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学国学 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选自晏子春秋【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2疑行无成,疑事无功。选自商君书【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选自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选自五柳先生传【译文】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5常有小不
2、快事,是好消息。若事事称心,即有大不称心者在其后,知此理可免怨尤。选自省心录【译文】人生在世,常常遇到不如意的小事,这是好兆头,可以避免重大的祸事发生。假如每件事都称心如意,那么必然会在以后遇到重大的挫折。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心平气和,不再怨天尤人。夯基础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了比喻义的一项()A青少年是民族的后代,祖国的未来。B我们智慧的祖先创造的“立志”这个词,是寓意颇深的。C我想也该叫万年青享受点大好春光了。D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我们的心中。答案:D2下列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B它是一种腐
3、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C为了搞好总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D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答案:B3从基本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考虑,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各句的一项是()A灯光太暗,眼睛容易近视B敌人在桥头修了十个堡垒C盐的结晶是白色的D对同志不要乱戴帽子答案:D4探究下列加点词语意义解释正确的一组是()答案:C5指出下列现象属于词义演变的哪种情况。(1)“江”原来专指长江,“河”原来专指黄河,后来都由专名变成通名了。_(2)“菜”原来只指蔬菜,后来连肉类也包括进去,到菜市场买菜或者在饭店里叫菜,都是荤素全在内。_(
4、3)“肉”原来指禽兽的肉,现在大多数地区如果不加限制词就指猪肉。_(4)“谷”原来是谷类的总名,现在北方的“谷子”专指小米,南方的“谷子”专指稻子。_(5)“涕”原来指眼泪,庄子里说:“哭泣无涕,中心不戚。”汉朝指鼻涕,王褒僮约里说:“目泪下,鼻涕长一尺。”_(6)“信”古代只指送信的人,后来“信”由音信的意思专指书信,而信使的意思必得和“使”字连用,单用就没有这个意思了。_答案:(1)扩大(2)扩大(3)缩小(4)缩小(5)转移(6)转移6有一些词的本义现在很少使用了,甚至完全消失了。比如“封”常用的意义是“封闭”,可本义却是“加土培育树木”。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请你说说下面词语的本义是什么
5、。强_汤_权_理_救_编_答案:强:有力 汤:热水 权:秤砣 理:治玉、顺着纹理把玉从石中刻出 救:阻止 编:连结竹简7如何区分词的借代引申义和词的比喻引申义?方法:如果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即可判断为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用于指称乙类对象。如果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即可判断为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用于指称乙类对象。试一试:“淡薄”“疙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个义项,请你判断下列例句中哪些义项是借代引申义,哪些是比喻引申义。(1)酒味淡薄(2)他对象棋的兴趣逐渐淡薄(3)时间隔得太久,印象非常淡薄了(4)案板上的一块面疙瘩(5)他心中的疙瘩早去掉了(6)他们之间疙瘩不断,不利于
6、工作_答案:(1)本义、基本义(2)(3)比喻引申义(4)借代引申义(5)(6)比喻引申义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近代名士章式之给学生写的批语相当幽默。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一连用了十几个“而”字,都不恰当,章式之看了,啼笑皆非。于是在作文本上写了一段批语:“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宜而而而也!”这个绝妙的批语一共十九个字,竟然用了十二个“而”,你能说出整句话的意思吗?_答案: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不用“而”,不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偏要用“而”,从此以后,应该用“而”处你才该用“而”啊!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C及诸河,则在舟中矣D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答案:D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把信送到办公室 ()(2)老师送我两本书 ()(3)把客人送到大门外 ()答案:(1)把东西送上去或拿去给别人(2)赠送(3)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师出无名 ()(4)不耻相师 ()(5)孔子师郯子 ()答案:(1)老师(2)从师(3)军队(4)学习(5)以为师现代文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
8、具体含义。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能辨析文中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能够把握词语在文本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即语境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找出的含义一定要代入语境中进行检验。所谓语境,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是指词语本身所在的句子,它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而“外部语境”,即时间、地点、对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性格、处境、语言风格等主观因素。关于上文:对于具有“指代”特点的词语的理解,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
9、者段落,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关于上文: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辨析它们之间的差别。具体来说,即“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关于上文: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关于上文: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注意
10、“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关键词1 词义词义词的声音词的形式词的意义词的内容词义(单位为义项)关键词2 义项义项单个单义词多个多义词关键词3 多义项产生的原因多义项产生的原因(1)联系性例释:皮毛表面的知识不深入(2)有限性关键词4 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本义基本义引申义关键词5 词的本义词的本义意义:文献记载的最初意义例释深水势盛大兵兵器关键词6 词的基本义词的基本义意义: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例释本义和基本义一致
11、:割用刀截断本义和基本义不一致:兵本义:兵器基本义:战 士、军队关键词7 借代引申义借代引申义意义:由相关性引出的意义例释口:人的一个器官指“人”的数量便衣:平常人的服装穿着便衣执行 任务的军人、警察关键词8 比喻引申义比喻引申义意义:由相似性引出的意义例释包袱: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影响思想或 行动的负担迷雾:浓厚的雾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关键词9 词义的深化词义的深化意义:适用对象不同,意义更深刻更准确例释: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解字)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 高等动物(现代汉语词典)关键词10 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意义: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古义例释江河:长江、黄河一切河流菜:蔬菜菜肴关键词11 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意义:今义所表示的范围小于古义例释禽:鸟类和兽类鸟类子:儿子和女儿儿子宫:房屋居室帝王的住所关键词12 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意义:概念的转移和感情色彩的转移例释概念的转移,如涕:眼泪鼻涕感情色彩的转移,如勾当:办理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