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244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第卷(单项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75分,每小题3分)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主题的民俗文化。“春牛”民俗文化的形成主要缘于A. 农耕文明不断发展B. 个体小农经济的长

2、期存在C.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D.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是古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畜力,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衍生出“春牛”文化,A选项符合题意。牛耕文化主要与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有关,与小农经济这种模式无关,B选项排除。牛耕文化与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无关,C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2.“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铁犁牛耕C. 耜耕D. 耦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

3、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砍山” “众木尽噘”“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B意味着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排除;C即石器锄耕,排除;D是两牛犁耕法,排除。故本题选择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刀耕火种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土地私有制度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从而导致“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

4、可耕”,而土地之所以能够被兼并,其根源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B正确;A、D两项的表述均由B所致,故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根本原因不符,排除;面对土地兼并现象,封建政府曾采取施进行抑制,故C错误。4.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两幅示意图,从图中反映出的主题是A. 政府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B. 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C. 西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 江南地区普遍推行曲辕犁【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体现的是二牛抬杠技术,右图属于播种工具,材料说明的是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生产技术改进的重视,A选项排除。材料与封建自然经

5、济具有脆弱性的特点无关,B选项排除。曲辕犁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生产技术的准确把握。5.“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A. 工场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D. 私营手工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附属于中央政府管理,属于官营手工业,体现的是分工明确,具有专业化的特点,C选项符合题意。工场手工业是在明朝时期出现的,A选项排除。

6、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属于农耕经济的补充,B选项排除。私营手工业产品主要面向市场,因此材料与私营手工业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准确把握。官营手工业具有规模大、分工细、生产不计成本、主要为皇室和贵族服务等特点。6.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有关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 景德镇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B.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 景德镇历

7、史悠久D. 景德镇窑器工艺技术不断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可以看出雇佣关系在手工业中普遍产生,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只是手工业领域的变化,不能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名师点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指明清时期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现象。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

8、象中,机户与机工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之间已无人身依附关系。对于此类试题,主要看是否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并且是一个行业比较普遍地出现,从而确定是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7.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反映出( )A. 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B. 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 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以看出,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所以答案选B。考点:

9、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8.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马迁A. 主张农工商并重B. 主张“工商食官”C. 坚持“重本抑末”D. 肯定“重义轻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不发展农业就没有食物可吃,不发展手工业就没有用的东西,不发展商业就没有货物的流通,因此“农工商并重”非常重要,A项符合题意。9.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主要是说明A. 唐代手工业经济发达B. 唐代对“

10、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C. 唐代商业经济发达D. 唐代对商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反映唐代对商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成就10.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A. 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B.

11、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C. 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D. 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内陆的商帮的发展,沿着武夷山到了恰克图,而被迫开放是指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朝并未被打破,商业的发展并不能体现统治者政策的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到清朝”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地域商帮的开拓精神,故C项正确;清朝时期,中国未出现工业文明,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商业活动【名师点睛】明清“商帮”“商帮”是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会所进行联络的地域性的商人集团。著名的商帮有晋商和徽

12、商。商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最后阶段,其活动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有的还将商业资本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成长。明清的商帮毕竟是封建性的商帮,它依靠官府的支持进行经营,积累的巨额资本又多用于购置土地,奢侈消费,甚至货币窖藏,最后也就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走向衰落。11. 高王凌在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中指出:在南海县九江乡,明末清初已是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力农本务无几。材料反映出( )A. 农业经济的衰退B. 农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C. 自然经济的解体D. 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力农本务

13、无几”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动,故D项符合材料;A、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12.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 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B. 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C. 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D.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案】D【解析】徽商不把资金投入市场扩大再经营,而是“大兴土木”,修豪宅。显然不利于资本扩大再生产,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正确;封建专制统治直到建国之后土改才得以消灭,故

14、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对经济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主要是从社会风气角度阐述,题干主要是从经济角度设问,排除C项。13.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A. 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 维护外商经济利益C. 重视海关税收征收D. 废除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可知体现的是清政府重视海关税收

15、征收,C选项符合题意。禁止中外贸易往来的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限制,A选项排除。维护外商经济利益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被打破的,D选项排除。14.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自备工本,赴窑开采”的“窑户”,有协助“窑户”管理窑务的“掌相”和“管帐”;另一方面,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材料可以用来研究清代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B. 煤矿生产社会化趋势C. 煤矿的近代企业属性D. 政府对于民间开矿的态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显著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根据材

16、料“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可知该材料可以用来研究资本主义萌芽,A选项符合题意。煤矿生产社会化趋势的说法错误,B选项排除。近代企业主要采用机械化生产和股份制的形式,C选项排除。政府对于民间开矿的态度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5.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A. 重农抑商B. 工商皆本C. 重商主义D. “海禁”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可知清政府限制百姓出海,体现的是海禁政策,D选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与材料

17、无关,A选项排除。工商皆本的政策不符合材料内容,B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采取的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C选项排除。16. 近代竹枝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该竹枝词记载的史实最早应出现于( )A. 19世纪二三十年代B. 19世纪六七十年代C. 19世纪八九十年代D. 20世纪初期【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时间限制“最早”。依据“人力终输蒸汽力”可判断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对中国的自然经济是一个冲击,与此相关的应该是B。其它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均排除

18、。故选B。17.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该政策A. 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 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D. 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可知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是为了筹集对日本的赔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企业破产,A选项排除。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无关,B选项排除。一战的爆发是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

19、的春天的主要原因,D选项排除。18.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 2B. 31C. 73D. 193【答案】D【解析】从题中时间可判断,这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它在经济结构上的突出特征就是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好。只能数量最多才能反映这一特点,故选D。19.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

20、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A. 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B. 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C. 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D. 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近代的“夹缝”指的是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联合进攻和压迫,材料轮船招商局本身就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创办,材料没有显示遭受到“夹缝”,结果也不能反映“艰难生存”,故A项错误;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外国资本在和洋务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失败,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个别外资企业竞争失败,不能推广为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

21、资本,故D项错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20. 1904年(光绪30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南通关庄土布得以在东北畅销,一年总销数在15万件(每件40匹)以上,而当时大生纱厂的棉纱产量仅及关庄大布用纱量的一半,这就给大生纱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905年获利特厚,增加股本67万两。由此你得到的发展经济的启示是A. 抓机遇B. 筹资金C. 重技术D. 敛人才【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大生纱厂发展的原因是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南通关庄土布得以在东北畅销,为大生纱厂提供了市场;据所学史实一战

22、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选A项。【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发展21. 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起初反对,后又要求合作,范旭东以“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公司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范旭东是位爱国资本家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艰难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过题中材料可知,外商企业企图压制民族工业的发

23、展,民族资本家对外国企业进行积极反抗,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企业的经济侵略。都符合题意。表述错误,民族企业没有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所以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影响22.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18301833年1868年19世纪70年代末茶叶年平均32800014400002000000生丝年平均80005700080000A. 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B. 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C.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从1830年

24、到19世纪70年代末,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急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一步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得以在中国掠夺原料,C选项符合题意。图表中只能看出中国生丝、茶叶的出口量变化,不涉及与国际产品的比较,无法得出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结论,A选项排除。从图表中无从得知茶叶、生丝的种植区是否扩大,B选项排除。材料只涉及中国生丝、茶叶两种产品的出口数量变化,只能体现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的加深,无法看出解体范围的扩大,D选项排除。2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冲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市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懒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

25、为不材:洋铁洋针、洋懒洋电灯入中国,而治业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材料说明列强的商品输出A. 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B. 使中国传统的经济迎来了发展机遇C. 对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影响很小D. 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外国商品的输出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逐渐破产。这说明列强的商品输出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A选项符合题意。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传统的经济迎来了发展机遇,但这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B选项排除。材料说明列强的商品输出对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影响很大,C选项排除。列强的经济侵略总体上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没有提高

26、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D选项排除。24.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 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B. 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 实质是外国资本家在华创办的企业D. 属于近代的民族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属于近代民族工业,D选项符合题意。继昌隆缫丝厂采用机器生产,没有沿用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A选项排除。“行销欧美两洲”说明缫丝厂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B选项排除。继昌隆缫丝厂是侨商陈启源创办的民族企业,

27、不是由外国资本家创办的企业,C选项排除。25. 1948年,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哪得不完蛋!”对这则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 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B.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导致蒋介石倒台的重要原因C. 顺口溜中的现象对民族工业影响非常有限D. 表明当时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表明1948年时的通货膨胀严重,是导致蒋介石完蛋的重要原因,由百姓顺口溜可知民众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C项与材料无关。所以答案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

28、发展26.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表明汉武帝在铁业经营方面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目的。材料二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2)材料二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材料三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

29、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经济政策:盐铁官营。实施目的: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2)特点:

30、生产规模庞大;资金投入巨大;生产分工细密;实行雇佣劳动。阻碍因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3)特点:沿海工业遭受巨大破坏,民族工业大规模内迁。影响:内地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可知体现的是政策是盐铁官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铁官营的目的是: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31、的经济基础等。(2)特点:根据材料“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可知体现的是生产规模大和雇佣劳动;根据材料“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可知体现的是资金投入量大;根据材料“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可知体现的是分工细致。阻碍因素:结合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碍因素即可得出答案。(3)特点:根据材料“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可知体现的是沿海工业遭受巨大破坏,民族工业大规模内迁。影响:根据材料“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沿海工业内迁的影响体现为内地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