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000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六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滚动综合测评(四)(第一六单元)一、选择题1考古发掘表明,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发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D根据“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可以看出,中国的原始农业发展程度较高,技术也较为先进,故D项正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通过题干不能得出,排除A项;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

2、材料没有体现种植格局,排除C项。2美洲变种小麦是在普通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1750年以后,这种小麦在欧洲开始广泛种植,此后白面包不再是欧洲富人地位的象征。据此可知()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平等B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C殖民扩张极大改变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D原产于美洲的作物通过新航路引入欧洲B材料中因美洲小麦种植导致白面包不再成为富人的象征,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频繁,故选B项;新航路开辟时,资产阶级新贵族崛起,社会等级并未趋于平等,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洲小麦在欧洲种植,改变欧洲饮食结构,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美洲小麦在欧洲种植,改变欧洲饮食结构,而非强调物种引入欧洲

3、,排除D项。3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普通工人食物消费状况变化统计表,此表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食物很少有肉类,以马铃薯为主,水果消费很少马铃薯减少,家庭蔬菜量增加香蕉消费普及,罐头、冷冻肉大量增加A工人工资水平普遍较低B加工食品超过了农业食品C工人家庭支出水平提高D英国人注重食物的多样化C从材料反映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少有肉类,以马铃薯为主,水果消费很少”,到20世纪初“香蕉消费普及,罐头、冷冻肉大量增加”来看,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的家庭支出水平提高,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工人的工资水平高低,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加工食品

4、和农业食品的变化,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4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其演变趋势是()A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B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C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D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B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向个体农耕转变,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变化,不仅仅是生产工具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平等,排除C项;小

5、农经济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模式,排除D项。5下表是近代西方国家市政建设大事记。据下表可推知,近代西方国家()1842年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赋予城市广泛权力建设现代卫生系统18531869年法国政府实施巴黎城市规划,扩建林荫大道,建成下水道系统1890年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了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了城市的空间A工业革命成就巨大B政府职能发生转变C城市治理相对滞后D贫富差距不断扩大C从材料英国在1842年呼吁、1848年才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法国18531869年“实施巴黎城市规划”,1890年

6、“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可知,欧美国家的城市建设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城市治理相对经济发展是滞后的,故选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欧美国家的市政建设,没有涉及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欧美国家市政建设,没有涉及政府职能,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欧美国家的城市建设,无法体现贫富差距扩大,排除D项。6从历史学角度来看,治史的过程就是一个解释的过程,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历史学之所以成为历史学,全有待于解释给他以生命。据此,对下列史料解释合理的是()英国的华为5G基站 中国机器人佳佳A新科技革命中国已经全面居于世界前列B通信及网络技术是新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C综合国力的竞

7、争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竞争D新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产、生活D通过题干两幅图片“英国的华为5G基站”“中国机器人佳佳”可知,我国在新科技革命中移动通信及人工智能技术均取得重大成就,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也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因此答案为D项;A项错在“全面”,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C项和题干信息无关,均可排除。7右图为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的金币。这可以用来研究当时的()A货币信贷 B商业贸易C商业规模 D商人地位B材料中的中国地区出土他国货币反映的是当时中外的商业交流,即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盛况,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8、81864年,李鸿章主持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锨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新政()A开办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D开始了早期工业化尝试D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说明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工业技术创办了近代工业,开始了早期工业化尝试,故D项符合题意;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洋务企业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洋务新政维护了清政府统治,故排除C项。9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规模流行再度引发人们对全球化前景

9、的疑虑,但同时也昭示了全球化将不会止步。以口罩生产为例,医用口罩巨头3M公司是美国企业,可是由于人工成本和利润原因,其生产早已迁移海外或者外包,加上原料需要进口,美国医用口罩的95%需要进口。这主要反映了()A全球化趋势中国际分工的加深B全球化中病毒泛滥等问题日益突出C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D全球贸易进一步的规范化和有序化A医用口罩巨头3M迁出美国是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这体现了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说明全球化趋势中国际分工的加深,故选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病毒泛滥的问题,排除B项;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已经确立,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全球贸易进一步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10、排除D项。10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受伤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受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A保护了私有财产B加强了罗马城市管理C混淆了法律责任D完善了罗马法内容B该规定对罗马城市中的泼水或高空掷物现象进行限制和管理,体现的是加强罗马城市管理,故B项正确;A项不能由材料得出;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1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的现象,其反映出()A中外矛盾尖锐对立B城市设施普遍完善C生活用水受到污染D工业文明受到抵制D本题

11、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在近代上海引进时”说明新工业文明刚进来,就出现污染有毒物质是不符合逻辑的,题干说法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从本质上反映了中西文化冲突,所以综合材料说明了西方文明刚进来的时候受到旧势力的抵制,故选D项。12下面是一幅TO形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等隔开,非洲、亚洲几乎被红海隔开。陆地(人居)世界的周围是海洋,海洋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此可知,该地图()A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后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是地圆学说盛行的体现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B由地图中信息可知,欧洲可以通过地中海、

12、海洋等途径到达亚洲,地中海是欧亚传统商路,故该地图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B项正确;地图中没有美洲大陆,说明该地图应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前,排除A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地圆学说盛行,排除C项;地图中没有美洲、大洋洲等,D项错误。13点石斋画报(1884年创刊,1898年停刊)是近代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份新闻画报。其中有一期题为飞舟穷北的画(如图),根据美国的一篇报道,配文曰:“美国有名匠造飞舟一艘,多其帆,如鸟革状。能载二百人凌空使驭,将往穷北极,以广眼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翔实地报道了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B此刊应与民报同时在市面流通C传播新知是这一类刊物的首要特征D表达了国人对西方工业

13、文明的向往D材料“如鸟革状”“穷北极”“广眼界”体现了国人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向往之情,故选D项;报道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但体现不了“翔实”,排除A项;民报创刊于1905年,排除B项;新闻画报体现新闻传播,不能说明传播新知是“首要特征”,排除C项。14秦国曾对外来入城宾客乘坐的马车用火熏燎来防止病菌的传播。云梦秦简中记载,秦代设立了“疠迁所,作为专门用来安置麻风病人的机构”。晋书记载:“朝臣家有时疾,染有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建立了疾病防治体系B形成了疫病预警制度C确立了疫病应对机制D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C材料“秦国曾对外来入城宾客乘坐的马车用火熏燎来防止病菌的

14、传播”“秦代设立了疠迁所,作为专门用来安置麻风病人的机构”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已经建立了疾病应对机制,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错在“完善”,排除。15历史上,我国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十分严重,该地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卫生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C疫情防控成效显著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C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努力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区长期肆虐的疟疾疫情,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疫情防控成效显著,C项正确;西南疫情的基本解决不能说明地域发展差异的缩小,也

15、不能说明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更与21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无关,故A、B、D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胡椒原产于印度,距离欧洲各港口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取之向来不易。欧洲商人对其供应来源不遗余力地追寻,成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促成全球贸易的兴起,重新划定了世界经济版图。胡椒的全球史,一本有味道的世界史。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拓水上贸易线路。富饶东方奢华的飨宴和异域风情,吸引欧洲的冒险家九死一生、远渡重洋,沿途的企鹅、海龟、渡渡鸟,都成为他们的盘中餐。这场追寻财富的探险就像他们追寻的香料一样,辛辣、刺激。一粒小小胡椒,窥探400年帝国

16、扩张。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1)胡椒的全球史,见证了大航海时代诸多商业帝国的崛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撰写一份该时期大国崛起的解说词。(8分)(2)有人说:“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舌尖上的血泪史”。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8分)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荷兰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作为商业帝国崛起的原因和表现,

17、以此为切入点撰写解说词。第(2)问,根据材料中胡椒的传播以及西方人在追寻胡椒这种香料的探险过程中对于其他地区的影响角度分析,首先得出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胡椒的全球史”是一部“经济史”。根据西方国家在胡椒贸易中出现的掠夺、侵略等行径对被征服地区的影响角度分析:“胡椒的全球史”又是一部“舌尖上的血泪史”。答案(1)示例:小国大业近代荷兰的崛起。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荷兰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进入大发展时期。16世纪后期,荷兰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荷兰的造船业和对外贸易发达,组建东印度公司,还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一带夺取广阔的殖民地。17世纪,荷兰垄

18、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学生若答出其他角度,合理即可得分)(2)“胡椒的全球史”是一部“经济史”:胡椒贸易的丰厚利润,刺激了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荷、英等商业帝国的崛起,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奠定基础;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明交流,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胡椒的全球史”又是一部“舌尖上的血泪史”:胡椒贸易冲击了殖民地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打断了其原有社会的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当地的贫穷与落后。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 700多万枚机

19、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5 000万吨的原煤,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达1.7亿英镑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材料二(在工业革命)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摘编自英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三自工业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

20、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少量的SO2、CH4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ppm上升到目前的360ppm。摘编自英格里宾历史焦点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经济成长历程出发,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角度任选,条理清晰,表述明确)(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快速发展,但是造成环境污染。论证结合材料中“生产力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环境污染”并从工业革命对于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变化等角度综合回答,最后总结观点即可。答案示例:观点:我认为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快速发展,但是

21、造成环境污染。理由: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力的使用,促使英国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英国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成为当时世界贸易中心;城市化进程加快;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环境问题;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加剧了污染。所以,工业革命为英国带去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摘选自中国画火车的第一人王忠良的钢笔画。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火车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通过两个图片的变化对比,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论题进行阐述:

22、其一,从1952年的蒸汽机车到今天的高铁,可以看出中国工业的大踏步发展;其二,从坐蒸汽机车出行到今天坐高铁出行,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第一个论题,要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制造解放型蒸汽机车的背景,进而阐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然后再分析今天我们能够制造高铁的原因,进而阐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第二个论题,要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蒸汽机车适应了生产落后、人口流动量小、生活节奏缓慢的生活状况,然后再分析高铁出现的背景,进而阐述其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意义。答案示例:论题:火车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工业的巨大进步。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重工业生产极其薄弱,生产出解放型蒸汽机车,代表了当时中

23、国重工业水平和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生产突飞猛进,火车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铁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是当代中国人的自豪,中国火车从蒸汽机车到高铁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工业生产的巨大进步。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末疫情表(部分)公历疫情出处149年十一月,诏曰:“今京师署舍,死者相枕,都县阡陌,处处有之疾病致(给予)医药,死亡厚埋葬”后汉书桓帝纪151年正月,京师大疫。二月九江、庐江又疫后汉书五行志166年春正月已百,诏曰,“比岁不登,民多饥穷,又有水旱疾疫之困”后汉书祖帝纪169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备急千金药方173年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致医药后汉书灵帝纪18

24、5年春正月,大疫后汉书吴帝纪208年十二月,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三国志魏书武帝纪215年从攻合肥,会疫疾,是岁大疫三国志吴志甘宁传217年(春)(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219年是岁大疫,尽除荆州民租税三国志吴志孙权传(1)根据材料,概括汉末疫情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7分)(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汉末政府救治疫病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涉及的地域、季节分析。第二小问,根据“又有水旱疾疫之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2)问,

25、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疫病救治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从“疾病致(给予)医药,死亡厚埋葬”“是岁大疫,尽除荆州民租税”等信息可以看出政府在救治疫病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利于疫情防控和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动荡混乱的社会环境不利于政府对疫病的救治。答案(1)特点:疫病爆发频率高;疫区分布范围广,尤其京师等人口密集区更为严重;疫情爆发季节性明显。成因:气候的变化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汉末自然灾害频繁引发饥荒和疫病;人口密集度高以及人口流动加剧疫病的流行;汉末战争频发且军队环境差也容易诱发疫病。(2)认识:疫病救治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在疫病救治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厚埋葬、减免租税、发放药物等措施有利于疫情防控和社会稳定;动荡混乱的社会环境不利于政府对疫病的救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