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312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典题集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经济:1.(2020全国卷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答案】D【解析】材料“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改变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故选D项;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排除A项;材料

2、做法有利于解决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但没有体现出已经解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没有体现出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排除C项。2.(2020全国卷31)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答案】B【解析】由材料“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可知1978年底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对发达国

3、家经济发展情况的讨论有助于解放思想,为引进外资和技术奠定思想基础,故选B项;增强企业活力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中国工业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3.(2020全国卷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超

4、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说明企业自负盈亏,表明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故选 A项;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从1984年开始,材料中北京企业改革属于个例不属于全面展开,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 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D项。4.(2020天津卷8)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

5、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答案】C【解析】安徽小岗村的做法体现了群众的探索,结合材料“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知,党和国家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故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展开的,并未在农村实行多元化经济所有制,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从1992年才开始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材料所述与市场经济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改革开放的

6、知识可知,邓小平曾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路,并非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排除D项。5.(2020天津卷9)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答案】A【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956年开始又经历了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底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全面展开,这些

7、均是经济建设不断推进的表现,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故选A项;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1980年,不符合题干“从1953年”这一时间范围,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1992年才正式开始的,排除C项;城乡差别侧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差异,不符合题意,且城乡差别缩小是并非工业发展的最主要标准,排除D项。6(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8、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7(2018.4浙江高考1

9、2)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故A、C、D项错误,故B项正确。8(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

10、3.5295.58372.55623.23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9(2018海南高考13)20世纪5090年代,中

11、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

12、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10. (2017年北京卷18)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材料中仅仅涉及是1959年的百货零售网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完成是1956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1957年,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我;根据材料中1994年,北京的百货零售网点急剧增多,主要是因为1992年深化改革开放,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C项正确;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

13、误。11(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农村改革。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80年”和主旨“总产量增加”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

14、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虽然耕种面积缩小,但粮食总产量却增加了,农业有了很大发展,故选A。1980年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改变,机械化生产程度还不是很高,排除B。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排除C。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取消了实施32年之久的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排除D。12(2015重庆文综8)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15、【答案】A【解析】据材料“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使得人民公社这一行政机构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瓶颈,有必要进行政权改革,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标志是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是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后,时间晚于题干,故D项错误。13(2015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

16、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答案】D【解析】依据时间“1961年”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出现于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0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家庭式作业”分析可知,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家庭

17、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的例证,故D项正确。14(2015海南单科23)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我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并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是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我国经济建设提出的概

18、念,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四川、安徽、广东等地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为1978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自下而上推进,故D项错误。15(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D【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建国以后国家对农业

19、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反映农民的期望、思想和要求,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都表现为“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故B、C项错误;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6(2014浙江文综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20、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 B C D【答案】A【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农村普遍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推动了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正确;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开始于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与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不符,故错误;迄今,我国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7(2013天津文综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

21、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企业效益好坏与企业自身关系不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其比较茫然,答案选D。A与史实不符,BC在材料中看不出来。18(2013江苏单科12)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

22、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材料中可甲段时间是19901995年,该时期我国的经济理论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十二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AB发生在90年代前,D不属于经济理论。因此正确答案选C。19(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解析】

23、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选择B项。20(2013山东基能29)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解。

24、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1984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1993 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 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故答案D符合题意。21(2013海南单科25)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

25、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答案】C【解析】时间为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活跃市场,故选C。材料涉及的是商品流通领域,排除A;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一直都存在,不是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排除B;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1992年开始的,排除D。22(2012安徽文综卷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表2

26、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答案】B【解析】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低于农村,但无法得出D项;从材料也无法判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市,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23(2012全国大纲卷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

27、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答案】D【解析】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项错误。24(2012全国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28、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容易错选,说法是错误的。25(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答案】C 【解

29、析】材料表明职工收入要与经济效益挂钩,A项错误;材料只提工资总额,无法体现B项;D项明显与材料相悖;材料说明工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故选C项。26(2011四川文综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图6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改革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体制创新;B项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D 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C项

30、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7(2011江苏单科1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答案】A 【解析】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28(2011山东文综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答案】C 【解析】抓住关键词“198

3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得十四大。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个体经济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局面,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是在1984年展开,不符合题意。故选C。29(2011上海单科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 【解析】从题干可知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即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末涉及到承包土地等,故排除A、B、C

32、三项。30.(2020浙江卷1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在对外开放推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在回到北京后谈到:“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挥笔:“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区经验是( )。A. 深圳发展经验B. 北海发展经验C.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D. 上海浦东发展经验【答案】A【解析】我国在1979年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首批出口特区,对外开放,此后在1988年将海南作为经济特区,题干时间是1984年,因此邓小平肯定的特区经验是指深圳的发展经验,A正确;北海不是经济特区,排除B;海

33、南1988年才成为经济特区,排除C;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是在1990年,排除D。31(2018天津高考10)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且与京津塘高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关系不是很大,故B项错误;中国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是因为1980年,中国恢复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地位,

34、故C项正确;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2.(2016天津文综10)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答案】C【解析】1979年和8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联系逐渐密切,但不能体现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故A项错误;从材料提及的法规来看都是中外经济合作领域,可知这些文件不是为发展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中外合作,反映出中国

35、实现对外开放的可信程度以上升至法律层面,故C项正确;材料法律发展的是中外合资企业,不属于公有制经济,故D项错误。33(2016北京文综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 B C D【答案】C【解析】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故正确;

36、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是被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的,故错误;近代学者文人了解世界的历程对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是有借鉴意义的,故正确;新中国从诞生开始就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外交新局面的到来,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34(2016海南单科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开始的,与广东和福建省不符,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

37、革开放的方针,确定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基础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故B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十四大确定的,于1979年不符,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始于1984年,与1979年不符,故D项错误。35(2014天津文综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 B C D【答案】C【解析】设立特区后,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故正确;经济特区仍然坚持中央政府的领导,没有独立的管理体制,但拥有较大自主权,故错

38、误;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故正确;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政治36(2019北京高考19)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答案】B【解析】由材料“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

39、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可知中国明确港澳主权问题,通过致函联合国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一国两制”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C项;香港1997年回归,澳门1999年回归,排除D项。37(2017.4浙江高考16)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

40、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答案】B【解析】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是澳门的回归,故A项错误;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故B项正确;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故D项错误。38(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

41、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但当时中国不是“强国”,故C项错误;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

42、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39(2014上海单科2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答案】D【解析】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一国两制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40(2012天津文综6)

43、“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41(2012江苏

44、单科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答案】B【解析】台湾岛内仍然存在主张分裂倾向的势力,A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题目没有直接联系,20世纪90年港澳回归,与题目时间不符合,部分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综合题42.(202

45、0江苏卷22)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材料二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

46、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1982年6月购物中心开业,很快这家店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

47、业区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答案】(1)举措: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引进项目;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封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两极格局的形成)。(2)问题:修建通讯站遇到困难(通讯设施落后);港商投资购物中心受阻;对外开放无先例可循。主要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中央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意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解析】(1)举措:根据“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得出与社会主义国家合作;根据“中

48、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可得出引进项目、聘请外国专家)。背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可从帝国主义国家封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两极格局的形成等角度概括。(2)问题:根据“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可得出修建通讯站遇到困难(通讯设施落后);根据“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得出港商投资购物中心受阻、对外开放无先例可循。主要原因:根据“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

49、,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并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影响,可从思想解放、中央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落实等角度概括。意义:根据所学可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中国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角度概括。43.(2020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表1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表1 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 单位:%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294382230611父

50、母在,不远游72151218349208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54292l755026富贵贫贱是命定的68112154251412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21413182785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解析】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把握材料答题要求(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和答题范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例根据材料“赞同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占

51、454%和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商业的占比352%”可得出改革开放逐步带动了人们思想的转变这一论题;其次,从所学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得出结论。注意题目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略)44.(2020山东卷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52、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领导、解放思

53、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本题要求就一名80年代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展开论述,研究其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名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记载了1981年12月到1984年4月的部分工作内容,这部分工作记载属于当事人对当时现实情况的记载,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属于最具有史料价值的一手史料。在他的工作笔记中记载了农业责任制、抓致富、“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等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根据“

54、公社党委”、“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可知能够反映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关概况。根据“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等内容可知能够反映当时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所以这个工作笔记本身属于一手史料,其记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可作为研究我国20世纪80年代社会改革的文献资料。45.(2020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

55、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

56、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答案】(1)变化: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 原因:50年代,在冷战格

57、局下,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中苏关系恶化,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联邦德国调整对中国的政策。(2)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德国统一,经济发达,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3)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6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可见中国与民主

58、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中国与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可见中国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第二小问原因,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的形成,意识形态影响外交关系,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关系密切;资本主义阵营的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与中国关系对立。20世纪70年代,材料一“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与中国关系冷淡;“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同时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也推动了联邦德国与

59、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2)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中国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同时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德国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德国方面,材料二“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可见德国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可见寻求政治大国地位;结合所学知识,1991年底德国统一,经济迅速发展;两国的共同点,材料二德国强调“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可见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

60、素,中德两国关系的改善、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说明必须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中德两国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坚持外交的独立自主;中德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经贸往来密切,推动两国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中德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因此要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46.(2020浙江卷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

61、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浙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种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

62、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答案】(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解析】(1)内容:根据“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

63、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各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这一角度概括。成就:结合所学可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 WTO)等角度概括。47(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

64、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

65、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答案】(1)背景:“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解析】(1)由材料“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得出“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由材料“1978

66、年11月”、“1981年12月”时间信息得出改革开放;结合世界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得出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得出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由材料“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得出恢复、新建科研机构,由材料“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得出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由材料“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得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由材料“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得出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

67、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得出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由材料“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得出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48(2017海南高考2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

68、,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1980年11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69、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改革的意义。(9分)【答案】(1)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6分)(2)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 意义:改变了束缚农村生产力的旧体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9分)【解析】(1)人们“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当时农村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包产到户,

70、分田单干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2)第一小问特点,材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农民自发行动;“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到全国推广;“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政策上由限制到予以肯定。第二小问意义,当时看,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长远看,推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49. (

7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

72、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答案】(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

73、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1)据材料,由“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得出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由“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得出落实按劳分配原则;由“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得出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由“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

74、予适当照顾”得出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据材料,由“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得出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由“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得出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依据工资改革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得出,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50(2015山东文综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图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

75、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答案】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

76、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80年6月18日”,可知是在改革开放初,依据材料中的摘牌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打破,但是却“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可以看出人们对改革开放依然心存顾虑。要想准确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必须抓住题干中所给的时间1980年,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