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6 信息性文本阅读(六)连续性文本.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018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6 信息性文本阅读(六)连续性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6 信息性文本阅读(六)连续性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6 信息性文本阅读(六)连续性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6 信息性文本阅读(六)连续性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6 信息性文本阅读(六)连续性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6 信息性文本阅读(六)连续性文本.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6 信息性文本阅读(六)连续性文本.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6 信息性文本阅读(六)连续性文本.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质量评价(六)信息性文本阅读(六)连续性文本(建议用时:5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红蚂蚁远征,返回的路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它们是怎么去的,就会怎么回来,按照原路返回,不在乎这条路是怎样的曲折蜿蜒,也不在乎所走过的路是怎样的艰苦困难。那么,红蚂蚁是靠什么方法原路返回的呢?可以想一下爬行毛虫,它们外出觅食的时候,会在自己爬行时沿途拉出一条丝线,而这就是它返家时的指向标。红蚂蚁是不是也像爬行毛虫一样有一个笨笨的办法呢?留下某种独特的气味,而返回之时便由这种气味来刺激嗅觉从而找到归路呢?为此,我找了六岁的孙女露丝与我一起进行观察。露丝在发现了红蚂蚁大军的新动向后,便一直悄悄地跟在后

2、面继续监视。每隔一段距离,露丝便在红蚂蚁大军所经过的路上丢下几颗石子作为记号。我用扫帚沿着蚂蚁所选定的路线扫出几条大约一米宽的实验带,我在红蚂蚁行军之路上前后扫了四个并不相连的地方,当红蚂蚁满载而归的时候,它们不知不觉到了第一个实验带的边缘。显然,这些久经沙场的战士是有些犹豫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几只敢于冒险的红蚂蚁进入了第一个实验带的范围,剩下的蚂蚁军队紧跟着这几个冒险者。有意思的是,在冒险者带领着蚂蚁大军踏入实验带的同时,还有一些蚂蚁选择了从实验带侧面绕行。不过,不管怎么样,它们在经过第一个实验带之后又重新走上了它们非常熟悉的原路。到了其他的实验带时,红蚂蚁们仍然是非常犹豫的,但是尽管经历非

3、常曲折,最后它们仍然直接或间接地重新找到了原路。虽然我给它们出了不少难题,可红蚂蚁最后返回蚁穴的路线正是露丝监测时用小石子标记出来的路线。这个实验对“蚂蚁靠嗅觉返回”的说法似乎持肯定态度。但对于嗅觉能够给蚂蚁提供方向感的说法还不能过早地肯定,最科学的办法是创造更好的条件来重新进行一次实验,把那些可能指引蚂蚁找到原路的气味全部清除,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嗅觉论者的说法是否正确。进行新的实验,需要设计一条具有阻碍作用的激流。这条激流足有一步宽。激流很长,对红蚂蚁来说,这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大河。我用了大量的水,将地面进行了一次十分彻底的冲洗,至少,沿途那些粉末物质和它所带有的气味,在“大河”一刻钟的冲洗下

4、完全被清除了。在“大河”面前,蚂蚁们犹豫的时间远比上次实验时长得多,但最终,它们还是顺利地征服了水流,而且依旧坚持了原路返回的传统。红蚂蚁大军第三次出征时,我按照实验计划,选取红蚂蚁既定路线中的一处,用刚刚从花园中摘下的薄荷叶擦了一下,并将薄荷叶放在既定路线上距擦过的地方稍远的路上。从“战场”上返回的红蚂蚁似乎没有什么异常反应便经过了被薄荷叶擦过的地方;至于放着薄荷叶的地方,红蚂蚁们也只是稍微有些犹豫,但仍然非常坚定地走了过去。在接下来进行的实验中,我将不改变路面的情况,而只是准备用一些大的纸张或报纸铺在路中央,并将这些纸张用小石块压住。通过这种方法,道路的外貌被改变了,只是这种改变不会影响原

5、本存在的气味。当这些久经考验的红蚂蚁来到“陌生”的路面时,它们表现出了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迷茫。这一次它们先后进行了多次尝试,并在四周反复进行侦查,或者前进,或者后退,徘徊了很久之后它们才“冒险”似的进入之前未曾见过的“陌生”地域。在成功经过了被纸张遮盖的地带之后,红蚂蚁大军才恢复正常,继续坦然地前进了。我还为它们设计了另一个圈套。它们认定的道路已经被我用一层薄薄的黄沙覆盖住了,原本浅灰色的地面现在已经被土黄色所替代。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颜色变化,却让红蚂蚁们在好长时间内都在犹豫,一阵茫然过后,红蚂蚁们还是克服了这个新障碍,重返原路。我曾经用小石子将红蚂蚁第一次远征的路线标示出来,这是一条总共有二

6、十多米长的路。在这之后的两天,我非常惊讶地发现,红蚂蚁大军的第二次远征重复着首次远征时的路线,沿着一个个石子路标继续前进。假如把部分蚂蚁从大部队中拿出来,将其置身于一个非常不熟悉的地方,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拿出一片已经枯掉的树叶,将其放在大部队中的一只蚂蚁的面前,并将这只蚂蚁移到了距离蚂蚁大军两三步远的陌生的花园南边。我发现这只蚂蚁在重新落到地面之后,显得手足无措,如同一只没有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闯。我发现它非常急切地想要找到自己的战友,可事实上它把方向搞反了,离自己的战友越来越远。我发现它起初是往回走的,然后又远去,一会儿试试左边,一会儿试试右边,不断探索着四周陌生的环境,可是它从头到尾都没有

7、将方向找对。我还进行了另外一次与此差不多的实验,不过这次我选定的“陌生”区域是这些红蚂蚁相对熟悉的花园北边。实验时被选中的红蚂蚁也有一些犹豫,而且也是四处试探希望找到正确的方向,最后被选中的红蚂蚁还是找到了大部队,原因可能就是它们对花园北边还是十分熟悉的。(摘编自法布尔昆虫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法布尔在前四次实验中对红蚂蚁返回的道路进行了层层设计,但是红蚂蚁总能克服困难,沿着原路返回。B法布尔之所以在红蚂蚁行军路上扫出四个不相连的地方,是为了能够反复进行实验,观察红蚂蚁的反应,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性。C当红蚂蚁来到“陌生”的路面时,它们都会有从众的心理,只

8、有回到了原本的路线,红蚂蚁才能恢复正常,坦然前进。D由“新的实验”“接下来进行的实验”“另一个圈套”可以看出,法布尔为了探寻红蚂蚁能够沿原路返回的原因不断地变换方法进行实验。C解析:由原文“还有一些蚂蚁选择了从实验带侧面绕行”,红蚂蚁并非都有“从众心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爬行毛虫在沿途拉出一条丝线作为返家时的指向标,引出红蚂蚁靠什么方法原路返回的问题,不仅有趣,还达到了科普的目的。B本文的一个特点是作者在描述实验之前会提出疑问,这样做能够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一起思考。C文章通篇把红蚂蚁当作人来写,富有趣味,作者通过一次次的实

9、验,赞扬了红蚂蚁执着顽强、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D“我发现这只蚂蚁在重新落到地面之后,显得手足无措,如同一只没有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闯”运用了比拟、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C解析:“赞扬了红蚂蚁执着顽强、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错。作者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红蚂蚁能够原路返回巢穴的原因。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红蚂蚁远征,返回的路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红蚂蚁是靠什么方法原路返回的呢”,作者围绕这一疑问,进行了多次实验,但最终也没有什么收获。B“留下某种独特的气味,而返回之时便由这种气味来刺激嗅觉从而找到归路”是作者对红蚂蚁原路返回方法的假设,然后作者通过实验去验证其正确性。C从“战场

10、”上返回的红蚂蚁无论是经过薄荷叶擦过的地方,还是经过放着薄荷叶的地方,都坚定地通过了,这说明气味对于红蚂蚁能够原路返回很重要。D红蚂蚁在团体行动时,方向明确,但如果将一只红蚂蚁从大部队中拿出来,使其单独行动,它就会找错方向,无法重新回到远征的队伍中。B解析:A项,“但最终也没有什么收获”错。根据原文内容,作者在进行多次实验后,验证了红蚂蚁能够原路返回并不是因为嗅觉,因此不能说“没有什么收获”。C项,“这说明气味对于红蚂蚁能够原路返回很重要”错。根据第三次实验可知,气味对于红蚂蚁原路返回的影响不大。D项,说法错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红蚂蚁方向是否明确与环境是否陌生有关,与其是否为团体行动无关。4

11、下列选项中,最能够支持“红蚂蚁不是靠嗅觉返回”这一说法的一项实验是()A扫帚扫断道路法 B激流冲挡道路法C纸张遮断道路法 D黄沙覆盖道路法B解析:验证“红蚂蚁不是靠嗅觉返回”,需要清除原来路线上的气味。A、C、D三项都没有清除原来路线上的气味,只有B项将红蚂蚁原来路线上的气味清除掉了。5红蚂蚁是靠什么方法原路返回的呢?请结合材料来推测一下法布尔的看法。答案:红蚂蚁是靠视觉和记忆力原路返回的。道路的外貌被改变后,红蚂蚁变得犹豫茫然,说明视觉影响着红蚂蚁原路返回;红蚂蚁第一次与第二次远征的路线一致,且红蚂蚁被移到不熟悉的地方不能够正确辨认方向,而在熟悉的花园北边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说明影响它们原路

12、返回的因素还有记忆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医者仁心、肝胆相照的吴孟超林蔚雅商“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吴孟超常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这么说。因为这份爱,吴孟超几十年来坚持只给病人开价格最便宜的药,就连给病人问诊的听诊器都会细心地先用手焐热。他是无数患者心中妙手回春的“老神仙”。“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有一次,病房里收治了一位来自浙江农村的妇女。手术后五六天,吴孟超去查房。他仔细检查完病人,又认真看了她的病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半晌没吭气。那

13、时,在场的人都很紧张,“看样子,老爷子准是又看出什么问题来了”。果然,吴老把值班医生叫到走廊里,劈头便问道:“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值班医生答道:“作为常规术后抗感染,现在大家都在用先锋6号,这个病人也就用了。”吴孟超一听就火了,大声说道:“现在有的医院、有的医生不好好给人治病,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你不要学他们!”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在为病人做检查时,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他绝不会让病人去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看清楚,他也绝不会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每次手术结扎,他都是坚

14、持用手、用线。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用一次缝合器械,1000多元就没了,那可是一个农村孩子几年的学费啊!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正是这般精打细算,吴孟超和他的团队切除一个肝脏肿瘤的手术费、治疗费等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人曾劝他松松口,也进一些自费的耗材和药品,这样医院一年至少可增加上千万元的利润。可是,吴孟超毫不松口,他说:“我们不能把医院开成药店,把病人当作摇钱树。”可就是这位医学泰斗,一生中虽然成就卓著、功勋无数,却始终保持着谦逊质朴的本色。他特别强调,为医之道,做人很关键,要善于做人。“一是要做一个善于团结人的人,二是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人,三是要做一个善于服务的

15、人。”在吴孟超的从医生涯中,最让他鄙视的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太平医生”。他说:“救治病人如果怕担风险,前怕狼,后怕虎,那么禁区永远是禁区,病人只能在医生的摇头和沉默中抱憾离开人间。”尽管如今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医了,吴孟超依然不忘恩师裘法祖的谆谆教诲,表示自己的成就更多是因为能踩在巨人肩膀上而获得的。他对记者说:“肝胆外科的发展是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全体同志一起努力的结果。任何一台手术的成功也不是手术者一个人的功劳。一个病人痊愈出院,护士的功劳占百分之七十,医生只占百分之三十。”只要不出差,吴孟超每天都会亲临“战场”,不是当指挥官,而是做一名荷枪实弹的战士,用自己的双手向肝癌发起歼灭战。已经

16、年逾九旬的吴孟超,现在每年主刀完成的手术也有将近两百台。看到一个个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悦,发自内心地高兴。他曾自嘲说:“这可能是手术依赖症了。”老人动情地对记者说:“人老了,力气也越来越少了。但只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刀我还是要开的,前提是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强。医疗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有一天我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选自人物周刊2013年第7期,有删改)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吴孟超作为医生,总是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省钱,正如他的座右铭“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B吴孟超反复强调,医生应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用

17、便宜药,处处为患者考虑,精打细算,所以吴孟超和他的团队切除一个肝脏肿瘤的手术费、治疗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如今已年逾九旬的吴孟超,虽已是名满天下的肝胆外科医生,但在日常工作中仍坚持事必躬亲,主刀动手术。D吴孟超敢于挑战权威,鄙视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医生,他自己在医生的岗位上,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和人生的意义。B解析:A项,“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是吴孟超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的话,文中并没有说是他的座右铭。C项,“已经年逾九旬的吴孟超,现在每年主刀完成的手术也有将近两百台”,文中并没有说事必躬亲。D项,在吴孟超的从医生涯中,最让他鄙视的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太平医生”,

18、且文中并没有说向权威挑战。7作为医生,吴孟超的医者仁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答案:吴孟超几十年来坚持只给病人开价格最便宜的药,就连给病人问诊的听诊器都会细心地先用手焐热。教导年轻医生不要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要多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吴孟超坚持不能把医院开成药店,把病人当作摇钱树,拒绝进一些自费的耗材和药品。8吴孟超除了有做医生的仁心之外,还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答案:谦逊质朴:认为自己的成就更多是踩在巨人肩膀上而获得的,是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全体同志一起努力的结果。鄙视怕担风险者,责任感强:从医生涯中,最鄙视的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太平医生”,

19、认为为病人解除痛苦是自己的责任与幸福。崇高的敬业精神:已经年逾九旬的吴孟超,现在每年主刀完成的手术也有将近两百台。9为什么吴孟超说“如果有一天我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年逾九旬的吴孟超每年主刀完成的手术将近两百台,自嘲可能有了“手术依赖症”。他看到一个个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悦,发自内心地高兴。体现出他真心为病人着想。他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和人生的意义。他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精准无比;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一辈子的心愿与幸福就是为医疗事业奉献终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李优良:您是中

20、国民间文化协会主席,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请问您如何看待民间文化遗产在文化自信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冯骥才:应该说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让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在当下产生应有的作用,社会的发展就是要在继承中开拓,我们一定要梳理好文化的规律和现象。而这些遗产不仅是一个古物件或遗址或村落,它承载着民族地区文明的发展,记录着社会的进程,所以近年来都拿这些说事,比如旅游开发、博物馆热等。博物馆是深度旅游的地方,看博物馆的人是少数的,博物馆不是大众去的地方。比如卢浮宫,大家去卢浮宫一定会去看蒙娜丽莎,匆匆拍几张照就赶紧走,这是大众旅游;真正去看蒙娜丽莎的人会找人最少的时候,静静地看,他要看出点东西来

21、。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故宫博物院不是看的地方,是读的地方,一定要往深处去读它。要想让文化遗产在文化自信里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要了解文化遗产,真正地能够了解文化遗产的深邃,但现在主要是把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旅游、娱乐的对象。李优良:实际上旅游和娱乐只是浮在社会表面的东西,没有真正意义上通过文化基因去深入挖掘它、整理它、保护它。冯骥才: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引起我们的文化自信,自信是说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文化是自己民族独有的伟大创造,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还得了解世界、了解整个人类的文明。李优良:需要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和别人的文化遗产作比较。冯骥才:必须要比较,因为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文化遗产的价值、

22、它对人类的贡献、它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上,我们才能产生自信,才能有自豪感。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比如两河流域的文明和古希腊罗马的文明,我们必须要了解世界的文明,才能知道自己的文明高在哪,它的价值是什么。李优良:这就像今天我们去到埃及,想去看看埃及的古文明,但是今天的埃及和以前的埃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只有在这样的对比下我们才能知道华夏文明为什么能被传承下来。冯骥才:我刚刚说到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文化的价值、我们的文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我们可以反过来讲:假如我们不认识自己的文明,那我们和文明之间就没关系了。我记得在文化遗产抢救刚开始时,将近20年前,我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开会时我请联合国驻北

23、京的主干事来参加,他是个日本人。我说:“谢谢您光临支持我们。”他说:“为什么谢谢我?你们的文明是伟大的,最重要的是你们对自己的文明的热爱,一个民族如果对自己的文明不热爱,那谁也没有办法了。”这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但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尽管我们嘴里说着要热爱自己的文化,要有文化自信,但是在很多地方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不但没有热爱,甚至于是漠视的。比如说古村落保护,古村落原来的居民对自己村落的文化是漠视的,甚至不去了解自己村落的文化是什么。李优良:我插一句话,我曾到山西新绛县去,是蔺相如的家乡,新绛县下面有一个村子,那个古村落是保存下来的,他们让我去看看摘星楼上面的壁画,说如果不是您去的话,可能村子

24、就要被拆掉了。冯骥才:是不是叫光村?李优良:对,是光村。县里有一个姓李的文化馆领导,他说非常感谢你,因为有专家帮他们说话,否则那个原始村落就会被全部拆掉,然后改造成新的。冯骥才:那个村子真好!当时有些地方已经在拆了,我说你们可千万别动了。他们有一种墩子,就是地上搁着的那个石杵,那个石杵雕得很有意思:用一块石头雕的,底下有个座,上面有一块布,布上面有一个圆的石鼓,这石鼓压得这布都起褶子了。实际那布是假的,褶子也都是石头雕出来的。我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陪我一起去的那个人说,赶紧把这东西拿起来放冯先生的车上。我说你可千万别放,这东西在这里才能证明这个地方的历史,你要是把它拿走了,那它就失去了

25、意义和价值。一个古物有多种价值,比如历史见证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地域价值。见证价值极其重要,所以不能拿走。再说您刚刚提到的埃及古文明。曾经那么灿烂、那么辉煌,但是却没有传承下来,所以埃及的历史和现在是断开的。我们这一代人之所以作文化抢救,为的就是要让历史不被中断。如今,人们容易漠视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东西,城市里大批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我们呼吁文化抢救,就是为了让全民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历史和精神的载体上。李优良: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也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这就涉及文化输出的问题。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的文化应该与经济相匹配,也要成为一个文化大国才对。也就是您刚刚

26、说的首先我们得自己认识自己悠久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产生自信,然后才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摘编自李优良文化遗产是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冯骥才谈文化遗产保护)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护文化遗产,目的是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与开拓,并在当下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B深度旅游,不同于观光拍照的浅层旅游,它需要观者在文化景点中多阅读,多品味。C文中加点处“这样的对比”,是指上文中“今天的埃及”和“以前的埃及”的对比。D文化抢救是为了让历史不被中断,这需要全民努力,更多地关注历史和精神的载体。C解析:根据原文“但是今天的埃及和以前的埃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只有在这样的对比下我们才能知道

27、华夏文明为什么能被传承下来”,“这样的对比”是指古埃及文明和华夏文明的对比。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次访谈围绕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自信的话题展开,体现了对当今文化现象的反思。B冯骥才讲述20年前的那段经历,说明中国人只有热爱自己的文明才能被世界认可。C访谈中插入关于光村的情况介绍,意在阐发专家们对于古村落文化保护的重要作用。D采访者对受访者谈话内容的重复或补充,强化和丰富了访谈内容,活跃了访谈气氛。C解析:“意在阐发专家们对于古村落文化保护的重要作用”错误。根据原文“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文化的价值、我们的文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此处意在阐发要充分了解自己文化的价

28、值。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冯骥才不赞成普通大众游览博物馆。B没有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C古物的见证价值大于艺术、文化及地域价值。D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外国了解中国的窗口。B解析:A项,偷换概念。“博物馆是深度旅游的地方,看博物馆的人是少数的,博物馆不是大众去的地方”,冯骥才的话是强调博物馆不是大众旅游的地方,而不是说普通大众不能去博物馆。C项,无中生有。原文“一个古物有多种价值所以不能拿走”,并未阐述价值大小的问题。D项,于文无据。13下列选项,最能支持尾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先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才能获得自己的文

29、化在世界上的生存权。B阅读乡土中国,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传统中国的内涵,进而更好地理解今日中国的状况。C季羡林指出,中国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D英国作家毛姆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其目标在于善。A解析:尾段中心观点是要想让中国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可,首先得认识自己的文化并产生自信。A项,强调认可自己的文化。B项,强调认识传统中国的作用。C项,强调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D项,是说文化的价值和作用。14如何让民间文化遗产在文化自信中发挥作用?请根据材料简要叙述。答案:先了解本国文化遗产,深度了解其深邃的价值;还得了解世界及整个人类的文明,并在与他国文明的对比中发现自己文化遗产的价值,了解民族文化遗产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以及它在世界文明中的不可或缺,进而产生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