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作业提升四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外核:熔融状态。内核:固态。答案:B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盆地B平原C海洋 D大陆架解析:海洋是地壳最薄
2、的地方。答案:C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下图,完成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B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处即为()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34.解析:第3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为地壳和地幔,为外核,为内核;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第4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答案:3.B4.B读下图,完成57题。5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 B3个C4个 D5个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
3、圈层是()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57.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图中显示了水圈(瀑布)、生物圈岩石圈(岩石)、大气圈(空气)四个圈层。选C。第6题,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该景观为黄果树瀑布,景观主体要素是水,属于水圈,选B。第7题,本题考查地球各圈层的特点。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因为瀑布的形成过程,要先有地壳运动形成的地势落差
4、,而后才可能有瀑布景观,B对C错。各圈层中,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岩石圈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D错。答案:5.C6.B7.B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回答89题。8组成图中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9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89.解析:第8题,组成山体岩石的矿物为岩浆冷凝形成,岩浆来源于
5、上地幔的软流层。第9题,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答案:8.D9.A10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早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解析:地壳厚薄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图中四地中D地位于大洋中,故最早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D地。答案:D1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居民感觉到()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上下颠簸D只左右摇晃解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纵波快、横波慢,先传
6、播到地面的是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继而传来的是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答案:B12下列有关莫霍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为岩石圈B莫霍界面在陆地下约17千米C纵波和横波通过该界面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D莫霍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解析: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震波通过该面时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所以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和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6千米)。答案:C图1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图2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第13题。13若a形成化石,b形成
7、图2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表示大气圈 B乙表示生物圈C丙表示岩石圈 D甲影响丙的演化解析:化石的形成与生物圈、岩石圈有关;图2中的景观为风蚀蘑菇,其形成与大气圈、岩石圈有关,由此可以确定出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生物圈会影响大气圈的演化。答案:B二、综合题14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在渤海湾黄河口凹陷发现一个新的油气田,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勘探再获新的进展。该新油气田的成功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河口凹陷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湾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材料二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和不连续面(界面)。(2)在地球内部圈
8、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3)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4)黄河口凹陷油气勘察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解析:第(1)题,地球内部圈层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同层次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划分的。两个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把地球内部分成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第(2)题,两个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第(3)题,地壳圈层在陆地上比较厚,海洋上比较薄。第(4)题,地震波中的横波只能在
9、固态介质中传播,而纵波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介质中均可传播,所以,遇到含油层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为横波。答案:(1)地震波(2)(如下图)(3)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一般为510千米,平均只有7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4)横A15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B处地壳的厚度为_。(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解析:第(1)题,主要为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千米,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千米,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答案:(1)33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2)4550千米3035千米(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