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教学内容分析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人教A版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第一节的内容。必修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第二章引入了指、对、幂三种基本初等函数。本章是函数应用问题,主要分为两个层面:(1)数学学科内部应用,如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可以通过函数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获得函数的零点的具体取值或零点所在的区间。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引入,为一些超越方程的近似解提供了求解方案。(2)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相应问题,使之前一、二章所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本节课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函数的
2、知识,从初中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关系的具体学习,过渡到了高中一般方程与其相应函数关系的抽象研究,得出了函数零点的概念。进一步,通过对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引入了零点存在性定理,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不仅揭示了方程与函数之间的本质联系,并且以“函数与方程”为理论基础,为“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做了铺垫,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情分析首先,泥河中学2016级高一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我们一直是采用“低起点,小步子,重基础”的策略,所以很多问题我们讲的比较仔细,比较基础;其次,经过开学初衔接教材的学习和必修1前面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的模型,可以做出一
3、些函数图象,具备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这为本节课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另外,但是针对高一学生,他们的思维习惯、动手作图能力以及观察、归纳、转化等能力都还不强,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本节的难点: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学习上,由于零点存在性定理是高等数学下放的一个内容,有的知识要到学高等数学才能解决,所以不必挖掘过深。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同时利用反例促成对定理本质的理解,突破学习难点。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从具体的、简单的知识出发,经过逐层推广,师生共同探究,获得了一般性的结论的过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2、掌握零点存在区间的判断方法;3、在
4、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函数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4、感受学习、探索、发现的乐趣。二、教学重点:函数零点与方程实数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利用函数方程思想处理问题的意识。三、教学难点:理解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四、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的选定(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合理利用了多媒体,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2)在零点概念的教学上,我充分利用了 “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以具体的二次方程与相应二次函数的关系为载体,引出了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并将其进行了推广。而在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启发
5、探究讨论”的模式。2、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对于函数零点概念的引入,学生从解决熟悉的问题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把函数零点的概念作为解决课堂探究问题的过程性知识,可以让学生的探究更自主,思维活动更充分。 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给出具体的三个一元方程及相应的二次函数填表.提出问题:方程的根与函数的图象有什么联系?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准确回答二者的关系。继续追问:上述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关系上?再次追问:上述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一般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上?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填表,回答出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和x轴交点的横坐标
6、相等。学生思考,类比,归纳。体会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的联系,为零点概念的引出做好铺垫。由特殊到一般,感受零点产生的过程,使零点不再抽象,而是更加具体形象,便于零点概念的理解。概念引入1.零点的定义2.零点求法:(1)代数法(2)图像法 理解、归纳概念应用练习:1、函数f(x)=x(x24)的零点为( D )A(0,0),(2,0) B0,2 C(2,0),(0,0),(2,0) D2,0,22、函数f(x)=x2-2x+a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a的范围是_。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问学生A、B、C,教师点评。 让学生参与独立完成,然后提问。可以补充练习。通过练习的设置,加深对定义的理解。求解过程体现
7、了函数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师生共同探究零点存在性定理:提出问题: 在怎样的条件下,函数yf(x)在区间a,b上存在零点? 观察二次函数f(x)x22x3的图象:在区间-2,1上有零点_;f(-2)=_,f(1)=_,f(-2)f(1)_0(“”或“”)在区间2,4上有零点_;f(2)f(4)_0(“”或“”)。 各小组积极参与,并派代表到前面总结,在讨论过程中,不断的质疑,产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推广:观察函数的图象并填空:在区间(a,b)上f(a)f(b)_0(“”或“”)。 在区间(a,b)上_(有/无)零点; 在区间(b,c)上f(b)f(c) _ 0(“”或“”)
8、在区间(b,c)上_(有/无)零点; 在区间(c,d)上f(c)f(d) _ 0(“”或”) 在区间(c,d)上_(有/无)零点;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 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关键词:连续不断 f(a)f(b)0 存在c(a,b),使得f(c)=0对于零点存在性定理的理解可以通过练习加强。不要挖得过深。练习: 判断正误:1)已知函数y=f (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 (a) f(b) 0,则f(x)在区间(a,b
9、)内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2)已知函数y=f (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 (a) f(b) 0,则f(x)在区间(a,b)内没有零点。( )(3)已知函数y=f (x)在区间a,b上连续且在区间(a,b)内存在零点.,则f(x)必满足f (a) f(b) 0。(4)已知函数y=f (x)在区间a,b上连续的单调函数且满足 f (a) f(b) 0,则函数y=f (x)区间(a,b)上有且仅有一个 零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究,为零点存在性定理讨论的引出进行了铺垫。 由特殊到一般,学生很容易找到问题讨论的切入点。通过以上学生们的讨论,使得零点存在性定理的生成水到渠成。定理应用例1 判断函数
10、f(x)=lnx+2x 6的零点的个数。解法一:解法二:(根据时间是否允许,适当展开).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完成,并利用投影讲解答题过程。反馈、巩固、加强。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探究过程,生成数学知识:一个定义、一种关系、一个定理、两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参与总结。反思总结核心任务是归纳,加深和提升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知道我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体会获取知识的乐趣,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本P88的练习1,2。2.思考题:方程lnx+2x6=0在区间_内有解,如何求出这个解的近似值? 请预习下一节。 进一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板书设计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零点1.定义2.等价关系3.零点的求法:代数法、图像法二、零点存在性定理三、例题解析例1课堂小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