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80.0分)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昭亮字晦之,明德太后兄继隆子也。四岁,补东头供奉官,许出入禁中。继隆北征契丹,遣昭亮持诏军中。问方略及营阵众寡之势,昭亮年虽少,还奏称旨累迁西上阁门使。出为潞州兵马钤辖,徙领麟府路军马事,寻为管勾军头引见司兼三司衙司。 军士有逃死而冒请官廪者数百人,昭亮按发之。领高州刺史,知代州。以四方馆使复领麟府路军马事。累迁真定路都总管。保州兵叛,杀官吏,诏遣王果招降之,叛者乘埤呼曰:“得李步军来,我降矣。”于是遣昭亮,昭亮从轻骑数十人,不持
2、甲盾弓矢,叩城门呼城上曰:“ 尔辈第来降,我保其无虞也。不尔,几无噍类矣。”卒稍稍缒城下。明日,相率开城门降。改淮康军节度观察留后,复知定州,敕使存劳,赐黄金三百两,给节度使奉,以褒其功。都转运使欧阳修言:“昭亮入保州,以叛卒女口分隶诸军。”置不问。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于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只政尚严多所建请万胜、龙猛军蒲博争胜负,彻屋橡相击,士皆惶骇,昭亮捕斩之,杖其主者,诸军为之股栗。帝祠南郊,有骑卒亡所挟弓,会赦,当释去,昭亮曰:“宿卫不谨,不可贷。”卒配隶下军,禁兵自是顿肃。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阳,徙延州。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德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
3、以涂金纹罗书曰“李昭亮亲贤勋旧”,命其子惟贤持以赐。徙定州,改天平、彰信、泰宁军节度使。在定州数言老疾不任边事,愿还京师,乃以为景灵宫使,又改昭德军节度使。卒,赠中书令,谥良僖。 选自宋史李昭亮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 B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 C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 D时承平久/将士多/因循乐纵弛/昭亮本将家子/虽以恩
4、泽进/然习军中事/既统宿卫/政尚严/多所建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进入,故称之。 B领,兼任,职位较高的官员兼任较低的职务。“判”“荫补”也有兼任之意。 C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南郊,是古代帝王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圈丘以祭天的地方。南郊祭天,北郊祭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李昭亮少时聪慧,对军事颇知晓。李继隆北征契丹时,李昭亮被派遣持诏军中,当被问及军事策略和营阵多少之势时,他的回奏符合皇帝旨意。 B李昭亮有勇有谋,
5、不战屈人之兵。保州士兵发动叛乱,王果招降未果,李昭亮带领数十名轻装骑兵,叩击城门劝降,叛军最终投降。 C李昭亮因功受赏,受到皇帝庇护。皇帝派使者慰劳他,赏赐黄金,给予他节度使的俸禄。欧阳修上奏李昭亮在保州的问题,皇帝却置之不理。 D李昭亮治军严格,违纪严惩不贷。万胜、龙猛军赌博争胜负,彻夜在屋子里互相攻击,士卒都惶恐害怕,李昭亮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惩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士有逃死而冒请官廪者数百人,昭亮按发之。 尔辈第来降我保其无虞也。不尔,几无噍类矣。逢大赦,李昭亮为什么没有宽恕犯错的骑卒?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史宁字永和,建康表氏人也。少以军功,拜别将。迁
6、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禁中。寻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跌军司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图抚慰变灰翕然睁附遂税得马一千五百匹供军。 属魏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乡。”宁答曰:“臣世荷魏恩,位为列将,天长丧乱,本朝倾覆,不能北面递贼,幸得息肩有道。傥如明诏,欣幸实多。”因涕泣横流,梁武为之动容。大统二年,宁自梁归阙。十二年,转凉州刺史。宁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诏遣独孤信率兵与宁讨之,宁先至凉州,为陈祸福,城中吏民皆相率降附。仲和仍据城不下,寻亦克之。魏废帝元年,复除
7、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初茹茹与魏和亲,后更离叛。寻为突厥所破,杀其主阿那瑰。部落逃逸者,仍奉瑰之子孙,抄掠河右。宁率兵邀击,获瑰子孙二人,并其种落酋长。二年,吐谷浑通使于齐,宁击获之,就拜大将军。宁后遣使诣太祖请事,太祖即以所服冠履衣被及弓箭甲稍等赐宁。谓其使人曰:“为我谢凉州,孤解衣以衣公,推心以委公,公其善始令终,无损功名也。” 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挥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及在荆州,颇自奢纵贪浊不修法度。尝出,有人诉州佐曲法,宁还付被讼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声名大损于西州。保定三年,卒于州。谥曰烈。 (选自周书史宁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8、A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B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C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D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拜”指授予官职;“迁”既指晋升官职,也指贬谪;“加”指被授予某种官职爵位;“除”指免除官职。 B“阙”,本意是指皇宫门前两
9、边供瞭望的楼,后来借指朝廷。 C“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也用于一方之长的称谓,如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公”为旧时对男性长者或老人的尊称。与此相类似的称呼还有“子”“君”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史宁作战有方。前刺史宇文仲和作乱,史宁先到凉州,陈说利害,不费一兵一卒,攻克凉州;茹茹部落侵犯河西,史宁率兵截击,大获全胜。 B史宁颇受器重。史宁派使者谒见太祖请示事情,太祖把自己的帽子、鞋子、衣服、兵器等赐给史宁,并托使者向史宁表达感激。 C史宁仕途顺畅。史宁年少时凭借军功,官拜别将,后来又任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从梁回来后做了凉州刺史,后来因军功
10、拜大将军。 D史宁晚节不保。晚年在荆州,史宁奢靡放纵、不修法度,曾经把案子交付给被人状告歪曲法律的州佐去处治,他的名声因此大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属魏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 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挥,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史宁是怎样向梁武帝陈情的?请简要说明。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衡州新学记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
11、 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
12、、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 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 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选自于湖居士文集)注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
13、行政令。教授:学官名。乾道:宋孝宗年号。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元元本本元:探索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望:察看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符合D兵其细也细:小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 A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位卑则足羞B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C士不为便,而还其故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_ 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
14、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_ 学无异习,政无异术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夫兵之已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ABCD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
15、,就像农民重视耕耘一样。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难,为重新修建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而应研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后施行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政。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了后世学者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学、政学分裂的现象。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
16、。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
17、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
18、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萧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注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蹠戾:乖舛,谬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每试必雄其曹偶雄:称雄 B酬以馆选酬:应酬 C以乐留都山川乐:喜爱 D为所不知后人计计:考虑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
19、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二、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
20、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答案】【小题1】C【小题
21、2】B【小题3】D【小题4】【小题5】【解析】(1)“将士多因循乐纵弛”语意相连,主语是“将士”,谓语是“纵弛”,中间“因循乐”是状语,不可断开,排除AD;“将家子”是将领的后代,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C.译文:当时太平盛世时间久了,将士大多因此寻求快乐放纵松懈。昭亮本来是将门后代,虽然凭借恩泽进官,但熟习军中事务,统领宿卫后,政事严苛并有很多建议。 (2)B荫补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没有“兼任”之意。 (3)D“彻夜在屋子里互相攻击”理解错误,原文“万胜、龙猛军蒲博争胜负,彻屋椽相击,士皆惶骇,昭亮捕斩之”,“彻屋椽”意思是“拆毁房屋的椽
22、子”,“彻”是“拆毁”,不是“彻夜”。 (4)冒,冒名;官廪,国库粮食;按发,审查揭发。译文:有数百名利用逃跑、死亡而冒名请领国库粮食的军士,昭亮都审查揭发了他们。 第,只管;无虞,没有可担心的;尔,这样,这里指投降;噍类,活着的人;译文:你们只管来投降,我确保你们没有可担心的。如果不投降的话,几乎不可能有活着的人。 (5)原文内容为“宿卫不谨,不可贷”,他认为值宿宫禁,担任警卫却不谨慎,不能宽恕。通过此事,禁兵自此整肃。 答案: (1)C (2)B (3)D (4)有数百名利用逃跑、死亡而冒名请领国库粮食的军士,昭亮都审查揭发了他们。 你们只管来投降,我确保你们没有可担心的。如果不投降的话,
23、几乎不可能有活着的人。 (5)他认为骑卒值宿宫禁,担任警卫却不谨慎,不能宽恕。 参考译文: 李昭亮,字晦之,是明德太后兄长继隆的儿子。他四岁的时候,补任东头供奉官,被允许出入禁中。继隆向北征讨契丹,皇帝派遣昭亮在军中持诏。他被问及方法策略和军营军阵多少的态势,昭亮年龄虽然小,但回奏符合皇帝心意。多次升迁做了西上阁门使。出京担任潞州兵马钤辖,兼任麟府路军马事,不久担任管勾军头引见司兼三司衙司。有数百名利用逃跑、死亡而冒名请领国库粮食的数百军士,昭亮都审查揭发了他们。兼任高州刺史,担任代州知州。以四方馆使的身份又兼任麟府路军马事。多次升迁至真定路都总管。保州士兵发动叛乱,杀死官吏,皇帝下诏派遣王果
24、招降他们,叛者登上城墙上的矮墙呼喊道:“如果李步军能来,我们就投降。”于是派遣昭亮,昭亮让几十名轻装骑兵跟随着他,并且不拿盔甲盾牌弓箭,叩击城门向城上呼喊道:“你们只管来投降,我确保你们没有可担心的。如果不投降的话,几乎不可能有活着的人。”士卒渐渐用绳子吊着出了城。第二天,一个接一个开城门投降。昭亮改任淮康军节度观察留后,又做了定州知州,皇帝命使者省视慰劳他,赐给他三百两黄金,给予了节度使的俸禄,来褒奖他的功劳。都转运使欧阳修上奏:“昭亮进入保州后,把叛军的女人分配给诸军。”皇帝搁置不过问。当时太平盛世时间久了,将士大多因此寻求快乐放纵松懈。昭亮本来是将门后代,虽然凭借恩泽进官,但熟习军中事务
25、,统领宿卫后,政事严苛并有很多建议。万胜、龙猛军赌博争胜负,拿屋上的椽子互相攻击,士人都惶恐害怕,昭亮抓捕斩杀了他们,杖责他们的主官,诸军因此战战兢兢。皇帝在南郊祭天,有骑兵丢了自己携带的弓箭,恰逢大赦,应当释放。昭亮说:“值宿宫禁,担任警卫却不谨慎,不能宽恕。”这个士兵被发配隶属给下军,禁兵自此整肃。以宣徽北院使的身份任职河阳,又迁任延州。以南院使任职澶州,迁任并州、成德军,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大名府。仁宗用涂金纹罗写道:“李昭亮亲贤勋旧。”命他的儿子李惟贤拿着赏赐给他。迁任定州,改任天平、彰信、泰宁军节度使。在定州屡次上书年老有疾病不能承担边疆事务,希望回到京城,于是让他担任景灵宫使,
26、又改任昭德军节度使。死后,赠中书令,谥号良僖。(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
27、,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
28、、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2.【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A【小题4】【小题5】【解析】(1)此题注意事件的层次性和句意联系的紧密性,“军司”是官职,“率步骑一千”中“一千”是“步骑”的定语,“军司”后应断开,排除AB;“抚慰”的对象是“蛮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译文:贺拔胜做荆州刺史时,史宁以本官职衔任贺拔胜军司,率领步军骑兵一千人,跟随贺拔胜到达衙署。碰上荆蛮骚乱,史宁作为先锋予以扫平。于是抚慰蛮人,蛮人欣悦投降归附。 (2)
29、A“除指免除官职”说法有错,“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A.“不费一兵一卒”理解有错,原文是“仲和仍据城不下,寻亦克之”,意为“仲和仍然据守城池不降,不久也被攻克”。 (4)属:适好,适逢;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寇:侵犯;奔:投奔。译文:适逢魏孝武帝向西迁移,东魏派侯景率军入侵荆州,史宁跟随贺拔胜奔往梁朝。 画:谋略;谙:熟悉;指:指挥;誉:称誉。译文:史宁有识见谋略,熟悉用兵权变,临敌指挥,都像他策划的那样,很得当时人的称誉。 (5)据原文“臣世荷魏恩,位为列将,天长丧乱,本朝倾覆,不能北面递贼,幸得息肩有道。傥如明诏,欣幸实多”可知,史宁在梁期间向梁武帝陈情,表明归魏之心;据原文“宁后
30、遣使诣太祖请事,太祖即以所服冠履衣被及弓箭甲稍等赐宁”可知,史宁后派使者谒见太祖,太祖把自己所用的帽子鞋子衣服等赐给史宁。 答案: (1)D (2)A (3)A (4)适逢魏孝武帝向西迁移,东魏派侯景率军入侵荆州,史宁跟随贺拔胜奔往梁朝。 史宁有识见谋略,熟悉用兵权变,临敌指挥,都像他策划的那样,很得当时人的称誉。 (5)史宁在梁期间向梁武帝陈情,表明归魏之心;史宁后派使者谒见太祖,太祖把自己所用的帽子鞋子衣服等赐给史宁。 参考译文: 史宁字永和,是建康表氏人。史宁年少时凭借军功,官拜别将。升任直阁将军、都督,值宿守卫宫廷。不久加授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贺拔胜做荆州刺史时,史宁以本官职
31、衔任贺拔胜军司,率领步军骑兵一千人,跟随贺拔胜到达衙署。碰上荆蛮骚乱,史宁作为先锋予以扫平。于是抚慰蛮人,蛮人欣悦投降归附,结果征得一千五百匹马以供军用。适逢魏孝武帝向西迁移,东魏派侯景率军入侵荆州,史宁跟随贺拔胜奔往梁朝。梁武帝引着史宁到香磴跟前,对他说:“观看你的风度仪表,最终会获得富贵,我当使你衣锦还乡。”史宁回答道:“臣世代蒙受魏的恩典,在位担任列将,老天滋长丧乱,本朝遭到颠覆,我不能向北面迎击贼人,幸而能有地方栖身。倘如您所说,我感到欣喜庆幸的实在太多。”于是伤心哭泣泪水横流,梁武帝为之动容。大统二年,史宁自梁归朝。十二年,史宁改任凉州刺史。史宁未到而前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州城作乱。朝廷
32、下诏派独孤信率兵与史宁讨伐仲和,史宁先到凉州,向吏民陈说祸福,城中吏民都相继投降归附。仲和仍然据守城池不降,不久也被攻克。魏废帝元年,复任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起初茹茹国与魏议和结为姻亲,后来又离心背叛。不久被突厥打败,杀掉了茹茹君主阿那瑰。茹茹部落逃散的人,仍然拥奉阿那瑰的子孙,抄袭掠夺河西。史宁率兵阻截打击,抓获了阿那瑰的子孙二人,连同他们种族部落的酋长。二年,吐谷浑与齐互通使节,史宁攻击抓获了吐谷浑的使臣,随即被封为大将军。史宁后来派使者谒见太祖请示事情,太祖就把自己所用的帽子鞋子衣服被褥及弓箭甲胄长矛等赐给史宁。对史宁的使者说:“替我感谢史公,我解下衣服来给他穿,真心地委托他,他
33、可要善始善终,不要损坏功名。”史宁有识见谋略,熟悉用兵权变,临敌指挥,都像他策划的那样,很得当时人的称誉。等到在荆州,史宁很是奢靡放纵贪婪昏浊,不修法度。曾经外出,有人状告州佐歪曲法律,史宁还是把案子交付被告的州佐去处治。自此有事情的人不再敢说话,史宁的名声在西州大大损坏。保定三年,史宁在荆州去世。谥号烈。(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34、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
35、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3.【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B【小题4】A【小题5】D【小题6】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
36、习的人呢?不只是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解析】(1)B“望”,不应译作“察看”,而应译作“期望,希冀”;译文:后世说到天下治理得好时,常常不敢希冀与先王的时代相比;(2)A两个“则”都是顺承连词,就,那么;B介词,比/介词,对;C连词,因而/连词,表转折,但;D介词,在/连词,表目的,来;故选:A;(3)“自好者”指洁身自好的人,作“通经缉文”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D;“昔之所习者”指以前所学的知识,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D;整句译为:然而求学者自己只专注学习,施政者只自己施政,聚在一起贪图安逸,虚度岁月,能洁身自好的人也不过能够通读经书,撰写文章,用来取得
37、科举功名。等得到了功名,那么以前所学习的,不久就都荒废遗忘了;故选:B;(4)是只为政不求学的人所说的,作者反对;排除CD;是写石鼓书院的名称由来,不是观点和做法;排除BD;是作者推测说战争停止未必是因为这场学习,不是“赞赏的观点”,排除CD;其余几项作者均赞同;故选:A;(5)D“以驳论为主”错误;“驳论”是指先提出反面论点,批判之后再树立正面论点;而本文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第二段提出现实现象,也只是作为反面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并非“驳论”;“正反对比”也不是本文主要论证手法,作者主要通过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来说明道理;(6)所以:的原因;明
38、:明了,明确;成:成功;整句译为: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则:那么;安:怎么,哪里;得:能够;为:替,给;以:表目的连词,来;为政:施政;整句译为: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惟:只是;望:远望;如此:像这样;抑:或许;于是:从这里;与:通“欤”,语气助词;整句译为:不只是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答案:(1)B;(2)A;(3)B;(4)A;(5)D;(6)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不只是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译文:
39、 先王时代,用学习来处理政务;为政之道从学习中来,好政策的施行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没有不一样的习惯,施政没有不一样的方法。从朝廷传达到郡县,从郡县传达到整个天下,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没有第二种方法。因而士不从事学习,就会产生怪诞的言论和荒诞的行为;施政不依靠学习,那么在上者不按道义去审定政事的相宜与否,在下者也便不尽自己的职守了。君臣上下,看待我们从事学习,就好像农民有田产,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勤奋恒信。如果不耕地耘田,那就没有办法得到食物,这样就有了能否度过年终的忧患。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统一而风俗相同,只是因为这个原因。 后世求学的人,大概比先王之时要繁盛许多。而求
40、学者居室处境的安稳,饮食的丰盛,规矩约束的严格,先王之时未必有这些。然而求学者自己只专注学习,施政者只自己施政,住在一起贪图安逸,虚度岁月,能使自己好一点的人也不过能够通读经书,撰写文章,用来取得科举功名。等得到了功名,那么以前所学习的,不久就都荒废遗忘了。一看到簿册上登记的按照规定期限实行政令的事,就说:“我在施行政务,学习对我有什么用呢?”唉,后世说到天下治理得好时,常常不敢希望与先王的时代相比,难道不是学与政分离的缘故吗! 国家的学习已经到达极致了,十户人家的乡里也有老师和弟子,州县的官吏凭借学习获得官位,所有这些难道只是为了外观美丽吗?大概是想要回到先王旧时代的好风气,让为政之道从学习
41、中取得。只是最终没有能够凭借这些符合皇帝心意的,这就是士大夫与求学者的罪过了。衡州学院被叫做石鼓书院的说法,来历已久,中途曾迁徙到城南,士子不认为便利,因而回到它原来的地方,就是从前任学官施君鼎开始的。石鼓学院,占据潇湘两地教会之处,拥有高山峻岭的美景。它迁徙之时,新的房屋还没有建成。提点刑狱王彦洪、提举常平郑丙、知州事张松,全都在乾道年间乙酉年到了官下,这时刚好有战争,三位官员任务不同而责任平等,虽然每天没有空暇时间,然而知道学习是用来为政的办法,战争是何等的小事,就告诉学官苏总龟,让他立即修葺书院。过了没多久书院修成了,战争也已经停止了,环视三位官员统属的地方,整肃清明而人称治理得当。 那
42、战争的停止与治理的成效,未必都是因为这学院之事,而我独上表来称赞他们,是因为对三位官员明白先王为学的意图感到高兴,在战场征伐时仍旧不忘记学习,学习有成效而军事有功劳,治理有成绩,那么我怎么能不为他们说些好话,用来劝那些治理政务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凡是衡州的人,知道这三位官员的心,那么在这学院之中,就不会只专注于文章句读的学习,而也会学习以后用来处理政事的办法;不但为了得到科举功名,也会思考让君王给百姓的事业施加恩泽。如果为政与为学又合二为一,不只是三位官员的希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面得到收获啊! 第二年八月早晨,历阳张某记载。(1)本题考查实词意义的理解;注意举一反三,多迁移运用;有时需
43、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词性;(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弄懂语法;(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4)本题考查对人物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理解句子大意,总结其性格特点,注意是否有张冠李戴现象;(5)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
44、文翻译的技巧;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4.【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小题4】【解析】(1)B“酬”不应译作“应酬”,而应译作“报酬”;用选任官职作为报酬; (2)D“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错误;原文“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三月粮”应来自于“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45、”之意,即足够长途旅行的粮食,而不是“三月份”去游玩; (3)益:更加;复:又;汗血:汗血宝马,千里马;致:达到;蹀躞:小步走;康庄:宽敞大路; 整句译为: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说:“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然:然而;尽:全,都;自信其心:对自己的心志自信;虽:即使;执鞭:拿鞭子驾驭马车,指侍奉他人;忻慕:高兴仰慕; 整句译为: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4)第三段“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可见他以读书
46、为乐,畅游书海宁愿做个书虫;勤奋刻苦,直到半夜也朗读不绝;读书只为自己修养,不为争名夺利; 第六段“公于书无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蹴只字,于诗文无所不比拟”可见他读书范围很广泛,但又格外专精文选,写诗文没有什么不能作的;“若紫萧还魂诸剧,是驾元人而上”,他写的戏剧作品超过了元人水平;“每谱一曲而自为和之,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可见他不仅能创作,表演艺术也很高明; 答案: (1)B; (2)D; (3)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说:“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
47、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4)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创演结合,超过元人。 译文: 先生名叫汤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临川人。生来就聪颖特异卓尔不群。长身玉立,眉清目明,见到他的人都啧啧称赞:“这是汤家的好孩子啊!”五岁时能作对子,一试就有回应,再试又有回应,一节课回答好几次也没有为难之色。十三岁,去参加督学公试,补为乡里弟子生员。每次考试一定在同伴间称雄。庚午年在乡试中举,年纪才二十岁。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说:“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丁丑年参加会试,江陵公嘱咐
48、他所偏爱的人用第一名的利益诱惑,他却不回应。说:“我不敢效仿处女失身的行为。”公虽然只是一个老孝廉,但名声更加卓著,四海之内的人更加以能够拜望见到汤先生为荣幸。到癸未年中进士,而江陵公已经去世了,众多以前趋炎附势的人,事业进展迅速的将全部没收财产。汤公就自己叹息说:“假如我也凭借依附权贵而振奋,不也会因为依附权贵而失败吗?”而当时辅佐蒲州、苏州两公,他们的儿子全都中了进士,都是汤公同门好友。他们想要邀请汤公入自己幕府,用选任官员酬谢,但汤公一概不答应,也像他回答江陵公时的方法。 因为喜欢留都的山川,求得南太常博士的官职。到了那里就闭门向上,断绝谋求官吏的门路。扔下万卷书册,在其中做一条书虫。每
49、天读到三更十分,声音仍旧琅琅不停。家人笑他:“老博士拿书想干什么?”他说:“我读我的书,不问博士还是不博士。”不久以博士的官职转任南祠部郎。南祠部虽然没有什么事做,但汤公奉职谨慎,认为两政府进用私下亲密之人而堵塞了进言的道路,于是上疏谈论这件事,被贬谪到广东作徐闻尉。在那里呆了很久,转任为遂昌县令。又因为矿场税务之事大多谬误,计算核查的日子,便向吏部堂报告回家。虽然主爵挽留他,典选挽留他,御史大夫挽留他,但汤公坦荡长往,即使是神武的冠冕终究也不能挽留他。 在家中居住,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拜谒他的仪仗常常充满平民街巷,而大多不能延请接纳。即使有时事,汤公不是愤怒至极也不能说出口。人们劝他向人
50、请托推辞,他说:“我不能用面皮口舌来博取钱财,做这种不知为后人打算的事。”指着床上的书给人看,“有这些就不穷了。”汤公对于书没有什么不读的,而尤其专攻文选一书,到达合上书而背诵,不错一个字的地步。作诗作文没有不用来比拟的,而特别精通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汤公又拿他的闲暇时间写传奇,比如紫箫迷魂这些剧目,实在凌驾于元人之上。每谱写一首曲子,就让小吏唱歌,而自己为他应和,声振遥远,认识的人说他是神仙中人。 汤公和我约定去具区灵岩虎丘众多山川游玩,却不能够置办足够游览的盘缠,徘徊不定而中途停止了。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51、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文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
52、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方法: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5.【答案】驾劳动之车,辟发展之路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53、: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驾劳动之车,辟发展之路”。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有“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警句,强调良好行为和高尚情操的形成,关键在于“作之不止”。这里所谓的“作”是指劳动和实践。即便是步入智能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躬行不息,作之不止,驾上劳动之车,方能开辟发展之路。 劳动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材料中有人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只看到了科技的形式,金钱的原始价值,而没有看到“劳动”的深刻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54、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的全面发展,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尊重劳动、参与劳动并热爱劳动是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惟其如此,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才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驰向光明! 劳动是时代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劳动创造了辉煌历史:巍然矗立的万里长城,无与伦比的千年古都,蜚声中外的“四大发明”,畅通繁荣的“丝绸之路”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见证,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劳动推动着时代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出隆隆的响声,循声望去,你所看到的
55、一幅幅壮丽的时代画卷,无不是当代人民用辛勤劳动的双手推动时代前进的伟岸身影。“天眼FAST”放眼太空,“嫦娥三号”探秘月背,“北斗导航”覆盖全球,“蛟龙潜艇”遨游深海,5G发展突飞猛进哪一件大国重器不是自强自立的劳动硕果,哪一项大国工程不是劳力劳心的辉煌见证!时至今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渐已深入人心,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数个南仁东、袁隆平和屠呦呦式的劳动者汇聚而成的时代先锋队伍,正焕发出惊天动地的磅礴力量,推动着这个伟大的时代,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社会发展赋予劳动新的时代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阶层观念早已经不合时宜。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简单繁重的“
56、劳力”将逐渐被机械取代,而彰显创新的“劳心”才能适应未来,我们必须要更新劳动观念。正如白岩松所说:“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所以,我们要树立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光荣称号。 习近平主席说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可见,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任何一个民族的兴盛、任何一个时代的飞跃,都是由人民踏踏实实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复兴中学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动新时代的列车,一路播撒智慧,浇灌汗水,在劳动之花的芬芳中,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
57、写作的能力。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延续了去年的风格,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内涵丰富,具有时代内涵,传递出的是社会正能量和积极教育意识,体现出的是主流价值和中国精神。这则作文材料的主旨内容为“劳动意识”,可以说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创造幸福。材料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这突显出劳动的价值内涵,热爱劳动是一种精神传承,是对民族意识的践行。材料中还有“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等不同人对劳动的不同看法,很显然,这
58、种看法是背离主流价值意识的,主干材料的最后为“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是一种总结,直接阐释出这种“不尊重劳动”现象的存在,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必须予以破除,这才是新时代的正确价值观念,人人都应尊重劳动,践行劳动意识。可见,这则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
59、良好风气。 材料中的写作任务非常清晰,具体任务为“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三个问题,一个是面向自己学校“复兴中学”,这是主题对象;第二个是写一篇“演讲稿”,这是文体上的具体限制;第三个是演讲的主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很显然,这是正面的引导,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弘扬正能量,体现正确的人生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思想观念,这是伟人发出的号召,更是中国精神的真实写照,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总览全局,站在不同的方位上写出自己对
60、劳动的认识,对劳动的领悟,对劳动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尤其要注意的是,文体为“演讲稿”,在具体写作的时候,要符合演讲稿的特点,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发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一鲜明的主旨号召,号召大家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并且要从自己做起。 参考立意: 1、人人都应该在劳动中成长自己,锻造自我。 2、我们的生活要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 3、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4、劳动实现梦想,劳动创作未来。 5、让崇尚劳动蔚然成风。 6、天地有大美,劳动之美永存。作为考场作文,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首先,立意准确,思路清晰。全文从三个方面论证劳动与教育目标、劳动与时代进步和劳动的创新内涵的辩证关系,既扣住了两则材料,又有所生发升华,对材料的处理较为老练。其次,句式多变,语言优美。设问句、排比句、感叹句穿插使用,句式灵活,语言灵动;第三,材料丰赡,名句频出。此外,考生有意识地构建句子的画面感,体现出较强的语言素养和较深的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