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217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九)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地区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江苏南部1.34浙江杭州2.79广东汕头1.56湖北广济2.05山东莱州0.83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D南方的土地比

2、北方更加市场化3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B中体西用君主立宪C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民主共和4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518

3、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6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7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

4、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这反映出()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撼动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ABC D8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废除八股裁汰旧军设立京师大学堂A BC 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

5、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三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集(1)材料一、二中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指出导致不同的根源。(10分)(2)材料二、三中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你怎样看待这种不同?(10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探儒佛之微旨”。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

6、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字林西报材料三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康有为遗稿(1)指出材料一中维新派所建构理论体系的特点及作用。(8分)(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6分)(3)综合上述材料,这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6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8年

7、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开展戊戌变法的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

8、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述两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12分)(2)上述两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8分)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九)1解析: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故C项正确。答案:C2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土地出租的收益普遍高于雇工经营的收益,说

9、明土地出租的收益更有保证,即传统的自然经济仍然顽固的存在于中国广大地区,也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故B项正确。答案:B3解析: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从“道胜”“器胜”可以看出19世纪60年代王韬主张中体西用,从“英国”“君民之分亲”等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80年代王韬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答案:B4解析:材料说明了在西方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无所不在的物质后,维新派把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视为世界的本体,突出反映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故选B项。答案:B5解析:康有为的“用意”即“目的”,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支持改革,反对法国式的大

10、革命,故A、C两项错误;D项属于阐述的内容,但不是目的。答案:B6解析:维新派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康有为主张改革中国的科举制度,这本身已上升到制度变革的层面,因此,他的“中体西用”的基本含义,是用西方进步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因此,这里所说的“体”“用”与地主阶级洋务派有着明显的不同。答案:D7解析: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和扩大其在华的侵略权益,列强不愿支持维新派,是害怕引起顽固势力的反感,不利于维护列强在华的利益。因此,的说法不正确。答案:D8解析:京师大学堂主要是培养人才,与顽固势力的利益无关。戊戌政变后,顽固势力废除了绝大部

11、分的新政措施,而保留了京师大学堂,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A9解析:第(1)问,比较地主阶级顽固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主张的不同。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在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要不要变法维新等方面存在根本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二者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所决定的。第(2)问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内部的不同主张,二者在是否废除君主制上存在分歧。但这种不同并非本质分歧,在建立代议制民主、发展资本主义方面,二者是一致的。答案:(1)不同:材料一反对兴民权,实质是反对维新变法;材料二主张变法和救亡联系起来,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事实驳斥封建顽固派的迂腐守旧。(6分)根源: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后者代表新兴资产阶级

12、的利益。(4分)(2)不同:材料二主张“稍变祖宗之法”,主张向封建势力妥协;材料三则从理论上阐明了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6分)看法:二者是维新派内部的争论,并没有本质不同,在建立代议制民主、发展资本主义方面是一致的。(4分)10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参中西之新理”“合经子之奥言,探儒佛之微旨”说明兼顾中西,托古改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即可回答,是为变法寻找依据,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第(2)问,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根据材料二可归纳出激进,根据材料三可归纳出盲目照搬西方经验。第(3)问,主要从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角度来回答,

13、切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特点:兼顾中西,托古改制。(4分)作用:变法从传统中找到理论依据,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4分)(2)特征:激进(或急功近利);盲目照搬西方经验,忽视中国国情;低估改革的困难。(6分)(3)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6分)11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二者改革的目的等方面考虑;第二小问从改革的方式方面回答。第(2)问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与方针是否得当等方面回答。答案:(1)不同: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8分)相同: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4分)(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与方针是否得当等。(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