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059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4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随堂演练: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年沈阳四校联考)右图表示岩石圈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ABC D2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A BC D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可以判断,为岩浆,为岩浆岩,表示风化、侵蚀作用,表示沉积作用,为沉积岩,为变质岩。石油、天然气存在于沉积岩中。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1.D2.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5题。3图中甲地与丙地分别形成()A海沟和岛弧

2、B海沟和褶皱山C海岭与岛弧 D海岭与褶皱山4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晚的是()A甲 B乙C丙 D丁5图中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的是()A甲乙 B丙丁C甲丙 D乙丁解析:第3题,甲地位于大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容易形成海岭;丙地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容易形成岛弧和海沟。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生长边界,形成时间最晚。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易发生火山、地震;而乙、丁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发生火山、地震的可能性较小。答案:3.C4.A5.C6(2013年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

3、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材料三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材料四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4)图中的山脉是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板块a为_板块,板块b为_板块。(5)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解析

4、:第(1)题,河口冲积岛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它受流水和海水作用。第(2)题,古沙洲的发展与流水沉积作用、海水顶托作用、地转偏向力等作用有关。第(3)题,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建设和水库的修建,导致河流含沙量减小,海岸线向近海移动速度减慢。第(4)题,图中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它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的。第(5)题,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是板块挤压。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3)中

5、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4)喜马拉雅山褶皱山印度洋亚欧(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一、选择题下面两图分别为地球表面及地壳中甲、乙、丙三类岩石所占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乙类岩石最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2乙类岩石转变为丙类岩石的能量来源是()A太阳能 B势能C热能 D生物能解析:第1题,整个地壳中岩浆岩所占比重最大,地球表面则沉积岩所占比重最大。第2题,图中甲、乙、丙三类岩石分别是岩浆岩(侵入岩属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答案:1.C2.C(2

6、013年百校联盟模拟)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表示石灰岩,完成34题。3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沉积岩 B属于变质岩C属于变质岩 D属于沉积岩4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解析:第3题,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属于沉积岩,侵入岩附近的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有可能形成变质岩。第4题,岩石的形成顺序一般是先沉积,后侵入,再变质。答案:3.C4.C(2013年沈阳四校联考)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57题。5图中所示的外力是()A流水 B海浪C冰川 D风力6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A内蒙古 B甘肃C青海 D新疆7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

7、突出,是因为()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较近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该外力作用强烈,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该外力作用不明显,因此该外力作用主要出现在气候干旱的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最大强度侵蚀面积出现在内蒙古。第7题,新疆南部干旱地区为主,北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强烈,而半干旱地区侵蚀相对较弱。答案:5.D6.A7.D(2013年潍坊三县市期中联考)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 D背斜山

8、9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该地岩层应为()A页岩 B板岩C石灰岩 D花岗岩解析:第8题,从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区的岩层弯曲状况可以看出,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成山,所以选D项。第9题,石芽、溶洞等地形形成于喀斯特地貌区,岩石多为石灰岩。答案:8.D9.C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回答1011题。10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abcdef BbacdfeCcbdafe Ddcbafe11e图中“狗头石或骆驼石”属于()A花岗岩 B沉积岩C大理岩 D玄武岩解析:丹霞地貌是沉积岩经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结合六幅图可知其形成过程:先形成沉积岩(cb),再在干热条件下氧化(d),再经抬升或

9、倾斜(a)、节理、裂隙发育(f),最后经流水侵蚀,形成丹霞地貌。答案:10.C11.B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回答1214题。12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 BC D13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 B台湾岛C华北平原 D喀斯特地貌14近年来,

10、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解析:第12题,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处,冲积扇分布在山前。第13题,华北平原是在河流冲积作用下形成的。第14题,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不是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答案:12.C13.C14.D二、综合题15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和_。(2)下列选项中,符合沉积岩两个突出特征的是()A具有层理构造 B具有气孔构造C常含有化石 D坚实致密(3)图中序号中,表示变

11、质作用的是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4)在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如右图)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你认为其“玉颈”变细是受_作用的影响,该作用对应于图中的_(填序号)。(5)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潢中常用的甲、乙类岩石各一种。解析:根据该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表示冷凝作用、表示外力作用、表示变质作用、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沉积岩是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一般具有层理构造,且常含有化石。台湾的“女王头玉颈

12、”是在海水的长期侵蚀作用下不断变细的。家庭装潢用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大理岩属变质岩。答案:(1)岩浆岩变质岩(2)AC(3)(4)海水侵蚀(5)甲:花岗岩。乙:大理岩。16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A、B两处,属于背斜构造的是_,判断理由是_。(2)A处形成山地的原因是_。(3)已知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斜线区域很可能会形成_岩,这是因为_。(4)若该地区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最好选择B处还是A处?为什么?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而B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应为背斜。第(2)题,A处为向斜成山,属于地形倒置,主要是向斜槽部和两翼遭受差异性侵蚀的结果。第(3)题,花岗岩为岩浆岩,则岩浆和石灰岩的接合处容易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第(4)题,一般来说,从安全性方面考虑,隧道多选择在背斜处。答案:(1)B处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该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A处为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大理岩(或变质岩)石灰岩受岩浆侵入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易发生变质。(4)B处。B处为背斜核部,背斜的岩层受力点在两翼,在背斜核部开隧道不易塌方,安全性、稳定性好;背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顺岩层向下渗流,不会因积水而影响交通,也不会威胁隧道安全。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