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225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说法错误,具体科学

2、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合理性在于看到了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说法错误,离开哲学的指导,科学研究就无法取得进展,此说法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故选C。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

3、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A. B. C. D. 【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天下情怀,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人类探索的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但不能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表述错误。故选B。点睛:正确区别价值

4、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一般标准。我们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等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具体标准。3.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

5、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正确,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即物质,当选;明显错误,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转变(转化)是有条件的,排除;错误,不同的规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排除;正确,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材料说明这一点,而且符合题意,当选。故选B。4. 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

6、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 )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但并不是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因而“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说法错误,错误。: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因水以为师,这说明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也说明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正确且符合题意。:人们可以在尊重

7、、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1.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

8、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5. 下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 )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审美标准具有客现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徽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

9、国特色,深受好评,体现了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符合题意。:极富中国特色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徽右下角的“中国昆明”印记,既表明了本次COP15办地,也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印章文化;会标运用甲骨文作为设计背景,由山水林田草、花鸟虫鱼等文字组成,这些都体现了文艺创作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符合题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此“艺术作品不具有客观内容”的说法是错误的,错误。: “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说法错误,因为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价值会发生变化,排除。故本题选A。6.

10、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人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这说明新的学说与经济现实并不完全同步,反映了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追溯事物的过去,复制

11、事物的当前,还能预测事物的未来,因此“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说法错误,排除。:实践决定认识,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因此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马克思主义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这表明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符合题意。:来源于现实的理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不一定都具有真理性,排除。故本题选B。7.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 )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

12、客观性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但其仍然具有客观的评判标准,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此,若要科学利用时间,首先要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符合题意。: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时间规律也具有普

13、遍性,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但并不是所有人对待时间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题意知,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了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因此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8. 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 )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任何科学理

14、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发现来源于实践,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由题意知,门捷列夫依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一些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在这一科学原理的指导下,他展开了科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体现了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由题意知,门捷列夫展开了科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

15、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表明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错误。故本题选C。9. 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厂房变成博物馆,仓库改成音乐厅,厂区转为影视基地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事物间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无关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人们可以通过实践

16、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意识无关;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呈现着“人化”的特点,因此,不能说所有的联系都与人的意识无关,排除。: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工业遗产的合理利用表明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也说明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正确。:发展最终都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因此,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关键,错误。故本题选C。10. 有些同学喜欢边听音

17、乐边学习。有研究表明,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越不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当学习任务比较难时,越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这启示我们( )A.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B. 局部的变化制约整体功能C. 事物的量变必然促成质变D.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有些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这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不合题意。B:本题强调联系的多样性,没有体现局部的变化制约整体功能,B不合题意。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促成质变,C错误。D: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越不熟悉

18、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当学习任务比较难时,越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启示我们要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 假如青春有颜色,它或许是志愿红、迷彩绿,又或许是医务白、工装蓝青春的理想,铺就奋斗的底色。新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担当有为的青年,他们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成就时代荣光,以胸怀大我的姿态绘就人生画卷。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

19、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知,新时代的新青年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或是志愿红、迷彩绿,又或是医务白、工装蓝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奉献实现人生价值,这表明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观点符合题意。:由题意知,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有为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虽各不相同(如有的是志愿者,有的当兵,有的从事医务工作,有的当普通工人,即矛盾的特殊性),但他们都崇尚奋斗、开拓进取、胸怀大我(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成就时代荣光,表明矛盾的普遍性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

20、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我们要以新时代的青年的新精神为榜样,观点符合题意。: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观点错误。:材料侧重强调充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没有强调尊重客观规律,观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12. 习近平强调,城市发展和治理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拓展过程中,只有实现人口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鱼与熊掌”兼得,才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要求人们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

21、者关系B. “鱼与熊掌”兼得是基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推动事物发展C. 建设宜居城市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D. 宜居城市建设要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一方面,二者有对立的一面;另一方面,如果在城市发展和治理中统筹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是能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因此“鱼与熊掌”兼得体现了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B符合题意。A: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角关系。但联系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选项观点错误,排除A。C:联系具有客

22、观性。建设宜居城市需要我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通过实践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即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C不符合题意。D:宜居城市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人口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即处理好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统一,而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 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

23、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的相关知识。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正确;中“更高级、更复杂”说法错误,排除;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14. 在科技创新中,

24、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要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就要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入选。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孤岛现象就是部分之间存在

25、障碍,无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应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入选。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且与题干不符,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应该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且本题题干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排除。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诸多孤岛,是强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缺乏密切联系,而不是强调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26、,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1+12”;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1+12”);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从属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

27、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含义及特征。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15. 毛泽东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 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不影响整体的功能B. 在一些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28、C.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D. 只要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就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连战皆捷,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全功尽弃。吃了许多败仗之后,一个胜仗打开新局面。可见这里所强调的一个败仗和胜仗均属于关键部分,它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正确切题。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A说法错误;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B说法错误;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但没有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及优化趋向,也有可能

29、无法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 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发展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钉钉子的事例表明量变的

30、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入选。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事例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是从量变到质变,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是从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入选。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存在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结论,排除。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量变与质变状态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

31、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我们要

32、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17. (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20)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A. B. C. D. 【答案】C【解析】

33、此题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表明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符合题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这表明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性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推动社会的发展,符合题意;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8.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

34、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

35、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19. 规划要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它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前提系统优化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重要方法论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A. B. C. D. 【答

36、案】C【解析】【分析】【详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故不选。: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说明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前提,正确。: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说明系统优化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重要方法论,正确。: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0. 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

37、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导下,该村放弃了打鸟、捕鸟,反而建设了观鸟基地,吸引众多“鸟友”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

38、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因此,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可能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也可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错误。: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故“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的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2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德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为( )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一旦形

39、成就会稳定不变价值观教有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必修课正确价值观是青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其行为选择,“决定于”的表述错误,排除。:“稳定不变”的表述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习近平强调,在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帮助他们在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这是基于价值观教育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正确价值观是青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正确。故本题选D。22.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

40、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的变革不一定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41、,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由题意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属于上层建筑,它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错误,正确。: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个方面全力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它的制定离不

42、开正确的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现在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

43、爱鹤、保护鹤,说明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符合题意。鹤的寓意的变化从根本上看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符合题意。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文化并不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排除。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并不会趋于一致,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条件)。作用:(1)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能

44、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4. 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符合题意。: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具有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

45、主观能动性,说法错误。:只要不断地辩证否定,新事物才能发生质的飞跃而不是保持质的稳定性,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辩证的否定:原理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业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25.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

46、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这推动了“草根发明家”的创新,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正确切题。“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是其创新成功

47、的重要原因,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正确切题。夸大了认识的作用,观念创新不能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正确指导实践,而不是能否应用于实践,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

48、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

49、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指导诊疗实践又不断接受诊疗实践检验的过程。【解析】【分析】本题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医药诊疗方案在抗击疫情中的

50、作用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学生运用认识论原理分析“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范围为“认识论”。材料中“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个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真理性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此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材料中“第1版方案较为简单”、“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药治疗方案”、“第7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对新

51、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深化对新冠肺炎的认识。【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早灾

52、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

53、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答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头筹全局,抓住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黄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修复保护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关键,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

54、理、源头治理,统筹水沙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各项工作,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解析】【分析】本题以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详解】本题设问指向为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回答科学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先回

55、忆课本中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和方法论,然后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分析。由材料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以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故可以从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在黄河治理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以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故可以从关键部分对整体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说明治理黄河战略树立了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重视了部分的作用,从而论证其科学性。【点睛】运用联系观分析现实问题,一般要用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

56、的方法一般用其中的一个;但如果材料侧重于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则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都要用到,可根据材料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进行适当取舍。28.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长江曾经是一条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生态河流,中华鲟、白鳍豚、白鲟等都曾在这里畅游。而如今,中华鲟岌岌可危,白鳍豚、白鲟相继灭绝,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也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万吨,渔民陷入了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长江禁渔势在必行。2019年1月,在“长江大保护”的总体战略下,国家决定“把修复长江生

57、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渔,从2020年1月1日起,为期十年。禁捕范围涉及14省市,纵贯长江上中下游。11万条渔船,约30万渔民,将告别长江。“长江禁渔十年”政策出台后,解决基层执法中存在的“有案不送”“以罚代刑”问题和合理保障渔民生计、引导渔民退捕转产成为政策落实的当务之急。更需引起重视的是,长江江河岸线长、非法捕捞成本低,渔业资源一旦恢复增长对退捕渔民的利益诱惑更大,管理难度会随之增大。维护长江生态安全,推动长江大保护,任重而道远。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上述材料。【答案】任何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保护和开发是对立统一的,长江大保护要正确处

58、理好大保护和大开发的关系,长江禁渔十年是创造性地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揭露、分析并解决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调了“大保护”的重要性,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大保护”并不等于不发展,“长江禁渔十年”的大保护是为了实现长江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促进今后更好地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哲学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59、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上述材料内容,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生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答,第一:根据材料信息“长江禁渔十年政策出台后,解决基层执法中存在的有案不送以罚代刑问题和合理保障渔民生计、引导渔民退捕转产成为政策落实的当务之急”这表明长江的开发和保护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在实践中把握长江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第二:根据材料信息“当下长江流域许多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天然捕捞量也急剧下降,渔民陷入了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考生要结合矛盾普遍性的知识进行分析,我们要正确认识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第三:根

60、据材料信息“更需引起重视的是,长江江河岸线长、非法捕捞成本低,渔业资源一旦恢复增长对退捕渔民的利益诱惑更大,管理难度会随之增大”,考生要结合矛盾特殊性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我们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更好的推动长江生态保护事业。第四:根据材料信息“在长江大保护的总体战略下,国家决定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但是这并不等于不发展,考生要结合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在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统筹推进长江的生态保护工作。【点睛】1、【矛盾具有普遍性知识点总结】(世界观):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61、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2、【矛盾的特殊性】含 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三个表现: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不同特点。 方法论: (1)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千篇一律。(2)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 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

62、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

63、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民法典的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重要法治保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法典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解析】【分析】本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详解】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

64、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设问属于理解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属于中观考查。考生要回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包括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着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依据材料“事异时移,法随时变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可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依据材料“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可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据材料“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可得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点睛】群众观的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