与利益相关国家一起解决
4、当前国际性的难题,实现泛欧亚大陆及其沿岸地区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通过深度的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一带一路”的复兴与共建可以将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互补、互惠、互促。总体上讲,“一带一路”东西牵着发展势头强劲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北美经济圈,形成了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的大格局,建立起了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将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基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高度评价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强调中巴要不断充实两国命运共同体内涵,做到守望相助,深化战略
5、合作;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心心相印,坚持世代友好;风雨同舟,共对安全挑战;勇担责任,加强国际协作。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为各自国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纪新引擎。我们热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宗旨,携手合作,共建互助开放的经济文化新体系。(摘编自乌东峰从“一带一路”文明史迈向新时代)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文明多层面的交流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B.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先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他经
6、过勘察了解历史,提出并论证在公元前2世纪,时显时隐存在着一条神秘的丝绸路线。C. 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小橘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漂洋过海于西欧落根安家,挽救了上万名海员生命的故事,说明明清时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D. 古丝绸之路的价值在于,它昭示了古代欧亚间文明交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轨迹。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根据新时期国际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调整提出的。B. “一带一路”的蓝图吸引了全世界希冀的目光,其总体规划蕴含着未来几十年全球最好的商机,古老的丝绸之路自此将焕发
7、崭新的蓬勃生机。C. “一带一路”战略承传历史文明,开创了全球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有助于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必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深度战略互动。D. “一带一路”有助于实现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解决这些国家的发展难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相关国家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是新形势下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B. “一带一路”牵着两个经济圈,有助于欧亚非大陆经济对接整合,从而建立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大走廊。C. “一带一路”有助于沿
8、线国家互补、互惠、互促,为彼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世纪新引擎,因此,中国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复兴与共建。D. 构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将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式,习近平从互助、融利、友谊、安全、责任五个方面强调要充实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内涵。【答案】1. C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说明明清时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无中生有。由原文第一节“古代丝绸之路纵贯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开拓于陆地,也发展于海上”可知,“明清”第四个时期,并没有说在“明清时发展到极盛”。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解决这些国家的
9、发展难题”曲解文意,由原文第四节“一带一路的主旨是冀望与利益相关国家一起解决当前国际性的难题通过深度的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利益共赢”可知,是“与利益相关国家一起解决国际性问题”,而不是“解决相关国家的发展难题”。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习近平从互助、融利、友谊、安全、责任五个方面强调要充实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内涵”理解错误,由倒数第二节“强调中巴要不断充实两国命运共同体内涵,做到守望相助,深化战略合作;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心心相印,坚持世代友好;风雨同舟,共对安全挑战;勇担责任,加强国际协作”可知,这五点是针对中巴关系的要求,
10、不是对“沿线国家”提出的要求。故选D。(二)文学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林徽因(1904 年1955年),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同时,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
11、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她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人们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 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
12、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橫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田像中国建筑
13、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为人妇,为人母, 为人的朋友, 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微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痂述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
14、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是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的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
15、但没有鄙俗。”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喜爱、崇敬之情。B.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C. 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突出林徽因的伟大。D.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微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5. 文章的题目是“传奇女子林徽因”,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她的“传奇”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分析。6. 本文语言上多用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增色不少。试结合段文字,找出两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赏析。【答案】4. B 5. 她的光辉成就:
16、她集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的人生经历:少女时代在抗战八年中美国专家说她不会活过五年她的人格魅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6. 排比:“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先否定再肯定,增强语势,强调林徽因更加准确的社会文化定位;对比、比喻:“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
17、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形象地概括出梁思成与林徽因工作生活中珠联璧合的角色定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B项,“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理解错误。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是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的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可知,选项“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文中并没有此意,无中生有。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从其光辉成就来看,表现为第一段的“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同时,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
18、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来看,表现为第四段的“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象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从起人格魅力来看,具体表现为第一段的“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
19、岳霖,徐志摩”。【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段落表现手法以及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第三段“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林徽因这本书客观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不朽魅力和独特风姿;第四段,“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形象、客观地反映了林徽因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成长过程,客观评价了林徽因的精神品质,在艰难时刻,始终坚强面对;“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这是一组排比,肯定林徽因先生的社会地位和独特成绩。“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
20、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运用对比、比喻,形象地概括出梁思成与林徽因工作生活中珠联璧合的角色定位。(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
21、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
22、感的抒发,节日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
23、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
24、,很有趣,也很时尚。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
25、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
26、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
27、.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D. 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A. 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B.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C. 对于同一综艺现
28、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D. 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E.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9.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答案】7. B 8. AD 9. “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
29、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材料二和材料三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错误,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
30、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项,“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从文中来看,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考生应到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B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从材料来看,三家媒体的受众应该有交叉
31、。E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学生对“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的影响进行分层概括。从“中国诗词大会”特点概括。材料一的最后两段“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这说明诗词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在单调乏味的
32、生活中感受诗意,这是节目对人生生活的作用。材料二中“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这是节目对于普及文化方面的作用。材料三的第三、四、五段提到,节目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方式的思考,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影响。材料二中“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明确指出此节目的魅力。【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
33、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比如本题,材料一中说“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材料二中说“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材料三中说“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考生可以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34、共4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豢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藉兵法,籍大喜,咯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捧司马欣,以故,事得己。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现。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35、”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箱持剑居外待。渠复人,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人。须臾,梁晌厢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创新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系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粟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
36、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册为神将,徇下县。注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执事”是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大夫”是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B.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
37、。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D. 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荆轲刺秦王 中,“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慷慨激越。11. 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封于项/长于臣B. 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C. 独籍知之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8、)A. 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B. 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C. 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D. 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
39、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 我听说,先(采取行动)就能控制别人,后(采取行动)就会被别人控制。(2) 我之所以派遣将领守住那些关卡要道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匪进出以及防备发生其他意外的事故。(3)越过别的国家,将远方当做边境,您知道这样的难度,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4)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征求他的头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慷慨激越”错误。以此为主调的歌曲,凄怆悲凉。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
40、词含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项,介词,在/介词,比; B项,都是介词,因为; C项,代词,指这件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错误。结合原文第三段“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等内容可知应为项梁带领项籍。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1)即,就;为所,表被动,翻译为“被”。(2)该句为判断句,“这,也”判断句标志,翻译为“是”;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副词,这里指“入”;非常,意外的事故;(3)鄙,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翻译为“把边境”;远,形容词活用
41、为名词,远方;焉,哪里,怎么;以:来;陪:增加。(4) 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邑,封地;“金千斤,邑万家”定语后置,正确语序为“千斤金,万家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
42、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好几辈人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
43、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项梁曾经有罪,于是请蕲地的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平息。项梁杀了人,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避仇。吴中郡有才能的上层人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以及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约束宾客和吴中青年,根据这个了解他们的能力。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
44、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
45、。”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其中有一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主持,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
46、行占领下属各县。(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点明了题目,以“空山”扣“山居”,以“晚来秋”扣“秋暝”,“暝” 是傍晚的意思。B. 首句中的“空山”,是说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与烦扰,没有人居住,环境十分清幽恬静。C. 颈联写人的活动:竹林里传来说笑声,那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莲叶忽然摆动起来,那是有渔船划了起来。D.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颔联和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寄寓了诗人闲适的感情
47、。“明月松间照”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满足的心情。E. 尾联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句,反其意用,说明任凭春花凋谢,这里的秋色依然让人留恋。15. 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4. BD 15.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一幅空明、清新、幽静的秋雨后山居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流露出对仕途失望,对官场的厌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48、。B项,“没有人居住”理解错误。“空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写山中的静谧,结合第三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可知,竹林里传来说笑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说明有人居住;D项,“明月松间照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满足的心情”理解有误。“明月松间照”为客观写景,尾联才是主旨句。故选B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描绘画面以及情感的鉴赏能力。“明月松间照”写到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竹喧归浣女”写了竹林里传
49、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莲动下渔舟”写到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风,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也流露出作者希望远离官场,作者的洁身自好,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失望,对官场的厌弃。(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满载一船星辉,_。(徐志摩再别康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
50、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 _。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是:“真的猛士,_ ,_。”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行前高唱的句子是“._ ,_ 。”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答案】 (1).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 怅寥廓 (3). 问苍茫大地 (4). 谁主沉浮 (5).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6).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7). 风萧萧兮易水寒 (8).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 不宜妄自菲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一下字字形:斑、斓、怅、寥、廓、惨
51、、萧、兮、薄。第II卷表达题(共77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出游之前,老师告诫学生们:“这次出游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秋毫无犯。”B. 季羡林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进数种语言,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的同字、文史知识基础贫乏的同学,简直不知所云。C. 再别康桥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D. 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在心潮澎湃的同时,诗人的悄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
52、,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选项指“学生们”,主体不合适,使用错误;B项,“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此处用来形容季羡林先生上课时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使用正确。C项,“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此处用来形容诗句布局参差不齐,使用正确。D项,“扼腕叹息”,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此处使用来形容对诗人的悄然离世,使用正确。故选A。18.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B.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53、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C. 由于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使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D. 有些炎症, 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能否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C项,“由于”成分残缺,滥用介词使后一句“使”缺少主语,可去掉“由于”;D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关系: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语放在分句主语之前;“不仅而且”的主语都是中药,应该把“不仅”调到
54、“中药”之后。故选A。19. 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最恰当的一组是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A. 甲金榜题名乙喜结良缘丙乔迁新居B. 甲乔迁新居乙金榜题名丙喜结良缘C. 甲乔迁新居乙喜结良缘丙金榜题名D. 甲喜结良缘乙乔迁新居丙金榜题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及对联知识。由“蟾宫折桂”“北斗凌云”可知,丙适合金榜题名;由“双飞燕”“并蒂莲”可知,乙适合喜结良缘;由此可得出答案为C。故选C。20. 请你仿造画线的句子,在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作家或作品人物中任选两个
55、,另写两句话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司马迁含垢忍辱,发愤著书,以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价值; ; 。我们终于明白:生命终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答案】(1)烛之武深明大义,临危授命,用满怀爱国之情诠释了生命的价值;(2)荆轲反抗强暴,挺身而出,用一腔侠义之血彰显了生命的价值;(3)樊於期义勇刚烈,慷慨献身,用满腔赤诚之心展现了生命的价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具体分析,例句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杜甫,一个是司马迁,两个例句从内容上都是先叙述人物的经历,然后概括他们的成就;从结构上看,叙述人物经历时,要使用两个四字成语,概括使用时要使用“介宾结构+动词
56、+生命的价值”的格式,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21. 将下面一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25 个字(含标点)。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和北京大学工学院 16 日在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 合作建立的中国首个智能辅具研究中心“中国辅助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工学院智能辅具 研究中心”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贾勇、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出席成立仪式。 辅助器具是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手段。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辅助器具潜在 市场。(摘编自 2016 年 5 月 17 日光明日报)【答案】中国首个智能辅具研究中心成立。【解析】试题分析:压缩语段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要求概括主要内容或
57、信息这类题目,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把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缩写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和基本意思。它主要考察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如果是叙述性文段,叙述了一个事件(往往是会议、活动等),则要提取出事件的各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按照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将主要内容整合;议论性或说明性的文段主要看哪句话是中心句、关键句,即主要信息,哪些句子是对中心句的具体解释说明,即次要信息。最后放弃次要信息抓住要信息,根据字数提炼概括成一句话。如果命题对概括的内容、范围有所限制,则一定要结合要求去概括。通读材料后,不难发现这则新闻
58、的重点是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双方合作建立的中国首个智能辅具研究中心“中国辅助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工学院智能辅具研究中心”成立”,核心词是“中国首个智能辅具研究中心”和“成立”,“中国辅助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工学院智能辅具研究中心”是“中国首个智能辅具研究中心”的全称,压缩语段要使用简称。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
59、文。(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微笑着面对失败失败总是不讨人喜欢。人们往往逃避失败,可即使是令人羡慕的 成功 者的身后也有走过失败的路。既然这样,何不微笑着面对失败?美国令人闻风丧胆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两次被西点军校拒之门外;流行歌坛的无冕之王猫王曾被开除出剧团;韩国当红的人气天王Rain曾无数次被“你长得太丑”这句话拒绝;而现在中国流行乐坛的周杰伦成名前更是饱受失败的打击 现在,这些曾经的失败者们无一不站在成功的制高点上为人们所铭记。是什么令他们走出失败的深渊?微笑,是微笑改变了一切。我指的微笑不仅仅是一个表情,而是包含这个表情背后的乐观和坚毅。无论是麦克阿瑟
60、还是周杰伦,他们为了梦想,付出着无数的努力。他们将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遇到的磨难化作了一个个灿然的微笑,用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次失败的打击。于是命运终于垂青了他们,赐予他们与微笑等值的荣耀。失败不会是一个人永远的烙印。渺小与伟大,断裂与永恒,瞬间与历史,全在于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悲观者说:“成功太难了,我做不到。”于是愁眉苦脸无精打采地将命运交付给时间;乐观者说:“失败有什么可怕的,我能行!”于是笑容可掬斗志昂扬地挑战命运。时间对于二者不同的态度,给出了最公正的判决:悲观者还是失败,而乐观者获得成功。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失败,与其消极等待春暖花开,不如笑脸相迎。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从心理上给自己减压
61、,不会被失败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其次,有了精神支柱,微笑化作动力来征服失败。这两点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你始终保有自信心,不为失败击溃。像诗人汪国真所说:“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微笑着面对失败,微笑着面对生活,有一天你一定能发现,笑一笑,没有什么烦恼抛不开。微笑是人生路上独具特色的风景,常有自然之微笑则是一种气度和胸怀。用微笑去欣赏失败,仿佛用蜡笔为白纸着上色彩;微笑是成功的花,成功是微笑的果,花开了,果才会孕育。即使有一天成功没有降临你的果园,你也不要气馁,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菌子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你也应当这样想:成功还没有来,但是微笑的我已经嗅到了成功的气
62、味。微笑着面对失败,如同梧桐的碎片投入火中发出的烈烈绝响,这才是成功的至高境界。【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首先要注意“得”前面的限定语:“学习时”“成功后”“失败时”,这三个限定语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如“学习时”),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一些诸如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态度方面的问题。其次,为了防止学生以材料为纲而拼凑成文,只要求学生写其中“一得”,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如果写第一“得”,是写学习时要沉得住
63、气,如记叙学习时沉住气的表现或具体做法(如能拒绝诱惑,能心无旁骛,能放下包袱,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等),或论述为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沉得住气的原因、意义等;人生在世,必须沉得住气。沉得住气,是事业的开始;沉得住气,是成熟的标志。有时候,沉得住气,需要韬光养晦,需要高瞻远瞩,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写第二“得”,是限定在“成功后”这个特定的语境下讲“弯得下腰”,第“二得”实际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对待成功的问题,“成功后弯得下腰”可以理解为“不过分沉醉于暂时的成功而停止不前,仍需弯得下腰继续前行”,或成功后不能自负、自傲,甚至功劳独揽,否则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弯得下腰,告诉我们处世要低调,要学会忍耐。弯腰
64、是一种姿态,是为了更好地挺起自己的脊梁;弯腰是一种风范,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如果写第三“得”,是限定在“失败时”,论述为什么要“抬得起头”,或阐述如何“抬得起头”,或记叙“抬得起头”的表现即可。 抬得起头,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激烈情怀,也是君子心底坦荡荡的优雅 自信 。人生天地间,当活得豪迈,活得潇洒,昂首挺胸,显出一股压不倒摧不垮的正气,展示豁达宽广的胸怀。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立意:(1)学习时沉得住气沉稳;(2)成功后弯得下腰谦逊;(3)失败时抬得起
65、头坚强。素材:(1)烦闷的夏天是难耐的,有一次考试考砸了,我心里非常郁闷。刚吃过午饭,我无精打采,准备溜到椅子上闭目养神而正当我刚要坐下时,却发现椅子的裂缝处有一只野草的苗,而且竟开有小小的白色的花!我惊诧极了在这没有泥土的椅子缝里,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呢?而且还开了花!我于是蹲下来,细细打量-尽管这里是那么困难,可它仍是绿绿的,还倔强地抬起头来;尽管它身后就有那么一颗白玉兰树,可它仍固执地要绽开白花朵;尽管,没有人会注意它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有一种力量,穿过我的内心,到达灵魂深处!它经历了多少失败啊,而我我应该向这只野草苗学习,面对失败,也勇敢抬头!(2) 其实,一次失败算什么呢?有夜就有昼
66、,当一面是黑暗冰凉的时候,另一面就是光明温暖的你为何不能去瞥几眼?也总不能把目光盯在黑的那面吧!当你摔倒时,伸出援助之手的,有你的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哦,他们都在用真心对你!还有你桌子上的倒好的水,抽屉里的贺卡,被认真批改的作业,还有那些祝福,劝导,是你不能轻易忘怀的!你的身边就有那么多肯为你的人!又怎么没有理由抬头面对呢?(3)在面对强敌时,又有不少人选择低头?是的,追捧,崇拜,甚至是不惜一切的讨好,知道吗?这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那么可笑!你那不羁的灵魂呢?向往自由的本性呢?你为什么要这么碌碌地过一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无价的,他可以,你也行啊!虽然那也许是寒窗十年,二十年,甚
67、至是永远没有解脱之时,但那是奋斗,那是最珍贵的斗志!如果你没有了斗志,就会像断了翼的鸟,一直堕落下去!不行!你必须抬头,就算那是要让你粉身碎骨的强敌,你也一定要抬头!因为你没有理由浪费你的生命,能有幸轮回成为人,为何不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啊!(4)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碎影,让我有些眼花了。是的,世界就是让你眼花的大舞台。有生活,有梦幻;有痛苦,有欢乐;有黑暗,也有光明-这是善恶交错的地方,是令人毫无头绪的地方但无论它是怎样地令人眼花缭乱,令人难辨是非,就算你经历再多的失败,都请你,永远抬头面对,不要一落千丈。因为那些光明,属于任何人,所以也一定有你的一份!结构层次: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微笑着面对失败
68、。文章举例子阐述了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遇到的磨难化作了一个个灿然的微笑,用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次失败的打击,于是命运终于垂青了他们,赐予他们与微笑等值的荣耀;微笑是人生路上独具特色的风景,常有自然之微笑则是一种气度和胸怀。文章结尾点题:微笑着面对失败,如同梧桐的碎片投入火中发出的烈烈绝响,这才是成功的至高境界。【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2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